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席卷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关只是单独的一处关隘,绝不是从西汉保存到现在,却是张氏凉国修建,采取的依然是夯土方式。

    张氏凉国不但重新修建了阳关,也对玉门关包括原有的长城段进行修复,就是张氏凉国的人力物力不比西汉,长城的修复是从玉门关到冥泽。耗费人力物力去建造和修复关隘、长城,目的当然是出于需要,也就是针对西域敌对势力。

    冉闵早就知道遥远的西北有两处军事重镇和长城段,却是第一次过来。他一路之上走过了草原和戈壁,一伙人显得极度风尘仆仆,靠近阳关之前就能远远地看到一大片的营区。

    汇聚在阳关的人已经多达十七万,除开原有的一万驻军以及李匡带来的五千将士,剩下的都是参与进军西域的西北人。驻军有自己的驻区,李匡带来的将士则是和有志建功立业的西北人混合驻扎。

    “人多是多,有多少能用的?”冉闵见到前来迎接的谢艾压根就没寒暄,问出关键又得到答案,抚慰胡须笑道:“还是很有血性的嘛。”

    谢艾与冉闵接触的次数并不多,对冉闵的个性却是多少有些了解,不等冉闵发问,就用最简洁的语言将情况说了一遍。

    要说血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只是有些民族更软弱一些,有些民族不知道不被灭就不看情况的怼,那是本身历史所带来的背景不同,也就让每个民族在遭遇艰难时采取不同的应对。

    人有多少勇气,遇到难事时会爆发出多大的抗争意志,其实先辈曾经做过什么事情很关键,历史上没有过英雄的民族没有榜样,历史上有过英雄甚至有很多英雄的民族则会效仿榜样。这个就是为什么每个国家或民族有没有历史的重要性,无非就是先辈鞭策后辈遭遇艰难该采取什么应对。

    诸夏并不缺乏能够成为榜样的历史,每个区域又会因为自己生活的环境,让各个区域的人在面临艰难时能爆发出多少力量,通常生活越是优异的人就越惜命,生活环境艰难的人则是更有韧性。

    西北人绝对不缺乏血性,就是很多时候血性是用在不恰当的地方,比如东汉末年西凉军,又比如南宋时期的西夏,但是在绝大多数时候西北人的血性是作为民族抗争的底蕴,与其余区域的同胞共同在艰难时刻为保家卫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大汉如煌煌烈日,冥顽不灵终究是少数。”谢艾意有所指:“今上圣明,有雄心壮志,天下何人不从?”

    冉闵并不是傻,他就是性格方面比较直,听出了谢艾话中的意思,却是撇着嘴近乎于训斥地说:“汝为今上之臣,国之御史中丞,凡事当不负今上厚望,以权责为重。”

    说到底,还是冉闵觉得谢艾办事不利索,特殊时刻许多事哪讲究那么多,没什么是杀人解决不了的事情,没解决就一定是杀的人不够多。

    李匡不得不站出来,恭敬行礼之后,说道:“将军,且先入营?”

    冉闵这才将目光看向李匡,像是审视一般上上下下看了一圈,没开口说什么,迈步就走。

    “家上之言并无它意。”刘猗又像往常那样为冉闵‘擦屁股’,略略歉意地对谢艾说:“新亭侯还请不要往心里去。”

    谢艾却是露出愧疚神色,低语道:“艾顾忌乡党,却是多有渎职之处。”

    “当为人子,何人不如此。”刘猗非常的通情达理,笑道:“若非如此,今上何必遣新亭侯前来西北?”

    在很多朝代,对家乡人讲情面是一种上上下下都认可的美德,就算是皇帝知道某个臣子偏袒了家乡,该怎么处理的时候是会怎么处理,可是在感官上却会很喜欢,往往是会从轻处理,更可能在随后就会重用。

    很明白的事情,要是连家乡人都能冷酷无情,谁还指望某个谁会感念恩情,不懂恩情的人谁见了都会害怕。所以说铁面无私什么的听着挺好,可是上到皇帝下到同僚都亲近不起来,也就只有注定难有什么关系的百姓会觉得好。

    谢艾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既然后面冉闵受命来了,说明他真的是将事情办砸,要不然就不用冉闵再过来。

    冉闵入了营盘,可没马上找个安逸的地方休息,是在营盘到处溜达,看看来的都是一些什么货色。

    西北的人口接近百万,除却老弱妇孺之外,青壮数量撑死了也就一二十万,就是不会超过二十万的青壮,阳关竟然汇集了十五万以上,可以说近乎于都来了?

    “回将军,并非如此。”李匡负责第一批次向西域进军,总是要掌握实况:“十五万众,户籍在西北者有六万,余下则是来自全国各地。”

    冉闵“唔”了一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六万西北人,超过半数原为凉军,又有七成有过上阵经验。”李匡对这一批人其实是最满意的,几乎是编练一下就能使用,不像没什么经验的人那么麻烦:“末将选拔者,以上过战阵的人优先,已经收录五万众。”

    冉闵才不在乎李匡收录了多少,他很是感兴趣地找了一些非军方的人问话,聊的话题很杂,问最多的是为什么会过来,得到的答案更杂。

    “功名祗向马上取,再实诚不过的至理良言了。”冉闵话中的其中一段是刘彦截取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十足十的符合武人的思维。他看上去心情非常不错:“都是好汉,是好汉就该上阵博取功名,方不负堂堂之躯。”

    李匡带过来五千将士,最多也就是编练五万人,等于是每一名汉军能管辖十人的上限,不但是为西北人找出路,也不限制全国各地的人过来。

    汉国非常重视军功,有没有军功压根就决定了社会地位,是有郡县兵体系,可是郡县兵更多是作为戍卫军的存在,想进入野战兵团(常备军)又没那么容易。这一次当局在西北开了一个缺口,那还不蜂拥而至?

    “谢安在西强山的动作有些慢了。”冉闵后面当然是被引领着到休息处,一点都不觉得需要给谁面子,就说道:“西域小国林立,却无大国。能经受得起汉家好汉的冲击?”

    李匡可不敢嘲讽谢安,只能是讪笑应对。

第742章:西出阳关有故人() 
    

    谢安若是知道冉闵公开嘲讽绝对是要气得跳脚,他们面对的敌人并不是摆明阵仗地进行交锋,是利用复杂的山地躲避和袭击,山区作战就没有简单过的时候,不管是在什么时代都是如此。

    西强山只是一个总的泛称,其实包含了几处连绵的山脉和一大块的密林,那里的地形之复杂一点都不输给巴蜀,甚至可以说还比巴蜀要复杂一些。

    巴蜀至少经过人为开发,长久以来已经开辟出人可以走的道路,再来是作为诸夏自古以来的栖息地总会有舆图勘测,可西强山真就不是诸夏踏足过的领域。

    位于高原之下的西强山,那里有山脉和密林,还有两处很明显的盆地。要深切的知道一点,没有经过人为开发的地区就代表没路,再来是盆地长期积水之下也极为容易形成沼泽区。什么都是原始的状态下,猛兽以及各种虫类更是多不胜数,对人踏及的挑战性一点都不低。

    谢安率军进行拉网式的围剿,很多时候困难不是在羌、氐残余的反抗方面,是大自然给围剿增加了无数的困难。他们围剿期间不缺发现暴尸荒野的尸骸,几乎是什么死法都有,被毒虫毒死的最多,哪怕是他们有充足的事先准备,可是非战斗减员也是相当严重。

    想要开拓一地原始区域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容易,也就能够知道先人到底是有着何等的无畏精神,才有了子孙后辈得以安逸生活的环境,恰恰就是因为知道开拓不易,诸夏也才产生对祖先的崇拜。

    针对羌、氐残余的战事进行得怎么样不是冉闵该去关心的事情,他连太尉徐正都能时不时地调侃或嘲讽上那么几句,对本来就不怎么对盘的谢安又怎么会嘴下留情?

    “骠骑将军正是一如既往的……”李匡后面的话没说了,可大家都懂得是什么意思。他东张西望地看了一圈,才对谢艾说:“骠骑将军既然已经抵达阳关,诸事便算是毕了?”

    谢艾见冉闵到来没有风风火火要搞事,内心里自然是大大地松一口气。他却是一点都不敢放松,说道:“我等却是不可懈怠啊!”

    李匡秒懂,冉闵是什么态度不重要,重要的是别自己这边出什么幺蛾子。

    总归来讲,虽然前一段时间有下过雨,可是西北将要爆发旱情已经是不可扭转的事情,汉国在西北采取强硬手段镇压宵小,又由谢艾出面拉拢可争取对象,闹事要面临铁血手段镇压,官方也给出了活路,大家伙还是想一想该怎么在官方的规划下怎么度过难关。

    西北的本地人参与进军西域是要用向外征战的方式寻找活路,其余区域前来的人则是完全针对军功。

    全国各地涌向西北的人太多,倒是给西北人提了一个醒,汉国极重军功的前提下,不是军队一员也能获取军功,那是前所未有的好事,可别错过这个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我等虽未有军籍,却是由军队领导进军,有何差异?”三石老早就抵达阳关,是作为被第一批编练的人员:“有功依然被认可,可获爵位,该有赏赐一点不少。”

    其实有更多的好事,比如到了阳关之后,吃喝也被军方承担了起来,伙食方面更是家里所比不上的,就是训练非常严格,消耗的体力也非常大。

    在当今这么一个年头,就算是富足的家庭也难以保证每个月能吃上几顿肉,汉军的食谱却是从来不缺肉类,尤其是以水类肉最丰富。

    三石刚才已经吃掉一条咸鱼,正在向第二条下嘴。他对于咸鱼很是喜欢,不是咸鱼有多么好吃,是咸鱼有着充足的盐分,稻米饭搭配着咸鱼,再有一碗浓浓肉香的汤,感觉自己过的就是地主老爷的美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