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临门却没有笑,直到被赵峥瞪了一眼跟着笑了起来。
“我问你一件事,你为什么修道?”
说道这件事,高临门就是一顿气,他本是镇江府一大户人家的的独子,他父亲被他死鬼师父任元阜哄骗说是此子面岁早夭,让他父亲赶紧多纳妾,不然高家要断后了。
他师父是茅山派第三十五任宗室,说的话自然令人信服,所以他父亲就慌了,求问破解之法,并重金相谢,然后他师父无奈之下收他为徒,为他化解灾祸。
然后等他父亲去世之后时候,高价的家产就被充作茅山派的宗产,当然他师父也没亏待他,明知道高临门是个什么货色还依然将宗师之位传给了他。
高临门愤愤不平的说起此事,茅山派的戒律他身为宗师是不能娶妻,这让他颇为愤恼。
赵峥听到这里向高临门打了一个响指,此事好办:“我是你茅山派的祖师爷后,你就不再是宗师,不就可以娶妻了吗?”
高临门先是兴奋,然后又觉得划不来,他虽然不可以娶妻,但可以去嫖,脱了这身道袍谁还能认出他是道士。
况且这个时代道士也可以娶妻的,否则龙虎山张道陵的后人是怎么来的?
修道一途除了少数真正的想探究天人之道外,其余或是为生活所迫,或是为了富贵二字。“你将我的话带到你们门派,跟了我,只要不作奸犯科,我保他们一场富贵。”
赵峥之所以肯答应高临门,就是眼馋茅山派那一票炼丹的化学家,现在自己地位稳固了,需要开始扩展自己的实力了。
“此次之外,我还要你帮我查一件事,那孙不二后面是否还有其他人?”
(推荐票实在是太惨了,大家帮忙投张推荐票吧!)
第四十三章 宫观()
皇宫旁的白云道观已经修筑完毕,是在原先鸿鹄道观的基础重新装修过的。这座道观的新主人便是当今声名显赫,皇上宠幸日浓的国师。
如今这观主便是赵峥,至于黄道长呢?额,他一心修道,又屡次泄露天机,害怕天谴,所以这位置便只有当朝国师来做。
至于这话是不是黄道长亲自说的就不得而知,黄真人的一切想法都是通过国师传达。其他人就算询问他相关的事情,黄道长也不会回答,据国师说是他师父害怕遭天谴,所以避而不答。
但实际情况只有赵峥知道,师父根本是什么都不知道,稀里糊涂的就当了真人,你让他怎么回答?
南宋的道观都在官府的管辖之下,大的道观每一任观主都需要获得朝廷的册封才算合法,比如茅山派,虽然朝廷不会直接插手宗师的选定,但每一任宗师必须得到朝廷的认可册封后才能当上宗师,否则就按照邪教处理。并且南宋官府名下还有大量的宫观,就是官方的道观,观主当然是由朝廷认命,并且将名下道观分成三个等级,规定只有在下等道观历练当过观主的才能去第一等的道观当观主。
后来史弥远依样画葫芦,将佛教的禅院也搞了等级评定,实行类似的政策。
而南宋还有一个现象祠禄官制,那些知名的儒士,或者是弹劾之后丢了差遣的官员,又甚者是屡试不中的贡生,名义上让他们主管一个道观,比如“监某寺,提举某宫观”实际上拿着钱回家养老,这也是宋朝出现冗官的原因之一。
而鸿鹄观本就属于官府名下第一等道观,经过重新装修,那更是迈入顶尖的行列,原来的观主被平调去健康府源妙道观当观主去了。
现在改名叫白云道观的鸿鹄宫,有弟子六十七人,这些都是通过道学考试,至少取得高士的成绩的,都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准,再加上杂役护卫百来号人,当真是声势浩大。
南宋历代皇帝都推崇符篆派,所以宫观都是主修符篆,符篆派三宗,上清派以茅山为尊,灵宝派以阁皂山为尊,天师道也就是后来的正一道以龙虎山为尊。
而鸿鹄观里面的弟子所学、所专不一,分成了三个小山头,其中上清派人数最多。
鸿鹄观的规模五进五出,占地五十亩,有后世五个足球场那么大,在寸土寸金的临安可是很难得一间,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房间。黄道长虽然不是观主,但在观里的身份是最为尊贵的,所以主殿都由他来住。
赵峥搬入了偏殿祈福殿,两间卧室,一个客厅,一间书房,一个炼丹房,还有一个道场。足够他住进去。
待宫中的圣旨宣读完毕,便是道观的换牌仪式,这座道观便是朝廷赐予黄真人和国师的,奖赏他们在红薯、地瓜、玉米等一些列农作物上面的功劳,并赐了无数金银珠宝,丝绢棉布,被赵峥回绝了,如今光玻璃作坊第一个月就有五十万贯的进账。第二批驶往南洋的商船也出发了,这次的玻璃,香皂面相的是南洋的中高层,这质量比上一次自然要稍差点,所以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
时间快要进入绍定二年的十一月了,天气已经转凉,但第一场初雪还未下,看着天气不出三五日怕是有一场雪了。
仪式举行完后,外面天气寒冷,赵峥便让众人回屋了,将庆典之类的取消。
今日前来上香的人颇多,大抵是因为这里的观主变成了当今国师,被称为小神仙的赵峥。赵峥有些奇怪今日官家竟然没来捧场,前几日可是信誓旦旦与自己约好的了。
赵峥叫来道观里的五名执事,先摸清楚这里的情况再说。观里的地形规模之类的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至于财务状况,道观里的香火钱通通上缴,朝廷在根据人数发放银钱,所以道观里的日子虽然不能说过的拮据,但离富足仍然是有段很遥远的距离。
而如今这白云道观(鸿鹄观)变为了赵峥的私产,香火钱自然是不用上缴的,至于流到下面每个弟子身上有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道观里的年轻人很少,多是三十岁以上的,除了偶尔外出做做法事,祈福祈雨外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的状态。这些人只要无过,赵峥是不会把他们踢出去的。他要争取改造的对象是那些二十多岁的道士。
符篆派既不重夜观天象也不知道炼丹,整日练习的完全是那些谁写不知道,异常复杂的符。
赵峥也急于让他们改学他的道法,先给他们一点甜头,然后在拿去,最后让他们自己选择,要么改学新道法,要么滚蛋。
——
“小仙长,此次朝堂之上弹劾你的声浪很大,御史台的言官基本上人人都参了你一本,说你妖言惑众等等不一而足。”游雄忧心忡忡,这怎么突然间,御史台怎么好像人人都与赵峥有仇一般,这弹劾的奏章是一本接一本,甚至有人喊出了请斩妖道的话了。一时间有席卷整个临安的趋势,街坊酒楼都在传言,
“什么原因你打听清楚了?”
“标点与白话文。”游雄意简言骇的说道。
赵峥怎么都想不明白此事与御史台有什么关系,而且史弥远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有些暧昧:“为何会这样?那标点和白话文不是可以帮助他们传播圣人之言啊,就算那白字与风雅无关,顶多嘲笑我笔力欠佳,怎么会出如此声浪?”
游雄在这件事情上也对那些士大夫失望透顶,如此利国利民之大计居然为了一己之私而百般阻挠,真是有辱读了圣贤之书。
“标点和白话是可以传播儒学,但后果就是儒学可以不经过他们之口传扬。所以他们宁可不要标点和白话文。”
赵峥听到了这里有些愤怒了,其他事情他都可以忍让妥协,但唯独这件事情不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大宋有太多的官员抱着这样的想法统治万民。
“那有谁支持标点和白话文?”
“暂时还不知道,标点与白话文都还只在京城流传,而史相公还没表态。”
听到这里,赵峥明白了,现在整个朝堂都被史弥远控制,与他作对的都被赶出朝堂,外出就任了,所以史弥远没有表态,他们都还在观望。
“那我现在就去拜会史相公。”
“恐怕不行,史相公称病,谁也不见。”
赵峥愕然,这称病分明是针对他,继而又有些愤怒,自己给史弥远的还不够多吗?一座银矿,一处铜矿,还有玻璃作坊的三成。他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将我的名帖再递过去一次。”
夜里,名帖被退了回来。
赵峥拿着那被退回来的名帖沉默良久。
“准备,我进宫一趟。”
看来朝堂百官有些忘了,大宋这个家的主人究竟是谁。
第四十四章 现代诗()
赵峥除了拥有国师封号还有一个金门羽客的封号,可以凭此自由出入宫墙,神霄派创始人林灵素就曾经获得过这个封号。
皇宫内,赵昀正在看书听见内侍来报,国师求见,急急忙忙将手里的书藏进衣柜里,封面上赫然印着“航海王”三个字,他认为作为堂堂一国之君看这种毫无文学素养、且毫无意义的书是件丢脸的事。
“国师,你来到正好,不知那玻璃最近造的如何了?那望远镜能不能看的更远一些。”赵峥见礼后,赵昀叫退左右立马问道。
“玻璃的品质越来越来,想来就是这两三年的事。”
赵昀不耐烦摆手:“又来唬弄我,上次问你,你说两三年,现在还是两三年!”
赵峥也无奈说道:“陛下,我才来京城一个多月……”
赵昀一阵哑然,最近他在宫里闲的无聊,宫里的那些个妃嫔他也有些腻烦了,所以心里才有些烦躁。
“陛下,不如我们两个合写一本书吧!”
“什么书?”能够著书立传那是每个文人心中的梦想,尽管赵昀只有只能算半个文人,但依旧对此心热不已,但想到自己文学素养,他自己都没信心。
赵峥明显看到赵昀的热情在脸上冷却下来,也没在意,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