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这个标有鱼字的地方,鄙人认为不再中土之内,鱼从水,商王最得意之作就是将国力扩展到了海外,鄙人认为这个“鱼”字很可能代表鲜。
朝鲜之地有鲜山,鄙人认为这个山就是鲜山。”
申公学识渊博,所言有理有据,令人眼前豁然开朗,一下子就将藏金所在锁定了范围。
这让平原君赵端脸上颇有荣光,自家门客不都是酒囊饭袋的窝囊废。
门客朱公更是附和道:“申公所言有理,商王亥曾和有易氏交情颇深,客居有易氏,虽然因为有易氏贪婪夺财,不过这侧面反映,商王和有易氏交情颇深,若是这样金藏在易,就是顺理成章之事。鄙人也赞同易就是易水,应在如今燕下都之地。
至于“鱼”字,鄙人也认为当是鲜山。如今箕王王都所在的山峰!鄙人曾听人说,箕子奔去朝鲜就是为了寻找金藏,好复辟殷商!”
平原君的又一门客,是投入门下不足半年的赵公,也附和道:“商人本是鸟人托生,喜欢早起鸣唱,就称朝歌,喜欢早起捕鱼,就称朝鲜。这样的名字比比皆是。朝鲜如今看似不再中土之内,其实是我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鄙人也赞同申公,朱公所言,鱼当是朝鲜之地的鲜山!”
秦梦听闻这位赵公所言,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朝鲜还和朝歌有这等联系。
“孔子经常会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上。”孔夫子为何经常要去海上呢?无意他想寻求祖上的荣耀,前去朝鲜之地完成它成王之志,若不是那里有宝藏,为何孔子天天嚷着要去海上呢?属下也认为,这个鱼代表朝鲜之地上的鲜山!”一个长相颇为滑稽的瘦骨嶙峋的年轻后生也插言说道。
秦梦听闻,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原来孔子要出海竟然也是为了寻找宝藏复辟殷商自立为王啊!
又一个人侃侃而谈道:“属下读书万卷,知道自契到汤八迁都,从汤到帝辛更是六迁都,商国迁都如此频繁,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他们并非是为了迁都,而是在寻找商王相土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藏!
世人都知商王亥,为有易氏所杀,其子上甲微报仇心切,而国中并无粮草,然而上甲微,却有用不完的钱粮,一举就竟将有易氏铲平,可定得到了商王相土的宝藏!
商纣帝辛更是昏庸无道,然而他却能大肆修建露台,建造肉林酒池,他哪里来得那么多财富挥霍,商纣必然寻到了先祖相土留下的大量财富。
后来箕子为什么要去朝鲜,想必也是为了寻找商王相土遗留下来的金藏,为了复国。
在下认为易就是有易氏的易,鱼就是朝鲜的鲜!此地必然有商王相土留下的宝藏!”
接下来所言离题越来越远,更有人说,商人都是鸟人所化,鸟类最喜欢在窝中存储粮食,商王相土此举很是符合鸟类属性。
秦梦也越来越听不下去了,不由冲着殿厅角落里的仓海君咧了咧嘴。
平原君的门客欲要发言,不想公孙龙一拍案几,骂道:“统统一片胡言,都是无稽之谈,五百年之前,城不过三里,国不过百里,更何况商王相土距今将近两千年之远,哪里有什么宝藏,即便有,商王相土能囤积多少金子,百金,千金,万金?要这么多金,不从事生产,如何能富国强兵?将甲骨留下给我,你们散去吧!”
秦梦也为公孙龙的这一拍而叫好,赵国不全是糊涂蛋,还是有明白人的,赵国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若依赖找到意外宝藏强国,那只能说明,赵国气数快尽了!
第701章 商之豪奢()
一堆烂骨头,一段尘封千年的往事,两篇迷雾重重的宝藏图,天下如此辽阔,寻宝不亚于海底捞针!
众人嘴上不说,心里却是不抱希望,在座公卿大夫,豪商巨贾也多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公孙龙的搅局,犹如浇在满怀期望的平原君一盆凉水,脸色愈发难看。
其实平原君身后的那瘸腿抱轫舍人对公孙龙这老家伙更为恼怒。
秦梦冷眼旁观仓海君再向适才滔滔讲话的申公使眼色。
一头花白须发的申公微微点点头,起身站起面对公孙龙轻轻一揖说道:“公孙前辈,恕我冒犯,在下申不害四世孙,家学渊源,小子做申子六篇,伊尹五十一篇,辛甲二十九篇,在士林之中也小有威望,自不会信口开河。
夫子所言五百年前,城不过三里,国不过百里,却也是如此。然而商之大,又非小子胡诌之言。夫子定是读过逸周书世俘篇,其中商纣自焚将四千块宝玉缠裹在身上,其中有五块天智玉。
诸位想一想商纣国灭生死一线,还能筹集如此巨量的宝玉殉葬,管中窥豹可见商王多么富有。那天智玉的美玉,诸侯一块难求,纣王竟有五块,商之豪奢,不言自明!相土烈烈,还富有海外之地,其胜,其富,灭国商纣怎能比肩?诸位千万不可以常理推断世事,公孙前辈你说呢?”
申公所言不虚,逸周书世俘解有载:益之商王纣于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五日,武王乃俾于千人,亲爱之四千庶玉,则销天智玉五,在火中不销。凡天智玉,武王则宝与同。凡武王俘商旧玉有百万。
申公说言不急不缓,又是引用世人熟知的古籍记载,自然说服力极强,一席话顺势扭转了颓势,大大和缓了平原君阴郁的面容。
堂中所坐公卿大夫,心里也随即泛起了丝丝涟漪,对宝藏之事又充满了期待。
公孙龙一时面露难色,不过他这位天下第一的诡辩高手,自然不惧,嘿嘿笑道:“是老夫孤陋寡闻了,纵使殷商富有四海,有巨大宝藏掩埋地下,地之大,河流之长,单是一条易水,就有三条支流,尔等如何寻找,到头来不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安心侍君做学问,才是门客士人的本分!”
这时箕公站起身来对公孙龙作揖说道:“天降祥瑞于主公封地,我等门下舍人自不能不管不问,若是公孙前辈对商代文字有兴趣,不如拓走一份,在家好生观研,仆下认为君侯自会答应!”
箕公一脸恭敬之色,说出的话却是绵里藏针,讥讽公孙龙垂涎甲骨文字。
公孙龙面目微红,欲要发怒反驳,平原君赵端却不悦说道:“好了!莫要纠缠细枝末节,寡人就想问你们,若是宝藏在易水之畔,朝鲜之地,又该如何找寻?”
箕公将桌几上盛放甲骨的托盘呈到平原君赵端跟前说道:“主公思虑极是,主公你看看这副图中河流细线左右依次排列五个灼烧过的点,这副山峰图案上也有同样的点痕,仆下斗胆猜测就是藏金,藏宝之所在!”
平原君赵端深吸一口气,点点头回应,箕公又说道:“沧海桑田,即便易水改道,然而地不会缩一寸,也不会长一尺,易水不过数百里,只要耐心比照寻找,定能寻到其中一个点,到时就能连带找出其他四个点,有没有宝藏,咱们一试便知!仆下粗略一观,剩下甲骨中,依然还能组合不少这样的藏金图!望天佑主公!”
平原君听罢大喜,轻蔑的对公孙龙说道:“太公,可否一同寻宝,我平原君门客千人,将易水挖断也非难事,既然天降祥瑞,小子就不能置之不理。就照箕公所言,将易地地图拓画百分,分发众人,寻找宝藏!”
平原君见过司马胜搬空的商王府库,自然深信不疑,心中又一次充满了希望。
公孙龙不屑的看了平原君一眼,笑嘻嘻的说道:“若有所获,老夫不要金子,只要带有文字的器皿,到时我高价索买。小子你那出土的商鼎我要了,出个价吧?”
平原君心花怒放的说道:“这鼎足有百金,化铜为钱也能值个十来万钱,又是上古宝器,更是商王相土鼎,换成他人,小子决计不卖,既然太公说出口了,出价百金可愿意?”
平原君赵端索价多有戏弄之意,一个千户的封君,一户收人头税千钱,一年食邑收入可有百金。公孙龙只是个百户封君,不吃不喝,十年才能筹齐百金。平原君赵端知道公孙龙是出不起这个价的。
公孙龙表情难看,意欲降价之时,堂中商贾队伍之中,有人站起向平原君见礼说道:“贱下愿出一百五十金求购!”
此言一出立时引起堂中一片骚动,众人纷纷回头打量此人,原来只是一个并不起眼最近一两年内才在邯郸市中站稳脚跟的玉器商贾。
一百五十金!是平原君赵端的一年的封地收入,他怎能不心动?不敢置信的重复了一遍:“你出一百五十金?”
那商贾卑微的点点头,说道:“我乃洛阳商贾,世代经营礼器,家中缺少一尊重器,早就有意收纳这尊宝鼎,不敢开口唯恐失礼!”
平原君满面春风,一拍桌子欢快的大喝道:“成交!”
洛阳出大贾,一出手就是一百五十金,真是阔绰,一旁的吕家邯郸商行的执事都有点相形见绌。
那商贾如捡到宝贝般,连声向平原君致谢,吩咐身边仆役向平原君家令缴纳定金,约定三日兑齐钱款。
对于这尊商定,秦梦也颇为心动,平原君索要百金的价钱并不高,此鼎确确实实是尊古商鼎,仓海君从朝鲜封地千里迢迢运至邯郸,所耗费的钱粮,雇佣的人力,耽误的功夫,远远超过百金。
秦梦很想纳为己有,但又害怕牵扯其中,影响整盘大计划,便也就克制住了。
第702章 淘金热()
从沙丘可走黄河北支流直达易水之上,赵王客卿秦梦似乎对于寻宝之事并不太热心,磨磨蹭蹭居留沙丘城两天之后,这才坐上赵国的水师楼船前往了易地。
又用了两天才浩浩荡荡到达往昔燕赵两国的边界线——燕昭王修建的防御赵国的长城。
而如此燕国的长城竟被赵国占据,成了赵王自家的一堵院墙。
赵国选择葛,武阳、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