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席卷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庾翼就站在城楼最高处的护栏边,城外是约有过万的军队堵着,城内是不会少于三千的军队夹着,城墙的左右两边更是站满了随时会扑上去的军队,他们是以不到两千的数量被包围在城楼处。

    城楼这边暂时陷入平静,庾氏府宅那边却是在进行攻防战,双方是围绕着院墙和大门在互相争夺。

    直至目前庾翼都还有些懵,他们是准备呼应汉军,可绝对不是今天,真要呼应汉军也不是在建康城,毕竟城内仅是有两三千的武装,面对小朝廷过十万的戍卫军再加上各门阀世家的私军,两三千的庾氏私兵也就是砸进水里泛起一些涟漪就该平息。

    对于庾翼来讲事情真的是不该这么发展,不管是与汉军那边的沟通,又或者是与桓氏门阀、众多世家的约定都不是这样。

    “父亲,率军围困我们的人便是桓云,是否……”庾方之看着多少有些慌张,问道:“是否桓云告发?”

    庾翼之所以觉得下一代没有杰出人物就是从自己的嫡长子身上得来的结论,不但是庾方之,次子庾爱之也好不到哪去,甚至是自己兄弟的那些子嗣都只能说平庸无比。

    华夏讲求礼节,哪怕是敌对也仅是同辈会直接称名道姓,小辈可不能显得这么无礼。庾方之再慌张或者是生气,他都不能直接喊桓云的名字,该是称呼桓阀,又或者称呼桓公。

    【今日的事情不是桓云主导也绝对脱不了关系!】庾翼从没喜欢过桓云,厌恶却是又算不上,只能讲不想与之交往。他远远地看着远方,知道桓云就站在那里,不止一次思考桓云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他平淡地对庾方之说:“静待下文便是。”

    庾方之还想说什么,被庾翼眼睛一瞪将话咽回肚子里去。

    之前桓云没有到,城外和城墙连接处由褚歆指挥的部队一直是在强攻,是桓云过来之后厮杀才暂停下来。

    双方从白天打到黑夜,实际上庾翼这边已经有些快支撑不住,要是桓云没有下令暂停攻势,不知道庾翼还能不能站在高处观察情况。

    继续拖下去显然是对心在东晋小朝廷这边的人不好,褚歆就对桓云下令暂停攻势万分有意见,问题是桓云已经受命进行指挥,哪怕是褚歆再有意见也只能一边催促桓云,另一边褚歆是派出亲信前往宫城汇报。

    庾翼是真的在等,他有种预感今夜不会那么简单,除开观察包围自己的那些敌军之外,目光看得最多的就是新洲和罗落桥方向。

    “父亲!”庾方之抬手指向内城街道,一个徒步手持火把的人正在慢慢接近,远远似乎还听见这人在喊什么。他紧张地说:“有人过来了。”

    庾翼有眼睛可以看,有些远和有些暗看不清来人的相貌,却是能猜出来人该是受了桓云的指派。

    靠近城楼的人身穿一身文士服,他说明自己是桓云门客,想要代表桓云上城楼与庾翼一见。

    桓云对外面的交代是派出门客奉劝庾翼不要做困兽之斗,完全是无视一些世家中人惊疑或是怪异的目光。

    事实上被召集过来的世家家主都感到困惑,他们无法忍受桓云是在露天场所进行召见,并且是召集过来之后只简单地说几句话就将他们撇到一边。要不是身边有护卫,再来是很多桓氏私兵也着实太多,不止一个人就想要拂袖离去。

    桓云同样也在等待,差别是他不需要不断打量新洲或是罗落桥,带着十足的笃定显得心有成竹。

    一段嘈杂声从后方传来,褚歆推开了挡路的桓氏私兵,脸色万分难看地来到桓云所在处。他在催促桓云进攻无果之后派人去了宫城,得到宫城的回复由其它城门进入城内,拐了不少的路才算是来到桓云处。

    “咦?”桓云满满都是惊奇:“散骑常侍不在城外,来到此处是作甚?”

    褚歆已经在梗脖子,无所畏惧地质问桓云:“桓公此举究竟何意?!”

    桓云笑道:“派遣门客劝降庾公吗?”

    褚歆以一种决然不怕死的表情,直白说:“莫非桓公也是逆贼?”

    说实话,褚歆根本就没有压低声音,他甚至是刻意大声质问,果然是引起了那些旁观世家中人的喧哗声。

    “本官尽忠职守,何来逆贼之说?”桓云一点都不生气,甚至是表现出对晚辈的绝对包容:“褚贤侄且先静待,若劝降庾公无果,本官自然是会下令贤侄率军强攻,所以贤侄理应回到城外。”

    “桓公!”褚歆近乎于咆哮:“小辈因桓公所派把守城门之人,差点就进不得城内!桓公究竟欲意何为!”

第510章:小朝廷之亡(三)() 
建康人口百万众,绝大多数是“衣冠南渡”时长江以北迁徙而来,其中世家又占了绝对的多数。

    东晋小朝廷延续西晋的体制,重世家而轻百姓,一国之都的建康实际上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居住,除世家之外就是一些大族。

    现如今能够被称为世家的家族,他们的嫡系可能不会太多,但是旁支数量则会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再来是必然会有部曲、家仆之类的下人,那么一个世家少则是有数千人,多恐怕是很难有一个上限。

    大族与世家差不多,区别就是威望与人脉,丁口并不是能不能成为世家的关键。

    建康的百万人口,超过四成与世家或是大族有关,可见世家与大族真要动员会动员出多少人。

    混乱爆发之后,每一个有能力的家族都尽力武装起青壮,或是紧闭家门依托院墙自守,又或者是去干一些不可明言之事。

    建康之前是东吴的都城,名唤建业。除建业之外,柴桑、寿春、庐江算是东吴最为繁荣和人口最多的城池。

    要说在东吴时期除了建业之外还有发展另外一些地方,到了东晋小朝廷时期则就很难办了。从长江以北逃过来的世家,有能力的就是清除掉原本的南方本土世家,做一些占地发展的事,像是四大门阀至少掌握数个郡成为家族自治区,世家级别的则是以县来划定势力范围,结果当然是朝廷对那些地区根本就没有实际控制权。

    政治局面造成的现象使建康成为一个绝对复杂的地方,任何的角力都是发生在建康,只要身份足够的人也是长留于建康,说句难听点的就是一旦谁能够在建康形成绝对强势的控制,基本上就能确定控制了东晋小朝廷的国家走向,至少也能使东晋小朝廷陷入瘫痪。

    褚歆近乎于撕破脸的质问,是事情真的发展到了关键时刻。

    这个时候有人过去向桓云耳语,说些什么除两人之外没人清楚。

    气氛一开始只能说是紧张,等待褚歆来质问又增添了诡异,作为背景墙的各世家负责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分为三波。

    知道内情……或者说与桓云同谋的世家,他们带着护卫靠拢在一起,脸上是一种十分严肃的表情。

    察觉到发生什么事情而又一时间不好做决断的人,他们是凑成堆尽可能离远一点,表情有着很明显的阴晴不定。

    老早决定会站在小朝廷……也许该说坚决抵抗汉军,他们也是凑成堆,摆出了戒备又随时可能突围的架势。

    “逆贼!”褚歆离桓云只有两三步的距离,非常突然地抽出战剑,大吼:“受死!”

    桓云并没有被褚歆的大吼惊吓到,是以钦佩的目光看着褚歆只向前冲了一步就被桓氏武士扑上去压倒在地上。

    “贤侄,世间从未有逆贼之说。”桓云是在和被双手反剪的褚歆说,也是对在场的所有人说:“自古只有成王败寇。”

    实际上刚才的耳语是,宫城那边出现异动,褚裒除原来的攻城宿卫之外,一些杂工与宫女、宦官,反正是能拿得上兵器的人都武装起来。

    仅是宫城异动或许没有什么,还有关于褚裒派出人手要从各个城门尉那里接手指挥的事情,再来就是城中的戍卫军也有手持皇命的人前去。

    褚裒派去的人当然没有成功接手城门的指挥,去的人不是死了就是被抓起来,造成的麻烦是桓氏这边的人不得不宣布那些人谋逆,各个城门不明真相又不确定到底该听谁说词的晋军实际上已经是心乱。

    对桓云来讲最麻烦的是戍卫军,褚裒成功接手了近三万戍卫军的指挥,余下除两万依然在桓云控制之中,剩下的是被谢氏门阀以及众多家族控制。

    【国丈这一次怎么反应这么快?】桓云在笑吟吟地看着在场的世家主事人,又不得不着急:【谢明达怎么还没有动静!?】

    明达是谢艾的表字,他是江都这边的汉军指挥官。

    褚歆破口大骂没两句,没来得及与那些世家主事人说点什么,嘴巴就被堵住。

    建康有十来万的戍卫军,而晋军的指挥权从来都不是掌握在司马一家子手中,戍卫军选择听谁指挥看得是门阀与世家。褚裒可以掌握三万戍卫军,说明依然选择保卫小朝廷的世家并不少。

    “诸君。”桓云是在对那些作势突围的世家主事人说话:“国丈已经挟持太后与皇帝,诸君以为呢?”

    在北门这边的三千武装都是桓氏私兵,以桓云为中心是层层地站立着。与桓云同一阵营的那些世家,该有四五百人。

    要突围的世家主事人连带护卫,人数看着该有个一两百人,他们一旦不妥协,要么就是被尽数斩杀当场,要么就是血战而出。

    被问话的那些人没人开口,他们会有这样的选择不是出于对司马一家子多么忠心,纯粹就是汉国那边对世家太苛刻,选择抵抗只是不想被纳入汉国治下,能挣扎的时候不想放弃。

    有人大喊“报”又是拉着很长的尾音,过来之后单膝跪地向桓云禀告:“西面与北边传来紧急军情,汉军大举出动,沿途势如破竹正朝建康逼近!”

    一道金属交鸣声突兀传出,是有选择抵抗的人被惊得将兵器给掉到地上。

    “国丈确实挟持了太后与陛下,连氏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