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秩二千石。刘晔提到的陆季才是陆骏,陆康的从子、陆逊的父亲,曾任九江都尉,已经去世了。陆昭是吴郡陆家的子弟,如今仕在会稽,为郡丞。

    “如此,将军可盟与吴郡。扬州精华,半在吴、会,有吴为盟,九江声势必张,而陈扬州之望将由之稍弱矣。”

    荀贞沉吟了下,说道:“盛孝章的话,倒是可以试试。”

    吴郡沈氏之所以会应荀贞的聘女,靠的是盛宪之力。盛宪的女婿沈直是沈家的人,也即沈家是盛宪的外亲,所以他能影响到沈氏的决定。从他劝沈氏应荀贞之聘可以看出他对荀贞的能力至少是看好的,那么荀贞如果遣人去与他定盟,他十有八九不会反对。

    扬州六郡里边,不管化、经济,抑或户口数目等各方面都是吴郡最优,如能得到吴郡的帮助,确是可以增加一个抗衡陈温的重要筹码。

    荀贞叹了口气,说道:“早前讨董,以及在广陵时,为募精兵,我尝遣人赴丹阳招揽徒众,陈元悌颇多相助,而今吾兄将掌九江,为吾兄计,也是为吾州计,却不得不与陈元悌争权,或许甚而会因此闹翻,兴起战端,此实非我所愿,却又不得不为啊。”

    刘晔说道:“刺史监郡,陈元悌一刺史耳,职在刺举,本不该侵夺九江郡的权,做的不对的是他,不是将军。他如肯还权,万事俱好,他如不肯,汉家自有制度,却也不能任他违坏。”

    荀贞看了眼刘晔,心道:“刘子扬真是个会说话的人。”

    刺史监郡,这是太平时期的制度,现今战乱,刺史俱被赋予了领兵之权,有了兵,随之而来的是野心,看海内诸州的刺史,又有哪一个是肯老老实实只担刺举之任的?起陶谦此前在徐州的作为,陈温仅仅是在九江暂时无主时才动手侵夺郡权,这已是十分温和的做法了。

    他帮过荀贞,荀贞现如与吴郡结盟,和他争权,本该是荀贞於情有愧,可被刘晔这么一说,却反成了陈温的不对,荀贞竟是“大义凛然”了。

    荀贞拈了拈颔下的短须,说道:“卿所言亦有理。”

    他又心想道:“可惜丹阳周昂交好的是孟德,不是我,要不然,倒也可以试试与他结盟。”又心道,“若成婚以来,与他的外亲少有过往,方才议九江事时,他也未曾提及会稽,他既不说,我当然不能强令他,但遣一使去见一见唐瑁,应还是可以的吧?”

    荀彧的外亲是颍川郾县的唐家,其妻唐氏是桓帝时“五侯”之一唐衡的女儿,这门亲事是他父亲荀绲因畏唐衡权势,为不给宗族招祸而不得不同意唐衡的提亲,在他孩童时给他定下了的,及其长大,他与唐氏结成婚姻,夫妻间虽相敬如宾,然因洁身自好,不愿被人误以为他趋附唐家的权势,所以除了唐氏的直系亲属外,他与唐家的其他族人却甚少有来往。

    现任会稽太守的唐瑁即是出自郾县的唐家。

    他的女儿唐氏是弘农王的妃子,前年,弘农王被李儒毒死后,唐氏还家,唐瑁想要他改嫁,唐氏抵死不从,唐瑁无可奈何,也只得罢了。夫死守节,在荀贞看来,这不是可以鼓励的事情,但唐瑁强迫唐氏改嫁、唐氏抵死不从放在“弘农王被毒死”这件具体的事例,却有了政治的涵义,唐氏或许是为弘农王守节,唐瑁则明显是因畏董卓之势,无有尽忠汉室之心。

    要知,弘农王不管怎么说也曾是汉家天子,董卓先废了他,又叫李儒毒死他,端得“大逆不道”,唐瑁如是忠臣的话,必憎恨董卓所为,那么为表忠心,他百分百是不会要唐氏改嫁的。而他却这么做了,其“不忠”可见一斑。

    他这样的性,也难怪荀彧不屑与交,方才议事时,只字不提会稽。

    荀贞斟酌片刻,最终还是放弃了遣使去见唐瑁的打算。

    他想道:“我如遣使去见唐瑁,若纵不言,心必不喜。再则说了,唐瑁如此德行,料他在会稽也定难得士心,只一空头太守,我实也无需与之结盟。”

    这些想法在荀贞的心如电掠过,他口对刘晔说道:“盛孝章有高名於世,卿以为我当择何人为使,去与他盟?”

    “子翼辩才无双,独步江淮,与吴士相熟,可以使之。”

    蒋干是九江人,和吴郡的士人多熟,用他出使,可谓适当。

    荀贞允之,说道:“好,便叫子翼去。”

    刘晔说道:“晔还有一策,献给明将军。”

    :

272 公仇称引水灌城() 
荀贞说道:“卿还有何策?快讲来。 ”

    “九江地狭,难以转旋,欲定九江,必先谋阜陵。”

    刘晔的这句话说到荀贞的心窝了。

    荀贞不动声色,说道:“阜陵有相,如何谋之?”

    “晔阜陵人,知阜陵相。此人虽久有名於荆、扬,无能之徒也,晔愿为明将军使阜陵说之,使他自挂印辞官。候其辞,阜陵反掌可得之也。”

    荀贞大喜,说道:“卿如能办成此事,收定九江,卿为首功。”

    荀贞相信刘晔的能力,知道他既能说出此话,必是有一定的把握,所以没有细问刘晔打算怎么去说服阜陵相挂印自辞,但想来不外乎威逼利诱。

    刘晔又道:“巢湖有郑宝、张多、许乾之属,各拥部曲,地处肥饶,尤以宝最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阜陵、庐江间的轻侠狡桀多依之,如能得其用,不仅可安阜陵南界,亦能驱之胁陈扬州,并可助将军筹舟师。待使阜陵相自辞后,晔请亦为将军往去说之,使其来投。”

    巢湖在阜陵和庐江的交界处,占地很广,跨於两郡,由巢湖向东,百余里即是陈温所在的扬州州治历阳。郑宝等人是阜陵、庐江地区的著名豪强,海内兵乱以来,他们各拥部曲,啸聚巢湖,在当地的势力不小,如能把他们收为己用,确是可以增加一些对付陈温的筹码,同时,郑宝等人盘踞湖区,手下会操舟、精/水性、能水战的人料必很多,也会有利於舟师的筹建。

    荀贞甚喜,笑道:“昔光武在蓟,指耿弇云‘此我北道主人也’,卿今为我南道主人是也。”

    刘晔说道:“耿弇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世之才,晔焉敢之?愿为邓晨,为明将军取一郡为资。”

    荀贞哈哈大笑,说道:“好好”

    光武帝对耿弇说过“北道主人”云云,对邓晨,他也说过类似的话。

    邓晨和光武同郡,并是光武的姐夫,王郎叛乱,光武自蓟走信都,邓晨时为常山太守,闻讯后他离郡间行,与光武会於巨鹿,自请从击邯郸,光武对他说:“你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遣他归郡。邓晨回到郡,给光武送去了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建武四年,邓晨从光武到寿春,“留镇九江”,在九江待过一段时间。耿弇是冀州人,刘晔是扬州人,荀贞用耿弇刘晔,的是他俩皆为“当地人”这一个共同点,刘晔拿邓晨自,的是愿如邓晨“以一郡为将军资”这一点,加邓晨后来曾在九江待过,也颇是合景。

    刘晔献盟吴郡、收阜陵、招巢湖三策,此三策如能悉得成功,不但可定九江,也不仅只是完全可以与陈温相抗,并且能够极大地扩充荀贞在扬州的实力,提高他在扬州的影响力了。

    待刘晔献策毕,告退下堂,荀贞有心立即召荀谌来见,想及他才离府未久,此时应是刚到家里,打消了念头,手写便一封,命人送去梧桐里,面交与他。在便,荀贞略述了一下刘晔的三策,叫荀谌鼎力配合,在便末,吩咐荀谌:至郡,可表子扬九江丞。

    次日,荀贞召来张昭,把对“朝廷拜赵昱陈国相”的为难如实相告,请他去探探赵昱的口风。

    张昭说道:“赵元达其人,我甚知之,清修有义,高洁守礼,忠直难屈,昔年,琅琊国相檀谟、陈遵相继召辟,或兴盛怒,而元达终不起;郡举孝廉,朝廷除为莒长,得诏命日,元达欣然赴任。如由他去陈国,明将军固然为难,但尽管我与他交好,却也是难以说服他的啊。”

    荀贞听了,遂不再强求他,心虽然觉得若有所失,神色不改,反而赞叹张昭与赵昱的友情,说道:“友贵知心,公与别驾,可谓知心。”又道,“益者三友,公与别驾,可谓‘友直’了。”

    不能说服赵昱,没办法,只能给孙坚去信了。

    时间紧迫,一来,陈国随时可能会被攻破,二来,荀贞也不能拖赵昱太久,因而,他当天给孙坚写了一封信,把之前想好的意思在信道明,遣人加急立刻给孙坚送去。

    虽是加急,由郯县至陈国六百余里,信到时,也是三天后了。

    此时,陈国余县俱下,独国都陈县犹死战不降。

    刘宠、骆俊布置在城外的部队已被孙坚部击破,护城河也已被孙坚部填满,外墙亦有数段被摧毁,在被摧毁的位置,骆俊调动民夫重建了较矮小的防御壁垒,又在壁垒后挖了宽深的壕沟,反抗得非常顽强。不过,无论是进攻的一方,抑或守城的一方,皆知城破是早晚的事了。

    孙坚的部队环列营於陈县的近郊,把陈县围得密不透风。

    城的伤亡很大,孙坚部的伤亡也不小。城墙染满血迹,城下遍是尸体、残肢。自起兵击黄巾至今,孙坚也是身经百战了,这样残酷的战斗,只有在与董卓的精锐作战时他才遇到过。

    诸部,孙暠、韩当的损失最重。

    孙暠是孙坚季弟孙静的长子,从孙坚征战颇久,他恼恨刘宠和骆俊固守不降,导致他部曲多伤亡,便建议孙坚说:“骆俊沽名市恩,得陈人效死力,陈人难为伯父用,俟城克,当屠之。”孙坚以为然。他已经做好了屠城的准备,於这时接到了荀贞的来信。

    看完信,孙坚召来公仇称、朱治等人,与他们商议讨论。

    孙坚先把信给他们看了一看,然后说道:“贞之信言赵元达忠直不可屈,如任,恐不会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