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览,今天未分胜负,我们下次两军对阵打过。”徐晃想到撤退,就交待着场面话说:“你且去灭火救营寨,我先去也!”
“你!”高览这时也无再战之心,天知道万一辛苦建立的营寨没了,袁绍会不会恼羞成怒,前帐后帐一起算。高览抬斧指着徐晃,狠狠地啐了一口,领着亲卫向主寨方向而去。
“撤!”徐晃不以为意,高叫一声,身后的亲卫令旗一招,全军随徐晃徐徐有序地退出了已烧得不成样的右边营寨。
徐晃部完成了既定的战略目标,而黄忠部就超额完成了战略目标。黄忠部不仅仅烧毁了左边营寨,还顺手把主营寨烧了一大半。
不是张郃部不抵抗,而是主将张郃被黄忠用明晃晃的大刀架着,一众部下也只好睁着眼看着黄忠部放火烧营寨,除了干着急,似乎什么都不能做。
这也是张郃一心求死,黄忠又不忍心杀之的折中办法。黄忠不杀张郃,这是刘备有过交待的,在争夺冀州之战中,尽量多劝降,能不杀就不杀。
杀又不想杀,降又不投降。黄忠只退而求次之,在捣毁营寨之前不能放你,等目的达成后再放。张郃是命在人家刀下,想不答应都不行。张郃实在没有将颈项向刀仞上撞的勇气。
“将军,徐将军已撤!特命我部也撤。”黄忠的传令兵带来了让黄忠和张郃都松了口气的命令。
“张郃,所有营寨都要重建才行,你自求多福吧!”黄忠扫了眼在火焰中噼里啪啦作响的营寨,撤了大刀,善意地说:“随时欢迎张将军过来统率大戟士。”
“撤!”黄忠没管张郃脸上精彩的表情,高叫一声,率部疾驰而去。黄忠部可比徐晃部走得嚣张得多,根本没有防备追击什么,就这么一窝蜂地跑掉了。
“将军,追吗?”张郃的本部亲卫声音有点小地问。
“追?有意义吗?”张郃望着绝尘而去的黄忠部,摇了摇头说:“灭火吧!准备重建营寨。”
……
“元伯!”
“儁乂!”高览和张郃两个难兄难弟汇兵于一处,彼此叫了一声,开始长吁短叹起来。
“怎么办?好不容易建立的营寨毁于一旦。”高览咬了咬牙槽说:“还好将士们没有什么折损,不然还真不好如何向袁大人交待。”
“如果不赶快重建营寨,我们一样无法交差。”张郃脸色漆黑地说:“据探子传报,大军半个月后就会到武强。我们抓紧吧!”
“嗯,我去趟武强县城,动员动员。”高览脸上现出一丝狰狞,恶意十足地说:“就凭我们现有的材料根本无法重建营寨。到时没法交差也有个垫背的!”
对此,张郃只能无言地点头附议。溺水的人,连一根毛草也不会放过,何况有一个县城在旁边,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至于失不失民心,对于张郃和高览来说,重要吗?
……
“还是汉升大哥厉害!”徐晃收兵后,竖着大拇指说:“想不到大哥将主寨都烧了,这下该张郃和高览头痛了。”
徐晃和黄忠最先的考虑是趁机冲杀一阵,能破坏多少营寨算多少营寨。如今的结果算是喜出望外了。
“那里,全赖公明谋划得当,我们才得此大功也!”黄忠捎了把胡须说:“可惜张郃不肯归降,不然又为主公收得一员良将。”
“人各有志,强求不得。”徐晃笑道:“张郃和高览都是良将,若全力一战,与我军胜负难料。不过据我观察,这两人多有私心杂念,断不会为袁绍死战。”
“公明言之有理!”黄忠仔细想想,点头道:“两军对阵,最怕人心不齐,有十分力也只能使出三成,又何以言胜?”
“现在我才理解主公为何时时把对部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只有一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兵马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徐晃摇头晃脑地说:“主公真神人也!”
黄忠和徐晃感慨了一会儿,也做着和张郃,高览一样的事,开始安营扎寨。还一样的要建一个可容二十万兵马左在的大营寨,公孙瓒率大军也是在半个月左右会至。
不同的是,一个是毁后重建,准备将武强军民全拉下水。一个是择地新建,自力更生不祸及他人,嗯,祸及敌人不算。一个在武强县城前的西北方,一个在武强县的东南方。两个营寨相距十里地左右。
半个月左在,张郃和高览在全武强县城军民的帮助下,于原址上重建了差不多规模的营寨。而在武强城外荒地上多了无数新坟。只能说乱世之中那有不死人的。
徐晃和黄忠也在距十里左右的东南方建立了同样的规模的营寨。当张郃获悉这一消息,心中无比的怨念。
“你要建营寨就说吧,何必来毁我营寨,还用大刀威胁人家。只要你开口,我不但不会袭击,而且还可以帮忙的。”这大概是张郃的怨念,自然不会宣之于口。
两边营寨刚刚建好,袁绍和公孙瓒在差不多的时间内率大军而至。两军正式对阵于武强,袁绍军十五万左右,公孙瓒军十二万左右。
袁绍和公孙瓒又不约而同地彼此下了战书,约三日后于两寨中间决一死战。没说的,双方都痛快地答应了。
在此其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就是有武强县官员将张郃和高览告到了袁绍处,其罪是强征强暴,劳民伤财,还致无数军民死于非命。
袁绍当即召过张郃和高览问询,对,就是问询而不是问责。张郃和高览直认不讳,还大义凛然地说:“为了击败公孙瓒,为了袁大人打胜仗,以后还会如此!”
“好!做得好!”袁绍大手一挥,对张郃和高览再次放过。
袁绍放过张郃和高览,还把告状之人怒斥一通。袁绍从来不把一众小民放在眼中,奴役你们,奴役你们应该感到荣幸。
第430章 ,长安来人()
袁绍与公孙瓒对峙双武之地月余,不分胜负,早有人报知长安的董卓。董卓召过李儒相商。
李儒自虎牢关一战后,就已经对董卓失去了信心。就是从洛阳迁都长安后,也只是将各个关隘要害处安排好,其他事不管不问。
其实对天下局势,李儒比董卓更明析,就是公孙瓒,刘备,曹操,袁绍争夺冀州,李儒也是无比清楚。
董卓相召的原因,李儒本就先知道,对董卓相问,有点敷衍地说:“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现于冀州双武之地厮杀,难分胜负,都是骑虎难下之势,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而和解之。二人必感相国之德,必顺大师矣。”
公孙瓒和袁绍是什么人?李儒心中明白得很。别说董卓假借天子诏书和解,就是出兵帮其打败对手,他们一样要砍董卓。李儒之所以这样建议,不是敷衍又是什么?
“善!就依文优之见。”董卓拍着肥肚大腹笑道:“不知派谁为使可行?”
“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可胜任。”李儒微低着头说:“事不宜迟,即刻可赍诏前去。”
即日,太傅马日磾和太仆赵岐带着一队人马,奉诏前往冀州双武之地调解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争斗。
“军师,贾大人求见。”李儒刚回府不久,门外亲卫就进来禀报。
“请,快请!”李儒一听禀报,连声说:“算了,算了,还是我去正门迎一下吧!”
“你这个老毒物,不在陕西辅助牛将军,怎么跑到长安来了?”李儒小跑来到大门口,一手挽着贾大人贾诩,一边笑道:“文和,别来无恙呀!”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
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贾诩,人称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在三国时期,曾侍奉多个不同的主公,其作为被人称为文和乱武。
身在乱世之中,贾诩不仅出计必成,而且能够审时度势懂的进退,可保全家人和己身,堪称三国中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之一。
贾诩生于公元147年,现在已经是中年人,再加上其貌不扬,若非李儒深知其人其能,都会以为是个人畜无害的家伙。
说来也奇怪,贾诩除了危及自身,一般都会闭口不言。也正因为如此,身为当今天下顶级智者,却名声不显,甚至董卓也只知道帐下有这么一个叫贾诩的人。也就是说贾诩吃着董卓的俸禄,并没为董卓集团出多少力,类似如客卿的地位。
当然,董卓集团中还有个李儒,对贾诩无比重视。这也是董卓率部入洛阳,李儒让贾诩辅佐牛辅守董卓老家陕西的原因。有贾诩在,李儒无后顾之忧。
“还好,还好!”贾诩带着人畜无害的微笑,点着头说:“文优呀,都进入关中了,陕西就不会有失,我就想入长安养老。这不,刚入长安就来你这里报到。”
“养老?还早呢!”李儒大惊小怪地说:“来长安就来长安吧,陕西也确实不那么重要了,没有你盯着也无所谓。不过这天下正乱呢,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