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年幼机敏的诸葛亮出来劝道:“北海国相又非我琅琊国相,我家又无大人,前来我家决非是为公事,必定是因与我家有旧,这才前来拜访。”
然而有中二千石的高官前来拜会,还是让初次以家主身份待客的诸葛瑾紧张不已。何白只得温和的劝道:“你家与我家有大恩德,我是前来报恩的,可不是以官身前来拜访,希望阿瑾你莫要惶恐。”
诸葛瑾不由一愣,问道:“不知我家与龙池乡侯有何恩德?”
何白来时早就想好了,诸葛亮乃是千古流传的名相之才,诸葛瑾也是三公之才,就算是最小的诸葛均那也是郡守之才,自已要乘机早早的拐走为妙。然而自已与诸葛氏无亲无故的,只怕无法将之轻松拐走。
要知世人都有无功不受禄,受馈有愧之心,纵是故旧好友的身份,只怕也不容易使诸葛氏托庇于自已。唯有以报恩的说法,才能让诸葛氏轻松自在的接受自已对其的恩养。
何白于是假言说道:“我在年幼之时,曾与家父路过阳都,不幸忽得大病,又无余钱诊治,差点死去。幸得诸葛氏的慈悲,使钱救我于危难之中。如此活命大恩,使我终身难忘。如今我发达了,然而诸葛氏却不幸失怙,汝等诸子生活艰难,更无人关照,此不正是我报恩之时么?我欲将汝等一齐接至北海国恩养,待到成年之时再返阳都,不知阿瑾你意下如何?”
诸葛瑾闻言,原来是自家曾对何白有过大恩啊,何白此番既是前来报恩的,诸葛瑾于是也就没了最初时的紧张了。只是对于日后托庇于何白的羽翼之下,诸葛瑾虽身为小家主,一时还是难以决断,把眼望向在旁侍立的诸葛亮来。
何白见诸葛瑾迟疑,于是劝道:“阿瑾如今年岁不小了,正是拜师求学的大好时机,北海国有经学大儒郑康成在,我为北海相,若向其推荐阿瑾为弟子,想必他会给我一点颜面吧。待阿亮再年长一些,我亦可同样推荐阿亮去。日后汝等成年,我又再举汝等为孝廉,想必汝等为官也会容易不少吧。”
郑康成名郑玄,是比蔡邕还要更加厉害的宗师大儒。蔡邕若称当世第二的话,第一的绝对是郑玄了。他在当时不仅集古文经学之大成,而且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现在已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
能有郑玄为师,纵是自幼机敏的诸葛亮也生出心动之色来。诸葛瑾望见诸葛亮心动的眼色,当即一口应下了何白之请,决意暂时托庇于何白翼下,前往北海国生活。
何白的徐州一行,可谓收获极大。单单是直接的利益,便得了张昭这等内政大才。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三兄弟则是长远的稳赚不赔感情投资。而徐州的其他文武关系,更是无半点风险的以小搏大式投资。
何白能在短时间内得如此之多的收益,除了身为穿越者的关系之外,便是在京师洛阳的养望扬名了。若何白此时还是一个武夫形象的太守,只怕再过五年,都难以得到如此之多的收益矣。
收了诸葛氏一家之后,何白再度领兵北上。来到诸县之后,前锋陈魁派传令兵回报道:“报,校尉,前营陈司马来报,前方有数百士子阻路,为首者自称是高密郑玄是也。”
何白闻言大喜,前不久还说郑玄呢,怎的在此地碰到郑玄了。何白不敢怠慢,急领着何咸等数人策骑上前拜会。来到前军,只见前方不远的山丘之旁,有两、三百士子步行围着一乘牛车,一名六旬出头的老者正站在牛车之上眺望。
何白一路奔行,直到牛车的五十步外,方才勒马跳下,一路小跑叫道:“前方的可是郑康成郑先生,在下何天明前来拜见。”
第144章 北海郑玄()
“果然是新任的何北海,老朽郑玄,在此有礼了。”郑玄站在牛车之上朝何白遥遥拱手一礼,再在牛车前的士子挽扶下下车,向何白迎去。
何白小跑到郑玄身前十步,便弯腰大礼相拜。自来此世数年之后,古代国人的多礼被何白学得淋漓尽致,见人就谦虚有礼,那绝对无错。对于名望高的老士人,更要礼上加礼,决不能以官职相欺,如能持弟子之礼最好。这便是礼贤下士、克已待人的最佳态度了。纵然人家不应召唤,但心中绝对是满意的。
郑玄上前扶起何白说道:“老朽区区白身布衣,可不敢何北海如此大礼啊。”
何白笑道:“康成先生名满天下,若想出仕,至少也是三公之尊。何白区区无知之人,焉敢对康成先生无礼。”
郑玄摇着何白的手道:“何北海的《防治灾害百条上议疏》一出,世人无敢言说何北海是无知之人矣。”
原来,在近数十年来的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朝廷从皇帝到百官都相信灾异、符瑞之说。把各种自然灾害视为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和警告;而把自然界罕见的一些现象,如禾生双穗、珍禽异兽出现等,看作上天对人们的奖励和对“政治清明”的赞赏。
为了证明统治者的行为符合天意,朝廷上下便鼓励地方官府将“符瑞”逐级上报,借以神化和歌颂朝庭的统治。直到最近十年,灾祸越演越烈,这才减少了这些上报的“符瑞”之行。
郑玄虽然饱读经史,但是对灾异之事明知有假,但就是不能反驳,不由十分的郁闷难解。直到何白的《防治灾害百条上议疏》一出,以及何白在朝中的各种稀奇答问,让郑玄顿时眼见光明,犹如眼前被推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里面有许许多多从未见过的知识。
普通人也许认为何白只是好古怪奇言,本身并没什么大的才能。但在郑玄这般好学不倦的人眼中,何白脑中的那些莫名知识,仍是其汲取天地知识的大宝库。就如蔡邕一般,郑玄亦对何白万分的重视。纵然会被人误以为郑玄在拍何白这本郡父母官的马屁,郑玄也不辞数百里的辛苦,从东莱郡不其县来到郡界之外的诸县相候。
何白听闻郑玄是专门前来等候自已的,那感动之情更是无以复加。要知郑玄可是连大将军何进都不鸟的高人啊,在历史中纵是称霸一方的袁绍、曹操都不得郑玄的主动投效。常人能得郑玄一赞,那绝对会成为闻名天下的名士。何白能得郑玄的数百里相迎,那绝对是堪比儒宗的大名士了。
何白感动的想哭,却不知该如何感谢。在来北海上任之初,何白还担心自已的出身不够高贵,又太过年青,会被北海当地的士人豪门所藐视排挤,不能大展身手。
只怕要与陶谦在徐州一般的强硬手段,或者杀杀人头才能安定一郡。如今有郑玄的带头支持,安定一州可算轻松之及。于是再度深深的向郑玄拜谢下去,真心的执弟子之礼了。
郑玄也正经的拜道:“老朽得闻何北海的《阴阳五行说》与《九品中正制》,又闻知何北海将至北海国上任,心中不由欢喜无限。有何北海牧守吾乡吾土,吾之乡土得大治矣,吾乡之人才得大用矣。”
原来郑玄不单单是看重何白的学识,更看重何白的到来,能对北海一国有极大的益处。从何白的《阴阳五行说》中得知,何白重视法律法规,虽天子犯法,亦要惩治。这可比《史记*商君列传》中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胜一筹。日后的北海必定秩序肃然。
何白重视公德轻私德,这又比那些重视私德,爱惜羽毛的沽名钓誉之辈再胜一筹。再有五行之说相生相克,相辅相承的共同发展之语,这是不轻贱任何一方的治国理念,对于出生贫寒的郑玄也是深表赞同的。有何白前来治北海,想来寒门亦有出头的一日。
而《九品中正制》虽然已有了成品,但京师大事连连发生,根本不能形成法规的形式通行各州、郡、县。如今有何白前来北海,以何白这提议人对《九品中正制》的了解,提前在北海实施十分简单。
若是何白在北海国真能做到这些,那北海国可真会达到人间仙境之地了。于是郑玄不致劳苦的前来迎接何白,便是想让自已的家乡能得到大治,从而变得愈加美好。
何白更是惶恐的拜道:“康成先生如此重视在下,在下惶恐不尽,若不能大治北海,在下岂不罪过大矣。”
郑玄叹道:“何北海如此年青便闻名天下,更得牧守大郡,老朽还生恐何北海年轻气盛,难听善言。如今见到何北海惶恐谦虚之态,吾心便甚慰,当知北海国可得大治矣。若是何北海不嫌老朽年老,若有得用老朽之处,老朽愿助何北海一臂之力也。”
郑玄的表态顿让何白吃了一颗定心丸,何白代表着北海官府的力量,郑玄代表着当地士人的力量,两方相结合,纵有少数不识实务的土豪劣绅,也难逃何白的专政铁拳。单凭何白在后世所得的治国理念,如不能让北海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治,何白还不如早点抹脖子自尽为好呢。
政治上得到了郑玄的保证之后,何白的心思终于安定不少,于是问起北海国及青州的各路黄巾贼势力来。
郑玄想了想后说道:“青州黄巾当以我北海国张饶为祸最重。张饶掳都昌、下密以及东莱的卢乡三县之民,以下密为据点,拥众四、五万人,与东莱当利管亥相互为掎角之势,前任北海相会同东莱郡太守及青州州兵屡次征讨不能得胜,可谓悍贼也。其他如齐国白绕、济南司马俱、乐安徐和等辈各自拥众两、三万人横行州中,或聚或散,来去无踪影,官兵们莫能讨。又有乐安海贼管承为黄巾支援,东莱昌都贼王营为黄巾声援,因此青州黄巾难讨也。”
按郑玄所说,整个青州黄巾贼以张饶所部的势力最强,张饶这名字何白没有听说过。但是东莱郡当利的管亥那可是在三国演义之中闻名的啊,不数合斩杀孔融的大将宗宝,又能与关羽大战数十回合才被斗杀,这武力值可不弱啊,至少也是九十以上的。就连管亥都以张饶为首,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