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寡人这次找先生来,有一事相询。”说着,熊槐长长一叹:“贤卿,如今江东已经归属楚国快三年了,但是,之前寡人前往江东巡狩,却见江东百姓与楚人之间有很深的隔阂。
江东百姓用着越国的文字,说着越国的方言,使用越国的货币,过着越国的风俗,如是种种,寡人夙夜兴叹,深感忧虑,不知先生可有教我?”
许行一听,一张老脸立即如同鲜花绽放一般展开。
楚王所说这一切,不就是他许行一直都在提倡的吗?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物价,统一市场,全国一同,以致童叟无欺,人人自律,天下大同,这都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啊。
想到这,许行立即拱手请命道:“大王,这事好办,只需大王下令,给越地官府制定一套统一的准则,不用数年,江东便与江汉无异。”
“先生所言极是。”熊槐点了点头,然后看着许行道:“可是江东新附,需要一个老成稳重的去推行,而不能有半分急躁,以免江东百姓反感。可惜的是,寡人遍观朝中内外,却没有这样的老臣。”
许行一听,立即挺起胸膛:“大王以为老臣如何?”
“这···”熊槐看着许行皱了皱眉,然后遗憾的摇头道:“这不合适,贤卿还要主持修建江汉水渠,岂能半途而废。”
“这···”许行一怔,接着皱了皱眉。
修建水渠一事,乃是他提出他主持的大事,这几年来,虽然历经战乱,但是,江汉的水渠也陆陆续续修建了三条,能灌溉几十万亩地。而且,这些灌溉的土地,粮食产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所有惠及的百姓都赞不绝口,更是对他这个倡导者与主持人感恩戴德。
眼看百姓对修建水渠一事已经不再排斥,眼看楚国已经停下大规模的对外战事,眼看楚国就要大规模修建水渠,这种情况下,他若是离开郢都前往江东,这完全可以与楚相孙叔敖并论的大功就将让出大部分来。
这···
许行迟疑了。
不过,去江东改变当地的风俗,这是他更加不愿放弃。
江东被楚国占领没几年,而且那边刚刚开展变法,风俗还未固定,正是一展抱负之地。
留在郢都,大修水利,事成之后,获得孙叔敖西门豹一样的美名。
而去江东,将自己这些年来的所有想法,全都在江东一一施行,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学说没有错。
一旦江东事成,未来楚王以江东做为典范,将江东的模式向整个楚国推广。
那···
若是自己的学说能成为平定天下的重要依据,自己的思想学说在天下大行其道,这岂是区区一个西门豹之流可比的。
别说区区一条水利,就是前方充满荆棘,那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想着,许行眼中的迟疑顿时消散,然后坚定的拱手道:“大王,修建水渠之难,难在开始,如今郢都附近的水渠,已经向所有的百姓证明了水渠的功效,现在百姓期待大王修建水渠,如同久旱的春苗期待春雨一般,只要大王一声令下,百姓就会群起响应。所以,现在修建水渠有没有老臣都一样。
而江东那边,无论是统一货币,还是统一度量衡,亦或者是统一文字,都会引发当地百姓的反感,这就需要一个德高望重之辈,才能化解他们的疑虑。”
“老臣不才,略有薄名,愿往江东一行,还请大王恩准。”说着,许行长长一拜。
熊槐见许行拜倒之后,并没有立即起身,似乎只要自己不答应,他就不起身一般。
见此,熊槐心中一喜,连忙开口道:“这···唉···先生快快请起,寡人答应先生便是。”
“谢大王。”许行再次拜了拜,然后才直起身体。
此时,熊槐长长一叹,然后指着案上的三堆铜钱,问道:“先生可认得这些?”
许行看了一眼案上的铜钱,点头道:“铜钱乃日常所用,老臣自然认得。”
“好。”熊槐点了点头,然后从中间那堆中拿出一枚钱。
这是楚国特有的钱,仿制贝壳而成,长约两厘米,两侧略窄,上面刻有楚国虫鸟文。因这种铜贝看上去像鬼脸,又称鬼脸钱。又因铜贝钱极小,可以放置在人的鼻子上,故称蚁鼻钱。此外,人们还跟据其特点,给这种钱起了许多别称。
“这是我楚国之内流通的楚钱。”说着,熊槐将铜贝放下,然后又从另一堆形似铲子的钱堆中拿出两枚铜钱:“这是我楚国流通的布币。”
此时,熊槐指着手中一大一小的两枚布币问道:“先生可知布币与铜币的换算比例。”
许行点了点头:“臣知之,大者一换七,小者一换四。”
“是啊,大的一换七,小的一换四。”熊槐轻轻一叹,接着有些生气的道:“先生啊,这中小型的布币,一枚不过十三四铢(一两二十四铢),而我楚国的铜贝,虽然小了点,然后四枚铜贝相加,这也超过了二十铢,一枚布币换四枚铜贝,这么一换,我楚国亏大了。”
许行微微一愣,然后迟疑的看着楚王,暗暗纳闷道:难道楚王嫌楚钱太大,打算再将楚钱打造小一些。
由不得许行不这样想,他本来就是楚国人,对楚国的铜贝知之甚详,同样也对铜贝恨得咬牙切齿。
蚁鼻钱一开始时并不是这么小的,最初的铜贝,仿制的是海贝,是极大的,最大的有一两重,但现在的铜贝,大约只有最初铜贝的五分之一重,甚至还不足五分之一。
几百年间,铜贝缩水了五分之四,可想而知楚国对百姓的剥削有多重。基本上每一代楚王新造的铜贝,都比上一代的略小一点,以加重对百姓的盘剥。
若是楚王让他去江东造新钱,比以前略小一点的新钱。
这···
助纣为虐,大肆劫掠百姓财富。
我许行岂是这种人!
第八百九十九章 圆形方孔()
此时,熊槐见许行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愣了愣后便知道他在想什么。
不过熊槐也不以为意,许行这么想他也可以理解。
毕竟,之前的楚王都是这么干的。
不仅是楚王,其他的统治者也是这么干的,铸小钱,发大钱,还有什么比这更方便掠夺百姓?
“先生,寡人有一事不明,用四枚铜贝换一枚小布币,明显楚人吃亏了,但是,为什么我楚国的百姓还源源不断的将铜贝换成韩魏的布币呢?”
这话一出口,熊槐顿时长长一叹。
最初的楚国只有铜贝这一种铜钱,但是随着楚国与晋国与魏韩周等国交流频繁,商贸往来不断,北方的布币便渐渐流通到楚国,并且明显受到楚国百姓的喜爱。
其后,慢慢的就变成了现在这种情况。
一枚大布币换七枚楚国铜贝,然后韩魏周的商人便源源不断的用布币换取楚国的铜币,然后运回国中融掉铜贝新铸布币。
如此循环,时日一久。
楚国北部靠近魏韩两国的地方,铜贝从此在市面上绝迹,转而全部流通布币。
当然,楚国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经过交涉无果后。
于是,楚国自己也开始铸布币,毕竟,这么大的利益,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全都给那些别国的商人赚去了吧。
同时,为了斩断其他国家对楚国的掠夺,楚国的铜贝变小的速度被加快了。
另一边,许行听到楚王的询问,思虑再三,然后应道:“大王,百姓之所以喜爱布币,那时因为布币外形好看,而且也容易携带···故而百姓全都认可布币。”
铜贝不稳定,不断变小这事,他终究没有说出来。
此时,熊槐一听许行之言,立即大声赞同道:“先生言之有理,我楚国铜贝外形上的确不及布币好看,而且也不容易携带,这就是百姓不愿使用铜贝的原因所在啊。”
“呃?”许行一听楚王赞同自己的解释,心中更奇怪了。
楚王这话可不像是要他去江东铸新铜贝啊。
正想着,又听到楚王道:
“寡人听说治理国家以简单方便百姓为主,所以,昔日齐太公在齐国因其俗简其礼,三月就平定了齐国,而伯禽在鲁国推行周制,耗费三年才初步平定鲁国。
所以说,推行楚风,不能让越人感到不便,否则,必定适得其反。”
熊槐说到这,停顿了一下,然后从案上另一堆铜钱中拿起一枚圆形圆孔钱:“贤卿,这是最先从魏国那边流传出来的环钱,自从这种环钱问世后,便迅速从魏国推广开来,如今北方各国,除了本国以前的货币之外,大都新铸了本国的环钱。”
说着,熊槐看着许行问道:“先生,你可知这是为什么,环钱为何流传的如此之快?”
许行一脸肃然地应道:“因为环钱携带使用方便。”
“不错,就是因为环钱携带使用方便。”说着,熊槐脸色庄重的道:“寡人想在越国推广新钱,用新钱重塑江东民风,就需要选择一种容易被百姓主动接受的货币。
而寡人遍观天下各国的货币,燕齐的刀币,三晋的布币,楚国的铜贝,越国的戈币,全都不如这种新出现的环钱。
所以,寡人打算请先生到江东,铸造环钱打败越国的戈币。”
“请大王放心,此事不难办到。”许行闻言郑重的点了点头。
对于楚王的交代,他真的觉得不难。
因为现对与越国原本那些外形如同戈一样的铜币,环钱的优势太大了。
首先,越国戈币如戈十分狭长,戈尖尖锐,而两侧也有一些锐利,这样的钱,揣在怀里拿在手里极为不便。
其次,越国的戈币现对于其他各国的货币来说,都显得大一些,最大的戈币长度比一般成人的中指还长,最小的跟成人中指差不多。
这样的货币使用起来十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