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在这场遭遇战,淮南军在杜伏威的指挥下,勉勉强强的摆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一字长蛇阵,长枪盾牌俨然而立。而隋炀帝这边却是在张须陀的令旗一挥动,骑兵列队摆出了决死冲锋的箭镞阵,后面步兵则是手持盾牌和大砍刀在后跟从。
“杀。”随着隋炀帝用浑厚的声线,运用体内的真气发出来的喊杀声,麾下全军也随着一起大喊。这齐齐的一声,却是如同音波功一般朝着对面杜伏威的淮南军喊去。
淮南军这边,也是丝毫不胆怯,随着杜伏威大喊一声:“战。”
全军一同大喊,整个气势也跟着上来。
隋炀帝右手一挥,一名大鼓出现在他的背后。他亲自操起鼓槌,擂鼓三声。那原本蓄势待发的骑兵之中,当即抛射出来三波箭雨朝着淮南军射去。
看着这迎面而来的箭雨,杜伏威连忙指挥淮南军高举大盾阻挡。可是随着后面隋炀帝的擂鼓声继续作响,淮南军这边还没完全抵挡完这三波箭雨,张须陀就指挥者骑兵冲了过来。
喊杀声,惨叫声接连不断。瞬间摆出一字长蛇阵的淮南军就被这骑兵突击给撕裂了一个大口出来,杜伏威连忙指挥着自己两翼的将领回援。想把这骑兵给包围起来。
可惜想法是好,可是现实却是十分残酷的。在野战之中,步卒遇到重甲骑兵,在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剩下的也只有一个命运。没错现在张须陀就亲自率领着麾下的数万骑兵,在这十几万淮南军中上演大屠杀。
张须陀的勇猛,那是不能质疑的,宗师级别的战斗力,再加上常年马背上的作战生涯。淮南军中的将领几乎都不是他的一合之敌,手起刀落,就代收走了一条性命。
“大王,情况不对,我们后面的援军并没有上来。”原本情况危机的时刻,杜伏威还是比价淡定,因为他还有后手。不过这还没等到自己的后手上来进行反击,结果就跑来了一个将领向他禀报。
“什么,怎么可能。我们不是探查过对方只有出动这十万大军吗?而且我们的援军可是将近八万人马,不能可能一点风声都没听到?现在的杜伏威在听到了这消息之后,却显得有些方寸打乱,有些不顾形象的大喊道。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天下归心,三花聚顶()
“大王大事不妙,杜大豆带着那八万弟兄投靠杨广老贼了。”一个浑身浴血的将领跑过来,哭喊着说出了那八万援军的去向。
原本就有些焦虑的杜伏威,在得知这可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楞住了。还是一旁的心腹退了推他说道:“大王快撤吧!再这样下去,弟兄们都会拼光了。”
杜伏威见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不得已下令撤军。
可是淮南军从他们成军到现在作战都还没有正式的遭遇骑兵作战,根本就不知道,且战且退的道理,随着撤退的命令下达,整个淮南军瞬间乱成一锅粥,原本还有些规律的阵型一下子就自我奔散。这下子,根本就无力再做抵挡,一个个成了骑兵刀下的待宰羔羊。
经过三天三夜的一路追剿,原本声势浩大的淮南军,彻底的从地面上抹去。那侥幸逃得一命的杜伏威,躲在山区的一家寺庙里除了家,这也算是一个比原本的时空结局好了许多。至少还能苟延残喘,留一条命在。
这是第一战,隋炀帝就用铁血的手段告诉世人,他杨广又回来了,这天下依旧是大隋的天下。
岭南的宋家在见到杜伏威惨败之后,也没有起什么心思。反而是公开表报,他们的立场支持大隋,同时用实际行动来表决自己的,大量的粮草物资却是送到扬州行营。而在之前一早宣布隐世不出的独孤家却也是恰好时机的表明态度,也是站在隋炀帝这边。塞北边关的罗艺也跟风宣布效忠,这下子原本早已蹦乱的天下,也是一下子遍地开花。就连一些不成气候的山贼土匪也都纷纷把自己标榜为大隋旧部,举起了保境安民的大旗。
隋炀帝得知消息之后,大喜过望,笑哈哈的对这天空大喊道:“看来这天下人还记得寡人,这天下还是姓杨的。”
外面的征伐进行得很快,随着神兵山庄宣布支持隋炀帝,岭南支持隋炀帝,淮南之地的平定,整个南方局势基本都安定下来。下一步则是进军中原,何学吾现在却是宅在家里,一来的让隋炀帝忽略自己的存在。毕竟现在的吴兴城兵强马壮,明面上支持他,但骨子里却仍旧是何学吾的私人武装。
无论是谁都不应许有一股这么强却不稳定的势力存在自己的大后方,所以何学吾现在能做的那就是低调。
毕竟他可没有那种争夺天下的心思,现在的他却是在潜心研究武学。毕竟自己的这种境界一直都只是存在与书中,可能只是曾经存在过。
所以他想进去道门秘藏里面去探索关于这道家特有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这种神秘的存在。毕竟他虽然也算是道门中人,可是对于道家的那一套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外皮,其中的精髓什么的,他却是一窍不通。
而此时的道缘道长刚治疗了邪门三凶的老三独眼算,正在修养打坐。而那至从上次打破了醋坛子的独孤夫人,却是对于何学吾十分不满,现在看到都是爱理不理的样子,却是使得何学吾尴尬不已。
不过是已至此,何学吾只能前来询问邪们三凶之中的老二花痴道姑。这是至从上次之后,何学吾他们对于这道姑的行为偷偷的取了这样的一个称号。
“哦,你是想了解道门功法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那我告诉你,有什么好处啊?”这道姑却是有些意味深长的打量着何学吾说道。
“师姑,你就看在我师傅的面子上,就算是替他教教我这个傻徒儿吧!”何学吾真是人活到老,脸皮越厚。竟然这样没脸没皮的撒娇。
“哼,你们师徒都是一个德行。行吧!法不可轻传,我只说一遍,你可要听到好了。”这花痴道姑,一听到道缘真人,立马就瞬间进入了状态。
何学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滴,大写的尴尬说道:“洗耳恭听。”
“三花聚顶,内丹学术语。在远古时代,“花”与“华”通,“华”乃是“花”的本字,故而“三花”就是“三华”,表示人体精气神之荣华。所谓“聚顶”就是精气神混一而聚于玄关一窍。精为玉花,气为金花,神为九花。道家重修炼,以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聚之于顶,可以万劫不侵。正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道家修养之法也。三花落则死矣。三花未落,乘兴来过,言有生之年,未死之日,犹有再会之期也。“道姑一副十分认真的模样说道。
“那何为五气朝元?”何学吾可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连忙追问道。
“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尅制化,朝归于黄庭,叫五气朝元。”这花痴道姑虽然平时有些不靠谱,但是对于这道门真解上的讲解却是让何学吾受益匪浅。
就在何学吾以为完结的时候,另外一个声音从外面传来。
“三花聚顶,一气化三清之说。人花——炼精化气,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为轮回种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精不妄泻,则精满不思淫,铅花生矣;地花——炼气化神,人之生存赖以气,心必空於下焦,无惊无恐,无忿无怨,则气平顺,道畅通,中气足而不思食,银花生矣;天花——炼神还虚,精气虽足,无神者,则其体无光,其人无命,故神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执不着,神满不思眠,常清常醒,则脱壳还虚,归入虚空境界,则金花生矣。此乃三花至高境界。”那位深藏不露的刘老大夫关键时候,从门外进来,刚好听到道姑在讲解三花,不由得插口补充道。
“刘老先生,非我道门中人,却对我道门学说研究得如此深入,倒是让我深感惭愧,不知老先生对于五气朝元这一说有何见解?”没想到接下来道姑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第三百二十二章 痴迷道藏,中原战况()
“心藏神,后天为识神,先天为礼,空於哀,则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气朝元。肝藏魂,后天为游魂,先天为仁,空於喜,则魂定,东方青木之木气朝元。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先天为信,空於欲,则意定,中央黄帝之土气朝元。肺藏魄,后天为鬼魄,先天为义,空於怒,则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气朝元。肾藏精,后天为浊精,先天为智,空於乐,则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气朝元。以上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理。人之修道,必由五行归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归原无极本体,而达圆通究竟。”刘老大夫却是说出了自己对于道门真义的理解。
这原本的何学吾的问答,却是成为了这道姑和刘老大夫之间的论道。不过这其中的内容却是让何学吾受益匪浅,古人云,医武不分家。其实医道也是一体,讲究算是的天地人阴阳平衡五行互补。
现在的何学吾却从中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意外的构思生成的金丹再加上那合乎远古传说的奇异传说。这却是给何学吾开了一道大门,那神秘的存在更让何学吾对于这未知的一切更加好奇,更像继续探索。而这个世界的上乘武学几乎都和四大奇书有着息息相关的秘密,而且这四大奇书的根源还是源自战神殿里面的战神图录。
何学吾至从听了这一次论道之后,就跟道缘真人讨要了一份手令,远赴道门圣地而去。这一次他却是全身心的投入道家经典之中,从其中感悟自身的道路。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而何学吾现在算是在自己的这一条路上入了门,接下来的一切却是要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领悟。
整整三年,何学吾每一天都是在费尽忘食的一边研读道门秘藏经典,一边修炼,却也琢磨出了一些门门道道。自身的修为也是有了很大的进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