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制我懂,所以才催促李太守,赶快急报主公,请令出兵。”
李鸿章眉头依然紧锁,半晌,缓缓摇摇头。“不可……”
“什么?不可?!”杨延昭急了。
李鸿章并未受杨延昭情绪的影响,反倒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不可,此事不能禀告主公!”
杨延昭“噌”地蹿了起来,“什么?你想隐瞒军情?!”(未完待续。)
第0426章 雁门御虏江东起兵()
“是。”
李鸿章的回答,让杨延昭惊出一身冷汗。
两人在雁门合作时间不短了。
李鸿章老练,甚至可以说有些油滑。杨延昭不是很喜欢李鸿章的性格,但他不得不承认,李鸿章在雁门的确做出不小的成绩。
矿业、通商、与世家的合作,有目共睹。
如此老练的李鸿章,竟然要隐瞒军情!
“延昭将军,非是李某要隐瞒军情,而是不得不如此。”
若是换成七郎延嗣,怕是已经拔刀相向了。杨延昭虽急,但毕竟做着一军统帅,强忍着怒气,听李鸿章解释。
“当前,并州大局在河东。河东攻略,是并州南向中原的关键所在。”
河东战略的意义,杨延昭当然明白。
“河东,盘踞白波军和蒲坂两支劲敌,其兵力,数倍于我并州。然而,我并州三郡,地势狭长,南北无法相顾。河东攻略虽是重中之重,主公却不得不安排大部分兵马,驻防三郡要地,而只能调集四五千兵马,进入河东。”
并州地广人稀,兵力问题始终是限制并州进一步扩张的瓶颈。
“延昭将军,主公在河东,以寡敌众,本就殚精竭虑,若得知匈奴犯边军情,必更加焦虑。若是为此不得不从河东抽调兵力支援雁门,轻则将影响河东攻略的实施,重则可能危及主公安全啊!”
“这……”杨延昭淌下冷汗……
杨延昭,忠勇之将,率直男儿。听罢李鸿章一席话,终于明白了其良苦用心。
起身,深施一礼。
“杨景言语冒犯,给李太守赔罪了。”
李鸿章赶紧扶起杨延昭。“延昭将军哪里话说。主公信任,命延昭将军主持军务,李某忝掌政事。你我二人,同心协力,确保雁门安定。不负主公重托。”
“杨景懂了,此事,就按李太守意见办,若是主公问下隐瞒军情之罪。杨景和李太守一起担着就是!”
“主公豁达开明,你我皆出公心,主公不会问罪。不过,雁门边务,事关成千上万百姓之安危。此事马虎不得。李某之所以犹豫不决,就是担心这一点啊。”
杨延昭闻言,微微一笑间,豪气迸发。“非是杨景夸口。便是去年此时,匈奴大军犯境,杨景仅率八百壮士坚守阴馆一月有余,未让匈奴踏入并州腹地一步。如今,我雁门守军兵强马壮,何惧鞑虏?!”
李鸿章点点头。“有几位将军和三千精兵,固守雁门。绝无问题。只是,固守过于被动,一旦匈奴得寸进尺,进入我雁门境内,城虽可守,但耕地牧场必遭匈奴铁蹄践踏,还有葰人一带的铁矿、石墨矿,是我并州发展的命脉所在,绝不容有闪失。”
杨延昭兴奋了。“太守的意思是,我们要主动出击?”
李鸿章点点头。但脸上仍有忧虑。“主动出击,退敌于雁门境外,是上策。只是,雁门三千驻军。若是主动进攻,则难免后防隐忧。某方才一直在考虑,此事可以暂不上报主公,却应立刻报予晋阳苏定方将军。”
“如此甚好!”
……
苏定方接到雁门绝密军情,十分赞同李鸿章杨延昭的想法。
立刻回信,嘱咐杨延昭谨慎应对匈奴犯边一事。答应抽调晋阳部分守军,协防雁门。
雁门重要,井陉同样重要。
苏定方权衡再三,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派程咬金率晋阳步卒一千人,以操训换防为名,进驻雁门太原交界处的原平县。
北上,可快速驰援雁门。向东南,可以随时协防井陉。
之后,苏定方复信刘芒,称雁门太原军务并无异常,请主公刘芒安心。
……
涑水和孤峰山之间,徐晃史进部,正按照部署,秘密前往臼城一带。
河东,大战在即。
……
在距离盐池两千里外的扬州庐江,也有一支队伍,在秘密行进。
这是刚刚脱离了袁术,准备返回江东,大干一场的孙策的队伍。
这支区区两三百人的队伍,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无比的兴奋。
孙坚死后,孙策带领父亲旧部,依附袁术。
一年多来,孙策率部,东征西讨,为袁术开疆拓土,立功无数。可是那袁术,每每只是在嘴上大夸特夸,却从不兑现诺言归还旧部。
为此,程普韩当诸将,对袁术心怀怨恨。不过,经过一年多的征战,他们看到,新主孙策,不断成长,已成为不输于其父孙江的猛将和明主。
如今,终于摆脱袁术的控制,进入扬州境,每个人都难以抑制兴奋之情。
“报!前面发现一支队伍!”
斥候的探报,孙策没有丝毫紧张,扭头对舅父吴景及诸将笑道:“必是公瑾前来迎吾等。”
吴景老成,提醒道:“扬州北部,山贼水寇四伏,还是小心为妙。”
孙策朗朗笑了几声,剑眉一挑,英豪之气尽露。“嘿嘿,山贼水寇,还没有胆量拦我孙策的路!”
对面,一支五百人左右的队伍,迎面而来。这支队伍,装束十分整齐,队形更是严整。五百人的小队伍,竟显出成千上万人的气势!
“哈哈,诸位快看,公瑾不仅注重自己的外表,便是带的家兵,也是如此利落规矩。”
迎面而来的队伍最前方,枣红马上,一员小将。青丝纶巾,软甲外罩白袍,一尘不染。
衣带飘洒,配着粉白俊面,正是人称江左美周郎的周瑜周公瑾!
孙策周瑜,同年而生,自幼交好。
孙策寄居袁术南阳时,周瑜曾前往探视。袁术视其为大材,欲聘为将。周瑜却看穿袁术绝非成大事之人,婉言谢绝。
孙策有意脱离袁术,派人联络周瑜。周瑜二话不说,倾尽家财,将自己家兵组织起来,来迎孙策。
莫逆之交的孙策周瑜,终于携手,欲在江东闯出一份天地!
孙策将周瑜介绍给手下诸将。众人皆知孙策周瑜乃总角之好,对周瑜客气有加。但程普韩当黄盖,都是随孙坚征战多年的旧部,并不觉得周瑜这个美少年有多大能耐。
周瑜浑不介意,和众人见过礼后,笑对孙策道:“伯符将军,我们抓紧赶往舒县吧,那里,还有一大名鼎鼎之人,正从彭城赶去舒县,前来追随辅佐伯符。”
“彭城人?”孙策微微一簇眉,随即喜道:“难道是他?”(未完待续。)
第0427章 孙伯符再得强援()
孙策周瑜说的人,姓张名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有大才。
徐州刺史陶谦闻其名,欲举荐其为孝廉,没想到,张昭竟然拒绝了!
后,陶谦又欲举荐其为茂才,张昭竟再次拒绝!
茂才,既秀才,简单说,就是比孝廉更高一级的人才。无数人朝思暮想,希望得到推举,可是张昭竟如此不识抬举!
陶谦怒了,派人监视张昭,不许其离开彭城半步!
张昭不愿接受陶谦的美意,就如同周瑜不愿接受袁术的委任。
张昭并非不想出仕做官,但他不看好陶谦,不想把自己绑到陶谦这辆既老又旧的车上。他在等待明主,而孙策就是张昭心目中,江东明主。
……
舒县,扬州庐江郡治所。
周瑜的老家就在此地,周家高官辈出,当地豪门。
为配合孙策起兵,周瑜集粮募兵,同时联络彭城张昭,共同辅佐孙策。
周瑜迎了孙策,赶回舒县,远远又见一支队伍迎面而来。
当先一人,手提马槊,身挎长弓,见到孙策,跳下坐骑,拜于孙策马前,口称:“张弘范,奉家叔之命,特来迎接伯符将军,鞍前马后,任由差遣。”
“哎呀!”孙策大叫一声,赶紧跳下马来,回拜张弘范。“原来是仲畴兄,如此厚爱,策感激涕零!”
来人正是原长安西园军左校尉张弘范。
张弘范与文天祥等人密谋,欲救皇帝刘协逃离长安。不料事情败露,张弘范逃离长安,赶往徐州彭城,投奔叔叔张昭。
张昭正欲投奔孙策,奈何被陶谦监视,无法离开彭城,便让张弘范赶去乡间老家,组织家兵,前往舒县。来投孙策。
孙策听说张昭被陶谦软禁,大怒。
张弘范解释道:“家叔言说,伯符将军无须挂念,其自有脱身之计。来日必往江东,投奔伯符将军。”
孙策这才消气,招呼舅父吴景、周瑜张弘范及诸将,研究下一步的计划。
……
舒县,处长江西北岸。由此向东。跨过长江,便进入吴地。
吴地,长江中下游南岸各地统称,主要包括吴郡、丹阳郡和豫章郡三地。
吴地,水路纵横,多丘陵,而少耕地。
自古以来,汉民族始终以农耕为主,吴地水路纵横,多丘陵而少耕地。不是适合汉民族发展的地区。
至汉末,中原战乱不断,中原人口迁来江南,吴地获得飞速发展。
时至今日,扬州已位列荆冀益豫之后的大州,人口超400万。
同中原一带不同,扬州没有大的军阀割据,因此,孙策才准备东渡长江,开辟自己的地盘。
军阀混战。主要争夺的目标就是人口。
扬州人口最多的,当属豫章郡。
但是,豫章紧邻孙氏死敌刘表所在的荆州。孙策刚刚起兵,难以抗衡刘表。只能退而求其次,把目标转向扬州东部的吴郡。
吴郡,既今日上海江苏一带,是孙氏的老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