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贞回到营中时,军中刚结束操练,部曲归营。

    有道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荀贞帐下的老卒不必说,操练是习惯之事,那些新卒,在广陵时操练得不多,起兵前才编好的部曲,现下到了颍川,短期内不会有战事,便趁这段空闲,荀贞令各部加紧训练,不图能使他们立刻明晓战阵,但至少也要严明军纪,这样,真到有用上他们时,也不致如一盘散沙。

    那两三千新来投军的颍川轻侠壮士,荀攸、许仲等忙了一天,已把他们编好了部曲,交付给了江禽、高素统带,按荀贞的命令,明天可再歇息一天,后天起,他们也要开始操练了。

    荀贞到各部中去看了一看,到新编成的颍川两部中时,高素、江禽相迎。

    一看到荀贞,高素就抱怨,说道:“难怪阿邓不愿领带,君侯,这些新卒不识军纪,乱哄哄的也就算了,可你看看,小荀君和君卿他们连军械也不给我发这个样子哪像部曲?乍看上去,分明敏是一群群野鸡野鹅,一伙一伙游手好闲的无赖儿。”

    “不是公达、君卿不给你军械,是军中军械短缺啊。”

    “那怎么办?”

    “叔至、子源二部不是空下了许多木兵竹矛么?公达、君卿没给你们?”

    “给是给了,可那东西怎能上阵杀敌?”

    “且先用着,供平时操练,待过些时日,我想办法再给你们补充军械。”

    高素是个好面子的人,别的部中都是甲械鲜明,原本缺少兵械的陈到、臧洪两部现今部中的兵卒也大多配上了甲兵,却把那些剩下的木枪竹矛跟丢垃圾似的都丢给了他,他老大不乐意。

    这会儿听了荀贞的允诺,方才喜笑颜开,他说道:“那就等着君侯给我补充军械了”

    说完了军械,他又说道:“君侯,别的各部都是少则二千余,多则三千余,我与伯禽的部中却只有千余人,仅比玄德的别部多了丁点,我和伯禽这两个部校尉实在是太有名无实了。”

    “怎么?嫌少?觉得有名无实?那你去和玄德换个位置吧。”

    高素干笑两声,说道:“虽是有名无实,好歹也是比二千石的一部校尉,君侯莫当我傻,我才不去和玄德调换。”

    荀贞笑了起来,不调笑他了,说道:“你和伯禽两部现兵马虽少,但郡中定还会有来投军之人,只要有来的,我就分别拨给你二人。”

    高素大喜,说道:“我就知道君侯不会偏心”

    “你不要只看军械,只看人少,明天歇息一天,后天开始操练,你要严格认真,谨按操典,不可有误。你看玄德,他部中的兵马至今也仍有少半无有军械,而且人数也才只有千众,可他却非但无有抱怨,反操练认真,我刚去过他的部中,他部中的也都是新卒,比你的部卒早成军没多久,现在却竟已了令行禁止的样子。你要多向玄德学学。”

    “是。”

    说到了练兵这个要紧之事,荀贞招呼江禽也近前,对他两人正色说道:“君卿治兵,素来严谨,你二人在君卿帐下多年,今给你两人各一部兵马,你两人如操练失当,使部卒放纵,不堪使用,来日坏了君卿的名声事小,误了我的兵事事大,我必以军法惩之,绝不姑息。”

    江禽、高素知荀贞军法严明,此时闻言,江禽凛然,高素也收起了嬉皮笑脸,俱皆应诺。

    各部操练不提,这晚荀贞在营中住了一夜。

    次日,臧洪、陈到两人备好了辎重、粮秣,预备出发各去郡中南北,来向荀贞辞行。

    荀贞交代他俩了几句,叫他俩到县后一不得骚扰民家;二不要停了操练;天寒甲凉,卒为新募,远离家乡,或会思归,三是要爱惜兵卒,免有逃兵;四则是需得时刻保持警惕。

    二人应诺。

    荀贞亲把他两人送出营外,目送他两人各带本部,分赴南北。

    待得臧洪、陈到行远,荀贞待要归营,远见有数骑驰来,本是在官道上行,近了营郊,拐下了路,穿过杂树田野,直往营中来,有在营外巡逻的兵卒上前拦住,对答了几句,数骑留在原地,带队巡逻的什长奔到营前来报:“将军,那几骑自称是从酸枣来,说有急信送与将军。”

    :

9 联军虽盛心思异 孔伷步骑到颍川() 
信是曹操写来的。

    那几个送信的骑士是曹家的门客,大老远地来送信,日夜兼程,又累又冷,鼻涕横流,荀贞命人带他们下去,温些热汤饭食,使其食用。

    荀贞回到帐中,展信细阅。

    荀贞刚到颍川时,给曹操去了封信,告诉曹操自己已经到了颍川,准备屯军阳翟,顺便问了下曹操的近况。

    曹操信中便先感谢了荀贞的关心,回答说道:“我在陈留得卫兹之助,在己吾募兵,募得了不少壮士,加上我从弟曹仁等人的相助,我手下现有五千余步骑,和张邈一起抵达了酸枣。”

    酸枣在陈留境内,张邈、曹操近水楼台,他两人是最早抵达酸枣的。

    随后,曹操简单介绍了一下酸枣诸军的情况,他写道:“在我写这封信的时候,各路起兵的部队大多已经到了,只有青州刺史焦和受黄巾之阻,还没能到来。现下酸枣的诸路军马计有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行破虏将军鲍信,还有张邈和他的弟弟张超等部,众各数万,合兵步骑十余万,旌旗连道,营寨百里,声势浩大。”

    诸路人马各有数万之众,包括鲍信也带了两万余众,只有曹操的兵马最少,只有五千人。

    曹操下边又写道:“诸牧守大会酸枣,设立了坛场,将要盟誓,但诸公更相辞让,莫不敢登,都不愿做主盟之人,遂共推孟卓主簿。孟卓主簿,雄烈士也,并不推辞,登坛主盟,发表盟誓,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我也非常的振奋。”

    原本该是臧洪主的酸枣盟誓,而今广陵太守换了荀贞,臧洪跟着荀贞来了颍川,却是没法儿再去酸枣主盟誓了。

    不过却与原本的历史一样,酸枣的诸多牧守却仍是无有一人登坛,依旧是由一个郡中的下吏做的主誓之人。荀贞对此很能理解。各路牧守地位平等,自是谁也不愿对方去做这个主盟誓之人,如是个牧守来主盟誓,那他就俨然就是酸枣的盟主了,可让一个郡吏去做则就不同,便好比后世的联合国主席,此职从来不从五常出人,而多由小国择之,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写完盟誓的经过,曹操信中一转,却是发起了不满,他写道:“盟誓的时候,诸位牧守都很激昂,可盟誓过后却无一人肯议出兵。我和鲍信多次找张孟卓商议,请他出面组织军议,张孟卓虽然应允,却迟迟不见动作。联军十余万,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而却皆持疑不进,虚耗钱粮。我写信给了已驻河内的本初,让本初来号令酸枣,可本初回信说,韩冀州督粮在邺,明面上答应给他供应粮秣,可实际上却用各种借口减扣,他既军粮不足,难以进击,恐亦无法号令酸枣,使酸枣联军先行。嗟乎,英雄一呼,关东响应,以此之势,如联兵击之,分道聚合,会於洛下,董卓虽强,一战而可定也,却各军留驻,无人先进,坐视良机消逝。”

    抒发过对诸军坐视良机消逝的痛心,曹操又写道:“酸枣十余万众,日耗甚巨,诸军来时虽皆带有粮秣、辎重,可一旦粮尽,以陈留一郡断难供应,待到那时,恐诸军便会各自散去。讨董云云,也就成了一场空话。我与鲍信商议,如果再说不动联军出击,我就和鲍信独领军出战,如果能取得到一场胜利,那么或许就能够打消掉联军诸公的迟疑,使他们分别振奋起来,随之联兵进击。”

    说了自己和鲍信的商议、计划,曹操又写道:“卿为当代名将,军略胜我,孙坚是世之虎将,猛鸷无双,不知你两人愿意不愿意和我共起兵击董?”

    这却是在邀请荀贞和孙坚也加入到进攻董卓的队伍中,想和荀贞、孙坚一起出兵,分击董卓。

    孙坚将到颍川与荀贞合兵的事情,曹操是早就知道了的,也正是通过曹操,荀贞才得与袁绍共表孙坚为行讨逆将军,——袁绍公卿子弟,在他眼里,孙坚虽有勇名,但也只是“一介武夫”,他现为联兵盟主,盟中英才济济,俱天下名士,对孙坚并不重视,只是为了给荀贞个面子,所以才同意在荀贞上奏朝中表举孙坚为行破虏将军的表中署上他的名字。

    荀贞自己其实也是可以表举孙坚的,但加上袁绍的名字,分量显然不同,更重要的是,有了袁绍的名字在上,就可以更进一步地避免孙坚被袁术拉走。

    看完了曹操的信,荀贞心道:“也不知是不是和我那封称赞孟德独占天下五斗英雄气的信有关系,孟德近来几封信中的言语都比以前显得更与我亲密了。”

    这不是说曹操以前信中的言语与荀贞疏远,以前也很亲密,但现在更亲密了。

    他思忖了会儿,提笔给曹操写了封回信。

    在信中,他写道:“兄奋厉威猛,锐意进取,我不才,愿与兄共击董卓,只是文台路远,现尚未到颍川,我军中也乏粮,暂不能立刻就起兵出战。等我从豫州借来了粮食,再等文台到了,我和他商议过后,短则十日,长亦不出半月,我想我就能整军从兄进战了。”

    又在信中安慰曹操,叫他不要心急。

    信写成封好,命人拿给那几个送信的曹家骑士。

    这几个骑士在荀贞营中只休息了半天,下午便离开回酸枣去了。

    数日后,他们到了酸枣,曹操正在军中操练兵卒,闻得荀贞有回信来,马上回到帐中,头上、脸上、身上虽满是尘土,却顾不上洗,先取信观看。

    看罢,曹操拍案说道:“酸枣诸公各有盛名在外,而论之胆略忠义、英雄豪气,却不及贞之半成我当日就不该来这酸枣,而该是去颍川与贞之合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