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的面子上,也不能不理会,此其二。

    对陈宫的这层意思,曹操心知肚明,於是略微斟酌,说道:“公台言之甚是。那就这样罢,吾调李乾部入援山阳,君等看可好?”

    张观等人不太同意,有人说道:“李乾,豪强而已,不能敌张飞宿将,其所部,不过民兵,甲械不全,少经征战,亦不足敌飞部精锐。明公如要遣师赴援,何不改调别部?”

    又有人说道:“朱灵、蒋奇是袁车骑的部将,从车骑征战日久,善战、兵精,袁山阳,车骑从弟也,如调此两营赴援,料朱、蒋必效死力,将既知兵,兵亦雄强,以敌张飞,可也。”

    朱灵、蒋奇这两营袁绍的兵马,说是袁绍借给曹操,帮助曹操的,袁绍说把这两营兵借给曹操时,当着袁绍的面前,曹操那时也表现得很高兴,其实在他的内心中,他并不是那么地高兴,相反,对朱灵、蒋奇,他乃至有些提防和忌惮。

    为何?便正是因为袁遗。

    袁遗是袁绍的从弟,已经掌了兖州的一个大郡,现在袁绍又拨了两营部曲,名义上说是皆给曹操,可万一有事,到底这两营部曲,蒋奇、朱灵是会听曹操的命令,还是会听袁遗的命令?不用想也知道。袁绍“借兵”的这个举动,看似是在帮曹操,实则是在帮袁遗,是在助长袁遗在兖州的势力和影响。亦是因此之故,尽管州府在昌邑,曹操主掌了兖州后,却宁肯驻兵定陶,也不肯去昌邑,他为的就是避免袁遗与朱灵、蒋奇的直接接触,不能让他们天天见面。

    听了那州吏的建议,曹操不动声色,笑道:“朱、蒋二校,吾另有大用。朱、蒋部虽多老卒,然俱冀州人,客军是也,李乾和他的部曲则不然,李乾,山阳人,其部曲也多是山阳本地人,而今山阳遭侵,吾使之东还赴援,他们才一定会人尽效死,飞部再强,不足提也。”

    那州吏想了想,觉得曹操说得对,因是不复再言了。

    定下使李乾率部赴援山阳,曹操叫州府给袁遗回书,告诉了他这个决定。

    议事散了,曹操留下陈宫、程立等少数几人,当头说道:“吾意檄允诚,请他立即攻江鹄、李瓒,吾率子廉、蒋奇、朱灵各营,亲攻任城县。君等以为何如?”

82 冠军将呼太史慈(四)() 


    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在沙场上取胜,而是敌我两方在各个方面的角力,包括国力、政治、外交等,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此言诚然,荀贞遣张飞率部袭扰山阳,从表面上看,是军事上的一次行动,但实际上,其中包含了政治上的进攻。

    这个政治上的进攻,便是军议时张观等人的表现,以及袁遗半天之内的三次求救。

    可以说,荀贞的这个军事行动是个阳谋,即便曹操、程立等看出了荀贞不可能会在这个时候与兖州兴起州战,也就是说,他不可能会於此时大举攻略山阳,可政治上的压力,却使得曹操不得不被荀贞牵着鼻子走,只能分兵去援助山阳。

    当然,曹操分的兵不多,没有达成荀贞预期的目的,但至少荀贞的此策算是成功了三分之一,首先,分出了李乾部,其次,使山阳郡的郡兵收缩自守,退出了任城县的战场。

    曹操的部队现可分为三类,一个是他的嫡系,一个是州兵,一个是各郡派出给他暂用的郡兵。

    他的嫡系当下分在三地,一部驻守东郡,一部由夏侯惇统带,已经对任城县发起了进攻,一部便是曹洪、曹纯营。曹纯去了泗水东岸,曹洪於今在定陶大营,跟在他的身边,换言之,他的嫡系部队,能够调动的,现下只剩下了曹洪部数百人。

    州兵多在东平国,分屯两地,一部在须昌,一部在寿张,在寿张的是主力,暂由鲍信统带。郡兵也是分在两地,主力在夏侯惇的帐下,余下的在定陶营中。

    此三类之外,又有李乾、蒋奇、朱灵三部。

    李乾这一被分出去,曹操能亲自掌握的兵马,亦就是他可用的预备队,也就只余曹洪、蒋奇、朱灵和少部分的各郡兵了,总数不到七千。不到七千,六千余步骑,看起来还是有不少,但问题是这六千余的步骑构成太复杂,蒋奇、朱灵是客军,各郡兵也是“客军”,战斗力姑且先不说,只说在服从命令上、肯否为曹操/死战上,明显就信不过。

    曹操因此而产生了焦虑。

    他知道,他必须立即对荀贞这次政治与军事上、两管齐下的合力进攻做出反击。

    否则,随由荀贞如此逼迫的话,任城县不能攻下事小,他才掌兖州,在州中无多少威望,万一大败,必会导致州中的士族对他失望,想那公孙瓒兵强气盛、进侵冀州之时,有多少冀州的郡县长吏、地方豪强与他暗通款曲,乃至明面迎降的?前车之鉴,真的是为时不远,如果不对此高度重视,设法化解,那他以后还能不能坐稳兖州刺史这个位置都将存疑。

    曹操想出的化解之策,就是檄鲍信进攻江鹄、李瓒,自带兵赴任城,亲自指挥战斗。

    听他说了此应对之策,程立、陈宫俱皆说道:“明公此高策也!”

    程立摸着花白的胡须,连连称赞,表示佩服,说道:“明公此策,反守为攻,定可使镇东挠头。”

    遣援兵去山阳郡,这是被动的守,荀贞的攻势如此咄咄,只守当然不行,既是必须要做出反击,那就干脆搞一个大的,荀贞为抓住战场的主动而开辟山阳战场,曹操便报之以李,为夺回主动权而再开辟一个东平战场。

    此战未开前,荀贞的用兵、关注重点是在济北,曹操的用兵、关注重点是在任城,而今仗才开打,以眼下的形势而言之,最重要的却已既不是济北,也不是任城,而是东平国了。

    东平国在济北和任城的中间,北接济北,南邻任城,鲍信如是能在这个战场上取得大胜,把江禽、李瓒击败或者索性逐走,那么他就可以北上济北国,南下任城县,曹操由此也就能进退自如,攻守从心,战场的主动权将完全落入其手,这场仗,他就有六分的全胜把握了。

    这是一步不错的棋,但鲍信能否取胜是一说,即使取胜也只有六分全胜的把握,故此,曹操以为还不够,仍需再加上一点东西,所以他又决定亲自带兵去任城前线。

    他去任城前线,可以一举两得。

    加强夏侯惇的兵力,增大对任城县的攻势,这是其一。设若鲍信在东平国作战不利,他随时可以提兵往助,这是其二。

    曹操的这两招确是大胆,也正因大胆,而才犀利,不愧程立称赞,言说会使荀贞挠头。

    陈宫说道:“鲍济北如攻李瓒、江禽,镇东会有何应策?”

    他一边思虑,一边慢慢地自问自答,接着说道:“想来不外乎援或不援。如果援,我山阳、任城县所面临之压力就会大为减小;如果不援,东平一旦为我所得,济北率部南下,与明公合兵,任城县也就随之攻复易也。”赞道,“明公此真妙计也!”

    程立笑道:“明公,立有一策,可使镇东更加挠头。”

    曹操喜道:“公有何良策?快快言来!”

    “明公何不传州檄一道,述以贼乱过后,民生维艰,李、郭凌辱天子,王室凌迟,质问镇东当此之际,不思为民、为国,却怎反而侵犯我州?”

    荀贞打了一套军事与政治的组合拳,曹操也可以一样用此回敬。

    一道檄文,几句话,可能起不到什么实质上的作用,但兵法也有云“攻心为上”,能攻心者反侧自消,此法用得得当,可以消灭的不只是反叛,敌军亦可。战场上打仗的是兵士,要是能让敌方的兵士觉得这仗打得不对,自家理亏,那么斗志自就不会昂扬,敌国的百姓也会因此而产生民怨,粮秣军械都是百姓生产、制造的,他们也就没有干劲。兵法又云,“哀兵必胜”,这是为何?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故也,对敌人“仇”不起来,没有愤怒,取胜则难。

    曹操哈哈大笑,说道:“公此策,正与吾所思同!”

    面临这么危急的形势,曹操应对镇定,言笑自如,这使得程立、陈宫不觉心折。

    曹操的檄文传到徐州州府时,荀贞正在看乐进刚遣人送来的军报。

    乐进已经攻入济北,打下了肥城,他在军报上备述太史慈之勇,形容他“功劳冠军”。

83 袭阵兵退夏侯惇(一)() 


    此战开始不久,徐、兖双方争夺的焦点就落在了任城县,这就使得济北战场既无兖州兵的参与,因乐进行军秘密之故,济北的黄巾又无多大的防备,所以,从泰山悄然进入济北之后,乐进攻战顺利,真可以奔击如雷霆来形容。他先是佯攻济北的郡治卢县,逼迫散布在卢县以南乡野间的黄巾各部纷纷回援,继而主力南下,直扑肥城地区,一战即克,成功地拔取袭据。

    攻占肥城地区,这是用兵济北的第一个步骤。

    肥城在济北的腹地,占取了此地,便可将北部卢、荏平两县与南部蛇丘、刚、成三县的黄巾军隔绝分开,——济北国总共只辖五县,便是卢、荏平、蛇丘、刚与成,肥城地区正处其间,占领了这一块区域,荀军就能够从此而掌握住战场的主动权了。

    下一步,可以视黄巾军的动向而做出应对。

    有三种应对。

    第一种是:南部三县的黄巾军有可能会与北部两县的黄巾军南北呼应,共击肥城,那么乐进的应对就是在肥城固垒坚守,然后由荀成作为配合,遣少部兵,佯装主力,急袭蛇丘等县。

    在这种情况下,南部三县赴援北上的黄巾军为免三县丢失,必会不得不放弃与北部黄巾围攻肥城的打算,只能转师南归,如此,乐进在留部分兵马阻击北部黄巾之同时,再与荀成“正奇相辅”,分兵尾追,两路夹攻,即可寻机会把南部三县的黄巾军在追击、野战中歼灭之。

    消灭或者击败了南部黄巾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