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道:“我看你为华夏国操的心,比禹王还多,你拥有全天下人,最大能力和财力,真不知道你是图什么,这天下的事情,我比你知道得多,不必太过认真,无论是天道。人道,都是有定数的,即使你有逆天的本事,都不可能改变,看你这种为天下事拼命的样子,太像你的太祖爷尧帝了,你太祖爷当时禅位时曾对我说过;一是为了祖孙不成器,二是也不想让自己的后人,再当这天下最累的人了。”
唐尧听重明说这些话,顿悟到,重明说的太对了,在他对中国历史的记忆中,华夏国以后的漫长的封建朝代中,大部分辅佐帝王的功臣,都没有好的归宿,自商汤的比干,到大周的姜尚,春秋的百里奚,大秦的吕子,汉朝的张良,直至到明朝的刘伯温。
想到这里,唐尧心里一阵发凉,他想自己完全可以像师父一样,做一个逍遥世外的神仙,命运却不知不觉地让自己走上了现在这条道,如果说当初,这里面有年轻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事业的追求。随着经历的增加,现在看起来,也有一些一时的冲动。
他一时意乱,走出了竹院,叫上元可元爱,去了炼石神坡,将神龙棍和神龙剑从范模中取出来,拿到小溪边,认真地打磨起来。他准备让两个弟弟再大几岁时,每人一棍一剑。不一会,重明也走过来帮忙,将两剑和两棍打磨到唐尧满意为止。
唐尧对重明说:“这次还是你祖爷来起名吧。”
重明端详着两棍和两剑,一时还真想不出什么好名字。走过来走过去,即像对唐尧说,又像自言自语:“你当初使用黑色玄铁铸成的棍和剑,起名‘幽冥神龙棍’和‘幽冥神龙剑’,这次你用的是亮色金属,就叫‘神光盘龙棍’和‘神光白龙剑’吧。”
唐尧笑着说:“这名起的好,没想到祖爷还有起名的天赋,我给你做个幡,上书‘起名大师’四个字,你扛着幡游历天下,专业起名,华夏国人都迷信起名大师,我敢保证你能赚个盆满钵满。”
重明知道唐尧又在忽悠他,刚想发作,见唐尧已经手拿盘龙棍舞了起来,只见炼石神坡上,一团耀眼的光影,来回地滚动着,亮光灼眼。重明和元可元爱,都不敢用正眼去看。
待唐尧收功之后,重明说:“想不到你的棍法也如此精妙,你小子到底会多少东西,你这棍法,不用打在身上,就是仙。魔也近不得你的身边,人就更别说了,你这叫什么棍法,舞起来像一个小太阳,根本见不到你的身影在那里,你若生在你太祖爷的时代,如果有你,你太祖爷是万万不会,将江山让给他人的。”
唐尧说:“我的心情刚好点,你又谈这烦心的事,今后咱祖孙俩来个约定,谁要再提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罚他三天不许吃饭。”
第二天,唐尧和重明在竹屋内,正在喝茶,元可元爱兴奋地跑了进来,用手比划着。唐尧一看就明白了,知道是猛犸象和母马都生了小崽子。唐尧和重明赶过去一看,两匹母马,生了一匹白色带黑花的小马,和一匹小黑马,这匹小黑马,竟然和自己骑着的大黑马一模一样,也是通身黝黑发亮,四蹄如雪,唐尧喜欢极了,叮嘱元可元爱,一定好好照顾它们。
重明这时又对唐尧说:“又到了该给女娲娘娘和王母娘娘,准备茶叶的时候了。”
唐尧心里一惊,要不是重明提醒,自己光顾着忙华夏国的事了,险些误了女娲娘娘和王母娘娘的大事。
他立马和重明,元可、元爱去采茶,刚刚制好第一批茶,女娲娘娘就来了。
女娲娘娘对唐尧说:“王母娘娘现在喝茶上了瘾,就连玉皇大帝也喜欢上了喝茶,两口子口味还不一样,王母喜欢喝红茶,玉皇大帝喜欢喝兰花茶。王母又大方,不但请大神喝,而且还送,给她的茶早已没了,把我的全要去了。”
唐尧说:“这次女娲娘娘就多带些回去,多送王母娘娘一些。”
女娲娘娘说:“要是你说的这么简单就好了,关键是那些常去王母娘娘那里喝茶的那些神仙,都喝上了茶瘾,知道了茶叶是我送的,全跑到我那里讨要,我要不答应给他们,众神岂不都让我得罪了。还有这里的我那套茶具,看来要先送给玉皇大帝了。”
唐尧说:“既然如此,女娲娘娘何不鼓动王母娘娘在天庭也开一个茶盟,反正王母娘娘手下的神仙多,让他们聚在一起自己动手,一起享受,省的一个个跑去您的宫里烦您。”
女娲娘娘听后非常高兴,说:“此法甚好,我回去就办。”
唐尧又恭敬地说:“女娲娘娘再恩赐重明一些法力,如果他能去天庭,就把送茶的事让他包了,省得女娲娘娘来回跑。”
重明在一边眼里露出感激的目光。
女娲娘娘稍稍想了想,示意重明走至近前,对着重明吹了口玄空神气,只见重明的翅膀下瞬间长出两只灵活的手来,手臂可长可短,变化多端。女娲娘娘又传授了重明咒语,重明一念咒语,两只手瞬间在两只巨翅上,各变成三根又粗又壮的五色神羽,重明感觉自己的神力最少提高了两倍不止。
女娲娘娘说:“我这就回去了,这次带着重明走一趟。”
临行前唐尧对重明说:“祖爷在天庭多待些时日,不要着急回来,在天庭多走走,多看看,多结仙缘,回来后讲给我听听。”
重明知道唐尧的心意,说:“放心吧,只要女娲娘娘不赶我,我是不会着急回来的。”
重明轻若无物的背上两大布袋茶叶,两只龙爪又各提了两大袋,跟在女娲娘娘身后,踏上五色神云而去。
唐尧用了几天的时间,完成了华夏国,各种国策的制定。下了黄山,从清灵空间里唤出黑马,向新王城而去,当他策马走上崇南大道时,让马慢了下来,平复一下心情,思考着未来的生活,不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转念一想,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都是自己选择的,既然选择了,就由着心去做吧……。
第八十章 ;禹王喜闻铎鸣声()
禹王入主新都后,在王宫的大门前,设置了;钟。鼓。磬。铎。鼗五种打器。广招天下贤士,并昭示天下;如果能用义理使我明白的人敲钟,用道德说服我的人击鼓,参政议政的挥铎,以忧患启发我的击磬,告状诉冤的摇鼗。并晓谕华夏国黎民;本王不怕贤士滞留在路上,而是担心滞留在王宫前。
自从设置了五器,禹王有时吃一顿饭之间,也要接待十几个来访者。洗一次头,要挽五。六次发,接待来访者。而所有的来访者,没有一个是挥铎来参政议政的,使禹王心中颇感郁闷。两个月来,首辅的座位一直空着,六卿之位,有五卿还悬着。
禹王召唐兴进宫询问唐尧的情况。唐兴答道:“回禹王,这两个月,我也断了与唐尧的联系,禹王耐心等待几日,唐尧向来办事持重,一定是因故耽误了。”
禹王无奈地摇了摇头说:“看来也只好等了,只是唐尧不到,一切都毫无头绪。”
其实华夏国,也不是没有人来向禹王参政议政的,只是这些人一踏上崇南大道,心气就没了一半,进了大都城,心里就彻底凉了,见了禹王宫,脑袋里就全成了浆糊,哪里还有胆量去挥铎,只当来大都旅游了。
这日,时逢大朝,禹王与众大臣,商议建都以来,应从何处大事着手,众大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皋陶在一旁,也无奈地摇着头,现在他也不明白,禹王心里向往的新朝政是什么,自己在舜帝时所掌握的那些礼制和治国之道,好像已无所适从了,为此,他心里也非常惆怅,此时他才理解了,禹王盼望唐尧早日归来的心情。
禹王听着下面呜呜泱泱地争吵声,心烦意乱,无精打采。
忽然,他期盼了已久的挥铎声传来,初时,他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当挥铎声一阵阵地不断传来时,他才知道这一次是真的。
禹王精神一震,神情严肃地喊了一声:“肃静。”大殿上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禹王吩咐身边的侍臣:“速去宫门外,看看是何人挥铎,带上殿来,本王要立即召见。”
侍臣快速地向宫门外走去。过了不一会,大殿门外走进来侍臣和一个高大的身影,侍臣与他走在一起,身高只达到这人的腋下。禹王一见,也惊讶此人长得竟如此高大,不知见识如何。见来人步态稳健,不急不缓,身姿挺拔,目不斜视,一头乌发向上挽起,发髻上插一根玉簪,长的天庭饱满,地格方圆,一对剑眉斜入天苍,双目发着皓月之光,鼻如俊峰,口含四方,肤如亮铜烁烁生光。
走进大殿后,向禹王跪下,口中道:“臣唐尧因要事羁绊来迟,请禹王赎罪。”
禹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就连唐兴。虞苗。虞利和虞旺,也吓了一跳,他们心里暗想;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冒充唐尧。
禹王回过神来,道:“壮士请起,不知你是何方人士,为何口称唐尧?”
唐尧起身,快速地冲着唐兴和虞苗他们扮了个鬼脸,然后回禹王道:“臣唐尧,神农山唐家岭人氏,三年未见禹王,难道禹王把臣给忘了。”
唐兴。虞苗,顾不得礼制,走到唐尧面前,仰头看着他。唐尧冲他们呲牙一笑,二人这才看清真的是唐尧。激动地转身对禹王说:“禀禹王,他真得是唐尧。”
禹王听后,急令唐尧走到近前,细细一看,果真是唐尧,不由得问道:“唐尧,你为何长成了这般高?”
唐尧微微一笑,对禹王道:“回禹王,这两年多来,唐尧绕着华夏国外围游历,日行一百,有时夜行五十,身子噌噌地往上蹿,不知不觉地就长成了这样,我想这该是每天跑路多的缘故吧。”
禹王道:“你在黄山闭关修国策,想必都已完成了吧?”
唐尧道:“回禹王,王命所在,臣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