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贞闻弦歌而知雅意,笑道:“长文缘何忽问此事?可是有贤士要举荐给我么?”

    陈群管着军资,荀贞何时开幕府与他没半点关系,即使问,也该是主管军机的戏志才和荀攸问,他却忽然开口询问,因而荀贞料他必是有缘故,而唯一可能的缘故就是他要举荐人。

    荀贞所料果然不错。

    陈群说道:“君侯料事如神。群确是向君侯举荐才士。”

    “何人也?”

    “共有两人。一人名叫羊琮,泰山南城人,是先帝时故太常羊续的从子,有名当地;一人名叫高堂隆,高堂伯之后,泰山平阳人,廉直清严,县人所敬。今将军虽分泰山兵,又遣荀将军入驻琅琊,表陈登、栾固为其郡守与丞,然欲安琅琊,以群浅见,只这些还不够,尚需用泰山士,以感泰山兵,从而收用之,方为根本策。故此,群举此二人,将军如用之,必可收泰山兵之心。”

    羊氏是泰山的名族。羊续曾任南阳太守,此人廉洁自律,府丞献鱼,他悬之於庭以拒之,因有个雅号,被人呼为“悬鱼太守”,后被刘虞表举推荐,认为他可以做太尉,但因为羊续不愿去西园付钱,最终没能当成,再后来,灵帝任他为太常,特别给他恩典,允许他不必出“礼钱”,也就是免了他的买/官钱,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去洛阳赴任就病故了。

    羊琮的名字荀贞没有听说过,但羊续的儿子羊衜,荀贞却是听说过,因为羊续的名望,所以羊衜的先后两个妻子都是名人之女,他的原配是孔融的女儿,后来过世,继妻是蔡邕的女儿。

    荀贞却有一点不知,二十多年后,羊衜有个幼子出生,有名於后世,便是西晋名将羊祜。

    高堂隆的名字,荀贞也没听说过。高堂伯,荀贞倒是知道,是前汉初的名儒,便是主要因了此人,在经过始皇帝的焚之后,《礼》才没用失传。虽未曾闻过高堂隆之名,不过既得了陈群的举荐,此人必应有才能。

    荀贞遂道:“长文之荐,必有真才。我这就备礼遣使,聘请此二人。”

    :

189 聚得干才羽愈丰(下)() 
对泰山兵,荀贞也是用心良苦了。%

    先是采纳了阴德、陈登的意见,表臧霸等以高职,又借臧霸等皆在郯县之机,果断地调臧霸改屯阴平,分孙观等人改屯琅琊郡北、郡东诸县,并遣荀成都督琅琊军事,陈兵於泰山郡与孙观诸将之间,既是震慑孙观等,同时也是为了把孙观等与泰山郡隔绝开来,从而断其根源,又举陈登、栾固这两个能吏分为琅琊太守和琅琊丞,从政治上掌控琅琊。

    现在听了陈群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便又专门遣使赴泰山,延请泰山的士人来徐州为吏,以希图能如陈群所说“收泰山兵之心”。

    诸般举措一起使用之下,荀贞心道:“臧霸、孙观等人再是骄横跋扈,便还是不肯真心归附,但见我军政齐举,又用泰山士人收其兵心,那么也应观机知势,至少不会给我捣乱了吧?”

    说完了聘请羊琮、高堂隆两人之事,荀贞倒是因此而想起了另一件事。

    他说道:“在广陵时,我曾遣人回颍川,延请颍川士人,可应召而来的没几个。我却也知,那时我只有广陵一郡,郡又偏远,民户少,不如冀、豫之郡国富足,所以没几个人来,亦不足奇。现下,我已得徐州,却是可再遣使归颍川,召请士人来徐助我了。”

    袁绍在冀州,遣人召汝、颍名士赴冀;陶谦在徐州,用的多是丹阳同乡。

    这却不是因他们只会“用人唯亲”,而是因为有着客观的原因。

    光武所以能中兴汉室,依靠的主要是地方豪强的力量,所以中兴以来,地方豪族势大;鉴於王莽篡政的教训,光武建国后重视儒教,推崇名节,发展之下,士人遂彼此鉴,互相捧举,以求能够获名於世,出仕朝廷。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多的后果,其中一个便是:士人们的地域观念非常强烈,就拿汝南和颍川来说,两郡接壤,同属豫州,可算是共处一域了,而两郡的士人却仍彼此不相服,常常争名,由此可见时人“视郡为国”的观念有多强。

    郡尚如此,何况是州?

    荀贞作为一个外州人,不是通过朝廷的诏命,而是通过战争的手段夺取到了徐州的控制权,就算能够得到一部分徐州士人的支持,可是要想稳固统治,这却还是远远不够。

    ——更且别说,支持他的那些徐州士人到底是出於个人和家族的利益而才支持的他,还是真心实意地支持他?这些,还都不好说。

    所以,要想稳固在徐州的统治基础,他就非得用他的同乡,颍川士人来作为羽翼才行。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平衡徐州士人在当地的政治影响力,从而牢牢地把握住徐州的政权。

    戏志才、荀彧、荀攸、陈群四人对荀贞为何想召同乡来徐州的用意,一清二楚,他们对此皆十分赞同。

    事实上,他们赞同荀贞召颍川士人来徐,出了出於公心之外,也是有私心的。

    他们虽皆有不适志才,可也都是人,是人自然就会有七情六欲。颍川士人中有名望者,多是他们的熟人,他们当然也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本郡熟人来荀贞帐下,一则知其根底,晓明其才,二来,公务之余,也可与其中的二三交好或共游或对饮,乡音畅谈,言笑不羁,亦快一事。

    陈群笑道:“离乡多年,久未见子绪、伯然,颇思渴之。将军既欲召请颍川士人入徐,我当给此二君写信,邀他两人俱来。”

    子绪,是杜袭;伯然,是赵俨。

    杜袭、赵俨,还要辛评,当年与陈群齐名郡中,人称“辛、陈、杜、赵”。陈群为人清尚有仪,雅好结友,与郡中同一代的士人多有结交,杜袭、赵俨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两人也是荀贞的旧识。荀贞在西乡当蔷夫时,有一年太守阴修行春,随行的有很多郡中俊彦,杜袭、赵俨皆在列,荀贞便是那时与他俩结识的,也算相识甚久了。

    只是,当年的西乡蔷夫,而今已是徐州牧,杜袭、赵俨却仍还没有出仕。

    荀彧说道:“惜乎元常从天子西行,不在颍川,不能相召。否则,如得元常来,徐州无忧矣”

    元常,便是钟繇了。钟繇跟着天子去了长安,现在朝中供职。

    戏志才说道:“将军昔在颍川,李宣颇为将军扬名,且此人虽无高能,乃名公之后,亦有郡国才,今可召之。”

    李宣是李膺的孙子,他的父亲李瓒现为东平相。荀贞昔在颍川为郡督邮时,行郡北诸县,诛暴除恶,威名大振,路经襄城,李宣在县界处拥帚相迎,当时,戏志才、李博、宣康皆随从在荀贞身边,他三人与荀贞一起都为之而感到了惊喜,因为当年的荀贞名声还未显,李宣作为“天下楷模李元礼”的孙子,却竟到县界拥帚相迎,这显是会对提振荀贞的名声大有帮助。

    之后,荀贞和李宣保持了较为密切的来往与联系,直到现在,荀贞和李宣还常有信相通。

    戏志才建议荀贞召李宣来,虽然说出了三个原因,但明显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原因,那便是因为“李宣颇为将军扬名”。如今荀贞执掌一州,可以报答李宣当年的相助了。通过这种报答,同时从侧面也可再次为荀贞扬名,显得他重情义,不忘微时对他有过帮助的人。

    荀贞以为然,说道:“志才所言不错。我与李君信常通,观其信中意,颇有为国弭乱之志,正可延请入徐,使展其才。”

    当下,荀贞与荀彧诸人商量,定下了一个颍川士人的名单。

    便按照此名单上的颍川士人名字,或由荀贞亲写信,或由荀彧等分别写信,信写毕,封好印口,荀贞叫陈群负责备下礼物,然后便遣人去颍川分别聘请。

    办完了这件事,荀彧说道:“聘请吾郡士人来徐,固是应当,可将军如今毕竟是徐州牧,也也不好一味只用本郡人,需得再聘请一些徐州本地的士人入府,方才不致州人生怨。”

    荀贞笑道:“我不但要聘请徐州士人入府,我还要再聘请一些别州的士人入府”

    “噢?不知将军都有意聘请何人?”

    “彭城张子布,东城鲁子敬、东莞徐季才,琅琊诸葛瑾,此数人是我必要用之的。”

    张子布,即张昭;鲁子敬,便是鲁肃;徐季才,是徐奕;诸葛瑾今年方十九,尚未得字,故荀贞呼其名。这几个人,张昭、鲁肃、徐奕是荀贞在广陵时就闻知其名的,诸葛瑾的名声虽还不显,可荀贞前世却知此人,且其弟便是诸葛亮,那么今既在徐州为牧,自不可不召。

    荀彧等人闻了此数人之名,虽然不知诸葛瑾是谁,但张昭、鲁肃、徐奕却都是知道的。

    张昭与赵昱、王朗齐名,三人是好朋友,陶谦曾察举他为茂才,但被他拒绝了,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遂把他收押入狱,幸得赵昱倾身营救,他才被得以释放。现居於彭城家中。

    鲁肃比张昭小得多,今年才二十出头,他家中豪富,但他却不治产业,反而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他家在下邳东城,离广陵不远,所以他年纪虽轻,可荀彧等人却都闻听过他的疏财结士的名声。

    徐奕家是东莞士族,此人峻厉重信,名声颇高。荀彧等人亦曾闻之。

    荀彧遂说道:“虽不知诸葛瑾何人,然张子布、鲁子敬、徐季才,确皆州郡贤良,如得为用,可固徐州士心。”又说道,“鲁子敬、徐季才倒也罢了,只不知张子布是否会应召而来?”

    荀贞笑道:“应不应召,就要看你的了。”

    “将军是想遣我去聘请他们?”

    “正是。非卿亲往,无以显我诚。你可愿我去请张子布?”

    荀彧道:“国之兴衰,唯在乎贤。将军既欲显诚,彧岂有不愿之理?愿为将军聘贤。”

    荀攸问道:“此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