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儿闻言大喜,连忙起身开始穿戴起来,白花花一片,看的刘光世又一阵激动,差点就想再来一把,但理智让他按下了内心的躁动,目前逃跑第一。
刘光世二人一会就穿戴好了,收拾了下细软,正准备带着清儿走出大帐。
“我要见大帅!”
突然账外传来了一声大吼,刘光世听出这声音是都统制杨政的,这下让刘光世有点头疼了,因杨政战功显赫,颇有谋略,而且父亲杨忠也是西北军老人,在抗夏入侵中战死,张浚等人被弄走后,西北军隐隐以杨政为首,如果他不同意撤走,还真有点麻烦。
刘光世快速走出营帐,道:“杨政,怎么回事?”
杨政拱手道:“大帅,庞海让我等大军全部撤往秦州,我为他为何,他只说是军令,所以末将才来一问。”
刘光世道:“是本帅让他通知大家的,你去安抚好部下情绪,即刻前往秦州。”
杨政怒道:“大帅为何要行此荒唐之举,如果凤翔府大军全部撤往秦州,延安府、渭州和庆州就失去了后援,如此一来,凤翔府、延安府、渭州和庆州必将拱手送与西夏与伪晋,如此行径,恕末将不能苟同。”
刘光世忽悠道:“杨都统,如今河南府一带和京兆府都已让反贼王彦占领了,不日就会打到凤翔府,贼军势大,若再勾结西夏与伪晋,我军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必不能久持,一但军心受损,必沦为贼军鱼肉。本帅为保大军安危,故想引导大军退往秦州,与秦州郭浩军会和,再一举反攻。”
杨政反驳道:“大帅,您之言,末将不敢苟同,我军现有大军二十万,再集合秦凤路各地府军,聚三十万大军不在话下,如此,定能大败贼军,何需避逃他方,岂不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嘛。”
刘光世被杨政驳的有点挂不住面子了,怒道:“杨政,这是军令,不从也得从!”
杨政见状也豁出去了,他可不想见到陕西父老沦为俘虏,站直了身体道:“你要走可以,但我们西北军是不会很你走的。”
庞海见状,跳了出来,拔出了佩刀,指着杨政道:“大胆,难道你想造反吗?信不信老子现在就劈了你!”
“谁敢!”杨政部下见状,顿时纷纷抽出佩刀,围了上来,他们早就看不惯庞海了。
刘光世见状,有点怂了,道:“庞海,退下,杨都统,这样吧,本帅率军前往秦州,你继续留在凤翔府,如何。”
杨政见刘光世铁了心要走,知道自己是留不住了,毕竟他是自己的上官,与其让他在此影响军心,还不如让他远离此地,“既然如此,末将祝大帅一路顺风!”
最后刘光世带走了大部分西北军,有近十四万之众,其中近一半是骑兵,他几乎带走了所有的骑兵,毕竟他是朝廷任命的上官,不遵军令等同于谋反,上官可以先斩后奏,其他将领没有杨政的魄力,便只能跟随刘光世去往秦州了。
杨政看着曾经一眼望不到边的士卒,如今只剩下区区六万人以及无数空当当的营帐和辎重,不由感到一阵悲凉,如今陕北就彻底陷入空虚了,想到此,杨政感觉自己有点对不起张浚了,张浚临走时,曾暗暗叮嘱自己要保证大军的完整,如今却落的如此田地了,如果刘光世到了秦州,仍然一味想逃的话,十数万士卒,迟早会分崩离析。
此刻,王彦留下傅选董先谢谦率五万大军守京兆府,自己亲率五万大军往凤翔府而来,其中有两万轻骑兵为先锋,由孟德、刘泽、焦文通四人率领,已至凤翔府边界了。
一探子飞马来报:“都统,孟德将军传来消息,他们前军已至凤翔府边境,昨日在凤翔府境内遇到了数万西北军,由于对方全是步兵,已经拜摆脱了他们的追击,在前方五十里处等着都统大军到来。”
王彦点点头,出征前元帅曾有言,遇到宋军,不要死磕,以收服为主,道:“通知孟德,原地待命,不得轻举妄动。”
第一百一十四章 监国()
晋州,伪晋将领李成正在集合大军,因为上面下了命令,让他率兵夺回河中府,李成此刻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番,毕竟自从投靠伪晋以来,还寸功未立,如今正好夺回河中府,以此显示自己的能力。
李成大吼道:“传令,三军开拨,剑指河中。”
“吼!”
李成本人勇猛非凡,可挽三百斤弓,且治军甚严,号令一下,众莫敢犯,同时李成临阵身先诸将,士卒未食不先食,有病者亲视之,深得将士爱戴。
河中府,杨进正领着将士巡城,突然一骑飞奔而来。
探子来到杨进面前,跳下马,单膝跪地道:“报,紧急军情!”
杨进道:“讲!”
“伪晋大军来袭,统帅李成,骑兵一万,步兵四万。”探子汇报道。
杨进继续问道:“现在到哪了?”
探子回道:“按脚程,前锋一万轻骑应该在五十里外了,步兵在百里外。”
“好,再探。”杨进道。
“是!”探子上马沿来路飞奔而去,不一会就消失在了飞扬的尘土里。
曾经同为义军,杨进知道李成之勇,而且对方还有一万轻骑,机动性强,不要硬拼,便道:“传令,紧守城池,没我命令,谁也不许出城应战,违令着军法处置。”
“遵命!”
开封府,以李纲为首的一群文臣,正围着赵宇。
李纲不忍因内战而使百姓遭殃,提议道:“殿下,如今朝廷使张浚和韩世忠大军攻击杨筝军,老臣觉的如今与其被动与各地攻伐,不如您亮明身份,占据主动,以收天下之心。”
大多文臣也想有个正义之名,而不是反臣,故也想赵宇早日亮明身份,“殿下,李大人言之有理,若亮明您太子之身,定能事半功倍,许多忠义之士定会前来投奔,遭遇的抵抗也能小点,更会有多地守军易旗。”
赵宇闻言,甚觉有理,实际虽然现在表明身份,会吸引所有敌人的目光,金军伪晋和赵构定会联合攻击他,所承受的压力定会前所未有,不过以后再也不用那么窝囊了,而且自己现在尽占中原之地,自立也能广收人心,便点点头,拱手道:“好,一切就拜托诸位了。”
李纲道:“殿下,臣觉的您现在可以先以太子身份监国,待时机成熟便登基。”
赵宇点头道:“好,那诸位先商议,理个檄文传送天下,明日起,各位臣工搬入入宫内办公,遇急事可上朝议事,平常三日一小朝,五日一大朝。”
“是!”李纲等人大喜,领命退下了。
第二天,从开封城内奔出了数十骑,一出城门就向四面八荒散去。
数日后,一篇檄文引爆了各地,檄文内容:二圣北狩无还期,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昔日,太子谌年幼,康王构辅国,太子埋名历练,以赵宇之身份,奋起抵抗,起义于草莽,逐金人于境外,复河北山东,功莫大焉,太子谌渐长,明事理,晓国事,康王构理应归政于太子,今太子谌于东京开封登基监国,以待二圣还,邀天下有识之士共创大业。
檄文所到之地,引发莫大震动,有怀念二圣或忠于正统者,纷纷写信表示忠心,其中就有信州知州连南夫和德安府知府陈规。
赵宇手下各大军区也陆续收到了檄文,士气大振,这一下子由义军变成了太子亲军,身份自然大涨。
河中府,杨进与李成军对恃已有数日了,期间,李成曾试图攻城,但河中府城墙有六七米高,谢谦又善于守城,故李成在丢下数千具尸体后,便退军五里扎营了,打算等待援军到来,再行攻城。
而杨进也不想一味防守,觉的久守势必会影响士气,便于数日前夜晚子时,命两千精锐袭营,后大军埋伏在后,然李成为人警惕,日夜使人防守,待两千精锐入营时,突然火把大亮,紧接着就是无数弓箭手围了上来,一轮无差别射击,两千精锐全军覆没。
远处埋伏的杨进见敌营突然火光大亮,紧接着就是惨叫声想起,知道两千兄弟中了埋伏,定然全军覆没,不由大恸,连忙退兵入城了。
第二日,杨进便遣使入李成军营索要两千将士尸身,李成也没为难,命人将两千尸体装好车运到了河中府城下,杨进让人连忙在城外挖了个大坑,将将士尸身在坑中焚烧了,骨灰装盒,命人运往了清风城。
此后几天,杨进命人死守城池,无他命令,不得出城应战,否则军法处置。
巳时三刻,杨进正在北城楼巡视,近几日敌军一直没动静,杨静怕有什么阴谋诡计,因此一直很谨慎,甚至让人时刻监视城内是否有内应,以及是否有挖洞入城的迹象。
“杨将军,南城门有信使道。”一士兵骑马飞奔而来,朝城墙上喊道。
杨进闻言立马下城楼,翻身上马就朝南城跑去。
杨进到达南城门时,信使已经被吊入了城内,杨进了解到过程后,拱手道:“兄弟,紧张时刻,有所怠慢的地方,还望谅解。”
“无妨,杨将军,太子殿下已监国,这是檄文,您看下。”信使拿出一张告示道。
“二圣北狩无还期,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太子谌于东京开封登基监国,以待二圣还,邀天下有识之士共创大业。”
“太子殿下英明!”杨进看完檄文,不由喜得手舞足蹈,如今总算是正义之师了,打起仗来,底气也足了。
信使看的不由也乐了,但仍有正事交代,便拱手道:“杨将军,我们是否先谈正事。”
“哈哈哈,兄弟见笑了,我太激动了,我们先谈正事。”杨进停下来拱手道。
信使笑道:“呵呵,理解理解,太子谕令。”
“末将在!”
“杨进义士也,先随宗泽伐金,后效命于孤,为人忠勇,特封为河中府防御使。”
杨进闻言大喜,如今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