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久生变,趁现在金国与蒙古还没反应过来,正是抢攻海州的时机。
碍于盟约,金国与蒙古肯定不会直接派兵阻拦,但蒙古与金国私下做些小动作,比如提供武器粮草之类的给山东叛军,也够宋军头疼一阵的,所以现在也只能求助赵峥看能不能召集工匠在当地铸造火炮。
赵峥坐在帘子后面,由于现在他还处于闭关状态,前来问策的三赵虽然心知肚明,赵峥闭关不过一个借口,但为了掩人耳目,仍就如此做派,隔帘问策。
赵峥只能通过成道传递纸条来进行沟通,眼下山东是最为混乱的时候,根据颜倾武在楚州留下的书信,现在海州北面的忻州实际上已经被金国控制,而海州东北方向的密州等地则是被李全的养子李璮占据。
历史上在李全死后的十年间,李璮率部迅速扫荡了山东各个势力基本上占领了山东,一时声势比李全全盛时期还大,要说李璮的军队有多强的战斗力那也是扯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扫荡山东,那是因为蒙古背后支持,蒙古在灭掉金国后,中东的局势很动荡,所以蒙古的主力在那个时期基本都前往中东平定叛乱了,伐宋的并不是蒙古的主力部队,战线主要集中在襄阳一带。而山东、河南一地,则由于兵力不足,蒙古就招降了李璮代为征讨,平定地方,维持蒙古的统治。而当时在山东一地盘旋的大多是当年义军残部,战力也不强,李璮才能迅速平定,所以这个时期的山东是最好扩展的时期。
“若可掘地道,火药亦可破城。然海州城有两万守军,五千精锐,可敌否?”不一会,赵峥将纸条递出来。两万守军是颜倾武通过杨妙真之口得知的,面对这个数字赵峥也是倒吸口凉气,小小海州竟然有这么兵强马壮,难怪历史上宋军平定李全后也没有向北扩张,看来也是有一定顾忌的。
“若以国师的火枪兵为前锋,破城后巷战必胜!”赵葵对赵峥手里的天道军寄望颇深,天道军人数虽少,但个个都是精锐,且装备精良,有了板甲在身,巷战之中如有不死之身,那里还会惧怕方真七的军队。
赵峥听到这里心中苦笑,自己的天道军早就和颜倾武去山东不知那地方疯了,眼前守卫在国师府外的都是颜倾武招募的新兵。偷梁换柱,由于铠甲是全身遮面,所以赵善湘也发现不了异常,这些新兵要形成战斗力,还要一段时间。现在让这些去巷战,只怕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但海州不能拖太多时间,否则不但面临金国与蒙古使绊子,朝堂也会拖他们的后腿,必须速战速决。
朝堂现在单独在军器监下设立了火绳枪局,专职生产火绳枪,这近两个月来已经生产五百支火绳枪,并且已经准备装备禁军了,但由于扬州战事吃紧,再加上赵峥偷偷向赵昀进言,所以这火绳枪由赵昀一言而决,运往前线,南宋对于武器的革新极为重视,每年军器监都会造出一些奇怪的武器,那些火器,各种弓弩就是这么来的,否则以宋军现在的战力根本阻挡不了敌军。
所以宋军对于火绳枪没有丝毫抵触情绪,反而对他寄望颇深,把他当做神臂弓一类的军国重器,但是由于宋国没有专研火绳枪战法的人,并且火绳枪的更新换代也太快了点,几乎每十天左右就可以进行一次技术改良,所以朝堂也在观望。并没有急着装备边军,只在准备在禁军试行,摸熟了战法,再推广全军。
但由于赵峥横插一脚,现在火绳枪通过海路,走盐城已经随同宋军进了楚州。现在指望不了天道军,只得指望在火炮运过来之前,练好一支火绳兵,在巷战中发挥巨大的威力。所以赵峥给赵葵递了一张字条:“练火绳兵!十五日可成!”
赵葵结果纸条,大吃一惊。十五日练好兵?自古练兵不易,短则半年,长着两三年不一,这十五日练兵真是耸人听闻。
赵葵将他的疑惑说出,赵峥在里屋忍不住出声:“笨!我是让你将军中精锐拿来练,只要学会怎么开枪,十五日都多了。”
“你等着,我给你找一本书来,你自己琢磨着练。”说完赵葵就听进里屋翻箱倒柜的声音,不一会赵峥通过成道递过来一本。
赵葵定睛一看,上面写着《军事手册》四个字。
这书是赵峥阅览后世军事书籍编写的,但至于能不能适用于这个时代还不得而知,但至少在天道军上取的了成功。
这本书不禁囊括了后世经典名著,如战争论,战略论等大方向的理论著作,还包括了具体的训练内容,并且配以插图,甚至连后勤,战地工事也包括了。让赵葵结果书第一页就陷入其中。
“这上面的方法虽然齐备,但终究是我纸上谈兵,你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舍。”赵峥说话间,见外面没有动静,好奇走到帘子后面,偷看发生了什么。
赵葵僵在原地,仙人授与兵法,这传说之事居然让自己遇到了!传说张良不就是因为得授黄石兵法,从而成为大汉的千古奇谋。
而自己居然也遇到与张良一样的事情,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亦能像张良那样,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开疆扩土,再造河山!赵葵胸中此时已是热血沸腾。
赵峥那里知道赵葵心里在想什么,以为他从书中找到什么不合这个时代错误,于是出来准备谦虚请教,没想到赵葵突然一跪,行了大礼。
赵峥满眼不可置信,竟然拜师大礼!
第七十八章 克海州()
赵葵乃是学贯古今的儒臣,最后官至枢密使兼参知政事,实打实的国之忠臣,宋史评价他为“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
这样一位无论能力还是眼光都是这个时代顶尖的人不会只因为一腔热血,一时冲动就行此大礼,赵峥不清楚赵葵为何这么做,但他知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待赵葵拜师之礼行完后,赵峥一把扶起了赵葵。
“参议这是何故?不用行此大礼,我答应你就是了。”
赵葵的确是有些情不自禁,但现在后悔可来不及了,当着自己大哥与赵善湘的面他可拉不下这个脸,他正色道:“多谢国师赐书。”
赵峥见赵葵不提及刚才的拜师礼,哪里容得他回避:“此书赠与参议正是英雄陪宝刀,正当合适!你也不需行拜师大礼,虽然我这一门,没有什么规矩,只要追求自然知道便可,格物致知,与儒学也有相近之处,但参议此番……。赵峥说着觉得似乎此时在赵葵面前卖弄心机似乎有些不妥,就算强收他为徒,但如果不认可自己的学说,那又什么用?
想到此处,赵峥决定示之以诚,一脸诚恳的说道:“赵峥也是希望与参议共同参悟天理自然之道,你若是有心,我可以代师收徒,这样你我算是同门。我之道法,穷极天理,万物为用,这火枪,火炮不过是末尾之术,只要朝廷能够鼎力支持,不出十年,我这道法必然能助大宋扫荡宇内。”
赵峥直接抛出了自己的筹码与画饼,一脸期待的看着赵葵。
被黄真人收为徒弟,与被赵峥收为徒弟,那大可不一样,黄真人不问俗事,乃是真正的红尘之外之人,拜他为师,旁人只能说他赵葵有心向道,绝无攀附之意。但拜赵峥为师,这国师眼下正得声誉,如此拜师,只怕会让人认为他赵葵贪图富贵,连最后士大夫最后的操守都不要了。
而且拜黄真人为师,与国师系出同门,自己以后在官家那里也会多有助力,流放扬州难民一事,以国师在民间的声望,百姓爱屋及乌,自己也能少受些口水,百利而无一害,赵范此时听到赵葵能有如此机缘,悄悄的给赵葵使了个眼神。
“黄真人慈悲心肠,道法高深,且于国有大功,是有大德之人!能拜他门下赵某自然求之不得,只是黄真人之意……”赵葵有些不相信赵峥能代师收徒,这黄真人还没死,他这个做徒弟的怎么能越俎代庖?
赵峥急忙说道,这个时候是将这层关系确定下来再说:“我来扬州之前,师父告诉我扬州一地他有弟子缘,要我带其收徒。我即刻修书一封,师父不日便会来楚州。”
赵葵听到,罢手说:“怎敢有劳师长,我不日进宫述职,自会去拜见黄真人。”赵葵活捉李全有功,朝廷自然会有封赏下来,等待战事平定,肯定会回临安述职面圣。
——
与赵葵确立了这师兄弟的关系后,赵峥就格外的卖力,除了送了几本军事书籍外,这管理类的也送了赵葵几本,古时字数上万了便称之为万言书,赵峥送给他的洋洋洒洒不下百万字,在那个时代可以算作巨著中的巨著。赵葵面对这么多前所未闻但精妙无比的学问,不禁也有些犯疑这国师真是天上仙人?
二郎被赵峥留在了扬州,所以无缘见到他这位便宜师弟了。
赵葵从军中抽调了五百精锐,赵峥顾不住犯忌讳,公然的“出关”,帮助赵葵练兵,而且还将天道军的燧发枪都武装到了赵葵的新军里。
现在赵葵使白云道观在官场上的面门,赵峥自然不吝啬一切资源,为他杨功颂德,要不是怕赵善湘认出留在自己身边的天道军是新兵,赵峥甚至想把铠甲也一道武装到赵葵的新军之中。
朝廷依照火绳枪局在军器监下面设立了板甲局,由于才开始大规模生产,再加上玻璃作坊的钢材供应不上,这板甲一个月只能产出百余件,基本上都装备到了禁军,只给了两淮军士不到五十套铠甲,被各路将军分刮一空,落到实处只得了十几套铠甲。
新军的训练自然是按照后世正规的军训的进行,后世军训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无数国家验证是这个世界上最新进的训练方式。
但由于突击训练,主要抓的是对火绳枪的熟练,火绳枪也是采用了纸壳子弹与刺刀,繁琐的是在点火方式上,每次射击后又需要清理枪管,一分钟只能放出一发子弹,但采用三段射,一分钟射出三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