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手下人才济济,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但陶谦还是放心不下。只因徐州周围,盘蛇踞狼。各路诸侯,虎视眈眈!
徐州周围,除了南面新任扬州刺史刘繇相对消停,陶谦其余的邻居,都不安稳。
北面青州,刘备势力渐强,且有向南发展之势。
西北兖州,曹操刚刚逼死兖州牧刘岱,取而代之,兵锋直指徐州。
西面袁术。称霸之心早已显露,当然不会放过人口和经济发展势头正盛的徐州。
自己老迈,子不成器,前狼后虎。大热的天,陶谦也总是感到阵阵寒意……
“陶公,出事了!”徐州别驾从事糜竺慌张闯入。
“啊……”陶谦一下瘫在席子上。
“笮融和赵元达,在广陵起了争执,险动刀兵!”
“啊……啊……”外患当前,又出内讧。陶谦气得险些吐血,半天才喘匀了气。“呃……哦……没起刀兵冲突啊,老夫几欲被子仲吓死矣!”
陶谦抚着心口,埋怨糜竺。
“虽然没动刀兵,但那笮融,也太过蛮横!”
“子仲啊,坐,慢慢说……”
糜竺不仅是陶谦的属官,还是徐州富商。糜氏虽未出过显赫高官,却历代经营垦殖,家资之雄厚,令无数诸侯国汗颜。
糜氏有钱,还有童仆、食客、家兵近万人。糜竺很重要,陶谦对他格外重视,格外客气。
“陶公啊,不能再纵然笮融为所欲为了!”
笮融,徐州下邳国国相,笃信佛教,好施舍,是当地佛教领袖。
此时,佛教传入中原不久,笮融善言词,能蛊惑,很快就聚拢了大批信众。
笮融在下邳国大肆修建寺院佛塔。对于信众,免除徭役,每逢浴佛节,施舍粥饭的摊位绵延数十里。
而对于那些不愿信奉的百姓,笮融各种刁难限制,禁止做官,甚至采取残暴手段,逼迫百姓信奉。
笮融以施舍收买,以宗教蛊惑,其治下之地,聚拢大批信众,势力很大,且相对安稳。
笮融善蒙蔽,而陶谦老迈,不察实情,竟委其以重任,负责监督徐州南部下邳、广陵、彭城三地的粮食运输。
监运粮食,油水极大。笮融有了敛财的途径,在下邳国修建更多寺院佛塔,招揽更多信众,势力更盛,也变得更加飞扬跋扈。
这次去广陵监运粮食,强迫广陵太守赵昱出资助其修建寺院,被赵昱严词拒绝,险些爆发兵祸。
徐州上下官员,早就不满笮融的品行。糜竺来找陶谦,就是想让陶谦严惩笮融。
糜竺刚抱怨完,陈珪陈登父子也来面见陶谦,所为也是笮融之事。
陈氏家族,在徐州也颇有势力,陈珪陈登父子,也是陶谦仰仗之人。
几个人都历数笮融之罪,陶谦无奈,只得含含糊糊地表示,会派人去安抚赵昱,也会找笮融好好谈谈。
……
陶谦不想重责笮融,糜竺等人很失望,但陶谦也有充分的理由。
陶谦解释道,眼下徐州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周围诸侯。这个时候,重则笮融,等于亲手抽掉自家釜底薪材。
陶谦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糜竺等人也十分理解。
陈登进言道:“徐州缺少险关要隘,三面临敌,难以固守。唯有同时交好袁曹刘等诸侯,不偏不倚。如此,觊觎徐州者,便有心强取我徐州,也要忌惮其他诸侯。”
糜竺陈珪均赞成陈登的意见。
陶谦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周围有威胁的几个诸侯中,陶谦和刘备关系最好,和袁术,也曾有同盟关系。交好这两家,不是问题。
只是,陶谦和曹操没有交情,以前分属袁术袁绍两个阵营。在曹操夺取兖州时,陶谦还和袁术等人一道,口头声讨过曹操。
如何才能和曹操建立友好的关系呢?
陈登又进言道:“近年中原战乱不断,孟德之父一直在我徐州琅琊国躲避战乱,近日,有闻孟德欲将其父接去兖州,陶公正可趁此机会,派人殷勤侍奉护送曹公,则孟德必心存感激。”
陶谦大喜,终于感觉不那么冷了……(未完待续。)
第0502章 给经学大师上课()
“不入朝堂,不知是非之多。”
这是刘芒预闻政务的心得之一。
朝堂众人,虽名为大汉臣子,却没有几人心在汉室。大多数朝臣,都以自己所代表势力的利益为重。
每次朝堂议事,都免不了争争吵吵,经常发展成互相指责、诋毁。
很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是非问题,也常常演变成利益的争夺。
众朝臣早已经习惯了,并乐此不疲。每当朝堂上发生激烈争辩,最无奈最反感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小皇帝刘协,一个是刘芒。
范仲淹曾和刘芒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而在刘芒看来,朝中大部分人,不管是居于庙堂,还是处在江湖,所忧的,都是他们背后诸侯和门阀世家的利益。
刘芒越来越厌烦上朝,但身居九卿之位,又无法避免。
好在下朝之后,回到自己的卫将军府,和自己的属下、兄弟们相处,就可以淡忘那些恼人的争吵。
……
这一段,周边安稳,没有战事。
这对天下人来说,是好事,但对刘芒麾下的猛将,尤其是七郎延嗣等人来说,却无聊透顶。
七郎呆不住,没事就拽着高宠、杨再兴等人切磋武艺。刘芒闲暇时,除了和武松练拳脚,也会去演武场看七郎等人切磋,兴起时,还会下场一试身手。
得金牌教头林冲指点,刘芒的枪法已小有所成。只是,和七郎等人相比,无论是力量、速度、技巧,还是差着老大一截。
这一日,刘芒又来到演武场,七郎在旁观,杨再兴和王彦章在场下切磋。
经七郎开导,杨再兴虽然从败给吕布的阴影走了出来,但好胜之心。还是让他无法完全释怀。
王彦章没有幽默感,较真,还常戳穿七郎的牛皮,七郎不喜欢和他交往。今天。是杨再兴请王彦章来做陪练。
杨再兴拿着普通木杆枪,而王彦章拿着自己的镔铁大枪。王彦章力气大,杨再兴请他模拟吕布,再现画戟震断枪杆的情形。
两人练得投入,刘芒和七郎看得认真。
只是。王彦章和吕布的特点不同,演练多次,还是无法参透吕布画戟技法之精妙。
杨再兴失望,刘芒却笑着安慰道:“再兴莫要沮丧,我已传信给綦毋大师,请他为你特制一杆铁枪。日后再遇吕奉先,就不用担心吃兵器的亏了。”
“多谢主公!”
嗡……
铜镜震动。
刘芒回到房中,划开铜镜……
恭喜获得人才一名!
类型:武力(护卫)
姓名:尉迟恭,字敬德
原属时代:隋唐
特点:竭忠、护主
代入身份:朔州铁匠
现在地点:葰人
人才简介:尉迟恭,唐朝名将。淳朴忠厚。初投刘武周,与唐为敌。后归附李世民,忠心不二。数次救李世民于险境,是玄武门事件首功之人。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第七位。因其忠心护主,民间将其与秦琼一同奉为门神。晚年性格孤僻,闭门谢客达十六年。
尉迟恭归心,门神组合到齐,刘芒大喜!
尉迟恭前世铁匠出身,来到汉末。竟然还是铁匠,刘芒可舍不得让他重操旧业。
正要给綦毋怀文去信,让他把尉迟恭派来安邑,宿卫来报。经学大师郑玄的车子已到安邑之南。
郑玄是名满中原的大师,又是刘芒建议请来的,当然要隆重迎接,以示敬重。
刘芒带上刘伯温吴用等人,出城十里相迎。
有皇帝的诏书,还有杨彪、刘备的面子。郑玄实在无法推脱,只能跟着钟繇杨修,赶来安邑。
来迎接郑玄的,还有很多朝臣。这些人代表的利益不一,政见各异,却有一点相同——都曾师从郑玄。
汉代崇尚先秦经典,郑玄以经学驰名,自然受到热捧。而郑玄也是有真才实学,除了门下万千弟子,还有数百万字的著作。
郑玄一到安邑,朝中重臣排着队登门拜访。
刘芒得王通指点,已经初窥古代经典门径。
学问这东西,学得越多,疑惑越多。他很想找个清静的机会,向郑玄讨教。
可是,刘芒根本排不上班。
朝中大臣,把拜会郑玄当成显示自己身份的机会。一时间,安邑城里,谁要是没拜会到郑玄,就好像很没学问似的。
刘芒不愿意为了面子凑热闹,耐心地等其他大臣闹哄完,才独自前去拜会。
快七十岁的老人,长途舟车颠簸,还有闹哄哄的宾客,郑玄的精神很差。
刘芒本来有几个问题准备讨教,见到老人疲惫的样子,实在不忍心。简单客套几句。刘芒礼道:“大师一路辛苦,晚辈就不打扰了。大师早点休息,养好身体,如有需要,随时吩咐,晚辈一定满足所需,告辞了。”
“卫将军请留步。”郑玄叫住了刘芒,“老朽虽感疲惫,却很想和卫将军说说话。”
老人主动挽留,刘芒很有满足感。他以为,郑玄知道他是本地诸侯,只是想和他客套客套,却不知郑玄真心想和他说话。
郑玄不仅研究古代经典,还是继“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之后,又一位研究词汇学的大家。
刘芒说话,已很接近世人,但难免经常夹带一些现代字词。对别人来说,刘芒的选词用句,很怪异、很没学问。但对研究字词的郑玄来说,刘芒这种使用字词的方式,却是一种启发。
和刘芒闲聊,郑玄发现了许多字词的新颖用法,对其研究字词的引申义和假借义,有着启迪性的意义!
说实话,和郑玄这种学术大师聊天,一点不愉快。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