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这个乡是大乡,故此多写了几个“亭”、“里”的数目。

    2,民户两千余,口近万人。

    《后汉百官志》引《汉官》曰:“乡户五千,则置有秩”。

    《续后汉》曰:“凡县户五百以上置乡,三千以上置二乡,五千以上置三乡,万以上置四乡”。

    如果将这两条记载放在一起,就会得出一个矛盾的结果,即:能达到“户五千”的乡少之又少,因此《秦汉官制史稿》认为“户五千”有误,当为“五百或一千”。

    但从出土的汉简《东海郡吏员簿》中可以看到,东海郡共有一百七十个乡,设乡有秩的只有二十五个,比例很小,所以《汉代乡官研究》则据此认为“户五千”之说应无误。

    此两说皆有道理,俱列在此。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30 朱阳第三() 
明后天周末,童鞋们如有空,不妨参加一下评区的活动,《戏说三国》,写一个你们最喜欢的人物。

    ——

    荀贞出了官寺,驱马疾驰,为赶时间,转下乡路,抄近路走,却忘了今日又适逢五天一次的市集,走不多远,见前头车畜拥堵,人满於道,喧哗鼎沸。

    他进不得,也不能再折回后退,只好拨转马头,又从乡路上转到田间。田中冬麦郁郁,马蹄过处,霎时伏乱一片。集市上乡民甚多,被他惊动,无不观之。

    荀贞不愿被传出去一个“不恤稼穑”的恶名,虽急着去给乐进解围,但还是按下急躁,一手挽缰,一手按住衣袍,笔直地骑在马上,冲观望的乡民们叫道:“我今有急事救人,不得已乃走田间。凡田麦被我踩坏者,明日可去官寺要钱。”风驰电掣,几个呼吸间,过了集市。

    市集上的嘈杂为之一静,随即又热闹起来。大部分的乡民不关心被踩倒的麦苗,一则荀贞单人匹马从田上过,被踩坏的麦苗不多,二则他们又不是麦田的主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只对荀贞的这个匆忙举动好奇。

    有在上次市集时见过荀贞的,说道:“这是新来的有秩荀君。上次我在市中见过他,很平易近人,还买了老黄的一个青铜镜,难怪听说繁阳人对他交口称赞。今日却是怎么了?火急火燎的?”

    “没听到么?他说去救人。”

    “救人?救什么人?……,又有盗贼来了么?”

    市集上人多,人多胆壮,便来几个盗贼也不怕,虽有胆小的闻之忧惧,不过多数的人不当回事,也不知谁先说起的,渐渐地话题转到了荀贞那次闻鼓出境,夜半击贼的事上。

    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了,但乡民们的消息渠道不灵通,很多人连衣食温饱都保证不了,日夜为糊口奔劳,更没功夫去关心别事,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些初次听闻的都是啧啧称奇,说道:“适才他催马过去,见他眉清目秀,只似个寻常士子,没想到竟这么有胆略”

    乡民们的议论纷纷暂且不说,只说荀贞驱马疾奔,过了市集,复又从田间转回路上,不顾风冷,迎着寒风,一个劲儿鞭打坐骑,加快速度,路边的林木飞快倒退,连过了两个亭部,来到桑阴亭里。——他来就任有秩后,虽然还没去过各亭、各里,但在阅读案牍时,通过询问乡佐、佐史,也大概了解了各亭、诸里的方位,故此今儿虽是头次来桑阴亭,没走半点弯路。

    来到亭中,他极目远望,瞻顾远近,田间野树稀疏,远处溪流丘山,四五个里聚散落在道路两边,前头两三里处,可不是正有一伙人围聚?离得较远,听不清声音,但观其动作,看其举动,定是在吵闹争执不假。三两个对面来的过路人小心翼翼地让开,从他们旁边绕过。

    荀贞叱马续行,奔将过去。两三里地,一瞬即过。那几个过路的人躲开奔马,好奇地看了看他。眼看就要赶到近前,那伙人的叫骂声也已清晰入耳,也看到了被围在人堆里的乐进,他正要扬声说话,突见人堆外侧、乐进的身后有一人拔出了佩剑。

    他心道不好,情急之下,不及示警,忙把佩刀连刀带鞘地从腰间抽拉拽出,取下刀鞘,高举在手,猛地掷了出去。他擅长击剑,尤擅投掷击打之术,此时虽在马上,虽在奔驰之中,虽与那人相距百步,但这一掷竭尽全力,只见那刀鞘从半空中横掠而过,翻了几个滚,落下时,还是正中目标,端端正正地砸到了拔剑那人的肩膀上。

    那人猝不及防,完全没想到会有个刀鞘从天而降,“哎呀”一声痛呼,手中不稳,刚拔出来的剑掉落地上。围住乐进的那些人齐齐转头,看见了荀贞。

    乐进也看见了。

    荀贞催马疾行,连过了两个亭,虽是抄的近路,也有十四五里地,而他总共才只用了一刻多钟,路上的速度之快可想而知,衣裳被风吹乱,领子歪歪斜斜,刚才拔刀时拔得急,腰带也被弄歪了,又出来得匆忙,没带帻巾,发髻显露在外,被风吹乱。再加上风寒冻脸,鼻涕都快出来了。一副狼狈模样。

    乐进再往他身下的坐骑看,见马的脖颈、肚腹上汗水涔涔,鼻中喷着大团的白气,四个马蹄上沾了些许混了土色的麦苗,猜出:必是为赶时间,从田间奔来,一路不停。

    荀贞奔到近前,勒住坐骑,不等停稳,提刀从马上跳下。

    人堆中有人认识他,低声说道:“这是新任的有秩,姓荀。前几天他来上任时,乡亭的高素去迎他,我在路上见到。”众人分开,让出一人,但见这人身长七尺九寸,膘肥体壮,络腮胡,颔下蓄了两寸短须,眼不大,蒜头鼻,肤色极黑,平帻带剑。

    这人听了身边人的说话,打量了荀贞两眼,排开诸人,大步出来,略略拱手作揖,拿出豪爽的姿态,笑容满面地说道:“来人可是新任的有秩荀君?”

    “正是在下,请教足下尊姓大名?”

    “荀君不知我么?我便是第三兰。”

    荀贞心道:“果是朱阳里第三氏。”

    那佐史给他报讯时,只说了乐进被围在桑阴亭,没说围他的人是谁,当时荀贞无暇细问,但在来的路上已经大约猜出或许是朱阳里第三氏的人。第三氏的族人许多,其中最出头的有两人,一个叫第三明,是第三家族长的长子,一个便是这个第三兰,乃是第三明的幼弟。

    荀贞心中有数,脸上含笑,先给那被他砸到的少年道歉,随后对第三兰说道:“原来是第三君,久闻大名,今幸得瞻见,果如乡人传言,威武雄壮。”示意乐进牵马过来。

    第三兰反手将乐进的坐骑拽住,横眉立眼,怒对乐进说道:“作甚么?想走?留下钱来”

    荀贞说道:“这位乐君是我的朋友,今来本乡,是为访我而来。第三君,你说‘留下钱来’,不知是何意思?”

    第三兰说道:“这短竖是荀君的朋友?嘿嘿,我等实在不知,有所得罪,恕罪恕罪。”口中赔罪,手下不松,说得好听,却就是不肯放乐进过去。

    荀贞微蹙眉头,说道:“第三君,你这是何意?”

    从光武皇帝建武年间、这第三家初来本乡开始,他们家便争强乡亭、斗狠闾里,至今近一百五十年,中间也不知换过了多少的家主、经过了多少的乡有秩,虽说其族中也有人因乱纪而伏法刀下,也有人因杀人而亡命江湖,可肆虐无忌,僄轻乱法的习气却从未改变。

    也因此,从最初为乡人所轻,到现在他们被乡人所惧。从最初被官寺压制,到现在,却反过来一些软弱的乡有秩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荀贞年纪轻轻,又是外乡人,第三兰倚仗本族悍名,在乡中暴桀已久,怎会将他看在眼里?话语似恭,半步不肯相让,说道:“这个短竖从我里前过时,对俺里门吐唾沫,侮辱我等俺家世代英雄,族氏显耀乡里,岂能受此之辱?俺当即上前与之理论,他反动手打人,……。”

    似为配合他的话,人堆里挤出来两个少年,皆鼻青脸肿。他接着说道:“荀君你看,把俺们都打成什么样了?辱人再先,继又打人,如此无礼,怎能容他轻巧过去?”

    荀贞蹙眉,心道:“‘吐唾沫辱人’云云定是无稽之谈。乐进是个外地人,只是路过他们里前,与他们无冤无仇,又怎会辱他们?‘打人’云云也不足信,便有动手,料来也是这第三家出手在前。依我所见,乐进禀性沉稳,绝非莽撞之辈,要非被迫,断不肯动手打人的。”

    果如他的推测,乐进大怒,嗔目喝道:“小儿还敢糊弄黑白,颠倒是非我从你里前过时,起了阵风,吃到尘土,难不成就不能吐出来?‘打人’?是谁先动手打的人?我好言好语与尔等分说,你们逼迫不让,我道歉也不行,你们还动手抢马这坐骑乃是荀君借给我的,我岂能让给你们?你们又攘臂动手。我无奈反击,你们打不过,又讹诈钱财。……,真岂有此理”

    乐进本来还没有这么生气,这会儿真是气急。他一方面固然气愤第三兰等无赖,抢马讹钱,但更让他气愤的却是第三兰颠倒黑白,在荀贞面前抹黑他。他沉稳归沉稳,却绝不是一个懦弱怕事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路上遇到盗贼的时候拔刀出手,将之尽诛。

    这时气急攻心,恼怒之极,他伸手按住腰间的佩剑,挺身怒道:“我今来你乡,是因与荀君有约,不愿为荀君惹下麻烦。要不然,尔等鼠辈,早被吾斩杀剑下”

    第三兰不知道他说的是实话,只当他吹牛,嘲笑说道:“短竖高不过七尺,干瘦如猴,也敢大言”众少年哈哈大笑。

    乐进涨红了面皮,就要拔剑出鞘。

    荀贞急道:“文谦且慢”乐进被气急了,他这一拔剑必定血溅当场。荀贞不怕受责任,但杀了人后,乐进怎么办?只有两条路,要么伏法,要么亡命,都不是他所愿见的,急将之止住,心道,“这第三兰嚣张至此,不但讹诈路人,甚至连我都不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