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依旧犹豫。

    左右又道:“将军如仍怀迟疑,则一旦良机消逝,日后纵悔,亦难复有为了。”又道,“将军如虑名望,可使一刺客伏杀张咨,世人谁又能知这是将军所为?”

    袁术做出了决定,说道:“好,就按卿言。这刺客需得精心挑选,万不可走露了风声。”

    左右见他终於决定杀掉张咨,自取南阳,无不欢喜,都道:“将军放心,事必无泄。”

    关东群起讨董,二袁做为领袖,却一个图占冀州,一个谋据荆州,都只顾私利,不顾公义,他二人之下,酸枣诸将也都是各怀私心,包括荀贞在内,亦是别有心思,又及曹操、孙坚,虽是奋勇敢战,可说到底,却也不全是为了匡扶汉室,不可否认的亦是各有为自家利益着想的念头,这讨董的义军声势虽大,然最终无功却亦不难理解了。

    得了王叡、曹寅身死的消息,荀贞、孙坚各有不同的情绪。

    情绪虽然不同,但这都是小事,最要紧的,对荀贞、孙坚来说,却是两件事,一个是要尽快打探出曹操的下落,另一个则自就是接着和孔伷斗法。

    荀贞、孙坚等回到阳翟时,和他们走时孔伷没来相送一样,孔伷亦未来迎接。

    荀贞、孙坚暂时的心思都在曹操的下落上,也没多去理会孔伷。

    他两人回军至阳翟的第三天,终於得到了曹操下落的确切消息。

    :

42 固知功业不易立 败而不馁真英雄() 
曹操那日兵到荥阳汴水岸边。   w w wnbsp;。  。 c o m

    洛阳与山东相连的交通要道共有四条,一是孟津渡,由此可过河入到冀州;一是轘辕关道,即河南尹与颍川郡交接处的那个轘辕关,由此可过嵩山入豫州;再一个便是荀贞、孙坚走的梁县、伊阙关一道,此地乃是从荆州、颍川南部直通洛阳的大道;最后一个就是荥阳这里了。

    从洛阳东出,沿伊洛河谷经偃师、巩县,穿过汜水、荥阳谷道即虎牢关隘道,可直下郑、汴。

    这一条路的咽喉地带正是在汜水关、荥阳一线。

    所以,曹操在到荥阳前,徐荣可以不大举进攻,然一旦他抵达荥阳,徐荣就必须要进攻了,如再不攻,那就等於是放曹操入过了洛阳东边的防线,再往东去,几乎便是一马平川。

    一方面,是曹操到了这里,徐荣必须要大举进击,以为阻挡;再一个方面,这一带也是个险地,基本是处在黄河南岸黄土原的一条狭缝中,每当雨后,泥淖难行,苦不堪言,换言之,也就是说,对娴熟兵法的人来讲,这里也是一个利於防守反击的佳地。

    故此,徐荣选择在了这里大举迎击曹操。

    曹操与徐荣在此地鏖战了一天,因为敌众我寡,又徐荣统带的俱为精兵,遂大败,兵卒死伤过半,鲍韬、卫兹俱皆战亡,他自己也被流矢所伤,乘的坐骑也受了伤,他从弟曹洪遂以己马让之,曹操初推辞不受,曹洪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执意要将坐骑让与曹操,曹操这才骑上。——由曹洪这句话也可见当时情势之急,“天下可无洪”的话都说出来了,曹洪这是抱了必死的决心。曹操骑马,曹洪步从,逃到汴水岸边,水深,不得渡,曹洪沿着河道搜寻,找到了一艘渡船,於是曹操、曹洪两人乃得以逃出生天,乘船渡河,回到了酸枣。

    到了酸枣后,曹操见张邈诸人依旧是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既恼又怒,气得不得了,想他曹操为了讨董,连命都差点丢了,张邈等人倒好,却居然还在这儿饮酒清谈,歌舞升平,是可忍,孰不可忍,曹操没能忍住怒气,当面指责他们。

    可再指责也没有用,张邈等人本就怯战,见曹操、鲍信大败而归,更是不敢提“出战”两字。

    把曹操气得,回到帐中,就提笔给荀贞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讲述了与徐荣交战的经过,——荀贞和孙坚便正是从他的这封信里才知了他战败、逃亡的具体过程,讲完这些,他笔锋一转,直言说道:酸枣诸公非可成事者也,徒拥虚名,而无胆能,不足以谋,讨董之事,最终还是得靠我等,只是我兵败荥阳,士卒折损多半,而今兵少,暂不能再与卿联军共进,卿可先在颍川等我,待我去扬州募了兵马回来,再与董战。

    去扬州募兵云云,是因为曹操的从弟曹洪与扬州刺史陈温素善,曹操与丹阳太守周昕又是老交情,而丹阳又是天下知名的产精兵之地,所以他决定去扬州募兵,以补充损失。

    荀贞读完他的信,对孙坚叹道:“先时,起兵前,孟德离洛归家,险死在豫州,今兵击董卓,他又大败於荥阳,复险些身死,数月之间,两陷死地,可观他此封来信,却毫无气馁畏怯之意,仍是雄壮不减,志气愈奋,所谓百折不挠者,说的就是孟德这样的人吧?”

    汉末三国之际,要说“百折不饶”,首先当是刘备,可如细究之,曹操也是一个百折不挠、心志坚毅的人,——事实上,不止刘备、曹操,但凡能於青史留名的,又有几个是软弱之人?

    人生一世,不可能事事遂心顺意,就如羊祜的那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了抱负和志气,那这个人就永远不可能会有了不起的成就。

    荀贞以此自砺,暗暗提醒自己,心道:“黄巾以来,这些年我虽然受过些挫折,可比起孟德今日所受之难,比起玄德将来所受之困,却是无法相比的啊,也许有一天,我也会遇到这样的挫折和危难,但却绝不可动摇心志,当以孟德、玄德为楷模,磨难愈大,志气应愈奋。”

    曹操从酸枣去扬州、丹阳募兵有几条路可走,其中一条会路过广陵。

    荀贞写了封信给留守广陵的袁绥、姚昇、陈褒等人,叫他们好好接待曹操,倾力相助。

    荀贞这是一番好意,只是,他的这番好意却没有被用上。

    曹操离了酸枣,先回了一趟谯县的家中,问他父亲和族中要了一大笔钱出来,他从弟曹洪家巨富,也从家里拿了很多钱出来给曹操,并把原先留在家里看守门户的家兵也都悉数带上,合计千余,加上曹操本部剩存的人马,总共几千人,然后才开向丹阳而去。

    由谯县东南下,穿沛国而过,到了沛国的北界,面前是一条大河,此即淮水,如再往前走,渡河而南,是扬州的九江郡,如沿着淮水向东,则是徐州的下邳国,过了下邳就是广陵,再从广陵南下,可直接到达扬州的丹阳郡。

    在淮水北岸,跟着曹操一起来募兵的夏侯惇说道:“荀广陵与君交善,我等不如沿水东去,先去广陵,再下丹阳。”

    曹操却是不肯,他立在水边的高地上,按着腰剑,俯瞰淮水浪卷,又举望对岸山川,复又向东看去,远眺徐州地界,说道:“我与贞之共出兵击董,贞之连胜,而我大败,此已耻也,我怎好意思再去他的地界,受他郡臣的款待?”

    夏侯惇说道:“胜败兵家常事,君虽小有一败,而来日胜负尚未可说,荀侯,人杰也,定不可能会因此而小看於君,君素性宽,今却怎反计较起此这等小事来?”

    “贞之先前写信与我,称天下英雄气,我独占五斗。我计较的不是贞之会否小看我,我计较的是我让贞之失望了,又怎还再有脸面去厚颜受他臣下的接待?且待我等募过兵马,返程回时,再过广陵,与贞之的郡臣相见吧。”

    曹操虽是败而不馁,志气愈奋,可将到荀贞的地界,想起荀贞那句夸他独占天下五斗英雄气的话来,再看看自家这败军之身,却是自觉脸热,不好意思再去打扰荀贞留在广陵郡的那些文武臣下,他的这种心态与肚量无关,强要言之,大约更和自尊有关。

    听他这般说,夏侯惇等遂不复言。

    过了淮水,进到了扬州的九江郡。

    扬州的州治历阳便在此郡之中,在此郡的最东边,和丹阳郡接壤。

    扬州刺史陈温闻报,提前遣了人在郡界相候,接到他们,在前导路,把他们迎到了历阳州府。

    入到府中,曹操、曹洪道出来意。

    陈温,字元悌,汝南人,和荀贞、曹操、曹洪都是同州,汝南西边是颍川,东北边是沛国,他很早就和曹洪认识,两人相交莫逆,听了二曹是来募兵的,他没二话说,鼎力支持。

    於是,曹洪留在州府,等陈温给他募兵,曹操则辞别陈温,东往丹阳,去见丹阳太守周昕。

    周昕,字泰明,会稽人,按说他是南方人,就算和曹操相识,南北相隔,也应该很难会有什么太过密切的来往才对,不过周昕在他年少时尝游学京师,师事陈蕃,而曹操身为贵族子弟,年少时常居洛阳,他两人因此而便就得以结识,后来,周昕被太尉府所辟,一直都待在洛阳,所以便和曹操过从甚密,两人交情非同寻常,——不止他和曹操交情好,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周昂,一个叫周喁,和曹操的关系也非常好,尤其是周喁,更是与曹操相交投契。

    荀贞早先遣姚昇来丹阳募兵,打的就是曹操的旗号,要不然,便是姚昇家是吴郡冠族,与丹阳士人多有来往,却也定是难以募兵募得那么顺利。

    知道曹操要来,周昕亲到郡界迎之,把他接到郡府。

    曹操道出求兵的来意,周昕比陈温还要痛快,说道:“酸枣诸公皆畏不敢进,唯卿心怀大义,不惜身,偶有失利,何足以意?我丹阳无它物,唯产精兵,卿为义起兵,讨董事重,既来我地,又何必再去募兵?我现有郡兵六千,可给卿四千,如不足,容我再募召。”

    曹操大喜,说道:“丹阳素产精卒,四千足矣,如真不足,我到时再来讨之就是。”

    两人相对而笑。

    出身贵族、交游广阔就是有好处,曹操、曹洪从兄弟两人,来到扬州、丹阳,只动动嘴皮子,四千丹阳精卒就到手了,曹洪那边没多久传来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