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从紫云楼归来时,沉沉的暮霭已是笼罩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群落,武后站在宫殿凭栏一角,望着长长飞檐下晃动不止的铁马,陷入了沉思当中。
十四岁成为太宗才人,在波澜诡谲、暗流涌动的后宫中浸淫一生,武后早就已经看透了世事风云,悲欢喜怒,不知不觉中,原本少女单纯柔弱之心也被无穷无尽的阴谋诡计取代。
在后宫之中,单纯之人是没办法能够活下去的,比如昔日那高高在上的王皇后,以为凭借区区昭仪之位,便能让她武媚效忠犬马,实在幼稚得可笑可叹。
又比如说那不可一世的萧淑妃,以为凭借些许魑魅魍魉的小小伎俩,便能留住圣人之心,实乃狂妄无知。
如今,那两个昔日的对手现在何方呢?还不是成为了她皇后宝座下的奠基白骨,泯灭于尘埃当中。
自从她成为皇后以来,圣人身体一直不是太好,病重之时就连寻常奏折也无法批阅,在奉命代替处理奏折的那一天起,武媚就觉得一直深藏在心里面的权力魔鬼被释放出来,只有权力,才能够让她安稳安心,也只有权力,才能够让她得到朝臣宫人的尊敬,每天夜晚与圣人躺在一张床榻上时,圣人被病痛折磨得辗转难眠,而她同样也被权力欲望折磨得无法安枕,实乃两相煎熬。
如今,朝廷局势逐渐脱离了她的控制,准确来说,应为朝野之中呼吁太子监国处理朝政的声音愈来愈烈,而且圣人也有这方面的打算,倘若当真太子开始监国,那么她所苦心维持的权力威望就会随之崩塌,除了尊贵显赫的皇后之名,其余都是一无所有。
若是太子柔弱,能够听任她的摆布,监国倒也没什么,然而从李贤特立独行的为人秉性,以及拒她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态度来看,这一切显然是不可能的,武媚认为她与太子,终须在权力场上有个了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容不得妥协退缩。
想及自己怀胎十月生下李贤,如今母子两人却要在权力斗争中见个真章,饶是武后的刚毅,此际也忍不住悲从中来,整个人犹如飘荡在秋风中的瑟瑟落叶,悲凉得无以复加。
“太平参见母后。”
正在此时,一个清脆悦耳的女声打断了武后悠悠思绪,她转过头来,望着眼前笑靥如花的女儿,不知不觉中,原本郁结心境竟是为之一松。
太平公主容貌神似年轻时候的武媚,螓首蛾眉,方额广颐,一对眸子莹然有光,神彩飞扬,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赤,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的风情。
“呵,是太平啊。”武后笑了笑,神情大是感概,嘴角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本章完)
第213章 双姝举荐(中)()
太平公主盈盈一礼,略带惭愧地言道:“太平来此,是专程前来向母后你请罪的。”
“请罪?”武后凤目微微眯起,显然有些不解其意,问道,“你可是又闯了什么祸事?莫非是在你父皇那里受了教训,专门来我这里讨救兵?”
太平公主笑嘻嘻地挽住了武后的胳膊,一脸撒娇表情:“母后啊,太平像是经常闯祸之人么?只是今日眼见婉儿奉母后之令参加杏林宴,太平一时好奇,便忍不住跟着她一并前去了。”
武后恍然了悟,好气又是好笑道:“你身为公主,怎能私自赴宴抛头露面?倘若被大臣们知道,又会笑你父皇和母后教女无方了。”
太平公主皱了皱柳眉,冷哼出声道:“那些朝臣个个都是卫道士,只认儒家死理不懂变通,公主难道就只能枯守宫闱,坐视年华流逝么?母后,太平女作男装赴宴杏林的目的,也只想替你选得逞心如意的人才而已,况且落座屏风之后,也算不得抛头露面。”
听罢太平公主一番歪理,武后却没有动怒,反倒忍不住笑言道:“这么说来,母后还须得感谢你不成?”
太平公主吐了吐舌头,言道:“太平何敢当得母后感谢之言?不过让太平没有想到的,却是这杏林宴也算人才辈出,让人大开眼界。”
“哦,有何大开眼界之处?”武后黛眉轻轻向上一挑,显然有些兴趣。
闻言,太平公主露出了一个惊讶之色,言道:“怎么?难道婉儿还没向母后你禀告所闻所见么?”
武后言道:“刚回宫不久,只怕婉儿还在整理甄选进士们的辞赋,未及见驾。”
“原来如此。”太平公主颔首一笑,“那女儿就越殂代疱,先将宴席上发生的一切讲给母后你听听。”
待到武后点头同意后,太平公主便将杏林宴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侧重讲述了两轮酒令经过,饶是武后的见多识广,也忍不住露出了惊讶之色。
沉吟半响,武后笑言道:“没想到一个内文学馆的棋博士,竟在杏林宴上大出风头,连诸位进士的风光也被他盖去,看来内文学馆当真算作藏龙卧虎之地啊。”
太平公主悠然笑道:“太平也觉得这陆瑾很不简单,阿娘,倘若此等人才能够收入己用,北门学士的实力一定会提升不少,而你也能少一些操心吧。”
话音落点,武后一双眉头忍不住轻轻地蹙了起来。
从心底来讲,她不希望自己这个唯一的女儿议论政事,特别是涉及到权力关键的北门学士人选,更是不希望听到任何建议,毕竟拥有一支完全效忠于她的智囊团体,才是武后维持地位的重要所在,容不得外人染指带来过多的利益纠葛。
如今,从来没有对北门学士提过任何建议的太平公主,却突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如何不令武后感到震惊和意外,她明白太平聪慧多断,颇像年轻时的自己,然而太平毕竟年龄尚小,倘若被有心人利用,也不无可能。
自然而然,武后不禁有些怀疑与太平公主通路而去的上官婉儿,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哦,陆瑾真的很不错吗?难道婉儿也这样作想?”
听到此话,太平公主似乎有些泄气,言道:“阿娘,太平自然对婉儿说过,也让她将陆瑾列为推荐名单,然而她却死活也不肯答应,你说气不气人。”
闻言,武后面露思索之色,那双美目中也是闪烁着变幻不止的神光。
正在此时,武后的贴身女官蔗蔗走出殿门,顺着长廊翩翩而至,轻柔一礼道:“天后,上官侍诏求见。”
武后轻轻颔首,沉吟了一下,笑言道:“想必婉儿是来推荐进士中的人才的,太平啊,你若有兴趣,不如跟随母后去看看吧。”
太平公主微笑颔首道:“好,太平遵旨。”
黑夜降临,大殿内熏香袅袅灯烛煌煌,映照得一片灿烂锦绣。
踏入殿内,武后便看见上官婉儿正手持书卷立在殿内,眼见自己进来之后,她立即恭敬一礼,言道:“婉儿见过天后。”
“是婉儿来了啊,不必拘礼,坐吧。”武后摇了摇手,径直走到殿中摆着的那张罗汉床前,旋声落座在了上面。
在武后转身的那一霎那,跟在她后面的太平公主目光朝着上官婉儿微微一瞥,目光交错短短一瞬,又飞速移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上官婉儿心领神会,俏脸上却是波澜不惊,悠然落座在了长案之后。
劳累整日,武后看似有些疲乏,重重地打了一个哈欠,懒洋洋地靠在了罗汉床上,言道:“婉儿,说说看,新科进士可有优秀人才?”
武后的话音刚落,立在旁边的蔗蔗立即轻步行至她的身后,纤手伸出轻轻地拿捏着武后有些发僵的背脊肩膀,使得武后不禁舒服地闭上了眼睛。
“诺。”上官婉儿应得一声,沉吟片刻,似乎是在斟酌言辞,半响方才清晰开口道:“启禀天后,今日参加杏林宴的进士分别是一甲三人,二甲六人,三甲十四人,其中一甲二甲进士落座正堂,给婉儿的印象较为直观,三甲进士虽坐在堂外,然回来之后婉儿也仔细看过他们的文章,两相比较,向天后推荐四位人才。”
武后炯炯目光落在上官婉儿的面上,许久没有移开,笑道:“既然如此,婉儿但说无妨。”
上官婉儿点点头,一字一句地言道:“婉儿所推荐的四人,分别是新科状元郭元振、一甲第三名解琬,二甲第一名陈浩,以及虽无进士之名,但有进士之实的陈子昂。”
武后不问上官婉儿所推荐的前面三人,反倒是对最后那人起了兴趣,问道:“何为虽无进士之名,但有进士之实?”
上官婉儿正容回答道:“那陈子昂本也参加了去岁科举,五经正义和诗词歌赋都堪称上品,就连知贡举裴炎也认为此人才华了得,然而可惜的是陈子昂在策文应试中妄议国事,发表不同见解,有贬低朝政之嫌,惹来裴炎不悦,故而未让他及第成为进士,不过婉儿看来,此人的确才华横溢,斟酌一番,决定将其列为了推荐名单,供天后决断。”
武后好奇问道:“不知陈子昂是何等不同见解,你可知晓。”
上官婉儿点点头,便将此事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听得武后眉头大皱,良久未言。
(本章完)
第214章 双姝举荐(下)()
上官婉儿耐心地等了半响,眼见武后还没有开口的意思,这才娓娓述说道:“此番,状元郎郭元振所撰写的《登华山赋》,词藻华丽,语言精干,寓意深刻,实乃不可多得的佳文。而解琬所写的《观大江赋》,天马行空,波澜壮阔,将大江美、险、奇、秀之景跃然于纸,也是非常不错,而陈浩所写的《安居田园赋》却是……”
听完上官婉儿一番长长的介绍,武后微不可觉地点点头,立在身后的蔗蔗心思剔透,已是上前取来上官婉儿手中纸卷,回身递给了武后。
武后一言不发地展开细读,面上依旧是神色不惊。
及至看完,足足用去了半个时辰,武后随意将纸卷搁在旁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