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席卷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多远。

    张氏凉国当然有制造投石车的技术,款式上面与晋军其实没有分别,射程最远可达一百六十步,但是准头什么的一点都不用提。

    张氏凉军的投石车在平地之上可以将石头投出一百六十步,由四丈高的城墙上可以增加二三十步的射程。

    按照计量单位,古时候的一里是取三百步,而一步是按一点五米来概括,那么一里就是四百五十米。(有些朝代却明确公示,一里是现代的三百米。)

    安置在城头之上的投石车射程其实还在是本方防御工事范围之内,只能是等待一部分城外防御工事被攻占才能发挥。上面摆放的床弩则不一样。

    张氏凉军的床弩款式与晋军依然是一样,有差别的地方也只会是在弓弦的选材之上,像是晋军缺乏足够多的牛筋……也就是床弩弓弦质量较差,以至于晋军床弩射程普遍只能达到二百步左右,但是张氏凉军的床弩因为弓弦质量优异却能射上二百五十步。

    城头的床弩有二百五十步的射程,再加上高度带来的射程增幅,他们实验的结果是可以射到己方防御工事之外,可以在敌军发起攻击的时候为城外守军提供远程支援。

    “小心!!!”

    大喝是由汉军士卒发出,他们推动抛石车到离军营最近的一处军堡,靠近到两百步左右的时候,军堡那边发出了远程攻击。

    “躲避弩箭!!!”

    话音刚落,军堡射来的弩箭也是失去动能落下,一声声的怪异声响开始出现,其中伴随着中箭的闷哼和惨叫。

    “盾呢?赶紧组织盾阵!”

    军堡并不是只发射一波弩箭,是每一段时间就会射上一波,看距离分明就是来自于强弩,数量上还不少。

    理所当然的,张氏凉军肯定是有强弩,这个也算是华夏军队的特色之一,只要是主力兵团必定是会搭配强弩,差别就在于多与少。

    张氏凉军的强弩还是延续于先汉的款式,而先汉的强弩是改善于曾经的秦军,秦军又是从(战国)韩国那边获取技术。

    可以说自强弩出现,华夏文明武装起来的军队基本是有备配强弩,比较诡异的是到北宋阶段时,华夏文明的强弩技术竟然比西夏的差,导致北宋破解西夏的神臂弩之后如获至宝。而西夏神臂弩的技术,其实是得之于李唐的遗产。

    弩的射程多远是关键,其中还要看远程的穿透力,汉军的强弩射程可达四百五十步,神臂弩的射程则是三百四十余步,但神臂弩在射出二百四十余步之后仍然可以入榆木半箭,可见神臂弩在三百七十余米的射程上仍具有惊人的穿透力,这一点汉军的强弩却是办不到。

    “弩兵呢?死绝了啊!”

    “已经在赶来了,大家伙再躲一躲。”

    “这他妈……”

    应该说汉军有些自大了,他们在迫近到两百步之前还是有多次试探,没有成功勾引军堡的张氏凉军发射弩箭,等待汉军将抛石车推进到距离,刚停下来要进行发射准备时,才是一阵劈头盖脸的射。

    “风、风、风……大风!大风!大风!”

    耳边传来了战号,声音落下紧随其后的是一阵巨大的弓弦嘣动声,肉眼可见的是地平面升起了一张由密密麻麻弩箭组成的“大网”,它们发出锐利的破空声在半空中向前,随后覆盖在远处的军堡。

    汉军强弩部队的反击来得迅速也是突然,军堡组成箭阵的凉军是在瞭望手的同时下才慌忙躲避,弩箭落下之时躲避不及的人中箭而倒。

    太多的弩箭了,人一旦中箭被留在原地,身上的弩箭就是密密麻麻,连带地面也快成为弩箭丛林,应该说是整个军堡能够有着力点的地方都是插满了汉军发射的弩箭。

    需要的远程压制来了,抛石车周边的士卒赶紧动弹起来,他们是撇下抛石车就往后跑。

    “什么个情况?”索孚略略有些懵,他是从军堡的瞭望口向外观察:“怎么就丢下投石车跑了呢?”

    “恭喜将军,贺喜将军。”军堡主将反正就是一阵吹:“将敌军杀得落荒而逃,敌军攻势没有成型,又丢下……”

    恭维话没能说完,跑了的汉军又折回来了。

    抛石车是进入军堡的强弩射程,己方的强弩部队没可能时时刻刻进行压制,那么当然是要采取一些措施。

    丢下抛石车往后跑,不是说就将抛石车给丢弃,是回去弄来一些篱笆、盾牌等等的遮身物,趁着己方强弩部队还在不断压制的空隙,就在抛石车周边搭建,等于是就地构建防箭工事。

    “往上堆草,支撑架注意一些,等一下还要覆盖厚土。”

    “晓得、晓得!”

    说白了,谁规定抛石车就应该是在毫无遮拦的空地,只要不妨碍抛石车的装弹和发射,爱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

    索孚看得是有些吃惊:“汉军……这该是有多充足的经验?”

    后面还有让张氏凉军更惊讶的事情,汉军就地弄了简易工事,重新推动抛石车的时候连带搭建的工事也能移动,足足又再往前迫进了二三十步,才展开队形。

    “他们……”索孚不止是吃惊,还有着强烈的不安:“……还在搭建甬道!”

    抛石车是需要石弹的,等于是需要一条补给线,那总不能是中间毫无遮挡物,不然每次补给石弹该死伤多少?

    甬道是一种好玩意,谁发明的存在争议,可以确定的是在秦时被大量使用。军事用途的甬道,是一种周边遮掩物的道路,主要用途是封闭性防止敌军偷袭,首次大规模使用的是秦军将领章邯。

    军堡主将喃喃地说:“敌军停止发射弩箭了。”

    是的,弩箭的发射是停了,但抛石车却开始射击。

    发射第一轮石弹的只有三辆抛石车,他们是在军堡一百八十步左右的距离进行发射,摆臂的动作完成,相隔一会就是听到三声巨响。

    索孚能够察觉地面猛地一震、再震、三震,后面是耳朵里传来各种吵杂声。

    三颗石弹其实只有一发命中军堡的建筑物,另外的两颗是都砸在了空地。建筑物被命中,石弹是带着巨大的力道砸开了土墙,却没有让建筑物发生倒塌或是整个墙壁倾倒,可见张氏凉军在建造军堡的时候是下了一番功夫。

    “不能让敌军肆无忌惮地使用投石车。”索孚看向了军堡主将,斩钉截铁地说:“组织发动攻击,务必毁掉敌军的投石车!”

    军堡主将就是再不愿意也要执行军令,再则他也明白再坚固的工事被反复砸也会塌方,不管是期间被砸死,还是军堡被毁,反正他一样逃不脱死掉的下场,自然晓得应该拼命。

    谢安是远远地用望远镜进行观察,似乎是看够了才将视线收回来,问行军长史袁乔:“渡河浮桥何时能够搭建?”

    袁乔其实是落在队伍最后面才刚刚抵达,一来先向钟兴了解情况,又接手辎重部队,修桥什么的正是归他管。

    “若是在金城附近,水流相对湍急最快需要半个月左右。”袁乔不得不建议:“应当查勘周边河道,选水流平稳之地,亦不能放过浅滩。”

    谢安想要的是军队能够过河,能够找到什么可行方案是行军长史的事。

    “某会向王上请求增兵……”谢安却是没有多大的把握,沉吟了一下才又说:“不然只能兵行险着。”

    袁乔眉头挑了挑,比较赞同地点头。

第589章:狗日的暴1发1户() 
说到底,谢安手头的兵力着实有限,三个常备军之中有两个还是骑兵军,仅有一个步兵军可用之攻城。郡县兵则就不是用来攻坚,哪怕是郡县兵有那个心气去攻坚,他都不敢将郡县兵投入主要战场,只能是打一些低烈度的战事,或是干些择地固防的事。

    兵力有限,又亲眼看到金城真的是一座坚城,谢安就是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拼命硬攻,哪怕是有那个胆子,仅是一个步兵军也兵力不够啊!

    谢安觉得强攻坚城不可取,之前有实际的战例摆在那里,可像李坛攻打定襄那般,清扫城池周边之后,摆下阵势引城内守军出城而战,敌军若是固守不出则以犀利攻城器械轰击,再灵活调配手头的骑军创造战绩。

    “中枢应该明白仅是此些兵力难以攻克金城。”袁乔话是那么说,头却是在摇晃:“可是对燕国之攻击亦是箭在弦上……”

    西凉的冰雪融化要比辽东那边更早一些,以今年的形式来看,西凉冰雪化开之后的一个月左右,北平郡的冰雪也该融化?

    张氏凉国的实力比不上慕容燕国,汉国理所当然是会重视实力更强的慕容燕国,另有一个原因是攻燕由君王刘彦亲征,汉国将主力摆在攻燕战场是肯定的事情。

    “朔州战局已定,再则是清剿残余只用得上骑兵。”谢安必然还会极力争取增兵,就对袁乔说:“骠骑将军幕府编制之下尚有数个步兵军,亦是有多达十余万的郡县兵。”

    “乔当然是会试一试,极可能还会办成,就是……”袁乔想到冉闵就有些头疼:“恐怕会惹到骠骑将军?”

    “皆是为国效力,何处需要何处增兵。”谢安说这话的时候其实是心里没底气,随口说瞎话:“骠骑将军想必是能理解的。”

    话说,冉闵要是这么通情达理的人,两个骑兵军和一个步兵军被划到谢安麾下,后面又何必一再找谢安的麻烦?

    汉国军方的将校,将军以下的将领是会在平时领兵,但是将军级别的那些人只有在出征的才会得到编制,非出征状态其实是只有符合身份地位的亲兵。将军出征会建立幕府,兵力则是临时调拨到幕府建制之下,并不是哪个将军时时刻刻麾下都有常备军调用。

    骠骑将军冉闵负责对并州和朔州的战事,打了将近一年战事其实是已经进入尾声,并州只剩下一个被围困的定襄,朔州则是不断清剿看得见的异族,恰恰是因为这样才会在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