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臣李靖有本启奏”。李靖声若洪钟,朗声报道。
虽是千人熙熙攘攘的在这太极大殿里,但是李靖的这声音便好似响在众人耳边。
听得这中气十足的声音,李破军眉头一挑,这李靖一向以谋略著称,但是行军多年,且能和豪侠虬髯客称兄道弟,那虬髯客纵横海外,成名已久,不光是其势力,他那武艺也是非凡,这李靖的武艺再差也查不到哪去,但是这么多年来只听得无双猛将程咬金尉迟恭,冲阵战将秦琼,当世虎贲罗士信等人的武艺名头,却是没听说过李靖的身手如何如何的。
现在听得李靖这声音,由声可断人,病弱膏肓的人会有这气势吗。听这这中气……他的武艺定是不会差了,而且历史上李靖可是活到了七十九岁无疾而终的,没有好武艺好身板,在这人均寿命不过四五十岁的时代,能活到八十吗?
嘿嘿,改日定要登门拜访,讨教一下这位大唐军神的武艺且试他一试,定睛看着李靖那粗大的手掌,黑茧的虎口,如猿的臂膀,还有那敦实如山的下盘,这么仔细一观察,李破军更是确定了李靖的武艺绝对不会差了,眼中是满满的战意,话说确实好久没有活动活动了。
李破军这边想着活动身骨,上边李世民也是千篇一律的伸手笑道:“药师但讲无妨”。
李靖正准备说道,忽的,武者的警觉让他只觉得如芒在背一般,一瞥眼只见得太子李破军两眼放光的看着他,微微一愣,殿下这是……李破军也是一怔,好灵敏的警觉力,当下也是微微一笑。
李靖没去理会,直拱手说道:“陛下,自月前陛下御极以来,突厥屯兵北境,愈聚愈多,如今控弦之卒已过三十万,集于乌城之外蓄势待发,臣商断,突厥不日定将犯边,发起国战,陛下虽已令边军警惕备战,然边军不过几处军府,臣切以为不足,还请陛下遣将驻兵,以迎战突厥”。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又要打战了?突厥贼子竟是屯兵三十万?
然而李破军放眼看去,有人激动,这是武将们,开战了就表示可以立功了。有人愤慨,这是愤青们,麻蛋,突厥蛮夷竟是犯我大唐,揍他丫的。有人担忧,这是比较理智的人,现在大唐换君,好多地方可是交接不及啊,处处隐患啊。
就好似那投靠建成太子的燕郡王李艺,就在幽州屯兵数万,着实就是欲反未反的一颗定时炸弹啊,还有那建成太子的旧部薛万彻等人,远逃京城,或进深山不出,或隐于市井埋名,眼下里大唐处处都是事儿啊。
李世民听了敲着龙案也是阴沉着久久不语,突厥进犯的意图很是明显,就是趁着大唐换了君主来欺负一下大唐,毕竟大唐最高统治者换了,各层建筑也是动摇将要替换,但是这却是不能急于一时的,内部不稳现在是最薄弱的时候,所以突厥一边屯兵数十万。
一来是因为草原部落分散太广,下令聚集需要时间,颉利可汗这次是想来玩一局大的,聚集了突厥大半力量来展示肌肉。
二来,缓缓聚兵,可以给大唐上下带来压力。待的兵马聚齐,一朝发兵,可以携数十万控弦之势横扫中原。
然而大唐的骨气以及实力固然是出乎颉利的意外的,算盘打的是好,可惜
实现不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历史上也只得看着铜墙铁壁一般的长安城兴叹一番,被李世民用金银给打发走了。
突厥不可能再现五胡旧况,这点不是狂妄自大,李世民跟李破军二人早就是研究过了,现在大唐不是昔日的两晋,突厥也不是昔日的五胡,背景是不同的。
所以说担心?那是不存在的,李世民丝毫不担心,只是这一仗丢人是有可能的,毕竟大唐现在没有力量反击,只能防守,既是防守,那就已经是丢人了,李世民想的是,如何把丢的这个“人”最小化。
这点李靖等人固然也是知道的,所以李靖说的是请下令遣将驻兵,迎战突厥,而不是点将发兵,出战突厥。潜意也就是老大你要小心了,一些军府太弱鸡了防守不住的,你要让牛比的人领军去迎战,以攻代守。当然这个攻只能在国境内。
至于发兵出国?你大唐是有猛将雄兵,然而很骨感的是,打仗是要钱要粮的,你大唐现在没有!
第五百零七章:岂能以贿得安寝()
507
岂能以贿得安寝
李靖说罢之后,满堂哗然,放眼望去,多半都是请战之音。
李世民敲了敲龙案,王敬忠顿时会意,高喊道:“肃静”。
又是满堂寂静,李世民直说道:“药师之仪,众卿有何异议?”
众臣你看我我看你,这事儿还得各派领袖出头。
果然,推搡一圈后,文臣这边推到了长孙无忌,只见长孙无忌也不见外,直接甩甩袖子出班说道:“臣一介文士不通军事,此等军国之事凭陛下与诸将决断。然臣只知既有外敌入侵,断无不战便或降或和之理,卫公之议臣附议。然大唐国力唯艰,还望陛下,诸将度力而战”。
长孙无忌这几句话可谓是敞亮,既表明了他的立场,那就是迎战!也迎合了李世民和诸位将军。
长孙无忌甚有自知之明,这军事且不论他懂是不懂,关键这事儿压根不归他管!他长孙无忌是文臣,这几句话表明他没狂妄到去管军事,不会越界,不会向军方插手,这便得到了李世民和武将一致好评了。
果然,长孙无忌说罢了,李世民也是点点头,文臣老大大管家表明了态度,接下来便是一溜附和长孙无忌的人。
宿国公程咬金一向是胆大包天的,直接当堂嚷嚷道:“陛下,长孙老狐狸说的在理,还没开战就想着降或者和,俺老程丢不起那人,咱大唐更丢不起那人,陛下,下令吧”。
这话一出,也是迎来阵阵附和,李世民也是点点头,但是……降?呵呵,那是不可能的,他李世民毋宁死也不会投降异族的,当然也不至于到那个地步。
然而尉迟老黑看见程大妖精出风头了,他可就不愿意了,也是出头昂着头大声喝道:“程胖子说得忒没骨气,什么降?什么和?不存在的,对于我大唐来说,一切来犯之敌,只有一个字,那便是战!煌煌天汉,千年何曾惧过这些蛮夷。陛下,臣尉迟恭请战!纵使国库空虚,臣亦愿散尽家财,招募勇士迎战北蛮,饮恨战死也不愿降或和。不战而降或和,传臭万年,臣毋宁死”。
尉迟恭这响彻大殿的话一出口,
甭管里面的豪情有着几分真假,但是却着实鼓舞人心。
程咬金被呛了一顿,本来想顶嘴的,谁特娘的愿意降或和了?谁特娘的没骨气了,俺老程这不是请战呢吧。
但是听闻接下来的话,也是热血上涌,以手捶胸,嗷嗷叫的请战。
李世民听了身子也是坐直一震,看着黑脸激动的通红的尉迟恭目光里也满是满意,这黑子说的不错,在我李世民的字典里,没有降或者和!
尉迟恭说的这番话不仅和李世民的胃口,关键是这番话激励了士气,看看方才,虽也是群臣奋勇,但是不少人是愤慨,是气愤,更多的人是在担心打不打的赢,毕竟大唐现在统一不久,很是虚弱,但是听了尉迟老黑这些话之后,也是纷纷请战,说的没错,纵使是打不赢也要打啊,麻蛋,还没打就想着求和,他们这群开国功侯们丢不起那人。
群情奋勇嗷嗷的叫着请战,李世民现在是豪情大发,他
肯定是要战的,怕就怕手下人没底气,现在看来是不惧了,下令吧。
正在想着如何布防便挥手下令,忽的看见李破军在一旁风轻云淡的看着群臣微笑着,麻蛋,小崽子,这都要国战了,你还搁这儿装那啥13。
敲了敲龙案,顿时殿中可闻落针,这纪律性……杠杠的,李破军真佩服着,听着李世民接下来会说啥。
结果只听得李世民说道:“诸卿钟勇可嘉,不知太子是如何想法啊?”
李破军微微一愣,怎么问我了,继而也是一震身躯就要下座了。
“无需下座,便坐着说罢”。李世民压压手,李破军闻言又老实坐下了,心想着大唐虽是开明,都是坐着开会的,但是这朔望朝君前奏对坐着真的不失礼吗?
他哪里知道现在殿下群臣都是敬佩的看着他,朔望朝会坐着奏对,殿下这宠爱真是绝了,就差那啥奏拜不名,上殿不趋,剑履上殿可比拟了。
李破军坐下,咳嗽一下,还是守礼的搭手拜道:“陛下,我大唐结五胡百年战乱,振汉室离乱山河,纵观历史千年,只四百载大汉可比拟一二,然历朝历代,独汉以强亡。看那两汉,纵使末期君王昏庸,百姓离乱,也是震慑四夷。
纵是汉亡,亦有曹魏于北方震乌桓鲜卑,蜀汉于西南慑西羌南蛮,东吴于江东镇山越五溪。虽只是割据一地之小国,然天下四夷莫不敢动,何等威风。
现今我大唐四海归一,天下大统,难道不如分裂之三国吗?北有突厥,西有吐蕃,西北有薛延陀,东北有高句丽,异族环饲,革命……统一尚未成功,同志……诸公尚需努力,此等情况,岂能降或和,想都不能想。
且不提不战或降或和丢人遗臭,若是今日突厥一威吓就和,割地赔款,那明日吐蕃一威吓呢,后日高句丽再犯兵呢?今日割一城,明日又一城,一城复一城,然后以贿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蛮兵又至也,蛮夷之欲,无穷无尽,奉之弥繁,则其侵之愈急,此消彼长,我等岂能安寝?
想陛下往年率诸公,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四海大唐万里之地,我等岂不甚惜?何能举之予人,如弃草芥?是故,但有外敌来袭,唯战而已”。
说着说着李破军越是豪情填膺,直站起来挥着手臂高喝,以至于差点把孙国父的名言,苏洵的六国论都背差了。
最后一剑拔出,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