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在和平盛世,一集一集的拍下去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余生却十分清楚,他其实在香港呆不了多长时间。到了一九四一年的十二月,日本人就会偷袭美国珍珠港。彻底和欧美人撕破脸皮。并同时进驻香港和上海滩租界。

    所以,他必须赶在这个时间之前拍摄完这部上海滩。并带着青小艺他们,及时离开香港。算算时间,他只有五个月!这便要求余生在保留原剧滋味的基础上,尽量压缩原剧的剧情。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将后世数十集长的电视剧改编成时间长度一两个小时内的电影!

    这件事情,虽然余生也能做。但他自知,自己的水平并不够。如果说在拍摄精忠报国时,余生的水平是网络短片的导演和编剧水平。那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洗练,余生的水平顶多也就是三流肥皂剧的导演和编剧水平而已。

    更何况,余生作为原剧的狂热粉丝,很难在改编时,做到客观冷静。太过狂热的结果,只能是凭自己的喜好行事,最终把好好的一部电影弄成个四不像。

    所以,余生需要找到一两个有才气的编剧,帮自己将原剧浓缩提炼,而不失风味!

    只不过,对于历经两世,眼界开阔的余大才子而言,能被他认定为优秀的编剧并不好找。蔡楚生和几个电影界同仁帮余生从其他几个电影公司找了几个不错的编剧。但是,一交谈后,要么就是把原剧的所有倾向改为抗日救国。要么就是把所有的人物脸谱化。爱恨情仇的处理方式非a即b,如同判断题一般。让余生倒尽了胃口。

    直到这一日,青小艺从香港大学听课回来,知道了余生的难处后,兴致冲冲的要给余生推荐一个举世无双的才女!

    青小艺在上海滩的时候,便极得刘湛恩夫人,提倡女权的刘王立明的赏识。而此时的沪江大学,在全国都能排得上号。有了刘王立明作为靠山,青小艺在各大学中自然如鱼得水。这一次青小艺逃亡香港,虽然并没有提前告知刘王立明,但是到香港后,还是发了个电报,报了一声平安。刘王立明知道青小艺到了香港后,便给自己在香港大学的旧识发了封电报。让其关照青小艺一二。

    而青小艺以后辈之礼,登门拜访后,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到香港大学的中文系旁听。敏而好学,天资聪颖并且气质和颜值都很出众的学生,哪一个老师都喜欢。所以,刘王立明在香港大学的旧识,在考校过青小艺的学识后,便欣然应允了。

    青小艺便又恢复到在上海滩时的生活节奏。每天忙完家务事,安排好孩童们的作息时间,空闲时,便会到香港大学旁听一两节课。以青小艺的容貌和古雅气质,自然而然的便将港大众多人的目光吸引过来。

    关注归关注,真正能让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深交的决定因素,还是眼界和思想。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时的香港大学中文系中,虽然才子众多,但是真的能和青小艺这个两个月抄完一部资治通鉴、天资妖孽的女子一较短长的,却很少。只有一个女子,吸引到青小艺的目光。

    此人名为张爱玲!在后世的文学史上,是可以和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等一代宗师相提并论的人。也是被后世的文青,特别是女文青奉为祖师的人。只不过,此时的张爱玲,还只不过是个带着大眼镜、梳着女式中分头的小姑娘而已。

    一九三九年,英国伦敦大学远东区,包括中国、日本、香港、菲律宾等地广大区域的招生考试,在上海租界举行。张爱玲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入学考试。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上海滩(二)(第二更)() 
但是,此时二战爆发,张爱玲已经不可能前往英国。只能就近选择香港大学。此时的香港,仍旧是英国人的地盘,所以,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成绩,也被香港大学承认。

    而此时的张爱玲,经历过父母离婚,父亲在生活中的暴虐,努力得来的伦敦大学的入学机会又被命运剥夺而去,甚至连上海滩的繁华也随着她的入学而离去。心情阴郁至极。而人间诸事,又远比经历太少的同龄人看得真切明白,所以,在香港大学中,甚少与人交流。虽然成绩高的一塌糊涂,但也不过算是孤高而已。直到青小艺出现。

    两个女子成绩相近,才华相当,又没有利益争执,很容易的便有了交情。后世张爱玲的名篇,诸如沉香屑、倾城之恋、金锁记等,都是在一九四三年左右写成。此时,距离张爱玲功成名就,不到两年的时间。张爱玲的沉淀积累,和天资都已足够,距离成名,只不过有一个契机而已。

    而此时,一九四零年的四月十六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天才梦,获得名誉奖第三名。已经说出了那句让后世的小资们奉为圣经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当然,这种特质,也只有青小艺这个闺蜜能看得见。对于其他人而言,一个中文系的人,没有两篇作品和两个警局,才不正常。张爱玲只不过是做了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所以,在青小艺听说余生遇到困境后,便想到了她这个闺蜜。虽然青小艺并不认为自己的才华逊于张爱玲,但却清楚的知道,她的才华更偏重于对信息的接受与处理速度,却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创造力!

    余生听青小艺说能请到张爱玲后,大喜过望。据他所知,张爱玲在后世也写过剧本。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张爱玲与导演桑弧合作,写了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三个剧本。一九五二年,在香港,张爱玲写了小儿女南北喜相逢两个剧本。一九五八年,张爱玲又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南北一家亲等几个剧本。

    小说和戏剧虽然并不能算是同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其共通点极多。如张爱玲这般才华,能举一反三,推此及彼,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余生定下时间,让青小艺务必将张爱玲请来,担任上海滩的编剧。他相信以张爱玲对上海滩的见闻理解。改编上海滩并保持风味并不是难事,甚至,还会有超出原剧的效果。至于报酬,张爱玲可以随便开价。如今的余大才子并不差那么几个钱!

    见到张爱玲第一面的时候,余生并没有看出这个女子的惊才绝艳。他虽然在后世香港大学的对外宣传中,看过张爱玲的照片。可是,那些照片也是经过打扮和修饰的。

    正如张爱玲自己所言,“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若是别人得到这样的机会,必然会穿的整齐干净,显出一副精力十足的样子。可是此时的张爱玲,既没有她全盛时,自我设计衣裳款式的惊艳,也没有接人待物,商业谈判的经验。只是很随意的穿着一身学生装。并且毫不在意。

    她对这个世界,有审美,而绝无迎合。只不过,在交谈中,她对余生关于拍这样一部关于上海滩的电影很感兴趣。

    她问余生:“我该怎么参与?”

    “我已经有了故事构想。但是构想太多,我需要你按照自己的兴趣删繁就简,加以选择。甚至,根据我给出的模板,进行衍生与创造!可以么?”

    “没有问题!”天才在自己擅长的方面,都有相当的自信。

    余生于是梳理一下思绪,从头说起上海滩的故事。考虑了一下故事的节奏和合理性问题,余生最终选择了后世黄晓明和孙俪版的新上海滩作为模板。

    “上海滩自开埠以来,繁华绽放,势不可挡。如同星火燎原。不但外国势力觊觎此地,便是国人之间,各种势力也是争斗不休。这一日,金大中和几个打手到冯敬尧的码头闹事,阿炳誓死抗争。而被关了许久的许文强,随着人群下了火车,来到车站,遇到了冯敬尧的女儿冯程程。”

    “冯程程的容貌和气质,与许文强的初恋女友方艳芸的当年相似。所以,引起了许文强的关注。只是,时过境迁中,当年的方艳芸如今已经是上海滩最著名的交际花。与上海滩大亨冯敬尧之间的关系暧昧。而这种暧昧的起因,便是因为方艳芸与冯敬尧的亡妻、冯程程的母亲极为相像!”

    无论电影和电视,所呈现的都是细节和具象。一集电视剧看似很长,但若是用抽象的语言叙述,也不过就是几十句话,一两分钟便可说清楚。虽然黄晓明和孙俪版的上海滩,是根据老版的上海滩改编而来,故事线复杂精巧了许多,有四十集之多。但也不过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余生便对张爱玲将故事的梗概和大略的情节说了个一清二楚。

    张爱玲听过后,觉得这个故事中的冯程程很有意思。而余生结构出的上海滩,也与印象中的上海滩有相似的繁华和喧闹。便问余生:“听小艺说,你每拍一部电影,都会有主题曲的。上海滩应该不例外吧?”

    “当然!我唱给你听!”余生在后世听过叶丽仪唱的上海滩无数遍,无论是粤语版,还是普通话版,都可以信手拈来,绝不出错。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未有!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弯、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又有喜、又有愁,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弯、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又有喜、又有愁,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

第一百一十五章 男女(一)(第一更)() 
余生的这一曲上海滩,唱的极为入味。一来,前世听过千百遍原版,其中的声音腔调,都自然而然的有所把握。二来,这一曲上海滩其中的激昂慷慨,沧桑变化,总需要一个经历丰富的人,才能将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