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
梁习深吸一口,沉声道:“河东有沃土千里,人口如今也极为充沛。所缺的,只是钱粮物资。下官也知道,朝廷如今也是钱粮紧张,一时间怕也难以解决。所以,下官想出了一法。”
董俷道:“什么办法?”
“河东资源甚多,尤以盐池最为出众。只是盐池开采贩卖,却是极为混乱大都督何不将盐池设为官有,再立使者监卖。这样一来,朝廷可从中收取盐税,以购买农具耕牛,供给归民。如此,归民可恢复耕种,重建家园,而朝廷也无需支出半分,将来还可以充盈国库。”
董俷对这治理之道,绝对是个外行。
不过听梁习说的似有意思,说不定真的能解决河东目前的问题。
沉吟片刻,他问道:“梁习,你说了这许多,听上去不错。但我只想知道,若我任命你为河东太守,需多长时间,能解决河东目前的窘迫?莫要和我说虚透巴脑的话,我要听实话。”
梁习先是一怔,想了想,大声道:“三年,若习为太守,只需三年,可令河东恢复桓帝时的景象。无需朝廷任何协助,只需给习一道法令,习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三年后,河东将补齐赋税。”
董俷沉吟了一下,“既然如此,你立刻给我一道章程。所需要求,尽可提出梁习,你说三年,我就给你三年。若三年之后,你做不到的话,我绝不会心慈手软,到时候你需献出人头。”
“习,愿立下军令状!”
董俷点头,让梁习离去。
然后扭头对李逵道:“怎么样,若我命此人担当河东太守,如何?”
在政务上,董俷绝不会独断独行。在大多数时候,他会先询问周遭幕僚的意见,再做决断。
以前,董俷身边有庞统黄叙。
如今呢,李逵则充当了幕僚的角色
李逵想了想,“此人所说,倒也可行。如果真的可以成功,非但是河东,于关中、凉州等地,皆可推行。不过是不是真的可以,还需要再做思量。毕竟这种事,早先似乎没有过先例。”
董俷闭目沉思,过了一会儿,站起身来。
“你以我之名,上疏长安。就说我将在盐池设立盐监,任命梁习为河东太守,并设司隶校尉于安邑,由梁习兼之恩,就这个样子,你让孟坦他们准备一下,我们三日后,返回长安。”
李逵立刻领命而去。
董俷在大厅里,却陷入了沉思。
如果梁习的这个做法可以行得通,那么以关中并幽之地的资源,就可以大加利用。
要知道,董俷的手中掌握着许多的资源。单只马匹兵器两项,都能使得关中获得极大的利益。
在此之前,马匹兵器,都属于违禁品。
徐州麋家、西川张氏,以及中山的甄家等等,虽有所涉及,但实际上还是被董俷所限制。
不过,堵不如疏。
你防范的再严格,始终会有漏洞。既然如此,我索性把马匹兵器开放,当然于核心之密,始终为我所掌握。我只需要领先你们一步,足矣。同时,还可以为我带来丰厚的回报,何乐而不为?
只是,这些物资必须官办,同时要选择良好的商家。
选谁好呢?
董俷轻轻的拍着脑门,枯坐大厅之中许久之后,他突然嘿了一声,脸上浮出一抹笑意。
就这么办!
董俷自言自语道。
————————————————
注,准确的说,盐池官办的方法,源自于三国时卫觊之手。详情可搜索百度‘卫觊’两字。,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61章 夏侯兰(三)()
酷暑已经过去,秋老虎依旧肆虐。
古都长安,更显雄浑之气。那灞桥上的古松,在秋色之中格外苍雄,渭水奔流,一往无前。
按道理来说,阔别长安近两年之久的董俷,此次回归应该是大张旗鼓。
但董俷却没有这样做。
让典韦带领中军,麴义为副将,浩浩荡荡的行进。而他自己呢,则在李逵四人的陪同下,带领着二百名巨魔士,悄然的离开了大队人马,快马扬鞭,早在典韦等人启程前两天,就先行出发。
在出发之前,梁习被正式任命为河东太守,兼司隶校尉。
可以说,这个任命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梁习,不过一小小县令,一跃成为享两千石俸禄的朝廷大员,不知摔碎了多少人的眼镜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恰恰符合了董俷的承诺。
不拘一格降人才!
董俷用人不看资历,不看家世,只要你有本事,他就敢任用。
这一手,令关中无数学子为之心动。许多已耐不住寂寞的学子,在董俷还没有抵达长安时,就纷纷启程动身。谁不想求个好前程。虽说士人讲求风骨,可风骨终究无法让人吃饱饭。
董俷没有想到,因他一个小小的举措,却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泰平二年,毕竟不同于建安初年时的状况。五年前董俷杀入关中,根基尚未站稳,虽有求贤令发出来,可不少人都还处于观望中。关东诸侯正强横,如何收整惨败的关中,算是无数人为董俷出的第一道命题。而后弹汗山之战,并州大战,雒阳大战无一不是对董俷的考验。
如今,董俷虽不能说雄霸北方,可是峥嵘已露,强横的实力,足以说明一切。
士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仔细考究。若再不出面配合的话,他日也许再不会有机会。
而董俷,之所以轻骑回长安,却是另有谋算。
落日的余辉,照映杜邮堡。那灰色的城墙,在夕阳的照耀下,更显示出一种苍劲和雄浑。
当天将黑下来的时候,一行人悄然抵达杜邮堡外。
吊桥落下,法正王买二人将这一行人接入了城堡之中后,旋即城堡四周,无声的戒备起来。
李逵等人自有人安顿。
董俷则在法正王买的陪伴下,走进了一间囚室。
这囚室,却装点的富丽堂皇。一桌丰盛的酒宴摆在中间,贾诩正笑眯眯的坐在酒桌的边上。
“军师!”
董俷上前行礼,神色格外的恭敬。
贾诩看上去,丝毫没有呈现出老态。只是因为少见日光,肤色呈现出一种异样的苍白。
连忙站起身来,搀扶住了董俷。贾诩轻声道:“主公,此地只有囚犯贾诩,而无军师贾文和。”
董俷诚恳的说:“俷之心中,唯先生尔!”
意思就是说,在我的心里面,只有你贾诩,才配得上做我的军师。甚至于陈宫,都不够格。
如今的董俷,可不是当年用钢刀收服贾诩时的白身良家子。
作为统帅关中三军的兵马大都督,在此之前,刘辨更封董俷为丞相,总领关中大小事务。可是贾诩却觉得,董俷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和当年在临洮城外的酒肆中一样,怀有赤子之心。
贾诩觉得很舒心,只这一句话他觉得这几年的销声匿迹,值了!
众人客套一番,分别坐下。
贾诩笑道:“主公当日在大伾山与曹孟德青梅煮酒,如今已经成为美谈。诩虽足不出户,却也听说了许多流传。两曲短歌行,各有千秋,只怕将来在史书之上,当主公您的才名流传啊。”
董俷不禁羞愧!
那天酒兴甚酣,故而引颈高歌。可唱完之后,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唱的短歌行,究竟为谁所做。
法正点头,轻吟起来:“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此等豪迈雄瑰,非主公何人可以出口。末将时常揣摩,却觉歌中之蕴意悠长,实乃少有的佳作我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斟美酒,劝龙各一觞每每吟唱时,末将总觉这血都在沸腾。”
没有人会怀疑董俷不过是盗版剽窃。
不说他早年所‘做’诗歌,普通人没有达到一种境界的时候,也难以创作出如此雄瑰的诗词。
在众人眼中,曾独创凉州词的董俷,显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董俷只能愧而受之
王买笑呵呵的说:“主公或许还不知道,数月前北海国举办经筵,评定出当今文坛七位雄才,主公非但名列其中,更为榜首。即便是曹孟德,亦认为他的文才与主公相比,相差甚远。”
董俷一口酒喷出来,愕然的看着王买。
他还真的是不知道这件事,这些时日来,一直躲在河东清闲,除了荆州之战让他上心之外,其余的事情,一概是不闻不问。至于东海郡举办经筵的事情,董俷也只是听说过而已。
这一场发生在泰平二年,亦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的经筵,于士林而言,是一场非常盛大的事情。其发起人,就是有六经博士之称,被誉为三君之首的郑玄郑康成,规模很隆重。
郑玄出生于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少有学名,与李膺等人交好,被称之为经学大家。
此人的声誉之隆,在中平元年时,黄巾之乱爆发。黄巾贼过郑玄所居处,全部偃旗息鼓,不敢有丝毫的不敬。黄巾之乱后,郑玄颠簸流离,最后定居在北海国,每日讲学论经,也算安逸。
不过,也许真的是应了那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
郑玄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郑益恩,在建安元年时,被孔融举荐为孝廉,出任乐安令。
本来,这郑益恩是可以赴许昌为郎。
但因为不忍远离老迈的父亲,所以上疏请居于青州。乐安(今山东东营广饶)是乐安国的治所。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代兵法大家孙武的故里,位于大河以东,时水之畔,颇为富饶。
这里距离北海国不算太远,郑益恩也可以经常回家探望老父,求教学问。
本来是一件大好的事情,青州自曹操占领后,也一直是非常的安稳,未曾有过什么战事。
可就在去年,袁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