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得来说,这次“争徐”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攻取下邳,第二个阶段是攻取东海,与此相对应的,第一阶段以郡西的许仲部队为主,第二个阶段以郡北的荀成部队为主。

    主力部队共约一万五千人,除掉郡西的五千人、郡北的八千人,还有两千人。

    荀贞把这两千兵马又分为三部。

    一部五百人,驻扎高邮县,一部亦五百人,屯驻盐渎县,余下一千人则屯驻广陵县。

    屯驻广陵县的这一千人,自是为了保证郡府的安全,同时也是起到一个战略后备队的作用,前线如吃紧,可驰援之。

    驻扎在高邮的五百人则主要是为了保证当战事起后,郡中不会有盗贼生乱,——高邮处在广陵郡的腹地,这一带湖泽遍布,地广人稀,虽经数次剿杀,却总有盗贼出没,所以,当外有战事的时候,这里必须是要有一支精兵屯驻,以为威慑的。

    盐渎县是广陵最东边的县,临着海,荀贞在这里放五百人,一个是为防海贼趁机侵扰,另一个则是为了防备陶谦会走海路,给广陵来个奔袭。

    主力部队之外,荀贞并还给江禽下了军令,调动集结了部分屯田军,同时动员了整个屯田军。

    调动集结起来的这部分屯田军是屯田军中战力较强的,大多上过战场,有战争经验,共约六千人,荀贞将之分别主要部署在了郡西、郡北。

    他们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做战时的后勤供应部队,一个当战事紧张时,也可以拉上战场。

    荀贞的整体部署就是这样,这个部署是经过和戏志才、荀攸等人再三商议的。荀贞自认为这一套整个的部署点面结合、正奇相配、内外兼顾,应是现有条件下可以做出的最好的部署了。

    听了戏志才之问,荀贞沉吟稍顷,说道:“咱们一直说二月出兵,可既然现下部署已毕,却为何还一定要等到下月呢?”

    戏志才问道:“君侯的意思是?”

    “去年底咱们就开始调动部署兵马了,陶恭祖定然早就和幕僚有商议对策,泰山兵如肯听从其调,恐已入下邳了,现今他虽调不动泰山兵,可为了保下邳,我以为,他是极有可能改调丹阳兵或徐州兵入下邳的,丹阳兵、徐州兵一入下邳,就将会不利我郡西部队的进攻作战。”

    荀攸说道:“所以君侯想要?”

    “兵贵神速,当击敌不意。咱们一直说等天转暖了,二月出兵,陶恭祖没准儿也是这么猜测的,既然都在说二月出兵,我意干脆就在本月出兵……卿等以为如何?”

    :

13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二)() 
却也是天遂人愿,荀贞刚做出不等二月出兵,本月即择日出兵的决定后,次日便得了一条军情,却是青州境内的黄巾军出现了异动。

    七年前,黄巾第一次起事,张角等被皇甫嵩剿灭后,黄巾军虽因此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但并没有因此而就完全消失,还有很多的太平道信徒暂时隐匿了起来,或者躲入山林,或者与贼寇合流以求生存,或者仍然保持建制地在汉兵薄弱地带坚持战斗。

    中平五年,也即三年前的十月间,因为灾害、战乱等的缘故,青、徐乏粮,遂有当地的黄巾复起,攻掠郡县,陶谦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来到了徐州“救火”。

    陶谦在徐州干得不错,在泰山兵、丹阳兵和本地士人的帮助下,很快就把本地的黄巾军赶出了徐州,——不是消灭,而仅仅是赶了出去。那么,陶谦把他们赶到哪里去了?有的去了兖州,有的去了别地,但更多的,或者说,大部分的徐州黄巾则都去了青州。

    青州刺史焦和是个标准的“清谈名士”,名声很大,然徒有其名,却是无有内实,没有半点军政上的才干,面对境内遍地的黄巾,他不是厉兵与战,而是祷祈占卜,耆筮常陈於席前,巫祝之士不离其侧,青州黄巾遂得以发展壮大,时至今日,总计已有三十余万之众。

    这三十多万的青州黄巾,之前是散布在青州的各郡、各地,但就在前几天,他们却出现了集结、合兵的态势。

    青州的地理位置很敏感,西北和西边是冀州,西南是兖州,东南是徐州,并可经海路北上而入幽州,也就是说,青州的这三十多万黄巾一旦集结合兵,不管他们是准备往哪个方向去,又或者是他们哪儿也不去,干脆就是要夺下整个青州,对冀、兖、徐、幽都会产生巨大威胁。

    在这么样的一个背/景和情况下,可以预料到,当这个消息传到州治郯县,陶谦必然会十分关切,甚至,暂时来说,青州黄巾动向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比广陵的动向还更加重要。

    拿句后世的话说:陶谦和荀贞间的矛盾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陶谦、荀贞和黄巾军间的矛盾则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两个矛盾相比,显是后者更生死攸关。

    陶谦、荀贞相争,一方败了,如果痛快认输,也许还能保住性命,甚而保住富贵,可如果黄巾军再入徐州,并且打赢,那陶谦、荀贞除了落荒而逃之外,就只有“殉国”一途了。

    所以,在闻知了这个消息后,荀贞当即拍板:“青州黄巾异动,必会引起陶恭祖、笮融的密切关注,……我军出兵的时刻到了”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关注了青州黄巾,对广陵肯定就会有所放松,对荀贞而言之,这确是一个极好的出兵之机。

    荀彧有点担心,说道:“青州黄巾三十余万众,今其合兵,不知所向,……君侯,他们如是冲我徐州而来,当此时刻,似就不宜与陶恭祖贸然开战啊。”

    荀攸等人也有此虑。

    荀谌说道:“文若所言不错,……君侯,要不再等一等?等判明了青州黄巾的动向,再击下邳不迟。”

    荀贞说道:“青州黄巾合兵,其意必非徐州。”

    “噢?那君侯以为他们是何意?”

    “其意必是冀州。”

    “为何?”

    “徐、青前些年都是灾荒不断,虽赖陈/元龙之力,徐州今粮颇丰,然以徐州之粮,断难足三十万青州黄巾长用,而冀州地广民稠,虽经有张角之乱,底子犹存,这几年又灾荒不多,论其粮,远多过徐、兖,此其一也。”

    荀攸赞成地说道:“不错,如论粮食,徐、兖确不如冀州。”

    “徐、兖地狭,或临海,或无险阻,难以腾转,再论地利,亦不如冀。”

    徐州只有五个郡,兖州的郡国虽比徐州多,但那是因兖州临近中原腹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故而设的郡国较多,可实际上,如比较具体辖地范围的大小,兖州和徐州其实是差不多的,甚至比徐州还要小一点,就辖地面积而言之,这两个州都不是大州,缺乏战略纵深,并且徐州临海,而兖州处在冀、豫、徐、青这几个州之间,实为四战之地,但州中却没有什么天险阻碍,故而,荀贞认为,从地利上看,青州黄巾也不会选择徐、兖为目标。

    荀攸点头称是。

    “较之地利,徐州稍胜过兖,但徐州北有丹阳兵、泰山兵、州兵,南有我广陵兵,南北合计,战兵五万,稍微动员,可有十万之众,青州黄巾虽号三十余万,而只是人多,甲械不如我、精锐不如我,从这方面来看,青州黄巾亦必不会、也必不敢入我徐州。”

    徐州粮食不多,缺少地利,州中的部队又很有战斗力,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荀谌沉吟说道:“我州兵马虽善战,冀州兵亦众,且有袁本初在,其帐下文武济济,青州黄巾不敢入我徐州的话,他们就一定敢入冀州么?”

    “冀州兵固众,袁本初帐下固猛将如云,可是,兄莫忘了冀州还有黑山啊”

    荀谌恍然大悟,说道:“是了,冀州有黑山我闻黑山贼今亦有数十万众,青州黄巾入冀,如得其策应,与其会师……。”说到这里,荀谌背后惊出了一身冷汗。

    荀谌的话没有说完,但众人都听出了他的意思,如果青州黄巾真的入冀,一旦和黑山会师,两下合兵,少则五十万众,多则近百万众,这将会是一股强大的势力,说不定,冀州都会因此而“全境沦陷”,落入黄巾和黑山的手中。

    而一旦出现这个局面,冀州地广民稠,有战略纵深,有足够的兵源,民风还剽悍,又粮多,又产铁,又产马,战略位置又佳,北进可得幽、并,南下可掩取中原,往东则兖、徐在握,黄巾、黑山恐就不可制矣,整个北方、乃至整个天下的形势都可能会因此而生巨变。

    不过对於这一点,对於会不会出现“这个局面”,荀贞却不担心。

    因为他是从后世来的,虽然记不太清楚了,但却有印象,记得好像根本就没有轮到韩馥、袁绍上阵,公孙瓒直接就把这支入冀的青州黄巾给打垮了。

    荀贞虽知有此一事,但却不能将自己所知的此事告诉荀谌等人。

    他严肃地说道:“是啊,青州黄巾如与黑山合兵,势必焰盛,兖、徐将危为避免出现此等局面,我军才更得快点夺取徐州全境,以及早做好应对,以免真到那时,束手无策。”

    戏志才一直没说话,因为他的判断和荀贞是一样的,他也认为青州黄巾绝不可能入徐,也认为青州黄巾忽然集结合兵的目的,必然是为了入冀,此时听荀贞分析完了,应声说道:“诚如君侯所言,青州黄巾异动,此正我军出兵之机”

    :

13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三)() 
初平二年正月二十四,这天,东阳县戒起了严。

    不但城门口加强了检查,只许人进、不许人出,街上也到处是荷矛执刀的兵士,时不时还有骑兵骑着战马呼啸而过。

    一来因县中的驻兵军纪严格,自入驻东阳以来,极少有扰民之事,二来也是因县中的百姓久受战火熏染,——小股的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