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千娇百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恪恰到好处的提醒了刘宏,刘宏此刻才意识到危险已经除去,他满是感激的看了眼刘恪,然后就激动的说道:“皇弟说得对,禁军听令,速速铲除叛逆分子,全部杀死,全部杀死”

    尽管刘宏努力的装作掌控全局的帝王姿态,但是最后一句话还是道出了他内心的恐慌和愤怒。

    刘恪并不对刘宏的这道命令有任何的反感,在他看来,既然这些逆乱者打算跟着王芬造反,那么就应该有失败被杀的觉悟,至少这样还不会株连到亲族,如果这些人连这点觉悟都没的话,那么他们此刻的失败完全不值得人同情。

    刘恪一边把玩着手里的犀角小号,一边观看着张辽三千铁骑以及加入到反攻局面中的禁军和叛乱者厮杀的场景,心中却在想着如何善后,虽然前面他就已经在为张辽率军出现做过铺垫,但是刘恪还是担心这件事情会被有心之人拉出来研究。

    尤其是在中山王府得罪了天下世族的情况下,保不准就会有那么几个家族分析出刘恪在这件事情中起到的作用,如果让这些家族用这件事来攻讦中山王府的话,就显得有些美中不足。

    既然是精心筹划,那么就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局势尽在掌握的情况下。

    刘恪看到率军冲杀的张辽已经开始有意减缓冲锋速度,而张辽身后的三千铁骑也尽可能的掩饰战力的时候,他脸上又浮现出几分笑意,显然,对于张辽能够很好的领会并执行自己的决定,刘恪感到极为满意。

    “皇弟,今日之事,全赖你运筹帷幄,朕以及太后性命能够保全,这都是皇弟的功劳啊”正当刘恪思考着怎么开口向刘宏解释张辽率领的三千铁骑为何会出现的这么及时的时候,刘宏却恰好先开口说话。

    “陛下客气”内心喜悦的刘恪佯装做十分镇定的说道:“恪与陛下同根连枝,都是高祖血脉,能够帮助陛下击溃逆乱者,都是恪分内之事,且就算没有恪,相信陛下也能取得最终胜利,恪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

    刘恪谦虚的话语以及恭敬的态度,让刘宏这个皇帝瞬间就感觉到自豪,他拉起刘恪,极力赞扬道:“皇弟以及刘稚皇叔对朕的支持,对朝廷的忠诚,朕都看在眼中,等到此间事了,朕定要重重的嘉奖你们父子。”

    就在刘恪想要谦虚几句,并顺便解释解释张辽三千铁骑是怎样出现的时候,张让这个死太监却又嘎嘎笑着站出来说道:“看来老奴也要提前恭贺恪世子以及中山王咯”

    张让言毕,赵忠、蹇硕等伺候在刘宏身边的太监们都站出来道贺,这让刘恪只能生生的将话咽回去,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此时的疏忽却即将给他带来一次充满危险的远行……

    :

109。第109章 谋官() 
弑君的阴谋,终于因为刘恪的阻止而画上了句号。

    虽然在慎陵的时候,皇帝刘宏还强装镇定,但是等他回到行宫的时候,就满是惊怕的躺到了病榻上。

    皇帝病的不是时候,毕竟王芬等人的罪名还没有商定,可是刘宏已经没有精力去管这些,他只想尽快回到洛阳帝都,现在,他觉得皇宫才是最安全的。

    就像是受了惊吓的野兽,刘宏强令何进率领禁军保护帝妃皇子回京,当然,王芬、周旌、襄楷、陈逸等逆乱者全部都关押在囚车中被带回了洛阳,留给他们的自然只有死亡。

    刘恪带领着军队一直护送天子辇架到魏郡,这才止住脚步,倒不是皇帝让他离开,而是他不得不赶快回到中山王府。

    随着刘恪离开的还有皇帝颁下来的一道圣旨,圣旨上命令中山王、镇北将军刘稚暂代冀州刺史的职务,虽然不知道这个建议是什么人给刘宏出的,但是刘恪必须尽快赶回王府同刘稚商量。

    不同于之前暂代幽州刺史,此时刘稚暂代冀州刺史却是刘恪分外看重的。

    幽州不是最佳的逐鹿天下的根据地,但是冀州却是,冀州地大物博不说,只说冀州的人才就足以让刘恪动心。

    赶回卢奴城的路途上,刘恪甚至都不敢停歇,他必须在天子回到洛阳之前,在新的冀州刺史到来之前,帮助他的父王尽快的掌握冀州,只有占领了冀州,刘恪才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刘宏驾崩之后的乱世局面。

    张辽、赵云自然能够看得出刘恪心中的焦急,两人也没有去问,只是尽心尽力的守卫着刘恪往卢奴城赶路,等到一行人回到中山王府的时候,却已经是中平五年的六月中旬。

    当风尘仆仆的刘恪出现在中山王刘稚面前的时候,刘稚都险些没有认出皮肤被晒得有些黝黑的儿子,直到刘恪忍着嘴皮干裂的痛说了句“父亲”的时候,刘稚这才反应过来。

    “恪儿,这是怎么回事?”

    “父王,您先别管我,这是陛下的手谕,任命你暂代冀州刺史的诏”刘恪激动的说道。

    “暂代冀州刺史?”刘稚怪异的看着刘恪,弄不明白刘恪为何要对这道圣旨显得如此激动。

    “父亲,冀州不是幽州,如果您真的想保全社稷,安治黎民,就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想尽办法将冀州刺史的位置牢牢地抓住”刘恪情急之下险些将不久之后刘宏就要驾崩的消息都给说了出来,不过所幸的是他反应及时,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

    刘稚也隐约清楚了刘恪匆忙赶路回来的用意,只是他显得有些为难的说道:“恪儿,为父只是藩王,暂代刺史职务已经是天大的运气,又怎敢奢望坐实这个位置”

    不难看出,刘稚对于冀州刺史之职也是有些意动的,上次他暂代幽州刺史之位的时候,就准备雄心勃勃的治政安民为幽州做些实事,没有料到很快就被换掉,眼下,刘稚显然是担心这次又和上次一样。

    刘恪想了想,也觉察出了刘稚心中的担忧,不过在回来的路上他早就有了安排,所以只见他不慌不忙的说道:“父亲,儿臣听闻太常刘焉有意建议陛下恢复州牧之职代替刺史,同时任命宗室重臣充当各州州牧以稳住帝国根基,父亲何不从此处着手,派人联系刘焉,让他帮你在京中活动……”

    闻弦而知琴意,刘稚这个时候要是还不清楚刘恪心里面的想法的话,他也就不配做中山王了,虽然刘稚不清楚刘恪从何处得知的这些消息,但是对于儿子的话他还是全部听从。

    事关重大,为了安全起见,刘稚派遣军议校尉田畴亲赴洛阳联络此事,而刘稚本人则在新的冀州刺史人选确定出来之前,由刘恪帮助,广泛的从冀州大地征召贤才。

    为了避免外人的闲言碎语,刘稚甚至住进了冀州州治所在的高邑城刺史府。

    只有刺史的刺史府显然是不行的,前任刺史王芬的属官都被谋逆案全部抓到了洛阳,所以很快刘稚任命的新属官和幕僚们就进入到了冀州刺史府任职。

    前番因为征讨乌桓和中山王府结缘的崔琰、崔林兄弟,此番均被征召到了刺史府任职,崔琰还是做治中从事,协助刘稚处理冀州政务,而崔林则成了冀州刺史府的薄曹从事,掌管一应文的草拟和发放,这些都是崔琰和崔林所擅长的,所以都没有什么大的波折出现。

    代表清河崔氏的崔琰、崔林兄弟的加入,为刘稚在冀州招揽贤才开了个很好的先河,其余世家子弟看到崔琰和崔林都能抛下家族利益加入到刘稚麾下,那些在家族中本就不得志的贤俊子弟更是潮涌般的汇聚到高邑城,希望能够获得刘稚的任用。

    对于前来投效的贤才,刘稚根据刘恪的意见,分别予以不同职务,很快,这些人就为刘稚掌控冀州局势打开了良好的局面,只是这些人中再也没有像崔琰、崔林这样出色的俊杰。

    崔琰和崔林是清河崔氏出身,由此二人,刘恪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有‘诸葛四友’之称的博陵崔氏崔均,当然,提起崔均或许都会觉得陌生,但是提到他的字号崔州平三个字的时候,想必大家都会觉得如雷贯耳。

    虽然不清楚崔均真的是不是和诸葛亮、徐庶一样的牛掰,但是此人既然能够和诸葛亮、徐庶为友,自然也有他厉害的地方,抱着激动的心情,刘恪亲自跑到博陵郡崔家找崔均,但是到了崔家却被泼了一头冷水。

    崔均不在

    没有找到崔均,刘恪只能打道回府,不过在离开崔家的时候,他还是留了一封信,希望崔均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能够投靠在他的战旗之下。

    辗转两三个月,为刘稚寻访贤才的刘恪回到冀州刺史府,脚跟还没有站稳,就被田畴从洛阳城传回来的消息给镇住了,来不及休息,刘恪找到刘稚,同他商量起给田畴的回信。

    :

110。第110章 想通() 
田畴的来信中说,他已经和太常刘焉取得了联系,并且刘焉也说出了有意奏请皇帝‘设置州牧废除刺史’的筹划,只是当得知中山王刘稚有意谋求冀州牧的职位时,老谋深算的刘焉却要求刘稚支持他做益州牧。

    田畴不敢擅自决断,所以就写信回来询问刘稚和刘恪的意见,刘恪见到田畴的信,本能的就想拒绝刘焉的这条提议,但是直接拒绝的话,无疑刘焉也将阻止刘稚做冀州牧。

    当两件事情起了矛盾的时候,刘恪也只能乖乖的和刘稚商量对策,尽管他比刘稚熟知历史大势,不过碰到这种具体事务,他就比刘稚欠缺处理经验,而且此事也关乎到刘稚本人,所以刘恪觉得更应该问问刘稚的意见。

    “父亲,刘焉谋求益州牧,所图不小,我们不能轻易答应他啊”刘恪不能说出刘焉谋取益州之后将会在蜀地制造出一个独立王国出来,所以他只能尽力的在掩饰本意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看法。

    “恪儿说得对,益州地处偏远,刘焉拼着荆州、扬州、青州等富庶之地不要,偏偏索要这益州牧之位,怕是想要效仿高祖当年,看来这乱世到来,连宗室子弟都开始有自己的谋算咯”刘稚眉头紧蹙,显然对刘焉的提议也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