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仲转回室内,拿了木盆去井边打水。荀贞突然想起一事,先笑呵呵地应了陈褒与程偃,接着叫住他,说道:“对了,幼节前天来,说家中的《董子》不全,缺《闻举》、《清明》、《竹林》诸篇。我昨天叫阿褒去了趟我家,把这几篇都给取来了。你下午回去时,顺道也带回去吧。告诉幼节:若有不解之处,来舍中问我便是。”

    《董子》即《董仲舒》,是前汉的大儒董仲舒所著,共有数十篇,十万余言,说的都是《春秋》之事。许仲恭敬中带着感谢,应道:“是。”

    等他将水打来,荀贞洗漱过后,撩起衣袍,卷起袖子,踩在雪上,去到前院,与许仲一起加入了程偃与陈褒晨练的队伍中。

    吃过早饭,许仲和程偃两人骑上马自去许家。——为了避免引起外人的怀疑,每次许仲回家,都会有程偃同行,对外只说是奉荀贞之命探望许母。

    ……

    早先的蹴鞠是三日一操,如今的手搏、刀剑、射术训练也是三日一操,每次操练一种技能。上次刚刚操练过了手搏,今天轮到刀剑。

    许仲是刀剑操练的总教官,他回了家,便改由荀贞兼任。荀贞最擅射术与击剑,刀术勉强也可以,最不擅长的是手搏,在这些天的操练中,他扬长避短,有意发挥长处,逐一地显露了自己的水平,虽不是样样翘楚,却也令里民们与诸多轻侠刮目相看。尤其在射箭这方面,他自小勤练,学的又是名家射法,与高家兄弟不相上下,得了一个“善射”的美名,并远传外亭,很多人都知道了繁阳亭有一个“文武双全、知兵家事”的亭长。

    送走许仲、程偃两人,荀贞依旧留下繁家兄弟看守门户,带了杜买、陈褒、黄忠前去操练场地。

    ……

    从正式操练至今已过了大半个月,经过了六次训练,总计发出了四五百钱。受赏钱刺激,里民们一个比一个积极,虽今天下起了雪,但没有一个迟到,更没有不来的。

    荀贞等人来到场上时,已有不少人到了,见了荀贞,都恭谨地行礼问好。

    与这些里民们厮混了两个多月,荀贞已对他们尽都熟悉,不但能叫上每一个人的名字,而且对其中优秀者的家庭背景也很了解了。

    他既存了打造班底的心思,平时当然尽量笼络,谁家有人生病了,或者谁家急需钱用了,又或者谁家有什么事儿求到他头上了,无不尽心尽力,“施恩不望报”。如此厚结恩德,一天天的过去,不敢说已尽得里民之心,至少得到了大部分里民的敬畏与爱戴。

    操练的时间还没到,人也没到齐。在这种时候,荀贞从不摆架子,他笑着给诸人作揖回礼,瞧见有几个人穿得单薄,问道:“刘四、繁三、史二,这大冷的天,雪都下起来了,怎么还只穿短褐?瞧你们冻得冷冷索索的,……,还有你左二,你的复襦呢?上次操练时你不还穿着么?今儿下雪了,怎么反倒没穿?”

    左二是敬老里的人,回答说道:“小人的阿父今儿要去趟县里,小人因把复襦让给了他穿。”

    穷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左二家还算好的,有件冬衣,能全家人换着穿。像刘四、繁三、史二这些,连件厚一点的衣服都没有,大冷的天还穿着短衣,抱着膀子挤在人堆里找点暖和。不操练的时候,荀贞没少往各里中去,去过许多里民的家中,有些人家穷的程度都令他不敢置信,床都没有,夏天睡在地上,冬天睡到草堆里。

    他前世哪里见过这样的惨状?虽有心救济,但这样的人家太多了,以他一人之力远远不够,也只得罢了。听完左二的回答,他暗自叹了口气,说道:“你倒孝顺。……,这样吧,今儿本该操练刀剑的,咱们只练半天,下午改习射术,刘四、繁三、史二、左二,到时候多给你们几次射箭的机会,争取多中几箭,多领些赏钱,也好整治几件寒衣。如何?”

    刘四、左二几人喜形於色,都说:“这敢情好多谢荀君了。”别的里民也都无意见,纷纷说道:“荀君宅心仁厚,实为小人等的福气。”

    荀贞挥了挥手,说道:“我身为繁阳亭长,不能使你们衣食无忧,已是失职。‘宅心仁厚’四字当不起啊。”

    有能言会道的说道:“荀君才来两月余,亭部中已有了天大的变化,只抚赡孤寡这一条就是以前从不曾有过的。小人里中都说,若无荀君,今冬不知又要有几人被冻饿而死又要有几人因孤老而亡生我者父母,养我者荀君。荀君的恩德小人等皆铭记在心,只盼荀君能在本亭多当几年亭长。”

    有更能言善道的里民不乐意起来,说道:“荀君名家子弟,得到过县君称赞,有佳名在外,早晚必跃龙门。你这话怎么说的?怎么能只盼荀君在本亭呢?”训完了说话那人,又改而奉承荀贞,“小人虽也不舍荀君,却也盼荀君能早日高升。荀君今治一亭,一亭的孤寡有所养;荀君若治一县,一县的孤老也必能有所养”

    荀贞“哈哈”地笑了起来,说道:“名声身外物,我只求能给你们多办些实事”

    雪如梨花冷,人如春风暖。荀贞与众人谈谈说说,融融恰恰。不多时,百余里民们尽数到齐,整好队列,报完数,点齐人,正准备操练,有两人急匆匆地从远处走来。

    陈褒打眼观望:“似是冯家二郞?瞧他步履匆匆,迎风冒雪而来,是不是有何急事?”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5 江禽() 
第三更。

    ——

    在发生了“高素事”后,荀贞与冯巩的关系一直处得不错。——荀贞初登高家门时,因担忧他的安全,冯巩差点去“救他”。此时见是他来了,荀贞便叫众人稍等,带了陈褒、江禽两人迎接上去。

    “冯君来了?……,你前几天去阳翟访友,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晚刚回来。”

    “这大冷的天,下起了雪,你又是刚回来,怎么不在家好好歇一歇?急匆匆地跑来作甚?”

    “昨晚回来就想去舍中拜见荀君的,几日不见,甚是想念,只因回来的晚了,不便打扰,因而没去。”

    荀贞笑道:“你来得巧,今日主练刀剑,正好可以让里民们见识一下你那柄出自‘剑游昌’之手的‘宝剑’”往冯巩的腰上看去,见插在他腰间的却只是一柄寻常长剑,而不是曾在他家中见过的那柄“宝剑”。

    冯巩苦笑说道:“荀君就不要嘲笑我了我那柄‘宝剑’也就能唬唬没见识的乡民,荀君见多识广,岂会不知若真是出自‘剑游昌’之手,一万钱如何能够买到?”

    陈褒、江禽两人都笑了起来,荀贞也是一笑,拉住他的手,说道:“走,先随我看操练去,等会儿再听你讲你的阳翟一游。”

    “荀君且慢,我有两件急事,先听我说完不迟。”

    “噢?何事?”

    冯巩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他:“这是戏志才给荀君的回信。”冯巩去阳翟前,曾对荀贞说过,荀贞因写了封信拜托他转交给戏志才。离初次见戏志才已快有一个月了,荀贞一直没有见过他第二面。其间,荀贞专门去过一次阳翟,但恰好赶上戏志才出游,没能见着。

    荀贞惊喜地问道:“你见到他了?”一边说,一边接过信,因怕被落雪打湿,只略看了下信封,就先塞入怀中收好。

    “去阳翟的第一天就见着了。……,只是他这个人真不好找,先去了他家,他家人说他两天没回去了,问去哪儿了?没人知道。我沿街打听,最终在一个酒垆中找着了他。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他连着博戏了两天两夜,正歪在卖酒的妇人身边呼呼大睡,怎么叫都叫不醒。没奈何,我只得先把他载回家。次日又去,才得了这封回信。”

    荀贞笑道:“戏志才不拘小节,上次他来颍阴,便是先在垆中博戏了半天,随后才想起找我族弟。我虽与他交往不多,但深知此人实有卓越奇才。若有得罪冯君处,还请看在我的薄面上,多多原宥。”

    “‘不拘小节’、‘卓越奇才’。……,荀君说得甚是。”

    “怎么?”

    “我的朋友也是这么评价他的,不过除了这两条外,在我那朋友的评价中还多了四个字。”

    “哪四个字?”

    “‘为情所钟’。”

    “‘为情所钟’?”

    “荀君不知么?我听我那友人说,他有一个表妹,两人青梅竹马,本都谈婚论嫁了,却因他舅氏贪财,前几年,将他表妹改嫁给了邑中富户。他为此恸哭了一月,乃至呕血。”

    “竟有此事?”陈褒、江禽两人听了,啧啧称奇。

    荀贞虽也惊奇,但他不愿在背后说人闲话,只是将此事记下,随即岔开了话题,问道:“你不是说有两件急事?另一件是什么?”

    “昨天我动身回来时,听到了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

    冯巩压低了声音,说道:“鲜卑又犯我幽、并二州了”

    鲜卑本役属匈奴,后渐势大,自檀石槐尽据匈奴故地后,更是占地万里,几乎年年犯境,严重时乃至一年数十次,和羌人一样都是帝国的大患。大前年,熹平六年,奉当今天子令,汉军三道并出,讨击鲜卑,却反被檀石槐击败,“死者十七八”。从此后,其势愈张。

    或许寻常的百姓不关心这些,但荀贞出身名门,有前世的见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天下即将大乱,对此类边境胡患的消息还是很重视的。冯巩与他相交有一段日子了,对此较为了解,故此在听说了这个消息后,便“投其所好”,急急忙忙地过来告诉他。

    荀贞默然片刻,仰脸望了望纷纷扬扬的雪花,说道:“这么冷的天,咱们的日子尚不好过,更别说远在北地、大漠的鲜卑胡人了。每逢入冬,鲜卑必抄掠边州,已成常事。只恨如今名将或老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