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伟鸽苟鸦挛裉啵词遣荒艽有钟苛恕!

    “也好。以前只是一郡之务,今却是一州之务,又是新定之州,政务难免会多,文若,你也不要太累了。此次我分遣使者,礼辟英才,已至者如张子布、徐季才、鲁子敬诸君,皆有真才,容我稍微试之,待知其所长,凡能理政者,我就都拨到你的院下,以解卿劳。”

    荀彧应是。

    荀贞又说道:“遣去九江的使者回来了,也不知去颍川的使者何时能归”

    相比张昭、徐奕、鲁肃等人,被荀贞召辟的那些颍川士人都是荀贞和荀彧识之已久的,各有何才能,性格如何,优点和缺点又分别都是什么,荀贞和荀彧一清二楚,这些人如果肯应召而来,那么就可以忽略掉“试其才”这个环节,马上就能够对他们加以任用,让他们直接投入到各类的具体事务工作中,从而可以立刻就能减轻荀彧的工作量。

    荀彧说道:“计算路程,如道上顺畅,礼聘又顺利的话,此时应该已在归徐的路上了。”

    荀贞点了点头。

    荀彧看了看天色,快傍晚了,而在他的案上还有很多下边送上来的公文没有批复,其中有几件比较重要的,他尚需细思,才能写下意见,上呈给荀贞,——小的政务,荀彧自己就可做出批复回文,重要一点的,他需要请示荀贞的意见,因遂不再和荀贞多说,出了堂上,弯腰穿好鞋子,匆匆地快步回署事院。

    看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荀贞心道:“这些年虽尽力搜罗,无奈此前地窄兵少,到底没有得到多少可以独当一面的理政人才,却是苦了文若了。好在我今已得徐,虽非上州,亦一地诸侯了,此次召辟的英杰到目前为止,俱皆应辟,去颍川的使者纵便不能把我欲用之人尽数召来,应至少也能召个八九成,等他们俱到,我的州府也就规模粗成,可以使文若省点力了。”

    荀贞此前招揽到的多是将才,战於疆场,攻城略地,与敌决胜,他不缺人,可是内政之才却就颇缺。这却也不能怪他,他倒是想多招些内政方面的人才,可凡能理政者,多为士人,而凡是士人,又多出自州郡右姓,大多世代簪缨,甚至一族之中,同时出几个二千石的都不稀罕,这样的人物,眼光自然很高,他此前只是一个远郡的太守,又哪里能轻易招揽得来?

    所以,直到现在,荀贞府中能够主理政事的还是只有荀彧。

    至若如邯郸荣、姚昇、蒲沪、栾固、霍衡、岑竦、卢广、霍湛、宣康、李博、秦干、李儒、时尚、王承等等这些他费尽苦心分别得自冀、豫的诸人,尽管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限於本身之才,却也是至多只能够出守一郡,甚或只能做个县令长,又或负责单方面的某项事务而已,以前只有广陵一郡,用他们协助荀彧,倒也足够,今有五郡,就显得人手不足了。

    荀贞心里想着征辟颍川等地士人的事,脚下不停,继荀彧之后,也出了堂外,吩咐传信的州吏:“带我去迎周君。”又吩咐侍立在堂外的原中卿,“去找阿韦来。”

    荀贞身边的护卫,从他任赵国中尉时起,一直都是以典韦为首,原中卿、左伯侯两人为辅,原、左二人亦他的西乡旧人。今天早上,荀贞叫典韦带诸葛瑾兄弟熟悉一下后宅的院落布局,顺便让他今日不用从侍,姑且算是休息一天,只是却没想到今天周泰来到,周泰是员虎将,典韦也是一员虎将,虎将与虎将之间应会有共同语言,是以,荀贞叫原中卿去找典韦过来。

    原中卿跟了荀贞十几年了,最初跟荀贞时他已过而立,今已四十五六,近五旬的人了。年齿虽渐高,因常年习武、打熬力气之故,却仍体健,行动矫捷,得了荀贞命令,他应诺而去。

    典韦今日不在,所以左伯侯也在,和原中卿共宿卫堂外,他比原中卿小一岁,也是快五十的人了。早年荀贞初认识他时,他长须浓黑,而今已显花白,不过身形挺立,依旧赳赳。

    见荀贞出了堂门,往府外去,他忙带上轮值的卫士跟从在后。

    荀贞一边走,一边顾对左伯侯,笑着说道:“等你儿子来了,你想让我授给他一个什么职位?”

    此前荀贞征战不定,所以他帐下的文武诸臣多是单身追从,纵有带妻、子在身边的,讨董之时,因不知成败,也都把妻、子送回了家乡,这回打下徐州,荀贞遣使去颍川迎贤,包括戏志才在内的颍川文武诸臣都给家里写了信,让妻、子一起来徐。这其中也有左伯侯。

    左伯侯笑道:“小人家那个劣子,因小人见他得少,管教不足,以致读不成,骑射不成,什么都不成。每次接到家信,信中就必会说这劣子又在县里与人斗气,虽无大过,也着实可恼,这次接了他与小人妻来,小人想着好好管教他几年,如有所成,再叫他给君侯效力。”

    左伯侯、原中卿这些人本都是西乡土著,跟着荀贞这些年到现在,手上有了点财货,相继给家中寄回,他们家里因也就都在县里置了房舍。荀氏本即颍川冠族,荀贞又威重海内,颍阴令因也就对跟从荀贞在外征战的这些西乡人的家属们容让三分,如左伯侯的儿子,即便常在县里斗殴闹事,可因也没有犯下过什么大罪,所以,颍阴令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不去理会,是以,左伯侯的这个儿子,却竟是已经成了颍阴县中一些“轻侠恶少”的头领,小霸里巷了。

    荀贞听了,心道:“今日不听伯侯说,我却不知他的儿子竟常斗气县中。我帐下诸将多颍阴人,今我取下徐州,诸将水涨船高,文台与我又亲,必会使颍阴令宽待诸将亲属,想来诸将亲属横行县中、乃至郡里的必不止伯侯之子,甚或会还有不少。荀氏德高,族人不会如此做,可诸将亲属若这般作为,损的也是我的名声。我当教君卿、仲仁叮嘱诸将,务不许家属触法。”

    左伯侯的儿子要来徐州,这些话却是不必再对他说了。

    到了府门,州使与周泰等早已下车,荀贞上前迎之。

    州使和州小吏复命:“明公在上,下吏幸不辱命,已将周君请至。”

    州使介绍身边的壮健男儿:“此位便是周君。”

    周泰下拜行礼。

    荀贞急上前扶起,上下打量,见他身强体健,仿若熊罴,而却神色恭顺,笑道:“久闻君名,终得相见,果然雄杰之士”

    周泰恭敬地说道:“不意明公知泰贱名得公下召,感激难以言表,当日启程,唯路远,日夜兼驰,今日方至,劳明公久候,泰之罪也。”

    周泰非是士族子弟,而是寒家子,又无高名,识者如荀贞者,知其长,不知识,也就只是把他视作一个武夫而已。荀贞以讨董克胜,震动海内的“荀侯”威名,以攻获一州,执掌五郡的“州牧”资本,而却遣使往辟,见到荀贞遣去的州使当时,周泰的惊喜之情,远过诸葛瑾。

    因而,就像他自己说的:他当天就启程出发,日夜不停,疾驰数日,今至郯县。

    荀贞笑道:“要说君有罪,君确有罪。”

    周泰不解荀贞意,下拜说道:“请明公示下,泰甘领罚。”

    “君罪在过谦。”荀贞哈哈大笑,附身再次把周泰扶起,看向周泰身后的那人。

    此人便是鲁肃、冯巩在道边看到的坐於第三辆州车中的那人。荀贞从府中出来时就看到他了,周泰下拜行礼时,这人也跟着下拜,刚才周泰再次下拜时,这人也跟着再次下拜。

    荀贞过去把他也扶起,转顾周泰,问道:“此君何人?”

    周泰转过身,侧对荀贞,垂手肃立,答道:“此泰郡里人蒋钦,久与泰识,泰素知其人,勇壮之士,泰自忖或可为明公爪牙,因未得明公恩肯,便邀他同来,敢请明公治罪。”

    蒋钦退后两步,又再一次下拜,口中说道:“钦拜见明公。无召而至,请明公治罪。”

    :

198 舍泰钦名臣之望() 
相比“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对后世统称的“江表十二虎臣”,因其中的一些人名气稍低,荀贞不太了解,略知事迹的只有程普、韩当、黄盖、周泰、甘宁、潘璋等几人,所以虽知蒋钦亦是十二人之一,然却不太知其功绩,但闻知了此人名字,知是“江表十二虎臣”之一,却也十分欣喜,又将他扶起,细细打量,见他衣着朴素,布衣革带,无有装饰,恂恂如不能言者。

    荀贞因顾对左右,说道:“此一雄健君子也。”

    迎了周泰、蒋钦入到府内,至堂中落座。

    不多时,原中卿和典韦来到,典韦在堂门外对荀贞行了个礼,说道:“君侯,韦来了。”

    荀贞说道:“快进来。”

    典韦除去鞋履,登入堂中。原中卿自与左伯侯一起,侍卫在外。

    周、蒋二人见来人形貌魁梧,甲衣在身,手提双大短戟,腰佩长环刀,行如熊虎,已颇惊叹,因典韦肩负护卫之责,兵戈不可离身,所以登堂入室不需置兵器於堂外,到了堂中,荀贞赐坐,他坐下前,先把短戟放在了席边,短戟太重,虽是轻放,落到地面上时,仍是发出闷响,周、蒋二人立时更皆惊讶:“虽已看出此二短戟沉重,却未料到重竟至此,这得该有多重?”

    典韦的这两支短戟,不但周、蒋二人为之惊讶,凡是初次见到典韦的人,无不为之吃惊,要知,时人常用的短兵,如剑者,通常不过一斤多重,如环刀者,重者也只有三四斤,是以,鲁肃的佩剑重有两斤多,荀贞提入手便觉略重於常,而典韦的这两支短戟却足足各有二十斤重,周泰、蒋钦还算是好的,因他二人也是猛士,故只是觉得惊讶,而如赵昱、王朗这些文臣儒士,当初见到典韦此二戟时,便是再能修身养性,亦不禁俱皆为之连连瞩目,惊异万分。

    对周泰、蒋钦的这种吃惊反应,典韦早已习以为常,不当回事了,因而也没什么自矜力雄的表情,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