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中点起了烛火,灯火通明,众人登堂入室。

    歌女奏乐,舞女起舞,侍女奉上精美的馔食,满堂数十人,褒衣博带,皆鸿儒硕学,州郡之名士也。皇甫嵩、朱俊亦相继来到。宾主举杯,饮宴欢笑之时,堂外吏员来报,说是有人求见荀贞,荀贞告罪出堂,乃是原中卿取来了一盒陈芷亲手所制的酱菜。他接过来,藏於袖中,回入堂上。

    盒子藏在袖中,袖子鼓囊囊的,堂上许多人都看到了,不过因为礼节,没人问,只有孔融带了三分醉意,对他召手示意,笑问道:“荀掾出时空手,还时却袖中鼓起,袖中藏的是何物?可是美酒么?”

    荀贞本想悄悄地把酱菜奉给陈纪、荀爽、荀衢,却被孔融叫破,拜倒席间,取出盒子,捧在手上,答道:“此中乃是拙荆所制之酱菜,下吏的叔丈人思念此味,故下吏遣人去舍中取了些来,想献给叔丈人、族父、族兄。”

    孔融怔了一怔,不觉叹道:“荀掾孝心可嘉。”

    王允笑道:“文举以为是美酒,原来是美食。若是美酒,我也想尝一二,既是美食,乃贞之的孝心,我等却不好从陈公、荀公的口中夺食了。”说着,哈哈一笑,对荀贞说道,“贞之,快献给你的叔丈人和你的族父、族兄吧。”

    荀贞应诺,献给了荀爽、陈纪、荀衢。陈纪没想到他随口一句想念陈芷所制之酱菜,荀贞竟牢牢记在心上,专门令人去舍中取来了一盒,欣慰欢喜,心道:“贞之虽有时行事刚猛,但却恪守礼节,极有孝心。”

    席上诸人尽欢。席散之时,王允说道:“诸公云集阳翟,可谓群贤毕集。今方战乱之后,正是重整文事之时,我意在三天后召开一个讲经会,诸公意下如何?”讲经会,顾名思义,辩论儒家经文之会。席上众人皆是此道高手,没有异议,就此约定。

    出了太守府,荀贞、荀攸、荀成送荀衢、陈纪等人回住处,又留下来陪他们说话。

    荀衢见荀贞若有所思,问道:“贞之,在想什么?”

    荀贞答道:“仲兄,我在想王公今晚在散席时说的那一句话。”

    荀衢问道:“哪句话?”

    “王公说:‘今方战乱之后,正是重整文事之时’,便是这一句。”

    荀衢问道:“这一句有何可想的?”

    荀贞答道:“一次经会似还不足以起到‘重整文事’之作用,我在想,咱们是不是可以在颍阴办一个私学呢?”

    “办一个私学?”

    “是啊,仲兄以为如何?”

    两汉游学之风极盛,各地的饱学宿儒多设馆授学,於当下来说,最出名的私学大约应是北海郑玄所办之学馆了,弟子常数千,其中不乏天下名士,如崔琰、国渊、郗虑、孙乾等。荀贞的旧识,现为颍阴主簿的秦干也是郑玄的弟子。单就颍川来说,阳翟郭氏、许县陈氏等也办的有私学。西乡三老宣博年少时就在郭氏的私学里学过律法,——宣博虽只是一个乡老,也设的有学馆,时尚、宣康等就是他学馆里的弟子。荀氏也有私学,荀淑在世时,李固、李膺等名士都师从过他,荀淑去世后,逢上党锢,荀氏便收缩了私学的规模,如今主要是面对本族子弟,外姓的不多,文聘算是一个,别的就没几个了。

    对这些硕儒来说,办私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传他们自己所习之道,但对荀贞来说,他目前还不太重视这个“道”,他看重的是:若能说服族中,扩大一下荀氏私学的规模,多召一些外姓弟子,那么这个私学就等同是一个人才储备库了。

    办私学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师资力量,一个是授学场地。荀氏族中名儒众多,师资力量不是问题,场地也不是问题。郑玄家贫,陈寔家也不富,靠着弟子们的“学费”,他们就能办的起私学,何况荀贞手中有数亿钱财?

    荀衢想了一想,说道:“今党锢已解,此事可行。黄巾之所以生乱,一因阉宦当权,州郡之吏多贪浊鄙人,二也是因世风日下,圣人之道不显,正该以‘礼教’导之。贞之,你能想到设馆授学,敦实风俗,这很好我明天就去拜见我再从父,将此事禀告与他。我想,他应会欣然同意。待我归家后,我再请示一下家长,家长也应不会反对。只要得到家长的允可,这私学就可办起了。”

    “再从父”说的是荀爽。说着话,他又轻咳不止。

    荀贞望向窗外,夜已深,说道:“此事全凭仲兄筹划。仲兄病体未愈,我等不多坐了。仲兄,你保重身体,早点休息。”辞别荀衢、陈纪,踏着夜色归舍。这会儿城门已关,荀攸、荀成回不去城外营中了,便在荀贞舍中住了一夜。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89 从征汝南(中)() 
荀衢在第二天就去找荀爽,将荀贞的建议告诉了他。

    荀爽很高兴,说道:“师者传道,千秋之功。贞之能有此念,非常之好,非常之好。”

    他当即取出笔墨纸砚,给荀绲写了封信,交给荀衢,说道:“我有公职在身,不便归家,你回去后可将此事禀与吾兄。我对此是非常赞同的,想来吾兄也不会反对。”荀衢应道:“是。”收起信,辞别离去,等到晚上荀贞又来见他,他转告了荀爽的话,笑道:“贞之,事已成了八成。”

    荀贞说道:“办学不可无钱,不瞒仲兄,我前阵子颇得了些贼兵的财货,愿出钱买地筑舍,资助族中办学。”

    荀衢瞧着荀贞,笑道:“‘得了些贼兵的财货’?只是‘得了些贼兵的财货’么?前些天,公达、仲仁连着往你家和西乡你买的宅院里送了几十辆车的财货吧?你虽然做的隐秘,但是却瞒不过我。”

    荀贞在荀衢面前也不隐瞒,嘿嘿一笑,说道:“仲兄应知我为人,我非贪财之人,之所以扣留下这么些财货没有交给郡府,却不是为了我家着想,也不是为了田亩宅奴。仲兄,如今黄巾四起,天子虽解党/禁,然系不得已之举,张让、赵忠诸徒依旧充斥朝中,正人不得进,这天下早晚是要乱的,所以我私藏起这些财货,却是为日后而着想。万一将来天下大乱,有了这些财货在手,至少可以招些人手,保的吾族安全。”

    荀衢捂着嘴咳嗽了几声,说道:“我当然知你为人,从小你就不是一个贪财之人,你在西乡时为了交接轻侠勇士几乎倾尽了你的家财。贞之,当时族中颇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然以今日看来,你所以能屡次大破黄巾,威震郡中,得到这些功劳名望却是你昔日召的那些轻侠勇士分不开的。你有先见之明。”对荀贞的先见之明,他很有点自以为不如。荀贞汗颜之至,却也不能对荀衢说为何他会有“先见之明”。

    办私学之事就此定下,只等开完经会,荀衢回去家中后,就可以办起来了。

    随后两天,又有不少士子来到,其中好多荀贞的熟人,如李瓒、李宣、李缄、杜袭、傅弘等等。李瓒三人不说,杜袭是定陵人,傅弘是襄城县人,他两人当年也都曾从阴修行春郡内,与枣祗、繁钦一样,荀贞都是在西乡认识的他们。故友相见,荀贞在舍中宴请他们,荀攸、荀彧、荀成作陪,又把戏志才、时尚、宣康等人介绍给他们认识。席上酒酣,众人谈起本郡黄巾,少不了对荀贞一番夸赞,又说起时下最令人关注的“张直案”,便是觉得荀贞“学问不深”的李缄对荀贞也是改颜相赞。李缄与李宣同族,也是李膺后人,对阉党自是十分痛恨的。再又说起天子解了党/禁和王允、荀爽、孔融等新来的州中吏员,诸人又是十分的振奋欣喜,他们多是名门子弟,大多遭受党锢,如今天子解了党/禁,王允、荀爽、孔融又皆为他们的同道中人,他们的出仕之日想必不远了。对此,荀贞也是很期待的。这几年他在颍川郡苦心经营,不但招揽许仲、江禽这样的勇士轻侠,并与各县的士子广泛交往,如果李宣、李缄这些人都能入仕,那么他将来也就有更多的朋党可用了。

    这天晚上的酒宴上刚刚说到可能诸县之中遭受党锢的士子们离出仕不远了,第二天,荀贞就听到了一个有关此事的好消息:荀彧被钟繇举为郡户曹掾,同时被钟繇举荐的还有二十多个士子,或被举荐为郡吏,或为举荐为县吏,其中不乏昨晚与荀贞饮宴之人。

    这些天,荀贞、杜佑、郭俊办下了捕拿张直的大事,钟繇也没闲着。黄巾乱起,不少县吏逃之夭夭,文太守令他选举贤能填补空职,他趁此机会,不但选举了这么一批同道士子,而且还上弹劾了好些平时没有清誉,名声不佳的郡吏、县吏,又赶走了一批吏员。荀彧被荐为郡户曹掾,这个郡户曹掾的职位就是这么来的,前任户曹掾贪浊不堪,钟繇早就看不惯他了,弹劾过他好几次,只是因这个人有后台故此不了了之,而今借战乱整顿官场之风,又借王允到来之势,再又借文太守心不在焉、忧恐获罪、对权柄不再如以往在意之机,终於将之一举弹劾逐走。

    在得了这个讯息后,荀彧来找荀贞,对荀贞说道:“阿兄,元常荐我为户曹掾,我不想任职。”

    荀贞问道:“为何?”

    荀彧说道:“我想从兄出征郡外。”相比安安分分的当一个郡吏,荀彧也有年轻人的热血,更想和荀贞立功於郡外,博下军功。

    若是荀彧没有被举为郡户曹掾,对这个请求,荀贞当然求之不得,他在此前给荀彧的信中就曾为此征询过荀彧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从自己出郡作战,可是现在荀彧被举为郡户曹掾了,荀贞又改变了主意。郡户曹掌“民户、祭祀、农桑”,兼及狱讼。民以食为天,郡户曹既掌民户,又掌农桑,且又掌祭祀,在郡府诸曹中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职位,经常排名在其它诸曹之前。荀贞已经掌握了郡兵曹,若是再能把郡户曹掌握在手中,那么一手兵权,一手民事之权,再加上杜佑、郭俊两人的郡贼曹、郡决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