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惠文王立即道:“传他进来。”
“唯。”
很快,殿外走进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到了大殿中向秦王行礼道:“臣魏冉拜见大王。”
秦惠文王问道:“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魏冉面不改色回答道:“大王,微臣刚刚收到楚国的情报,楚国的景翠所部,在不久前移师东向,目的不明。”
“什么?楚国的军队动了,为何是景翠而不是屈匄?可知是什么原因?”张仪一听楚国的惊变,立即出口问道。
魏冉摇了摇头,道:“相国,可以确认不是屈匄而是景翠所部,具体原因还未查明,探子查探到楚国的动静,就立即赶回汇报,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查探。”
司马错问道:“景翠带走了多少人,是二十万全部人马还是只带走了部分人马?”
魏冉答道:“回客卿话,是全部的军队。”
魏章问道:“现在屈匄所部有何动静?”
魏冉回答:“据探子回报,景翠率军离去后,屈匄接收了楚国大营,正在修筑防御工事。”
樗里疾面带喜色,向秦惠文王道:“大王,楚国此举是在向我们秦国表明,楚国要攻打齐国了。”
司马错摇头道:“大王,还需静观其变,以防楚国有诈。”
张仪叹了口气,向秦王道:“大王,楚国此举是在继续向我们秦国施加压力,逼迫我们攻打齐国,现在,留给我们秦国反应的时间更加少了。”
第六十九章 上策中策()
秦惠文王闻言,脸色的喜色顿时凝固,反应过来了。
甘茂郑重的点了点头,见魏章等人还没有想明白,开口解释道:“相国所言有理,楚国移师东向的事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向我们秦国示好,表面楚国和齐国绝交的诚意。但是楚国此举同时也在逼迫我们秦国尽快出兵齐国。”
“如若不然,连楚国都出兵伐齐了,而身为联盟盟主的秦国,却依旧按兵不动,这样的行为,会导致我们秦国的声誉大跌。到时恐怕不仅赵魏两国生出异心,而且连韩燕两国都会对秦国不满。”
“所以说楚国景翠的行动,在楚国即使者之后的第二步行动,目的还是为了联合三晋,离间我们秦国和其他各国的关系,同时,景翠的行动让楚国的外交行动更加有利了。”
樗里疾想明白后,大怒道:“楚国用将军队调往东方的事情来逼迫我们秦国,难道就不怕我们秦国一怒之下兴师伐楚吗?”
张仪苦笑一声道:“怕,楚国当然怕,所以屈匄在修筑防御工事,打算严防死守,防止我们秦国攻打楚国了。”
樗里疾哑然。
随后大殿之中一片沉静,一时间无人开口,纷纷思索如何破解楚国的第二招。
秦惠文王沉默良久,突然开口对魏冉道:“将军可再去查探景翠的动向,一有消息立即回报寡人。”
魏冉行了一礼道:“唯。”
魏冉离去后,秦惠文王向殿中的群臣道:“楚国如此逼迫秦国,寡人忧之。如果秦国被楚国逼着伐齐,即使我们秦国胜利,这也是楚国的胜利,寡人深以为耻,不知众卿何以教寡人。”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后,甘茂劝道:“大王,君主受到耻辱,身为臣子理应用鲜血去洗刷国君之耻,但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此时天下的目标依然是齐国,对付楚国的行动需要暂时押后。”
张仪忧心忡忡道:“大王,秦国欲霸天下,齐国给了我们一个好机会。本来,五国伐齐后,再兴兵攻楚,必然能弱齐削楚,而让大王成就霸业。”
“可是如今楚国已经在积极联络三晋,试图加入联盟之中,如此一来,三晋在攻打齐国之后,能否出兵伐楚就是一个未知数。”
“只要三晋尤其是魏国不出兵伐楚,那么我们秦国即使战胜了齐国,那么也难以打败楚国,楚国不备削弱,大王的霸业自然也就难以实现。”
秦惠文王点点头,他刚刚也是想到了这一层,才会发挥发出感慨。
张仪接着道:“大王,我们秦国我们秦国要想成就霸业,所面临的障碍无非是齐国和楚国罢了。”
秦惠文王赞同道:“相国所言不错,正是如此。”
张仪继续道:“大王,齐国因为冒天下之大不韪,已经惹得天下震怒,故而合天下之力削弱齐国,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大王,对于楚国,微臣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选择。”
秦惠文王眼前一亮,笑着对张仪道:“愿闻其详。”
张仪道:“大王,上策是让出巴国,然后在楚国拉拢魏国之前,立即出兵齐国,合秦赵魏韩燕五国之兵伐齐救燕。”
“对于这种情况,楚国有两种选择,其一是趁机偷袭,其二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面对第一种情况,我们秦国只需要以重臣防守蜀国汉中武关,小心戒备,那么凭借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那么楚国难以从我们秦国这里占到便宜,就选择其他国家。”
“除了我们秦国,无论楚国选择出兵韩国还是魏国,都对秦国有利无害。一旦楚国出兵,那么我们联盟就有了伐楚的借口。”
“到时凭借秦国燕国以及被楚国偷袭国家的支持,完全可以逼迫赵国和另一个国家同样出兵伐楚。如此一来,楚国无论吃下去多少,那么都需要双倍吐出来。”
秦惠文王问道:“要是楚国按兵不动呢?”
张仪回答:“大王,如果楚国按兵不动,那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必然要联络其他国家,赵魏两国就是楚国的主要目标。”
“一旦伐齐一事结束,那么我们秦国可能会失去赵魏两国中的一国,也有可能全部失去。”
“如此一来,那么我们秦国联合韩国燕国,对抗以楚国为首的联盟,必然陷入长期相争之中。如果发生这种事,那么齐国和越国,也要牵扯进来。”
秦惠文王愁眉不展道:“楚国这几十年来,主动大规模进攻其他国家的事情,只发生过三次,其中一次是魏国和齐国相互尊王,前楚王一怒之下出兵伐齐,兵围徐州,齐国霸业就此中断。”
“而第二次是因为魏国纠结其他五国相互尊王,现在的楚王一怒之下出兵伐魏,一举夺取魏国襄陵等八邑。”
“几年前五国攻打我们秦国,楚国虽然是盟主,但是我们秦国却只和三晋发生交手,三晋战败后,楚燕两国望风而逃,根本没有和我们秦国交战。”
“而楚国第三次出兵,就是去年齐楚联军攻打我们,结果我们战败了,丢掉了从魏国夺取过来的曲地。”
“所以寡人担心,以楚国的一贯做法,可能不会出兵偷袭,而会选择拉拢赵魏两国,如此一来,争霸一事必然旷日持久。”
秦惠文王停顿了一下,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对张仪道:“请问中策。”
张仪答道:“大王,这中策就是我们秦国做出攻打齐国的表象,然后暗中出兵偷袭楚国。”
“偷袭楚国!”其他人闻言大吃一惊。
和上策不一样,刚刚张仪攻打齐国的计划,秦国占据道义的制高点,讲究以力压人,实施起来自然毫无压力。
而这中策一旦实施,秦国在天下必然声名狼藉,尤其是现在正在和齐国相持,等待秦国援军的赵魏燕三国,必然大失所望。
张仪点头道:“不错,如今天下所有的人全都希望我们秦国先攻打齐国,而楚国也在频频活动,逼迫我们攻打齐国,这就是一个机会,一个偷袭楚国的机会。”
樗里疾疑惑道:“敢问相国,如今楚国的屈匄已经在修建防御工事防备我们了,我们如何才能偷袭楚国?”
张仪笑道:“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要想偷袭楚国,就先要让楚国放松警惕。而要让楚国放松警惕,我们秦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出兵攻齐。”
“出兵攻齐!”秦惠文王若有所思。
第七十章 愿行中策()
张仪向秦惠文王道:“既然天下都想要我们秦国出兵齐国,那我们就出兵好了。不仅要出兵齐国,而且还要完成之前和楚国的约定,将巴国让给楚国。”
秦惠文王闻言不由身体前倾,看着张仪道:“愿闻其详。”
张仪解释道:“大王,如今经过数月休整,我们秦国已经缓过劲来,兵力已经调整完毕。如此,我们可以将主力集结在函谷关,一方面让楚国放心,表示秦国无意伐楚,另一方面向三晋表明,我们秦国伐齐之意。”
“只要我们秦国伐齐,那么三晋就会稳定下,楚国联络三晋的策略自然就会失效。”
“至于让出巴国,目的有两个,其一依然还是让楚国放松警惕,其二则是转移楚国的注意力。”
“此战的目的只有两个,其一是消灭楚国军队的屈匄所部,其二是夺取楚国的汉中郡,全歼昭鼠所部,只要消灭楚国这二十万精兵,那么楚国短时间内能调动的精兵,就只剩下景翠所部,届时楚国必然元气大伤,难以和我们秦国争锋。”
樗里疾问道:“相国的计划虽好,但是屈匄所部在丹水流域设防驻守,易守难攻,如何能打破他的防守。而汉中郡更是易守难攻,在我秦国缺乏水师的情况下,怎么攻取汉中?”
张仪答道:“右更所言的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攻取汉中困难重重,强攻自然行不通。但是只要我们消灭了还在丹水流域的屈匄,那么秦国的大军就可以顺着丹水直达汉水,这样就可以截断汉中与楚国的联系,失去楚国的支持,届时汉中的昭鼠所部自然不战自溃。”
秦惠文王疑惑的问道:“那么如何攻破屈匄的防御。”
张仪答道:“大王,从正面进攻自然难以攻破屈匄的防御,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迂回。”
“我们秦国军队的主力集结在函谷关,在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