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复通,派些人过去驻守,乃是应有之意,况且这些兵马,也就只能独立几年,日后还是要一一收归的。”
听闻此言,众人面面相觑,不由在心里感慨,这中原局面刚刚清晰,这位就又惦记上西域了,不过再一想,这玄甲军的兵力,未来出兵四方,扫荡乾坤,也是理所当然的。
简单说了几句,定下了关中之策,众从属纷纷后退,而陈止依旧忙于公务,等夜色降临,他回到居所,见过妻小,然后来到书房,眼中金光一闪,视野中气运流转。
但这一次,陈止看的却不在外,而是向内窥视,就见浓郁的气运之中,一根签筒沉浮不定,上面的五行刻度格却是已经满了。
“终于到了这个时候,得了那蒲氏之信,关中、汉中名义上便就归来,算上赵国之土,北地气运归于一处,名望加持在身,签筒再次满五,是抽签之时了。”8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若不足而不承()
要集齐五格名望金液,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以陈止今时今日的地位、权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名望、名声,要聚集五格也不算是太难的事。
只不过在这期间,陈止一般都会将积累的名望金液提前抽取,一般三格的时候,就会用来抽签,很少有累积到四格的。
这些抽出来的签涉及各家,对整个幽州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很多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发展成就,背后都有百家签的身影。
如果真靠着正常的速度发展,莫说幽州各地,便是那玄甲军就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发展到如此地步,还要耗费更长时间。
但如此一来,却是让陈止积攒名望金液的时间延长了,以至于很久未曾聚集五格金液了。
这五格所得之上上签,每一根都不简单,代表着某方面的巅峰表现,最近的一根,更是让陈止掌握了气运之道。
不过,正因为接触到了气运的奥秘,陈止对诸事的运转便有了新的看法,但隐约之间也察觉到,这五格上上签不可经常抽取,哪怕自己可以快速累积,但若是抽多了上上签,也不是没有影响,很可能会因此折了气运。
“过去因为很多事看的不甚明了,因而看法难免片面,现在再看当初下下签、下等签,没得一签,往往伴随厄运,其实就是个人气运折损的表现,是消耗了名望和气运,才能转化为一签,超出了这个局面,就不是个人气运,而涉及到了家族、国族了,上上签,怕是对我这麾下的势力也有影响。”
话虽如此,但陈止很清楚,自己如今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北地即将一统,气运连成一片,为了要未雨绸缪,便得再踏出一步。
“若是我所料不差,这次上上签所得,应该就关系到更深远的问题了,有很大可能可以影响到我的身后事!”
带着这样的明悟,他并没有犹豫,更没有任何迟疑,在心中默念签筒之名,果断抽签!
霎时间,周围气运变化,陈止感到自身仿佛瞬息之间化身为一个黑洞,开始吞噬周围的气运。
这蓟县、乃至整个幽州、平州、并州,连同大半个草原和小半个北地,气运都在急速波动,朝着陈止汇聚过来,慢慢的在他心头凝聚出一根竹签。
而后气运流转,直接将心中竹签接引出来,凝结出实体,落在陈止的手上。
这一次抽签,因为陈止以气运之法直接观视,是以将这整个过程都收入眼里,自是又有了一番明悟,然后再看那手上的签,却是皱起眉来。
“道?”
这又是一根道家签。
只不过,这是一支凝聚了五格名望金液,甚至吸纳了一成北地气运的道家签。
其上还刻着一行字
“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
凝视着这这句话,陈止眉头微微一皱,看了好久,方才长叹一声,失笑摇头,然后手上一用劲。
便听“咔嚓”一声,那竹签应声而断,只是随后便化作丝丝缕缕的光辉,朝着四方散落,却再无其他异样。
三日之后,陈止忽然传出消息,说是要召集一些文人墨客、名士大儒,为下一次的科举编修书册,刊行天下。
消息一传出来,甚至盖过了诸多战事,被各方势力搜集了消息,然就开始分析起来。
这个想的是,陈氏此举,是否是和当下玄甲军南下的联动之策?武攻之后,就是文治,所以召集名士大儒,要收拢人心?
那个想的,则是这北地近乎一统,此刻再言编撰之事,是否是要彻底制定政策?又或者想要以此来挤压世家的生存空间?
那诸多世家,更是心情矛盾,无论是生活在幽州、早就已经被陈氏统治、削弱过的世家,还是随着赵国崩溃,被新近纳入统治的世家,对于科举这件事,都是持抵制态度的,若是有可能的话,他们肯定会联合起来进言,希望陈止能够停止此制。
只是有着诸多前车之鉴,他们着实没有和玄甲军硬碰硬的勇气,更何况那从科举中走出来的官吏,如今也有了一定的人数,有了拥护的人群,又算是榜样,让民间的很多寒门布衣子弟有了盼头,便拥护起来,这就有了民意基础。
有此两项,便是世家也知道,这些不是自己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说不定在陈止活着的时候,会一直推行下去。
只是看着陈止如今的精神头,他怕是还有几十年好活,这么长的时间,总不能一直冷对抗吧,尤其是这一次,陈止明确提出了,要邀请名士一同编撰。
只要稍微想一想都知道,这个编撰的工作有多重要,说不定会影响到后续的科举氛围,作为一大政治势力的世家,怎么也不可能放过这个扩张影响力的机会。
于是在几经思量之后,世家们还是半推半就的派了人过去。
随后,整个修撰工作便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次修撰工作,居然会持续了三年时间!
在这期间,关中来了使者,送来了三王,江左和蜀地也派来了人,旁敲侧击的想要询问陈止下一步的打算。
甚至连已经实际控制了荆州的王敦,都派人过来探查口风了。
可是对于这些人的试探,陈止居然一概冷处理,连被送过来的三王都被软禁起来,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只不过,那关中之地终究还是逃脱不了,陈止不可能放任胡人战局长安,于是在三王被送到蓟县的第三天,玄甲军便开赴潼关之前。
蒲洪的人开关献城,最终玄甲军兵不血刃的得了关中之地,只不过汉中却被那蜀地李氏趁机抢夺,而玄甲军在没有得到陈止的命令之前,还是保持了克制。
之后,凉州张氏也宣布归顺。
至此,至少在名义上,整个北方已经全部纳入了玄甲军的统辖之中。
但陈止却并未有任何表示,依旧是在处理政务的同时,埋头编撰科举所需书册。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剿难靖灾,引说立根()
幽州那边没有动静,北地一统却不见下一步变化,但最初出征的玄甲军,却没有撤离,不仅没有退回去,甚至还有很多就干脆都没有驻扎,而是继续扫荡,将赵国和关中境内的盗匪一一剿除。
这也算是例行举动了,当初陈止入主代郡,继而执掌幽州,都是用当地的盗匪练兵,将那些匪徒驱赶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后境内清明。
并州与平州被纳入体系之后,玄甲军同样进行了扫荡,而且更增加了许多政治意味
在并州扫荡匪徒的玄甲军,顺便剿灭了几个大族,而在平州的玄甲军就更干脆了,因为平州的特殊情况,诸多部族有着太多的习俗和习惯,一时半会还改不过来。
对于那些部族而言,最初以为平州归顺征北都督府,也不过就和之前归顺王浚一样,上面多了一个太上皇而已。
但没有想到,随后便有官员过来要执行郡县制改造,而后便激起了许多波澜,然后自然是玄甲军直接进来清场,因此而破灭的部族,全部都戴上了一个贼匪的名头,也算是继承了玄甲军剿匪专业户的名头。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所以当玄甲军在新近征服的土地上进行剿匪的时候,当地的那些世家大族,还有许多归顺的坞堡小军阀,全部都安分守己,不敢有半点动作,防止被玄甲军方面借题发挥。
即便如此,还是有几家不幸被抓住了马脚。
不过,赵国和关中这两块地,论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北地的三州幽州本在王浚治下,势力单一,而并州也是匈奴经营多年的,扫平之后无非平推,那平州部族众多,但一样可以暴力解决,而且那些胡人部族,还就认这一套。
但赵国境内主要是冀州、青州、兖州等地,原本就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中原地盘,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加上先后经历天灾**,还有那河间王、石勒、石虎等人先后经营,内里情况复杂。
每一次灾祸,都会造成一群流民,这些人多数就演变成了盗匪,所以真清剿起来,还涉及到民生问题,便需要缴抚并重。
但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会有反复,于是这旧赵国境内的扫匪工作,持续了三年,依旧还在进行,只是比起最初的时候,盗匪的生长空间已经很小,再加上得自幽州的种种制度、技术,帮助流民重建家园,继而开垦荒地,也进一步将他们重新捆绑在土地上,减少了威胁和叛乱基础。
相比起来,那关中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因为此地在丢失西域后,就算是帝国的西部边境,加上牵扯域外之民,因而氐人、羌人等,以及诸多西域族人混杂居住,很多虽然本地化了,也接受了汉家衣冠,但因为相貌上还能看出外族端倪,因而受到歧视。
太平年代还好,这些人只能忍耐,并且期待自己的妥协和退让,能让自身逐步融入华夏文化之中,至少可以确保后代子孙能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