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尧对唐仁说:“你先待在神农山好好练功,并带好弟弟,以后我会让你出去的。”弟弟听后方才高兴了起来。
唐仁今年十一岁,练功已有四年,加上自己很努力,无论是内功还是外功,都有了一定的根基。这天一早,唐尧把他带上唐家岭的山顶,用玄空神气打通了他的玄关,又将天元内功传给了他。唐仁的功力一下子得到了飞升,以现在的功力,恐怕虞有。虞田两个人加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
最让唐尧高兴的是那个小弟弟唐德,非常聪明,还比同龄的孩子高大了很多,从四岁起就跟着唐仁练功,并且练得象模象样,这小子,小嘴又甜,看见唐尧,一口一个大哥叫着。唐尧很喜欢他,嘱咐唐德说:“你要跟着你二哥好好练功,到时候我就让你去大都,你要是不好好练功,休想走出唐家岭。”
小家伙一听,赶忙说:“大哥放心,我十岁后,武功一定要超过二哥。”
唐尧听后哈哈大笑说:“你小小年纪,敢说如此大话,不过大哥很喜欢,你很像大哥小时候。”
唐尧将清灵空间里的两条‘神光盘龙棍’和两柄‘神光白龙剑’送给了两个弟弟,每人一条棍一柄剑。并叮嘱两个弟弟:“剑和棍现在不要让外人看到,以免引起他人觊觎,等几年你们大了就无所谓了,切记!切记!”
又将跟随公主马车来的两匹小马留给他们说:“黑马留给唐仁,花马留给唐德,你们要好好待它们,一下都不许打它们,它们都是神马,你要不对它好,它也就不会对你好,说不定它们就会自己跑回大都去。”
两个弟弟本来看到棍和剑,就已经非常高兴了,又见送给他们这么漂亮的两匹马,高兴地又蹦又跳,不知道说什么好,小弟弟拍着胸脯,一本正经的向唐尧保证:“大哥你就放心吧,我们对它俩,一定比对咱爹还好。”唐尧听后一下没忍住,‘噗’的一下笑出了声。一旁的三娘。亦玉和唐秋,也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一时间,满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唐霸自清醒过来后,知道了自己的大儿子,小小年纪就成了华夏国的首辅,儿媳妇又是公主,高兴地几晚上没睡好觉。想想自己的过去,象做了一场噩梦一样,现在看到三个儿子这么亲热,高兴地在一旁直流眼泪。
这天,唐尧来找唐贵,一脸郑重地对他说:“我有一个计划,就是从唐家岭向巴东修一条路,在农闲时,你最好带人先修起来,待我回到大都后,奏明禹王,将唐家岭设邑,并下诏荆州侯调派役工前来修路。这件事,事关唐家岭唐族的兴旺和发展的大事,你必须慎重对待。”说完后,又将设邑的详细筹划和建邑的图形交给了唐贵。
唐贵何尚不明白,唐尧交给他的是一份富贵,想不到,这小子当初让自己当邑侯一句戏言,今天真的变成了现实,他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感谢唐尧。
喃喃了半天才说:“你放心吧,贵叔明白你的心意,你这是在完成你爷爷的遗志呢,我也明白这些对唐家岭意味着什么,贵叔心里还是知道轻重的。”
唐贵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对唐尧说:“你见了重明祖爷,一定替我向他老人家赔个罪,上次他老人家来家,我不认识,一时失言,惹恼了他老人家。”
唐尧问:“什么事,惹恼了这祖宗?”
唐贵说:“我对下人说赶紧把怪鸟赶走。”
唐尧说:“你这不是明着找不自在吗,唐氏后人骂他怪鸟,他不打断你的腿才怪呢。”
唐贵苦着脸说:“他老人家当时就是这么说的,要不看在唐尧的面上,非打断你的狗腿不可,不过我已经将功补过,修改了祖谱,唐家岭现在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祖先中有一位重明神。”
唐尧笑着说:“这事你做的不错,他老人家知道了一定很高兴,这亊你放心吧,我会帮你说情的。”
二十天后,墓塔修好了。众人看到,在老族长墓穴上,修起了一座有四个门的,高高大大地石头房子,墓塔前面,竖起了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上书;禹王亲封岭侯之神位。墓塔平台的周围,都装上了石栏杆,整个陵寝,看上去肃穆庄严。
唐尧带领全族人,进行了公祭,五大长老在陵寝前大哭不止,大长老仰天高喊:“老族长啊,你老人家培养了尧儿,给我们这一族人争了大光,今后全族人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来祭拜你老人家。”
第二天,唐尧和公主带着唐秋,天不亮就走了。在古阳镇的外公家住了一晚,一大早就回了大都。
第八十八章 :修新路唐贵封侯()
唐尧回到大都与亦玉一同进宫拜谢禹王,唐尧道:“谢父王对老族长的封侯大恩,唐家岭的族人铭感禹王封赏!”
禹王道:“若不是路途遥远,本王理应前往拜祭。如没有唐首领对你的养育,哪有今天的国之栋梁。其为国育才之德,当为华夏楷模。”
唐尧道:“父王敬贤礼教,千古帝王无以!华夏国兴盛,皆父王仁德教化,儿臣拜服!”
“儿臣还有一事,奏请父王,儿臣设想唐家岭建邑,开拓通往巴东之路,此路一通巴地又多一条通向荆州的旱路,这样无论是物品流通或人员往来,摆脱了只靠大江水路一途。巴地土地广袤,物阜种丰,有了此路便于人去巴地繁衍生息。”
禹王闻奏高兴道:“此设想很好,父王都没想到这条近路,我生在巴地,深知巴地行路之难,这次又让你想到前边去了,父王如你所奏,唐家岭设邑,封唐家岭头领唐贵为四等候,你可与姒臣商拟调荆州。徐州。兖州。扬州役工前去修路,可派一副卿常年驻守。商拟好后奏报父王。”
唐尧没想到禹王这次如此重视,并且比自己还急。转念一想,看来这些成功人士,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上,都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好事。让他不解的是,这种传统能流传下去几千年。
拜别了禹王,回到府里,休息了两天后,唐尧叫上管家和助亊,到了新开的织坊。铜坊。陶坊看了一遍,见他们都已经步入正轨,连家人都已接来了。三位头领见了唐尧,都是满脸喜色,不停地道谢。
三位头领见唐尧回来,非要请客。唐尧也不好推辞,一干人来到‘美味鲜’,上的全是招牌菜和他们从青州带来的美酒。三位一齐站起来,敬唐尧,织坊头领代三人说:“感谢首辅提供的风水宝地,如今我们三家所产的物品,数量比在青州翻了一倍,价格高了三倍,而且还供不应求,我们都不知该如何感激唐首辅。”敬完唐尧,又敬管家和助事。
唐尧对三人说:“你们现在应多增加人手,尽量提高产量,随着名声越来越响亮,销量会越来越大,到时订货的客人,恐怕你们都会应付不过来。”这场宴席,两个时辰后方散。
唐尧回到府中,刚刚跑上一壶茶,唐兴就走了进来。唐尧站起来请他坐下,两人边喝茶边聊了起来。唐尧说:“你不来,我也正好想找你有事相商。如今是冬季,北地人正在猫冬,我想让你带上一百轻骑兵,出使幽州和草原,到幽州主要是先看看,有没有收复幽州的机会。到草原,尽量以说服为主,草原人不比幽州,他们居无定所,人人有马,移动起来很快,如果用兵,他们往草原深处一藏,任有多少人也找不到。所以对草原人,要以攻心为上。回来时顺便买回一批马来,越多越好。”
唐兴说:“你不会是想在冬天打三番的主意吧?”
唐尧说:“这要看你这一趟所掌握的状况来定,你如果做得好,收伏三番,将是首功一件。另外,到了幽州后,你可与天下第二坊的头领联系,他会给你提供你想要的一切情况。他是我三年前布下的眼线,这事只有你一人知道就可。”
唐兴用讶异地眼神看着唐尧说:“三年前你就在幽州布下了眼线,你到底有多少我不知道的东西。”
唐尧说:“这就叫——未雨绸缪。”
唐兴问:“什么意思?”
唐尧说:“给你说话真费劲,和教小朋友成语一样。‘未雨绸缪’就是,不等下雨,先准备好雨具,本来四个子的事,你非要我说一大堆话,看来今后我得编一本词典,让你们这些人好好学学。”
唐兴问:“什么是词典?”
唐尧说:“你有完没完,你简直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
唐兴说:“你的话我怎么越听越糊涂。”
唐尧见若不打住话题,会没完没了。赶紧对唐兴说:“今天这节课就结束了,以后有时间再慢慢教你,你现在赶快去准备吧。”
唐兴问:“什么时候动身?”
唐尧说:“准备好了就动身,越快越好,如果你办的顺利,我们力争开岁节前,平定三番,这事只有你知我知,就连禹王也不知,所以你不得告诉任何人。”
这时,唐家岭的唐贵,突然头脑开窍,福至心灵,在家里想;我若等到唐尧的信后再修路,岂不显得我很被动,我不如提早动起手来。想到此,他请来了五大长老,对他们说:“唐尧临走时对我说,要把唐家岭建城邑,这事虽说要奏明禹王,但唐尧如此说,就事有九成了,想必五位老人家心里也都明白,如果唐家岭建邑,我们唐家岭的唐氏一族,在华夏国就会名声大振。我们不能单等唐尧送给我们荣耀,也应该替唐尧做一些争光的事。唐尧想从唐家岭修一条通往巴东的路,我觉着我们应提前动手。”
五大长老一听,非常高兴,没想到这种光宗耀祖的事,能让自己这辈子赶上,一致赞同。唐家岭除留下管理田地的之外,男女老少一起动手。
第二天,唐霸听说了修路的事,来找唐贵,对他说:“贵兄你年龄大了,修路的事就交给我吧,你就在一旁出出主意。”
唐贵想了想,笑着说:“这样也好,这亊是你儿筹划的,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