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席卷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怎么看,褚裒都不会派遣军队出城,估计是他不懂孤城不可守,死守不可取的兵家常识,可也让桓温想要轻易攻取新蔡成为不可能。

    “是啊,濮阳那边的战事已经开始了。”桓温同样在蹙眉,他说:“双方是围绕着白马与濮阳作为分割线互有攻防。大汉的兵力处于劣势,很快就会演变成为一场城池间的攻防战,就是不知道王上是怎么安排?”

    汉国现在正在爆发大战的战线只有两处,一处当然是桓温这边,另一处就是刚刚开始的濮阳之战。

    桓温这边动用的汉军本部仅是三万,配置二十万的仆从军。他们已经将褚裒包括剩余的晋军全部堵在新蔡城内,长江被汉军舰队控制的前提下晋军想要北上驰援难度很高,应该说他们这一路的战事其实还算是非常顺利。

    濮阳郡的汉军面对的石虎亲率的接近十八万羯人本族大军,处于外围的石碣赵军数量该是有个三四十万左右,等于是战事爆发后是八万汉军依靠冬季建立的防线在与所有石碣赵军进行周旋。

    “还能是怎么安排?”桓温想都没想,直接说:“豫州不是只有我们这一支大军,还有与孙伏都对峙状态的三万。王上肯定是在关注我们这边的战事,就等待解决晋军,调动我们北上参战。”

    两人是骑马状态下的交谈,比较夸张地带着一千人就向着新蔡而去,沿途的风景没有半点能够吸引两人的地方,无论是桓温还是袁乔都想要尽快抵达新蔡城下,亲眼观察一下那位国丈究竟是个什么布防法。

    应该说桓温还是非常谨慎,他在新息那边留下三千,又在褒信留下了四千,是会等待李匡调动的三万人到了才会替换那些驻防的汉军本部。

    现在桓温并不知道自己的谨慎并不是无用功,那是新蔡的攻防战进入到激烈阶段,谢石还真的依靠收拢败兵和说服地方豪强给弄出一支军队,还是因为在新息和褒信留下足够的守军才没有让谢石造成更多的麻烦,只是桓温暂时空不出手才由得谢石带人在荒野乱窜。

    褒信距离新蔡并不是太远,桓温和袁乔在靠近新蔡十里内时,李匡是亲自带人进行迎接。

    作为豫州方面汉军的第二副将,李匡有责任亲自向桓温汇报战局发展情况,甚至包括前期的战事过程。

    “承基干得非常好!”桓温极度肯定李匡的功绩,含笑说:“本将定会向王上为你请功!”

    李匡听了十分的高兴,他之前已经不止一次给自己盘算过,要是功勋被肯定的话,爵位怎么也该提升了两级,连带官职进行晋升个两级,介时他就是中郎将级别的武官,有望角逐一下西、南、中三个中郎将的其中一个。

    别看只是中郎将,汉国的官职是在西汉和东汉的基础上,没有太多的杂号将军,中郎将已经算是军队的高层,而能带兵征战的核心武将就是四镇和四征,再往上的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等那些只能是坐镇中枢不轻易出征。

    “主将打完这一战前途更是似锦。”李匡满是恭敬地对桓温说:“必定是四镇或四征级别。”

    桓温听后是一阵“哈哈”大笑,他本来就是奔着成为核心武将而去。笑完之后,他脸色逐渐变得严肃,一路无话来到军队营盘,等待坐在中军大帐的主位,问道:“新蔡城是什么情况?”

    这一次进行汇报的人是王表,之前是由他先率领三万汉军来到新蔡,兵临城下之后的情况相对诡异,说道:“自我军抵达新蔡城下,无一次交战发生。”

    袁乔听了大奇,问道:“连斥候战都没有?”

    就是这样王表才会满脸诡异,答道:“回长史,敌军完全龟缩,我军没有冒然攻城。”

    一方是全数躲在龟壳之内,另一方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攻,结果就是真的连小规模的交战都没有发生。

    有那么一刻,桓温和袁乔是面面相觑状态,他们有些没有搞懂那位国丈是个什么盘算。

    “褚裒一直是待在新蔡,他在收缩兵力时极力收集粮食入城,末将估算城内的粮秣应该足够他们一年到一年半的食用。”李匡没有将城内的居民消耗算进去,他又说:“从降将李迈的口中得知,城内正规晋军有三万,各世家私兵接近三万,投靠的地方豪强武装该是有两万左右。”

    说到地方豪强,李匡脸上明显出现了杀气,连带包括桓温和袁乔在内的汉军将校就没有一个存在什么好脸色。

    汉军所到之处并不是完全没有地方豪强主动投靠,应该说投靠的还不算少数,可投靠的无不是各怀鬼胎或是盘算着怎么获取利益。那些没有投靠的豪强,要说全部站到东晋小朝廷那边也是没有可能,就是采取两不相帮态度的居多。

    都是身份到了一定高度的人,他们哪能不知道地方豪强一直是困扰中枢的大事,关于怎么处理一直有争论的地方,战场之上存在那么多态度不明的地方豪强却绝对不会让统兵的将校能够愉快得起来。

    “之前是没来得及……”桓温在冷笑,他是手不断摸着剑柄的情况下说话:“是时候进行清场了。”

    袁乔点着头:“褚裒龟缩不出,可能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城池攻防战,是该进行清场。”

    简单的道理,两军交战,尤其是入侵方绝对不会允许不可控的武装在战场范围之内,再来是接下来的城池攻防战,不管是哪个汉军将校都认为有越多的炮灰越好。

第422章:老夫稳得很() 
如果可以,包括桓温在内的所有人无不是希望能够前去濮阳郡参加那一场注定会是旷世之战的战争,而不是说待在外围干一些虽然有意义却很难被关注的事情。

    濮阳之战肯定会名留史册,哪怕是一场干巴巴的消耗战也会,一切只因为那是一场会决定国运的战争,后人会根据真实的作战经历再加上一些凭空的想象,演义出无数个版本的故事。

    桓温内心的急切是表现在行动之上,他下令除了包围新蔡的七万部队之外,余下全部出去扫荡周边。

    哪一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剿灭战,不分是什么族群,檄文一到只有两个选择,或是归顺,或是抵抗。

    汉军的大行动从新蔡为中心在席卷而出,先前做好的一些标示也终于起到作用,那是先打掉认为实力强和名声大的一些地方豪强作为杀鸡儆猴,用以震慑另外一些弱小者。

    困守新蔡的褚裒先是得知有至少十六万汉军兵临城下,过了两天又发现城外的汉军仅是剩下七万左右,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应该要有什么对策,诗是酝酿了不少首,可是应该怎么来展开军事行动却是一筹莫展。

    “都说说。”褚裒看着可没有什么大祸临头的模样,他是用着无比镇定的语气在问:“可有什么破敌良策?”

    大堂之内,右侧是屈膝跪坐着好几排文士,一个个看着很是有那么点道貌岸然的相貌,他们有一些是晋军任职的文人,不少是过来找褚裒快乐玩耍然后被困在新蔡的大书法家、大诗人、大画家等等;左侧亦是屈膝跪坐大约二十名将校,他们毫无疑问都是长江以南的世家出身,光看长相其实不缺有威仪之辈。

    面对褚裒满怀期待的询问,不管是文还是武,他们第一个举动是找熟悉的人面面相觑,随后是统一看向了褚裒,就是没一人吭声说点什么。

    之前,不少人给过褚裒建议。

    例如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建议“放开一路,引汉军南下,调动兵力合围”,这个建议被褚裒的“以静制动”给否决掉。

    新蔡周边的外围据点一个又一个被汉军扫除时,又有人建议“所有据点就地坚决抵抗,新蔡的晋军移师与汝阴中间,以新蔡、野外营盘、汝阴成为一个掎角之势”,毫无意外再次被褚裒的“以静制动”给否决。

    好嘛,是等待汉军大举进兵汝阴,褚裒总算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接受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将能够收缩的兵力全部调遣到新蔡,来一个集中优势兵力固守一点,等待南方援军抵达。

    现在,除了新蔡之外,褚裒所知的是只有汝南郡还有晋军存在。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知道桓温已经从长江登陆,攻克新息之后又打下褒信,桓温北上的同时是王朴借力在横扫汝南郡其余城池。

    这个就是困守一城带来的信息不平等。城池完全被封锁,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猜,能不能蒙中完全就是看运气。

    恰恰就是因为完全不知道外面的情势,褚裒一问,甭管是谁都答不出一个所以然。

    褚裒见没有谁搭腔也不气恼,他甚至还有心情露出笑容,笑了一小会才说:“汉军一直没有攻城,显然是知晓新蔡城池不好攻。我们的粮秣充足,大家可以慢慢想。”

    那一刻,大堂之内不止一个人在心中赞叹褚裒的气度,比如什么镇定自若,或是处变不惊,总之是觉得很有大将风度。那么一想之后,原本因为举城被围而有些着急的人,他们莫名地感到一阵心安。

    正事谈完,按照魏晋的社交习惯,褚裒很是尽责地准备宴会,等待食物、水酒、五石散,包括美姬、伶人等等玩物上场,一场围城中的狂欢上演了。

    魏晋的社交习惯用简单的一些形容来概括,曹魏时期是世家发展到了顶峰,奢靡在上层社会形成风气。到了司马1晋国时期,西晋依然是曹魏的社交习惯,到了“衣冠南渡”之后,变成社会精英分子屡次北伐恢复中原无望之后的一种自暴自弃,认为除了醉生梦死来发泄自己的报国无望之外,没有更好忘却烦恼的方式。

    桓温并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在干什么,他在干的是尽可能地寻找新蔡城的薄弱之处,一天又一天的逛下来,讶异地发现褚裒将新蔡真的变成一座坚城。

    “城内拢共有多少人?”桓温发现新蔡并没有连接城外的水渠,他问:“城内大概有多少口水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