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席卷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合抱才能抱拢的大树。

    “海外(日本海)区域,海岸线便有珍珠,几条内河季节一到随随便便撒网变成满载而归。”刘彦能想到的也就那么多,他还知道中国最大的油田也是那边,只是想到能够征服中亚和东亚,对大庆油田其实没怎么重视:“去年不是捕了无法计数的渔产?那边的鱼卵可是一项不可多得的特产。”

    要说到现代,俄罗斯的特产除了天然气和石油之外,可就要算远东的鱼子酱了,神特么的是俄罗斯的大多数资源在先汉到朱明都是属于诸夏的,是后面给丢了。

    “鱼子酱?”庾翼对海产可一点都不陌生,南方人的餐桌上少不了鱼类:“的确是美味。”

    一个国家的疆域有多么大,特产就会有多么的多,以刘彦为首的这一批掌权者,他们因为身份、地位和权力,发现了什么特产都是优先供应,啃过来自西域的各种瓜,吃过来自南洋的各种水果和海鲜,库里收藏来自东北的人参得是以千年的年份起,刘彦连特么来自北极的白熊都养了两头(海军探索北美洲涉足了白令海峡,就是先后死了)。

    庾翼在东晋小朝廷还在的时候没吃过鱼子酱,是等汉国开始探索大海才吃上,要对比下来还真的是东北出产的鱼子酱最为美味。

    “臣对石榴比较喜爱。”桑虞偏偏还用回味无穷的表情那么说:“可惜的是它来自波斯。”

    呃,石榴的原产地还真的就是在波斯境内,不过被罗马人移种到自己家去了,可不是波斯才有的特产。

    桑虞那样的作态只有一个意思,巴望着什么时候波斯能成为大汉的石榴养殖园。

    “臣比较喜欢橄榄。”吕泰完全是凑热闹不怕事大,还用一脸的垂涎表情:“可惜的是来自大秦。”

    哪个地方又没几样特产,中南半岛和吕宋群岛还盛产香蕉呢,只不过那些地方都成了大汉碗里的,众人也就不提了。

    人类探索的版图原始欲望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拥有足够大的疆域才能掌握更多的食物来源,那便是原始人类慢慢从非洲走出去的原因。

    社会得到进步,国家之所以扩张自己的版图就变成为了资源,首先得是有足够大的地盘,才掌握着可以使国家强大的基本条件,术语一点的描述就是一种资源积累,拥有足够多的资源才能使自己的实力增强,去开拓更大的地盘。

    以当前时代的科技水平来讲,许许多多的东西根本造不出来,不过现在造不出来不代表科技进步之后还造不出来,那么刘彦那么坚持扩张就说得通了。

    “我们的确探索到了橡胶。”刘彦见众人迷惘,简约地介绍橡胶是什么样的特产,特别点名全世界能产橡胶的地方只有三处,其中以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最大,哪怕是到现代都占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它是一种很特别的材料,不过现在我们能直接利用就是做成轮胎。”

    别小看橡胶,技术不够的时候的确只能做成橡胶,可是很多科技延伸真离不开它的存在,塑料科学也是支撑现代科学的一部分。

    新长安那边已经有一辆使用橡胶的马车,那是刘彦的玩具之一。

    众人有看过装上橡胶轮胎的车驾,哪怕没有亲自体验过也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存在,简单来说就是减少颠簸,要不就算是减震装置再好也依然会有明显的颠簸感。

    橡胶的相关材料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与石油会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简单的拿一个例子,二战时期的德国被封锁之后,缺乏橡胶资源就什么都得依靠金属材料,也得幸亏瑞典一直在供应德国铁矿,那时候极度缺乏橡胶的德国车轮子都完全是铁的,军事车辆就干脆要么全履带,要么是半履带,其实不是履带款式大法好,是特么真的缺橡胶啊!缺到不止车轮子都用铁的,连一些需要用到橡胶用来做绝缘体的电线之类的也干脆没用。

    刘彦现在跟他们讲那些,他们没接触过又没有相关的概念,与听天书没什么区别。

    “总之,那是一项必不可缺的战略资源。而我们掌握了全世界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该类资源。”刘彦还没说石油,汉国掌握了中南半岛和太平洋亚洲部分的众多岛屿和海域,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大汉一直在寻找吕宋再往南方的超级大岛,只要能找到它,全世界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铁矿资源就掌握在大汉手里。”

    说铁矿众人就懂了,他们对“全世界”也有初略的概念,概念当然是来自刘彦画的那张不靠谱的世界地图,知晓全球有七大洲和两大海洋,汉国现在的疆域只是占全球陆地面积不到百分之七。

    这个所谓的百分之七,是将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全算进去,仅是算本土面积可能还不到百分之四。

    “别看诸夏旧地土地辽阔,世界上与其它地方的资源相比起来,真的非常非常少。”刘彦没说假话,地大物博什么的根本就是骗人骗己:“我们所占据的优势是什么资源都有一些。”

    要说诸夏旧地什么资源最丰富,得说是稀土、钨、钼、锡、汞、锑。不过现在的汉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稀土、钨、钼、锡,汞、锑,尤其是锑是全球储藏最丰富的。可这些资源对于现在的人……甚至是再过那么数百年,实际上都未必能有什么用。

    就是因为什么资源都有一些,发展的科技线也能平均一些,要是像印第安人一直没有发现铜没点开青铜科技,然后又没有延伸出铁器时代,那可真的才叫悲剧。

    “就像他们?”庾翼指点的是一帮身穿兽皮的奴隶:“明明有那么多的资源,却依然活在远古时代(石器时代)。”

    被庾翼指点的那帮奴隶来自辽东以北,区域含东北平原,每一个看上去都显得健壮,可就是处在渔猎时代。

    得承认一点,东北的野人身体素质真的是刚刚的,那是因为先天上的体制弱小会被大自然淘汰,留下的可不就是优良基因?

    他们已经抵达高显县,所处的位置能看到奔流的辽水,自南向北、东、西瞭望,看去除了树林还是树林,大批的奴隶就是在干伐木和运木材的活。

    “他们很桀骜不驯。”吕泰有充分的资格来说这话:“被俘虏依然难以驯服,每个月都要杀上一批。”

    生活在东北的野人,他们一出生就是在与天挣命,想活下去还得与野兽搏命,骨子里少不了凶悍,的确不好驯服。

    “再往东北,秋季就是一片冰寒了。”刘彦就是以现代的印象在说气候,哪怕现在不一样也不会差异到哪去:“苦寒之地,自然是会养出一帮这样的人。”

    往更早了说,燕地还缺了慷慨悲歌之士吗?他们但凡要是有血勇一些的君王来带领,基本上是能做出一番伟业,比如春秋时期的燕国君王就带着那帮骁勇之士狠狠地教训东胡,才有了右北平、辽西、辽东,不然就该是还窝在濡水以西。

    “那些野人……”刘彦想到了很不好的事情,也没压低声音:“可诛尽。”

    随行的史官理解记录:元朔十年九月二十三,王曰“辽地以北以东,野人难服王化,当族之。”。

第813章:主要是汉人太少() 
    不是刘彦杀人杀上瘾了,更不是为了彰显来自天子的权威才动辄灭族,是这一片地方真的离奇的邪门,先养出了鲜卑一族,后面又有宇文鲜卑分裂之后的契丹和莫库奚,再来就是女真和后女真,要说哪一片土地盛产异族又能主导或是获得天下,真非含辽东和以北、以东的这块土地最多。

    刘彦不知道那些民族是怎么产生的,也不清楚杀光这一代的野人能不能阻止那些民族诞生。他之前就已经下令专门针对契丹和莫库奚,却不是赶尽杀绝的命令,是能融合则融合,确认难以融合就真的要屠光。

    得说的是现在的契丹和莫库奚都还没有抖起来,他们就是宇文鲜卑分裂之后的残余,人口也就是数万,暂时还没有掌握金属冶炼技术。

    契丹和莫库奚可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发展起来,并且入主中原成为主人,更不知道自己的兵锋会直逼西亚,同时也不知道某一个时间段在西方人看来东方只有辽国这么一个国家。他们只知道想活命只有成为一名归化胡,先劳动上至少十年,期间还要努力学习汉话和汉人的生活习惯,争取转为汉籍的身份。

    “他们很聪明,极为少数的人才反抗。”吕泰的负责之一就是监督契丹和莫库奚:“相比起来,野人比较难以驯服。”

    野人就是一个统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族名,又有来自夫余、挹娄、曲沃、慎奴等等很多战败部落的后裔,以数百或是数千人汇聚成为部落形式的聚居。他们之中的一些部落其实是掌握了很原始的耕作技巧,也掌握了织布的技巧,只是数量极少。

    汉军的脚步已经推进到后世的黑龙江区域,探索到最远的地方是到外兴安岭。其实这一片大地目前就是原始的状况,环境与未经开发的中南半岛的区别,就是中南半岛那边常年雨季,可这边的气候却是极度寒冷。

    刘彦到了高显可不会立刻继续往东北,等待后续部队过来是一方面,另外就是来时没有停顿视察各县,顿足在高显可以好好看看。

    “此地到十月便会降雪?”刘彦走在高显城内的街道,看着两边明显是新建没有多久的建筑物,看到了比内地更加陡的三角形屋檐,那是为了更好地清理积雪。他带着人走进一件屋子,里面的人已经事先被暂时请走,到卧室就坐上一个大炕:“这玩意可是保证能睡安稳的法宝。”

    其实古人不是不愿意向这边开拓,着实是受不了冰寒,又没有有效的防寒手段。

    汉国已经开发出羊毛纺织,也得到了棉花并开发,优先提供的就是这片地方。有了基础防寒的衣物,还需要其余的手段,暖气什么的就别想了,火炕就真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