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剧很优秀,故事很完美,人物很励志,如同实验室试管的餐具和米其林三个字很是高大上,可是在后世作为一个普通吃货的余生,看到了这个鸡蛋的故事真的很想笑。估计,但凡在中国吃的广泛一点的吃货也都会笑。在后世大学,学校门口的流动摊上,尽是卖这种煎蛋的。两块钱一个,加饼三块钱。

    卖饼的大妈会很热心的告诉买饼的人,怎么搭配好吃。不但可以辣、暖和清凉,还可以吃出各种味道和各种感觉。

    如果,在中国三块钱的煎蛋就可以相当于法国米其林餐厅大厨级别做出来的菜,那么,如果米其林来吃过中国的各种餐馆,中国能被米其林评为星级的餐厅有多少呢?怪不得后世的那几个黄毛外教每天中午啥也不吃,也要排队去买煎蛋饼。原来花半美元,就能有米其林一般的享受。

    这样的快餐,不完爆此时以油炸为主的西式快餐才是见鬼了!

    即便是中式快餐因为步骤略为复杂,个人发挥的余地大,对于标准化的味道和标准化的经营控制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对余生这个从后世穿越而来,把商业案例当成意淫小说来读,已经有了大量案例和成熟经验借鉴的人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难题。

    ********

    几家店面很快确定,都是在美国最繁华的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第五大道的那一处店面,自然而然,便成了旗舰店。余生和青小艺会亲自坐镇。

    店面找到,各种厨具买好,一切手续在阿尔伯特的帮助下,顺理成章的办好。最后只剩下招聘和培训店员这一件事。余生既然是为了让身在美国的华裔过的好一些,才做这件事,自然招聘的店员要求以华工和华裔为主。

    至于培训,倒是不太难。此时的美国,自从福特汽车的流水线创造出生产奇迹后,流水线生产的观念已经在美国深入人心。招聘来的华工,虽然有的是第一代移民,有的是第二代移民。但是,都会讲汉语和英语,受中国文化影响,多少会一点厨艺。并且也多少受过一些教育。只是因为身为华人,才不受重用而已。

    所以,余生用比此时美国正常的工资高一倍的薪水,很快便招到了一批素质非常不错的员工。只不过培训了一个星期,便完全可以胜任了。

    与此同时,余生剪辑成的舌尖上的中国,也在阿尔伯特的安排下,在华纳下属的电影院线上映了。因为华纳几个兄弟对于这部纯粹的东方纪录片的不自信,所以,七部纪录片在上映之前,又被精心剪辑了一遍。最终,这部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一部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长度,直追电影史上著名的乱世佳人。只不过,因为没有故事情节的连贯,在华纳兄弟几个人眼中,远远比不上乱世佳人的地位。电影放映的时间,也被定于平日电影院最冷清的时段,美国人上班的白天。并且,只播放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果成绩不理想,一个星期之后,就会下映。

    至于票价倒是不高,和其他故事类电影比较起来,低的简直就是业界良心。

    虽然电影不受重视。但还有一句话叫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需要一点点机会,金子的光芒就会让人眼晕。

    舌尖上的中国上映第一天,只有几个闲的无聊的美国人买票进入电影院。抱着在无聊中好好睡一觉打发时间的心思,坐了下来。

第一百三十五章 煎蛋(二)第二更() 
电影开篇,便是清清亮亮的童音念唱而出的歌谣——“春雨惊春晴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一首节气歌,看似简短,但却融入了中国数千年天文历法和农业物候诸多知识。即便美国人听不懂中国话,但是简短的翻译字幕,和歌谣的意韵,仍旧如同夏日中的一杯轻柔凉水,从咽喉滑下。整个人忽然便清醒了起来。准备来影院中打发时间的人陡然间便是精神一振,脊背上的汗毛都树了起来。仿佛有什么自己并无察觉但期待已久的东西出现!

    余生所剪辑的舌尖上的中国,分为木、火、土、金、水、宇、宙七集。虽然与后世的那部舌尖上的中国对于中华饮食的解构与观察角度并不相同。但是,由于是从后世的原作上得到的启示,所以,总会带一些后世原作的影子。会有各种主题存在,譬如家庭,譬如奋斗与创业。

    当然,更多的是新奇的不同。美国人没有办法理解中国人在数字上的模糊化,一旦数量或者影响因素太多,就会以模糊化处理。在西方文化中,一分钟就是一分钟,一千个人就是一千个人,量化细分是所有掌控的基础。

    而在中国人创立的东方文化中,一分钟可以是片刻,可以是须臾,可以是一眨眼的工夫。而一千个人,要么就是说纭纭黔首,要么就是说摩肩接踵,或者过江之鲫,总归是模糊的。

    同样,西方人也没有办法理解,中国人凭借经验,就可以完成精耕细作。按照西方文化的做法,想要精耕细作,必然要丈量出土地的面积,植物生长的数据,多长时间吸水,多长时间发芽,扎根多深,出苗多高等等。当所有的程序都有了一个具体而详尽的数字后,精耕细作才会完成。

    虽然事实证明,西方文化的这种量化细分的方式,更有利于文明的进步。但是,对于余生而言,他仍旧觉得模糊化的生活方式,或许对于个人生活而言更合适。

    正如,西方人会研究出一大堆如同实验室用品的厨房餐具,而中国人只需要一把菜刀,一副案板就可以胜任大厨。

    余生的这部舌尖上的中国,影像来源,都是上海滩各大知名馆子的名厨。厨艺已然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掌控火候,无需看表,存乎一心。只需要看食物的颜色,便可恰到好处的拿捏。

    拔丝地瓜时,熬出的糖极为粘稠而有韧性。是鲁菜中的名品。一盘拔丝地瓜,可以随便挑一块,然后拉出细长的丝。为了卖弄厨艺,有时候伙计会将其中的一块隔着楼梯,拉下一层楼!然后让客人检查一下还没有拉断的纤细糖丝!

    而制作过程中丝毫没有使用过各种量具或者温度计等仪器,凭借的不过是锅和勺子而已。

    而刀工上的技巧更是让坐在电影院中的美国人瞠目结舌。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单凭一口刀,是如何将一块豆腐切成可以穿针引线的细丝的!

    电影院中的几个老美看的惊呼不已,纷纷和旁边的人交谈:“哥们儿,你确定这是中国人的美食纪录片,而不是杂技纪录片么?”

    “应该是饮食纪录片吧!不过,中国人的食谱太广了,真心接受不了!那个土豆丝应该我倒是想尝一下,就是不知道哪里有卖的!”

    “松花蛋这个太突破底线了,简直就是黑暗料理!这个我是绝对不会吃的!哦,上帝,他们居然还吃猪蹄子!那个小孩吃鸡脖子的镜头,会让我做恶梦的!”

    正所谓,众口难调!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余生,自然知道中国菜的数万菜品中,什么东西是美国人喜欢吃的,什么是美国人接受不了的。当然,这些东西是他故意保留在影片中的。余生知道,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的什么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话题,而不是人人不得罪!只要有话题,这部电影就会自然而然的借助观众的嘴推广开来!

    话说,当年美国人评选世界上最没法吃的食物中,就有松花蛋来着这曾经让后世包括余生在内的国人非常不爽。有了这个机会,余生怎能不趁机恶心一下这群老美,满足一下自己的恶趣味!

    当然,这种镜头毕竟是少数,还是唯美的镜头多。四个小时电影看完,电影院中所有的美国人没有一个人犯困。唯一有些不爽的就是口水流的有些多,肚子里的馋虫在翻来覆去的闹腾。

    正当此时,电影屏幕上显现出几行大字:“青鱼中餐馆定于一九四二年五月十日在全美开业。欢迎大家光临包括第五大道旗舰店在内,所有的青鱼中餐馆。大家放心,本餐馆绝不出售松花蛋和鸡脖子!”然后,电影屏幕上显示出美国的七家青鱼餐馆所在的位置。

    这几行大字,戳中美国人的笑点。几个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美国人,笑过之后,对这个青鱼中餐馆的兴趣达到了顶点。记下餐馆位置,和开业时间,准备去尝一尝。

    原本,对于华纳兄弟而言,给舌尖上的中国一个上映机会,只是给余生一个面子而已,对于不太讲人情关系的美国人,这叫做情感投资。毕竟,余生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和大闹天宫两部影片,曾经让华纳兄弟大赚一笔。

    如果为了这么点事情,惹得余生不痛快而和其他几个巨头合作,那华纳兄弟就亏大了。

    但出乎华纳兄弟预料的是,这部舌尖上的中国,居然就这么火爆了起来。第一天的上座率,还不到百分之二十,到了第四天,便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到了第七天,竟然爬到了百分之八十!

    这个上座率在大部分美国人都要上班的时间段,简直就是奇迹!而且,这还是一部没有情节悬念的纪录片!

第一百三十六章 青鱼(一)第一更() 
有此恐怖的上座率,华纳兄弟便将这部舌尖上的中国调整到美国人下班后的黄金时段上映!于是,上座率逆天的窜上了百分之九十!这简直就是有史以来,纪录片最高的上座率!而此时,华纳兄弟都还不知道这部纪录片到底为什么卖座!

    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在美国人都上班的时候,能来电影院的,都是些有钱有闲,追求享受和生活质量的人。看到这部电影后,难免会见猎心喜,准备尝一尝中国菜。

    而上层社会更是个浮华浓重,攀比成风的圈子。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都知道了中国菜的神奇之处,以及余生的这部舌尖上的中国。

    而在下班后来到电影院的,则大多是家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