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禽笑道:“据那两个贼人的刺客说,左须部总共不到一千六百人,我部以逸待劳,又是设伏突袭,消灭他们不难啊”

    许仲目注地图,不说话。他脸上蒙着黑巾,只露出一双眼在外,别人看不到他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在场诸人里边,江禽和许仲的交情最为莫逆,当年在西乡时他俩就义同兄弟。江禽笑问道:“阿仲,你在想什么呢?怎么不说话?”

    “我在想荀君的交代。”

    ……

    却原来,左须部下斥候所听说之“荀贞遇刺身亡”的消息是假的,那是荀贞的诱敌出山之计。重阳节那天傍晚,荀贞在遇刺的最初就想到了这条计策,他后来在街上当众审问刺客、“暴怒”踹倒刺客都是故意的,是在给那个刺客抢剑刺自己的机会,乃至最后他捂住“伤口”茫然去看远处的人群也是有意为之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被刺杀这个消息能尽快地散布出去。

    实际上,他受的伤根本不重。

    这一切既然都是他有意为之,那么当那个刺客抢剑刺来的时候他自然就十分注意,只被剑划伤了左腰,皮外伤,一点儿都不重。也正因为伤势不重,所以他当时马上用手捂住了伤口,一则是怕被远处的县人看出破绽,二来是为了从伤口里往外挤血。伤势轻,流血少,就显不出血满衣襟的严重程度。他一头栽倒地上,等许仲、典韦等涌过来后快速而轻声地吩咐了一句:“说我重伤,围着我,把我抬到街边那个翻到的辎车里,送我回中尉府。”

    许仲等遵命从事,将辎车弄正,把他抬入其中,用马拉到中尉府里。

    到了中尉府,入到屋中,就不用再装了。荀贞解开衣襟,一边由许仲给他包扎伤口,一边大笑对跟着进屋的荀攸、戏志才等说道:“正愁如何击贼,贼主动送上门来”

    荀攸、戏志才皆才智之士,早在知道荀贞是装重伤的时候就猜出了荀贞的目的,戏志才乃笑道:“中尉是欲重伤还是欲诈死?”

    荀贞说道:“重伤不足以诱贼。”

    “如此,是要诈死了?”

    “正是公达,你立刻出府,多派人去请医,最好把县里有名的医者全都请来。请来后,把他们关在屋里,不许出去,等过两个时辰再遣散他们归家。在遣散他们前,告诉他们,让他们对县人说我伤重不治。……,你要记着警告他们:这是军令,如有违者,按通反贼论处。”

    荀攸应诺。

    戏志才补充了一句,说道:“要防备医者里有黄巾的余党,公达,放他们走时最好派几个人‘送’他们。”

    荀贞点头说道:“对,选些精干的亲兵‘送’他们,要一直把他们送到家里,送到后这些亲兵不必急着回来,在他们家里待两天再说。”

    荀攸笑着应了声“好”,问道:“要不要去通知国相?”

    “当然要通知。不但要通知国相,还要通知县外营中,叫他们立刻遣兵入城,搜查县内县外,并叫刘邓、江禽来府中见我。……玉郎,这个任务交给你了。”

    荀攸、辛瑷领命出门。

    荀贞又对陈到说道:“叔至,今天在街上行刺的这些人必是逃入赵国的黄巾余部,我给你两个时辰,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必须要拷问出他们是谁人的部下?共有多少人?藏身在何处?

    陈到应命,亦出门去。

    等陈到出去,荀贞令许仲、典韦、原中卿、左伯侯守在门外,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任何人进来,叫戏志才、宣康、李博入座,四人於室内秘密商议。

    商议前,宣康拍着胸脯,长出了口气,说道:“荀君,你吓死我了”荀贞哈哈一笑。

    四人所商议之内容自是:可以从此次遇刺中收获到什么。

    正如荀贞所说,行刺他的那些刺客必是黄巾余部派来的,由此,首先可以收获到的就是:一场胜利。黄巾余部派人来行刺他,刺死他后很可能会来攻城,如果他们来攻城,那么就可半道击之。当然,也有可能他们不会来攻城,那也没关系,他们不来攻,荀贞攻过去。荀贞是黄巾大敌,他被刺身亡,黄巾兵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算再冷静的人也会很高兴的,一高兴就会松懈,一松懈就有机可趁。总而言之,不管黄巾来不来攻城,这都是一个击敌取胜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借机把邯郸的城防收归己手,同时有了控制郡兵的机会,又同时可以插手县中的治安了。

    邯郸的城防和治安现在分由两个部门负责,一个是郡兵,一个是邯郸县尉。郡兵负责的是城门、城墙的戍卫,邯郸县尉负责的是县中的治安。行刺荀贞的这些刺客都不是本县人,一二十个人,这么多人是怎么混进县里来的?混进来之后又是怎么躲过了县尉属吏的巡查的?他们又是怎么买下那个酒肆的?郡兵也好,邯郸县尉也好,谁也难逃其责。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荀贞初来上任,中尉虽掌武职,备盗贼,但要是没有好的理由,却也不好无缘无故地乱插手、乱揽权。此前一直是由郡兵戍卫县城的,他总不能无缘无故地调自家带来的部众接管,他固然有这个权力,可他如果这么做了,底下人会不服气。赵国现存之郡兵良莠不齐,其中多有豪强、士族家的子弟或奴客为军官,没有充足的理由,他也不好下手整编统合。邯郸是郡治之所在地,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县,县中的治安当然是由邯郸县的左、右两部县尉负责,他作为国中尉,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插手下边县里的治安。这种种的问题、麻烦,现如今都迎刃而解了。有了遇刺的借口,不管控制城防也好,整合郡兵也罢,又或者插手县中治安,他都名正言顺。

    等赵相刘衡匆匆忙忙地赶到,荀贞、荀攸、李博、宣康四人已经初步列好了一个行动表。

    荀贞是剿灭黄巾的功臣、皇甫嵩的爱将、比二千石的国中尉,他在邯郸街头遇刺,这可是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荀攸亲自去通知的刘衡,刘衡当时正在读经,听到荀贞遇刺,简从手中滑落,砸到他的膝上他都不自觉,楞了半晌才回过神来,不顾礼仪地从地上窜起,一叠声催促府中备车,驱车赶到中尉府,谁知入到屋中,却见荀贞活蹦乱跳地站起相迎。

    他愕然转顾陪同他进来的荀攸:“公达?”

    荀攸笑道:“非我欺相君,此实为中尉之计也。”

    刘衡看向荀贞,问道:“何计也?”

    荀贞请刘衡入座。刘衡来得急,衣冠未穿戴好,跪坐入席中后他发现了。荀贞取来铜镜呈给他。他一面对着铜镜整衣冠,一面埋怨荀贞说道:“开什么玩笑不好,开遇刺的玩笑”

    “遇刺并非玩笑。”

    “啊?”

    “贞方才在街头确实遇刺了,不过伤势不重。”

    “何人如此胆大妄为,竟敢街上行刺国中尉”

    “料来是黄巾余孽。”

    刘衡也是个聪明人,顿时醒悟,说道:“公达适才说诈称伤重是中尉之计?中尉是想?”

    “不是诈称伤重,而是诈死。”荀贞把诈死诱敌的打算全盘托出。

    刘衡喜道:“好计策”放下铜镜,叹了口气,说道,“中尉初到,中尉实不知前数月我是怎么熬过来的短短数月间,黄巾击邯郸三四次,袭掠骚扰县外沿边乡里十余次。邯郸一日三惊前中尉统兵与贼战,不幸战死殉国。最危急的时候,我都做好了殉城的准备。幸得槐里侯用兵如神,先破广宗,再破下曲阳,威震冀州,邯郸遂得以安。中尉英武杰出,我久闻中尉之才,当得知朝廷拜君为赵中尉后,我喜不自胜,对我门下吏说:‘从此不惧贼矣’……,唉,今闻中尉妙计,我只恨中尉未能早来几个月。中尉早前若在,邯郸也不致数陷危境。”

    刘衡个儿不高,胖乎乎的,脸挺圆,胡须柔顺,长得慈眉善目,年纪不算太大,四十多岁,按说正当壮年,可说起话来却啰啰嗦嗦。

    荀贞耐着性子听他又是诉苦过去又是欢喜如今的把话说完,笑道:“贞知能浅薄,何敢当相君美赞?”心道,“皇甫将军说这刘衡任过武职,做过张掖属国都尉,猜他应该知兵,我与他接触这些天来,此人却是一个纯儒,忠信不假,并不知兵。”

    刘衡说道:“中尉此计,不知有何需要我配合的地方?”

    “别的不需要,只烦劳相君做两件事。”

    “何事?”

    “我此诈死之策,需得保密才能成功,过会儿待我散出我伤重不治的消息后,相君请面带哀伤地离开我府,出府后就马上去王府面见赵王,除赵王一人外,不要让别人知道我实未死。”

    “这个简单。”刘衡伸出一个手指,说道,“这是第一件事了,第二件呢?”

    “第二件事就是请相君现在变传檄邯郸县尉、郡兵,令他们配合我部兵卒大搜县中以及县外,总之,声势闹得越大越好。声势越大,消息传得越快,也越有利於我部击贼的兵卒悄悄离营。”

    “好”刘衡当即写檄文,出屋外叫随行来的家奴速回府中取印章来,等印章送到,盖在文上,便就交人送去给郡兵和邯郸县。檄文刚送出去,陈到回来了。

    荀贞问道:“如何?”

    陈到答道:“幸不辱命。那酒娘的嘴倒是紧,不过剩余那两个刺客的嘴就没那么紧了。”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死士或许不怕死,可却不一定能熬过刑。陈到分别拷问那两个轻伤的刺客,得到了相同的口供。他说道:“彼辈是被张角部曲左须派来的。左须,是丈八左豹的同产弟,其部现有溃卒千五百余人,骑数十,藏身在邯郸西北九十里处的黑山山谷里。”

    荀贞大喜,立即叫宣康铺开地图。刘衡、荀攸、戏忠、宣康、李博等和他一起齐围图边。诸人细细查看地图,定下了马服山为设伏之处。

    戏志才说道:“此山临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