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温迈开大步,昂首挺胸,又在小奴的侍从下,领着荀贞、陈褒走到院子的右边。右边有座门,关闭着,他示意小奴推开。门后是一大片的菜圃,地畦齐整,设有渠道,可以浇灌。菜圃再往前,是果园,种的有梨、枣、杨梅等树。果园的外边便是庄子的围墙了。

    “粮可供庄中人吃一年有余,若再加上菜、果,请问荀君,够不够两年吃用?”

    “足够了。”

    冯温昂着头,又指点四面围墙,说道:“俺家的围墙高三丈,费时两年,墙外并有沟渠,墙内又有望楼、角楼,请问荀君,算不算坚固?”

    荀贞大概已猜出了他的意思,笑道:“坚固。”

    冯温骄傲地问道:“俺有好刀、强弩,有勇士、壮奴,有储粮、果菜,有高墙、深沟,请问荀君,若真有寇贼来犯,俺这庄子守得住、还是守不住?”

    “守得住。”

    “所以,俺并不指望亭中‘备寇’。如果亭中真有事,说不定,诸里还得靠我家援救……,不过,虽然如此,俺不是只顾自家的人,我们冯家祖祖辈辈居住本亭,和诸里的里民也算乡人。乡里乡亲的,我家富、他们穷,帮一帮他们也是应该积个阴德。荀君你说对不对?”

    荀贞的脾气真好,继续笑道:“对。”

    “和去年一样,俺家出五十石米粮”

    言外之意,出了这五十石米粮后,你们就别来烦我了。

    荀贞笑了一笑,说道:“我今来贵庄,不是为米粮而来。只是来通知你一下,今年操练的地点还是在你家西边。事情已经说完,在下告辞了。”说完,不顾愕然的冯温,自招呼陈褒离去。荀贞虽和善,也是有脾气的,这等坐井观天之辈,多言无益,且等日后慢慢收治就是。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35 集合() 
往年备寇的操练地点,都是选在了冯家庄子的西边,不是太大,但足够数十人进退操练。 荀贞亲去看过,很满意,不打算改变。

    他除了相中此地大小足够外,更主要看重的是另一个好处,即此地处在原野之中,四周空旷,操练的时候远近可见,能够给隐藏的寇贼一个警告:“我们这里已有所备,看看我们威武雄壮的样子,你们最好别打我们亭的主意,若敢来犯,必教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此前亭舍诸人去各里约定集合的时间是三天之后,也就是荀贞从家中回来、登过冯家门后的次日,被选定的里民们络绎来到。

    头一个到来的是北平里,刚吃过早饭,就在里长苏汇的带领下来了,来的同时还推了几辆车,车上堆积的都是米粮。把车停靠在亭舍门外,苏汇指挥里民将米粮搬入院中,对迎出来的荀贞阿谀笑道:“荀君,你清点清点,三十石,只有多、没有少”

    清点的活儿自有黄忠等人去办,荀贞不会掺和。他笑着点点头,说道:“本次备寇,贵里出力最大。多谢苏君了”一边说话,一边观察其带来参与“备寇”的里民,头一眼就在人群中瞧见了上次与苏汇同来舍中的那两个人,即被许季称为“大苏君”和“小苏君”的苏则、苏正两兄弟。

    苏家兄弟穿着布衣,皆佩环刀,一个背着弓矢,一个拿着长矛,迎着荀贞的视线,分别作揖行礼。荀贞亦微笑还礼。他再去看余下二十余人,俱着布衣,没有带剑的,全是环首刀,有两三人另外拿着弓矢。

    车轮辚辚,远处又来了一行人。行至近前,当先之人可不正是安定里的里长?安定里出的也有米粮,二十石。车子挨着北平里的车子停放路边,他们的里长上前与荀贞行礼。他们里来的人中,竟有三人穿着简陋的铠甲,还有一个拿弩的。

    刀剑弓矢是民间常见的兵器,铠甲、弓弩因价格昂贵,能买得起不多。就弩来说,便宜的时候也要七八千钱。家资十万已是中人之家,八千钱,差不多十分之一。要非特别好武,或者有钱的,谁也不会闲着无事去买个弩来。

    荀贞心道:“安定里富,名不虚传。”多看了那拿弩的人几眼,那人年岁不大,二十四五,扎着发髻,裹着平头帻,一身青衣,腰悬直刃,中等身高,相貌无特殊之处,只一个鼻子较有特色,形如鹰嘴,是个鹰钩鼻。

    荀贞却是认得此人,可不就是初来时在舍中见过的那个史巨先?

    安定里的里长注意到了荀贞的视线,笑道:“此是俺的从子,名叫史巨先,听他说已与荀君见过面了?此子参加过去年的‘备寇’,不敢说勇力过人,至少胆足色壮,在亭中小有名气。”

    荀贞一听就明白了。安定里的里长不会参与“备寇”,但十几二十个人送过来也不会撒手不管,毕竟这些人尽管是受荀贞的召集而至,却毕竟家在安定里,日后若真有寇贼来犯,他们首先保护的也是本里,所以派了他的侄子史巨先来,当一个统筹调度的头领。

    不但安定里如此,别的里大多也是这样。南平里、春里、繁里、敬老里的人相继来到。繁谭、繁尚兄弟是繁里人,瞧见本里人来,上前热烈欢迎。

    繁谭倒也罢了,只那繁尚对敬老里的人颇是不满,他翻着白眼,对繁谭气哼哼地说道:“听说敬老里正打算凑钱买桑树苗、再立个甚么僤。有钱买桑苗,没米粮孝敬亭舍,就冲他们这只顾自家快活的小家子气,终难逃一个穷命。”

    几个里的车、人聚在一处,把亭舍门前的路堵得结结实实。有过路的行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儿,胆大的凑前观看,胆小的退避三尺,路上越发堵得水泄不通。

    荀贞见不是个事儿,不能因此堵塞交通,便叫来杜买,吩咐道:“去叫诸里来的人往路边站站。还有那车子,别横七竖八地乱放,都推到路边,排好队,不要耽误路人行走。”

    他说这话时,北平里的里长苏汇便在边儿上,急道:“些许小事,何必劳烦杜君。俺们自家安排就是。”又连连赔罪,“是俺考虑不周,堵住了路,塞住了行人,荀君不要见怪。”撩起衣袍,飞快地跑去本里里民和车子停靠的地方,大声指挥,“把车往这边挪挪快点,快点人也都站过来,不要吵吵闹闹的这里是亭舍,不是集市。”

    ……

    趁苏汇、杜买指挥交通的空儿,荀贞大致将诸里来人看了一遍,包括苏家兄弟在内,总共从中找到了五六个当夜围攻过亭舍的。表面上,他们对荀贞都很恭敬,其中一个还特地走到的他的面前,行了跪拜的大礼。

    荀贞心知这个礼看似是对他行的,实际是代许仲行的,是在感谢他善待许母,所以半点不拿大,在搀扶未果后,丝毫不在乎地上土脏,跪拜还礼,把“礼贤下士、招揽豪杰”的姿态做了个十足。人、车拥挤,一片嘈杂声中,他们两个在官道上相对跪拜,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有不知道的问道:“那不是春里的齐三么?他和亭长有旧?亭君怎么与他跪拜?”

    有了解内情的,小声说道:“你不知道么?齐三和大王里的许仲自幼相识,乃总角之交。奉县中的命令,荀君把许母扣押在了亭中,听说因念其老迈,尊敬善待。齐三跪拜行礼,大概是为了表示感谢。……,亭长乃荀家子弟,听俺们里长说,是个温文无害的君子,想来不肯受齐三此拜,故而急忙还礼。”

    又有更了解内情的,往周边看了看,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道:“你们知道么?就在前几天,许仲为救他的老母,领了一群人围攻亭舍这齐三或许就是其一。”

    “你胡说什么?若是许仲围攻亭舍,这齐三怎可能还会对荀君行礼?那许母又怎可能还在舍中?并且这么大的事儿,又怎么可能乡里不知?”

    “他们趁夜而出,趁夜而归,你不知道也是正常。”

    “那你怎么知道的?”

    “俺有一个亲戚,家挨着许仲的一个朋友,那天晚上睡得晚,听到了动静。先是听见邻居出门,后来听见他邻居回来,又听见他邻居的家人询问,再又听见他邻居如此回答。”

    “怎么可能便不是说别的,那里门他怎么出去的?要知道,不管哪个里,晚上都肯定都是要关闭里门的”

    “这俺就不知道了。要不那里监门也是同党,给他开了门;要不他就是缘墙爬出。”

    他们正嘀嘀咕咕地说着,不远处的苏则走了过来,也不说话,只一个一个地看他们。他们立刻闭上了嘴,有的不安地低下了头,有的紧张地转开了脸,有的露出巴结的笑脸。——这就是良家子和轻侠的区别。轻侠敢聚众围攻亭舍,而良家子不能承受其目光之威。

    ……

    闹闹腾腾,用了两刻钟才将米粮尽数搬入院中,因不想打扰许母,所以暂时堆积在前院,高高垒起,一座小山似的。参与搬送的人都满头大汗,繁尚只是指挥,没动手,兴致高昂,搓着手,绕着这座小山连连周转,时不时傻笑两声。

    他的兄长繁谭虽也喜欢,但瞧见他这副模样,不觉有些丢人,拉住他的袖子,把他拽走:“不就是点米粮,瞧你没出息的样子……,能不能矜持点”

    “兄长,你说这些米粮要都是咱们的,该有多好?要不跟荀君说说,别拿它们贴补操练了?反正是里中孝敬的,干脆分了得了咱不介意荀君拿大头,他多拿两份都行”

    一亩地,好的年景产粟两三石。各个里送来的米粮加在一块儿,四五十多石,相当十几亩地一年的产量。繁家并不富裕,总共只有田地四五十亩,只凭每年田中的那点产量,尚不够家中吃用,眼下骤然见到这么多粮食,不眼馋才怪。

    繁谭很赞成繁尚的意见,但从荀贞来后,他俩笨嘴拙舌,一直没怎么与之亲近,此时便算想劝说,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繁尚出主意:“阿褒和荀君关系好,从荀君来的第一天起,他就跑前跑后的。要不,咱们找他?让他给荀君说去?”提到陈褒的时候,他透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