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威,压根就不敢去试,这就不能不说是“人谋不藏”,与“天运”无关了。

    知人者智,自知之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

    荀贞的一个极大的长处便是有“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的身份、地位,他现今虽说因为诛邺赵、阳翟张氏而有了很大的名声,可归根到底,他在朝中也好、在士林也罢,根基都弱,与袁绍这样根深叶茂的世家公子相比,他是远远比不上的。

    因此之故,在洛阳时,他虽然三次劝谏袁绍,——在他临走时,离开洛阳前,他又向袁绍进言了一次,加上前两次,总共是三次劝谏袁绍,可在都被袁绍拒绝后,他亦无可奈何,只能闭口不再复言。

    三次进言都没有能被袁绍接纳,因为有“自知之明”,他在袁绍面前的时候,并未因此而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可在离开洛阳后,这份“不满”和“失望”却是无法再被控制住了。

    “人谋不藏,实堪浩叹”

    由程嘉、荀攸的话头,荀贞不觉又想起了那天陛见天子时的情景。

    今天子说来也是一个可怜人。

    他是灵帝与何皇后之子,因为灵帝之前的诸子皆早夭,所以在他出生后,没有养在皇宫,而是养在了据说有“道术”的道人史子眇的家里,他贵为皇子,人不敢称其名,故称他为“史侯”。一个婴儿,刚出生,尚在襁褓之中就离开了父母的身边,在一个道人家中长大,尽管说他即使留在宫里,也不可能天天见到他的父母,可较之来说,却总是令人不禁生起怜惜的。

    他既是长在道人之家,换而言之,也即是说,他是长在平民百姓家中的,那么在日常举止上,难免就会有平民化的一面,对老百姓来说,市井、平民的气息是正常的,可对一个皇子来说,这却就成了他的“缺点”,灵帝因而不喜欢他,认为他“轻佻无威仪”,於是想立次子刘协为皇太子。

    可以想象,他一个小孩子,可能不知道太子与非太子之间的不同,不知道这之间到底存在着多大的差别和意义,可他身边的人却必然知道,比如他的母亲何太后,比如他的舅舅何进、何苗,比如他的属吏,而这些人不用说,肯定会时时给他压力。

    好不容易灵帝驾崩,在何太后、何进等的拥护下,他当上了天子,结果没几天就碰上了袁绍血洗北宫,以致他被宦官们挟持,被迫出宫,兵乱中流落野外,又不久,又碰上了跋扈犯上的董卓。

    要知道,直到现在为止,他也不过才是一个十三四年的少年。

    那天在宫中见到他时,虽然恪於礼节,荀贞没有能直视,没能细细地打量他,可却也发现了他神色中的惶恐、不安,乃至惧怕。

    空落落的大殿里,他一个瘦小的身子坐在与他的身形绝然不相配的巨大的龙椅之上,怎么看都不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九五之尊的威仪,而只有扑面而来的一个小小少年的惶恐和无助。

    何进、何苗已死,没有了朝中的外援,何皇后亦不复再有权势。

    而没有了何进、何苗、何皇后的拥护与支持,这个小小的少年又怎可能支撑得起大汉岌岌可危的天下?他支撑不起。非但如此,说句诛心之言,这朝堂之上、天下诸州,而今又有几人真正地把他当做天子看待?就不说董卓,便是袁隗、袁绍等朝中的公卿士人们,他们又真的把他当做天子看待了么?比起自己的权势、利益,他这个天子重要么?有几人会为捍卫他而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便不说生命,恐怕便是连一点小小的利益,也不会有几人愿为他舍弃。

    荀贞本非是多愁善感之人,经过这些年的疆场浴血、明法治郡,他的心肠更是远比昔日为硬,他亦早就明悟了政治的血腥和肮脏,可却不知怎的,在那天的宫中,在看到宽大的龙袍里裹着的那个瘦小的身躯后,他虽是跪拜在地,明为这个少年的臣子,却是不禁地为这个小小的少年浮起了怜悯之意。

    人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是男人,大多对孩子没有什么过多的喜爱,不但没有喜爱,甚至有些人会觉得孩子很烦,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换言之,亦可将此喜爱之情称之为“父爱”,便会在有些人的感情中慢慢地出现、增多。

    荀贞已而立之年,成婚多年,至今膝下无子,而与他年龄相仿的时下之人,不少人的子女都已十四五岁了,看着别人父子之间,他有时难免也会“羡慕”,所以他扪心自问,对今天子的这份“怜悯”之情,他扪心自问:“莫不是与此有关?”

    这个念头,他也只能想想,说,是万万不能说的。

    事实上,即使不说,他只自己想一想,也觉得颇是可笑。

    收起了这点“可笑”的念头,他不觉又是喟叹一声:“人谋不藏,实堪浩叹”

    前头开路的江禽兜马过来,跳下禀报:“君侯,前头便是淮陵了,是在城外扎营,还是再往前走些?”

    淮陵是下邳的一个县,也是荀贞等人入到徐州后将要到达的第一个县城。

    徐州目前的局势还算安稳,可荀贞一来知道日后青、徐黄巾的威势,二则用不了多久便是诸侯讨董,广陵应该就算是他的起家地了,所以荀贞此来广陵,把他的部曲全都带来了,以是江禽有“扎营”一问。

    荀贞举目望望天色,已近黄昏,因令道:“便在城外扎营罢。”

    “诺。”

    “传我军令下去,营地不要离城太近、兵士无令不得入城,以免惊扰到城中百姓。……公达,你替我走一趟,去见见淮陵令,告之他一声,就说我路过贵地,宿营一夜便走。”

    江禽、荀攸应诺,各骑马而去。

    闻得马蹄声响,荀贞等回首顾望,见却是赵云策马奔来。

    荀贞这次行军,家眷随行,不但他的家眷,戏志才等人的家眷也都跟来了,所以特地组了一个家眷所在的营,跟在部曲的最后边,赵云是负责此营警卫的队长。

    见他策马奔来,诸人都是心头一跳,不知是否是家眷中有谁出了什么事体。

    赵云奔马而至,跳下来,疾步至荀贞马前,神色凝重,来不及行礼,匆声说道:“君侯,不知是否因车辆颠簸之故,夫人忽发呕吐。”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51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上)() 
在赵郡的时候,荀贞因缘得以结识了华佗的弟子李当之,后来,李当之便投到了荀贞的帐下,这些年来,在荀贞的大力支持下,李当之颇是为荀贞培养出了一大批得用的“军医”,他本人亦早已成为了荀贞手下医学方面的权威人物。

    现今荀贞的夫人身体不适,自然得由李当之亲自来把脉诊断。

    他诊脉多时,抽手起身,下拜笑道:“恭喜君侯。”又转而对陈芷一拜,“恭喜夫人。”

    荀贞心中一动,想到了一种可能,惊喜应道:“噢?”

    “夫人却不是病了,而是有喜了”

    “你确定?”

    切脉乃是医士的基本功之一,想当年,李当之在华佗门下学医时,单只“脉法”一项就学了足足两年,因为华佗所精擅者主要是外科的缘故,若是内科的什么疑难杂症,他或许短时间内不大能确诊,但像“喜脉”这么常见、简单的脉法,他其实只需略微一“切”便足以确定了,只因陈芷是荀贞的夫人,为谨慎起见,所以他才切诊了好一会儿,如是换成别人这般“质疑”他的能力,他恐怕早就拂袖而去了,不过眼前之人乃是他的“主公”,他亦理解荀贞初闻此喜讯的心情,故而却是没有为此生气,而是笑着答道:“千真万确。”

    荀贞大喜。

    左右诸人如戏志才、程嘉、姚昇、许仲、典韦、赵云等等,尽皆下拜,齐声贺喜。

    “有了身孕”,这个消息不但荀贞没有思想准备,陈芷也没有。

    和荀贞的表现差不多,陈芷亦是惊喜不已,坐在车中,下意识地伸出手来,轻轻抚摸自家的腹部,眼往上看,看向荀贞。

    荀贞不知说什么才好,太高兴了,一时无法表达,口中只“哎呀、哎呀”个不停,两手放到一处,搓了两下,看到陈芷的目光,这才反应过来,急忙上前,探手握住了她的柔荑。

    ——适才李当之给陈芷诊脉的时候,陈芷是坐在车中,手臂伸出窗外,因而,荀贞这时握住陈芷的柔荑,亦是通过车窗。

    荀贞与陈芷两人目光交融,一时间,荀贞似有许多话要说,却不知该从何说起,千言万语到最终汇成了一句话,他深情款款看着车内的陈芷,柔声说道:“早知夫人有了身孕,便该将夫人留在颍阴,却劳得夫人受此颠簸之苦此我之过也。”

    他转头令道:“夫人有了身孕,从明日起,可放慢行速,无需着急。”

    许仲等人应诺。

    荀贞顿了顿,又道:“传我令下,今晚三军加菜,……营里还有多少肉食?”不等人回答,自又往下接道,“都拿出来随我来徐的部曲义从,要么是跟随我多年的忠勇义士,要么是吾等家乡的子弟,夫人有了身孕,这等大喜事,也应叫他们高兴高兴”

    这的确是件大喜事,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荀贞年已而立,至今无子,往小里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能传宗接代、延续血脉是个问题,往大里说,乱世将至,膝下如果没有一个继承人,会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现而今,陈芷有了身孕,不管怀的是个儿子抑或是个女儿,总归是有了孩子了,——即便怀的是个女儿也不打紧,有了这第一个,就说明能生第二个,无论对家族,还是对部属,这都是一个“有盼头”的好事儿。

    荀贞没有做父亲的经验,亦无照顾孕妇的经验,和陈芷说了会儿话后,又把李当之叫到近前,细细询问该所注意的事项,又结合他后世的见闻,再三交代、叮嘱伺候陈芷的婢女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