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状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唐尧又在怀中拿出了一个漂亮的织锦袋,双手递给了外公。外公打开锦袋一看,两手随即颤抖了起来,这时只见他老泪纵横,仰天大声说道:“想我虞山一生为奴,连带儿女也为奴,没想到,到了这把年纪,竟是外孙让我重新做人。”说完后,将袋中之物倒在桌上,全家人一看,眼睛都直了。

第十七章 ;小荷方露尖尖角() 
唐尧的外公虞山当晚躺在铺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想着明天太阳一出,自己一家就再也不是低人一等的佃奴了。自己几十年盼这一天,盼的太久了。他的这种期盼,埋在心底已经有五十年了,就连自己的老妻也没有告诉过,这件事对他来说,觉着太久远了。但是,正是这件事,改变了他对自己命运的认同,几十年来他一直遵循着;良善做人,勤劳做事的天道,坚持了整整五十年。令他想不到的是,改变他命运的竟是自己的外孙子。自从女儿失踪,自己得年龄又越来越大,心中那个希望已逐渐淡漠了。外孙子的出现,重新燃起了他年轻时的希望之火。

    五十年前,他当时七八岁,一天在山中砍柴时遇到了一位异人,那位异人仔细的看过他后对他说:“你的人生将有一场大富贵在等着你,但你必须要遵守;良善做人,勤劳做事的天道。一直坚持下去,就能得到这场富贵。”

    当时,他见那异人长相清奇,表情庄重,对此他深信不疑,守望如一,一直坚持了五十年,并教导自己的儿子也一直坚守着。

    虞山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失眠,迷迷糊糊直到三更后,才蒙蒙睡去。

    第二天太阳升起,虞山才醒来。他来到女儿娘俩住的草房前,见女儿已起来,就问:“外孙起来了吗?”

    女儿回答说:“尧儿很早就起来去山上练功去了。”

    中国自古就有;家有一老,好比一宝的说法。其实这说法并不奇怪,一个有头脑的人,加上自己的阅历多了,自然就有了对事物较强的分辨能力,虞山虽是佃奴,并不说明他没头脑,他因为一个不相识的人的一句话,能坚守了五十年,足见他是一个意志品质坚强的人。从昨天外孙的一言一行中,和今早不以琐事而影响自己练功的这份坚持,他感到了这孩子非常人可比,就看他做的这些事,一环扣一环,显然是他做了周密的筹划,这孩子的心智,恐怕就连自己也很难猜出几分。又听说他现在正跟着一位世外高人修炼。虞山隐隐感到,这个外孙将来的前途,是自己无法估量的,就连唐家岭的老族长,和古阳镇的老家主,都对他另眼看待,他在感到老怀欣慰的同时,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今后这个家,按照唐尧的筹划去做,肯定没错,他相信唐尧一定有了一个发家的筹划。今天祖孙三代寻察后,就能明白几分。。。。。。。

    祖孙三代五人,在古阳镇周边查看了一上午。下午时分,唐尧看中了镇西向唐家岭方向去的一个地方。这地方两边是长满蒿草的荒丘,往里去就是一座大山。两丘之间的土地,好像原来被耕种过,不知何故被撂了荒。唐尧仔细用步丈量了一遍,估计这块地要有二百多亩。

    他对外公说:“就定这里了。”

    外公没说话。倒是大舅第一个站出来对他说:“你没种过地你不懂,这块地十年九不收,旱时离水源太远,没办法浇水,遇到雨水多的天气,山上的水流下来,这里就成了一片涝洼地,又因离镇较远,所以无人耕种,已经慌了多年了。”

    唐尧听后,反而乐了起来。

    三个舅舅用疑惑的眼光看着这个小外甥,不知为什么他听了这些困难后,反而乐了起来。

    唐尧见这时只有外公微笑着看着自己,并问唐尧:“你有何办法,将这块地变成良田,种出庄稼来。”

    唐尧就将外公和三个舅舅带到东边山丘下面,指着西边的山丘说:“你们看这块地西边稍高一点,我们在脚下挖一个大的池塘,然后沿着大山边沿向西开挖一条沟渠,直到西边的山丘。这样当雨水多时,山上流下来的水,就会沿着沟渠流进水塘。因为我们要将这里改成水田,即使是雨水一时很大,池塘里装不下,水田里的水就是多点也没多大关系,到时只要我们能及时将水田里的水排出去就可以了,这样对我们粮食收成影响不大。”

    外公看着唐尧,一时有些愣神,他真不知道外孙小小年纪,这脑袋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

    这时大舅又发话了:“你刚才说要种水田,只想到了雨水多时,如果遇到旱天,你从何处取水种田,你不会是想着让我们从远处挑水来种田吧?那这片地得需要多少人来挑水啊?”

    唐尧见大舅一脸的认真,憨实的可爱,一下没忍住,哈哈大笑起来。

    大舅不知道唐尧为何这般哈哈大笑,傻愣愣的看着他。

    唐尧笑了一会,赶紧收住笑声,认真地对外公和三个舅舅说:“我们可以将大山上的溪水引下来。”

    大舅又说:“你不会让我们在山上开石挖渠吧?”

    唐尧这次没有笑,缓缓地说道:“用不着这么费力气,我们只挑选一些粗大的毛竹,一劈为二,然后一段一段连接起来,将溪水引到我们挖的池塘里,池塘水满了,就将最上端的毛竹移开,池塘里的水少了,就将上边再连上。”

    唐尧话声刚落,只见外公拍了一下大腿,大声说:“太好了,这么妙的想法,我怎么就想不到。”

    唐尧对外公说:“我刚才粗若的算了一下,我们这块地如果开完,一季最少可以打两千多釜,(一釜折合现在的五十市斤)一年两季,就能打近五千釜粮食,够现在的整个古阳镇吃一年。”

    外公和三个舅舅惊讶的看着唐尧,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唐尧知道他们现在心里在想什么,首先说道:“我的这种种田方法,是师父他老人家教的,师父说这种方法能比平常种田多打一倍的粮食。”

    外公爷四个听唐尧说能打这么多粮食,还不完全相信,但对唐尧刚才处理难题的能力和办法,却很佩服。

    这时二舅又对他说:“这是块荒地,你去找你族长义父,说不定他会白送你。”

    唐尧摆摆手,严肃的说:“不可,这事如果这样办了,一旦我们将荒地改成良田,别人看着能打出这么多粮食,不知会引起多少人的贪心,那样会后患无穷,所以我们要趁人们以为是荒地时,名正言顺的买下来,并办好地契,以后就是多少人后悔,也毫无办法了。”

    外公见小外孙心思缜密,想的长远,打心底里说不出的高兴,觉着就是自己也不会想这么周全。然后郑重的对三个儿子说:“今后我们家的发家筹划都听尧儿的了,包括我在内,谁也不能以长辈的身份扰乱了尧儿的发家筹划。”

    三个儿子见自己的爹说的认真,异口同声的说:“儿子记下了。”

    最后祖孙三代又在镇西离镇不远的地方,看上了一块地势较高的可建房的荒地,一致赞同将家建在这里。

    第二天唐尧与外公去了族长家。正如昨天所说的一样,族长听说是镇西那片荒地,坚持说要送给唐尧。唐尧坚辞不授,一定要买。当唐尧拿出三个五彩贝壳递给义父时,看到义父的眼中,露出惊讶之色。说:“这太珍贵了。”

    随即义父写了地契,包括两个荒山丘。然后宅基地义父坚持要送,。唐尧说:“地契和宅基地的主人都写外公的名字。”

    外公怀揣着地契,回到家中,这时心中从来没有过的兴奋和踏实。接着将五十年前那个奇遇,和五十年来的盼望,讲给全家人听。说:“没想到今日心愿已成,以后我们家还要继续本着;良善做人,勤劳做事的这种精神,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下去。”

第十八章 ;神仙一百零八针() 
唐尧将自己的筹划详细的讲给全家人听;说:“先建两个大的粮囤,大量收购粮食,并挑选好的稻谷做种子,以后我们无论是开垦土地,还是盖建房屋,都以用粮食结算,开垦土地的,不能用传统的每人每天来结算,我们将土地划分好区块,按着我们的要求,验收后按快结算。建盖房屋的,找最好的能工巧匠,包给他一个人,按我们的图形和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并双方签好契约。可先预付部分粮食,待建成验收后全部付清。”

    接下来,唐尧又对全家人做了分工:“外公负责购粮。选良种。发放工粮,大舅负责开垦土地,二舅负责建盖房屋,三舅负责各处的数量记录。”

    接下来的几天,唐尧忙坏了,他带着三个舅舅,丈量土地,划分区块,每块约两亩地。

    区块划好后,他告诉大舅说:“每开垦一块,给两釜粮食。”

    唐尧知道种地是大舅的本行,开垦质量无需自己操心。现在最主要的是将一套速成的计算统计方法,教给三舅。经过几天没黑没白的教,三舅竟然基本掌握了。唐尧暗想;自从一见三舅,就觉着他很聪明,果然如此,还真不能低估了古人的智慧。他知道这套办法,是四千年以后的计算方法。

    他故作严肃的对三舅说:“此法是我师父所创,我传授给你,还没有得到师父允许,所以此法万万不能告诉任何人,师父曾说过,如果此法过早地现世,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切记。切记。” 三舅认真的点点头。唐尧高兴的称赞了三舅。

    唐尧告诉二舅说:“制作土坯,选土非常重要,要选有点黏性的。”

    然后,与二舅找到匠人,按自己所画的图形做了几个木模。教二舅如何制作土坯。做了几天,二舅已非常熟练了。通过制作土坯,二舅感觉到这种办法,要比过去夯土建房要省时省力多了。

    唐尧见前期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就禀告外公和娘亲;该回神仙谷了。并在镇上置办了一些生活用品带上,回神仙谷而去。

    义母见唐尧回来了,不等唐尧跪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