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白这才欢喜的搂住淳于琼道:“好好好,仲简视我为明主,我又岂能视仲简为马前小卒。我麾下西园下军目前尚缺副将一名,仲简对西园军也算轻车熟路,就暂时出任副将一职好了。”

    淳于琼大喜的召呼众族人向何白大礼跪拜,并以臣礼拜了三拜。至此,颖川淳于氏一族正式的成为何白的臣属,这也是第一个主动向何白臣服的知名豪族。并不是像士族那般几面投注,而是真心实意的投靠。看来日后淳于氏纵无人才,也不能待之太薄。

    何白召淳于一族随军,继续前进,不一日,就到达封丘地界。袁绍初闻何白领兵前来,心中还颇有不喜,此时知卢植也一同领兵前来,顿时大喜过望,忙请诸侯一同出迎二十里,迎接海内名望的大儒卢植。

    双方见礼之后,同归酸枣,又开大宴,为卢植接风,重新会盟。袁绍望见席末的何白,就不乐的傲慢问道:“吾闻何天明曾向义帝东莱王擢用董卓,而排斥袁氏,如今为何却又来应盟讨伐董卓?如此反复无常,诚非君子所为。”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袁绍终是知晓何白曾在暗中捣鬼,害得袁氏失去权柄,因此对何白的印象大恶,只是目前不便算帐罢了。

    何白笑道:“袁氏一力主张除宦,却将无辜的大将军坑死,我身为大将军之侄,又岂能让袁氏得意掌权。只是不料所荐的董卓专意横暴,擅权独裁,又倒行逆施,玩弄权术,践踏国法,已成国之大贼也。因而才弃了对袁氏的私怨,随同卢公一起前来讨董。”

    袁绍惊问道:“汝是前大将军之侄?”

    “不然大将军生前,又为何无故的宠爱于我。”何白傲然的说道。

    何进的能力虽然不行,但是为人却绝对的有德有义。在当任大将军之职五、六年以来,谦虚好学,尊贤仁义,在朝中颇有人望。因此由他扶立刘辨与掌控朝政,世人基本是赞同的。然而却被自已借假诸宦之手害了,才发生如此之多的乱事来。

    袁绍面色转愧,但任自强辨说道:“大将军遭难,实为吾能所料也。”

    何白又问道:“那车骑将军呢,他可是奉前皇太后之命,与你共攻北宫的,却为何你无事,他却遭人无故杀害了?”

    这事是董卓之弟董旻教唆吴匡等人干的,但袁绍未必就不知情,当时的心中更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意,于是吱吱唔唔的半晌无语。对于曾经的主官何进,袁绍无论是真坑害还是无意坑害,但对何氏一族来说,终归是理亏的。

    而坐视何苗被害,让何氏一族就此衰败,使东莱王的帝位不稳,等等一切都是与袁氏为除宦一事引发的。因此袁绍在面对自称南阳何氏之人的何白时,只能无言以对。而且在坐会盟的十数镇诸侯,明着可有大半皆是何进曾经的部属,让袁绍就是想发怒,也不好发起,只得转与卢植说话去了。

    自有曹操、张邈、张超、刘岱、桥瑁、袁遗、鲍信、公孙瓒、陶谦及张杨等诸侯向何白表示欢迎与讶异,不想何白竟是南阳何氏族人,唯有新任常山相孔融对何白横竖看不上眼。

    何白不想占了原本属于孔融的北海相,孔融却被安排去了常山国中为相。自已在常山有不少的私业在,有敌视自已的孔融为相,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卢植询问袁绍联军的情况,及董卓的西凉军情况。袁绍解说道:“正月初五,众诸侯先期于酸枣会盟,并遥尊吾为盟主。因各路大军未至,所以还未与董卓开战。之前吾军与王匡屯兵于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前来,于北威慑董贼;曹操、张邈、张超、刘岱、桥瑁、袁遗、孔融与鲍信屯兵于酸枣,于正面威慑董贼。袁术屯兵鲁阳,孔伷屯兵颍川,于南面威慑董贼;公孙瓒屯兵于魏郡,陶谦屯兵于梁国,以为后应。韩馥则留守冀州,支给联军军粮。”

    “董卓方面,先派诸将镇守八关,隔绝东西交通。二月初,令校尉李傕、郭汜领兵出大谷攻颖川,击败孔伷数阵,杀伤近万,迫使孔伷困守阳翟不出,李傕、郭汜于是领兵大肆劫掠颖川郡。又令校尉樊稠、张济实攻平阴,却暗渡小平津,奇袭河内王匡军,王匡军几乎全灭。彼时王匡身在酸枣,方得幸免。最近王匡返乡招募兵马去了,而吾军则暂时退兵修武防备。经此两次大战尽显西凉军之强悍,而我联军势弱,只得屯兵高垒不战。”

    卢植顿足叫道:“联军二十余万人,竟然被区区两支西凉军所震慑住,汝等真是……”

    袁绍连忙解释道:“卢公也知天下精锐多被朝庭征召至雒阳去了,现如今各州郡兵马多属乌合之众,不得精练,恐难以上阵。因此我联军有意阻断关东各州郡对雒阳一地的粮饷供应,欲使之不战自乱也。”

    卢植问道:“朝庭于敖仓屯粮颇多,集粮不下千万石。如此何时方能待到董军粮尽之时?”

    一旁的曹操说道:“吾欲烦请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然诸军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袁绍不乐的说道:“此非迟疑,而是兵不足用也。有长沙太守孙坚孙文台来书欲要入盟,孙文台乃江东之猛虎,麾下兵马强盛,待他前来,方可立他为先锋也。”

第163章 盟军先锋() 
卢植与曹操这才放心下来,此时卢植又道:“本初,汝等联军言说三公发信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然董卓乃是相国之尊,以三公令而讨伐相国,是为以下犯上,直坏朝庭的威严,吾以为成为失策也。今吾向东莱王求得王命,历数董卓之罪,请其自辞相国之位,改任凉州牧,出镇西凉,并主持平定凉州羌乱。如此方为正道也。”

    袁绍等人大喜,之前联军不过是矫诏三公之书信而已,今有东莱王之王命,当名正言顺也。袁绍立即拜道:“如此甚好,但请卢公请出王命,并诏告天下,让董卓彻底失天下人心也。”

    曹操说道:“只恐董卓栈恋权柄,不肯自辞。”

    卢植昂然的叫道:“自有吾与天明领兵西向,破成皋,据敖仓,迫使董卓不得不自辞相位也。”

    在卢植与袁绍等人的商讨之下,联盟终于决定改弦更张,改为奉东莱王王命驱相国董卓离京的口号,大大的缓和了与董卓之间的敌意。

    而袁绍之所以会同意,只怕是西凉军在河内与颖川的两次突袭战将其打怕了,有些顾忌,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希望以声势与粮饷为胁,劝退董卓。

    只是卢植还是想得太美,袁绍心中自有打算,董卓一旦离京,便乘势入京执政,并对其穷追猛打。若是不离京,则名正言顺的不服朝庭管辖,割据一方夺取天下的打算。而董卓也不是笨蛋,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是能上不能下,只要他离开京师,等待他的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因此卢植之念注定是要落空了。

    之后,就是一场正式的盛大新盟约,重起盟约誓言,并召告天下。在告书中,不再对董卓喊打喊杀,只是劝他离京。并派出使者前往京师雒阳,给董卓十天的考虑时间。

    袁绍又推举卢植为联军的军师一职,又表奏何白为昭德将军。更以何白是董卓的举荐人,当为联军的先锋官。若是董卓不肯离京,则发兵先行望荥阳、汜水关、虎牢关、成皋而进,并攻占敖仓,迫使董卓军无粮自退,直至董卓自罢相位为止。

    何白也不推辞,此战的目地本来就是为打响已军的名望而来。通过对战董卓军的胜利,让自已的声望成为不逊色袁绍的天下重望名人,为世人所敬仰。至于董卓的决断如何,就不是自已能控制得了了。

    然而使者快马加鞭,不过五日时间便就返回了,不但给群雄带来董卓誓死相抗盟军的决心,更带来董卓逼迫河南尹二十二万户,百万余口的百姓,包括雒阳城中的皇帝、宫人、百官迁都长安的消息。

    最后更有太傅袁隗为首的袁氏族人近百口全部被捉拿的消息,董卓更令袁绍在得信后的五日内投降,不然等待他的就是袁隗等袁氏宗族全部被诛的后果。

    群雄大惊,不敢相信董卓竟会以迁都来破除关东盟军对其的逼迫。卢植更是大悲,哭叹河南百姓因已之故而流离失所矣。何白连忙劝解,董卓之行与卢植无关,而是在卢植到来之前就定好的决意了,不然不会如此的迅速,卢植这才稍安,但是本身的精气神却是衰败了。

    袁绍闻讯却犹疑不定,以叔父袁隗乃是董卓出仕的举主与恩主。想来董卓只是威慑而已,决不敢诛杀袁隗的。不想五日时间过后,西凉军却送来太隗袁隗的首级于汜水关上。这一下彻底让心怀美好之意的卢植震怖了,不想传闻中暴虐的董卓竟残暴无情至此,就连恩主也是说杀就杀,那他还会顾忌何人?

    袁绍更是哭倒在地,之前若是与董卓算是公怨的话,此时却更添家仇了。之后袁绍一党更杀气腾腾的叫嚣要与董卓不死不休,拜请何白立即先行进攻,他们诸侯收拾兵马之后,再紧随其后。

    于是在第二日上,何白就准备好整军出发了。卢植则因遭遇到打击,而感身体不适,因此不能成行,特将东莱军全部交给何白指挥。至此,何白麾下已有大军三万之众,若是加上三万民夫,那就达六万之巨了。

    面对滔滔荡荡的六万人马,何白心中没有激情彭湃,有的只是惶恐。按个人的能力来说,自已能统领万人之军攻战就不错了,如今却统领六万人马。不但要保证作战胜利,更得保证将士与民夫安全回归,这责任也太大了些。面对传说中精悍骁勇,又噬血亡命的西凉羌兵们,有胜利之机吗?

    何白想想,似乎并不太自信,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