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芒道:“常山太守宋泓之女,端庄贤淑,请陛下斟酌。”
“如此,就依皇兄之意,征宋氏之女进宫。”
常山,属冀州,在袁绍治下。
如此。也算示好袁绍,力争使袁绍站到安邑朝廷一边。
刘芒又安慰刘协几句,拜辞出宫,连夜去找杨彪,商议明日早朝诸事。
太尉府中,司徒士孙瑞、司空赵温都在这里,三公一起等着刘芒,共商对策。
……
政治,是无形的较力。
即便不是对手,其间也包含各种勾心斗角。
袁术另立朝廷。使安邑朝廷面临重大危机的同时,也带来机会。
现在,正是清除异己,重新分配权利之机。
政治。也是妥协的艺术。
杨彪士孙瑞赵温,位列三公,同领尚书事,加上仪比三司的司隶校尉刘芒,他们是安邑朝廷中,权力最大的四人。
商议的结果。将决定安邑朝廷未来的命运。
通宵达旦,反复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
天光微明,四人走出太尉府。
虽已入冬,虽彻夜未眠,但四人脸上,毫无倦意。
四大权臣达成一致,小皇帝自然不会有异议。
而四人所代表的利益集团,都将在这次危机中收获利益。
权力的蛋糕,还是原来那么大。有人受益,就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四人通宵商议,就是要找到共同的异己,铲除异己,分其利益!
……
朝堂,肃穆。
天子登朝,百官礼拜。但是,很多人心里,都惴惴不安。
谁都清楚,朝廷面临危机,一定会有人为此丢官甚至丧命。
谁都想知道,倒霉蛋是谁。
而谁都害怕,倒霉蛋是自己。
燕青快步走到小皇帝刘协跟前,恭敬地奉上一扎信笺。
刘协只看了一封信,颜色大变。
“胡邈,汝竟暗通逆贼袁术!”
“唰!”
信件甩下,胡邈瘫坐在地。
袁术另立朝廷,胡邈也在积极串联,希望在安邑朝廷中,争取更多力量,支持南阳朝廷。
自己竟成为第一个倒霉蛋!
他实在想不通,这些信件,藏得十分稳妥,怎么会被发现?
他当然不懂,在时迁和刘壁这样的贼偷眼里,他藏匿的信件,和摆在桌子明面上,并无区别。
证据确凿,近卫将胡邈拿下关押,等待审问定罪。
而胡邈的一举一动,早就在刘芒的监视之下。
和他一样,暗中结交袁术的几个朝臣,一起被当庭拿下。
侍中李桢,面如死灰。
虽非袁术同党,但他是西凉军一派,是李傕的同党,也视刘芒为敌。他和胡邈,有刘芒这个共同的敌人,两人时有交往。
胡邈被抓,李桢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不禁汗流浃背。
首辅杨彪出班,将尚书台拟定的百官调整意见,呈报天子。
刘协例行公事扫了一眼。
“准。”
钟繇,与三公都有关系,拜为廷尉,位列九卿,掌管天下刑狱。
杨修,出任少府少监,位列少府监李鸿章之后。
另有诸人,属士孙瑞、赵温一派,也分别获得相应职位。
刘芒手下幕僚,房玄龄任大鸿胪寺丞,负责管理诸侯及异族事务。
张须陀,任虎贲中郎将左仆射,隶属光禄勋,掌宿卫。
房玄龄和张须陀,分别是清河房氏、弘农张氏后人,他们入朝为官,有利于争取世家支持。
刘芒手下,另有祁县王氏出身的王忠嗣。只是,王忠嗣只想在刘芒手下效力,命其为司隶校尉府司马,掌管军事。
最让众朝臣意外的,被大家公认为胡邈之后,第二个倒霉蛋的李桢,不仅未被追究,反获晋升。
从侍中闲职,擢升至大鸿胪少卿,掌管诸侯事务。
李桢是李傕方面的人,四权臣深夜商议时,曾有人提议,借此机会,将其与胡邈一道铲除。
但刘芒反对。
李桢,的确曾与刘芒作对。
但当前,西凉军集团,不是首要之敌。擢升李桢,能安抚李傕郭汜等人之心。起码可以保证李傕郭汜等人,不倒向袁术一边。
安邑朝廷,重新洗牌,内部暂时安稳。接下来,就要看谁能争取到天下民心。
而东归日程,也经朝堂商议,将启程日期提前,争取早日返回洛阳,早日安稳天下民心。(未完待续。)
第0600章 科学家吵架不好劝()
朝廷东归,紧锣密鼓。
李岩一个通宵,编成《汉军平贼曲》,由乔吉改成舞曲,红娘子等,在河内洛阳各地传颂。
东归日程提前,刘芒忙得脚打后脑勺。
可就在这个时候,郭守敬却跑来添乱!
在召唤的特殊人才里,郭守敬和宋应星无疑是能耐最大的。
郭守敬绝对的上知天文,宋应星毫无争议地下知地理。
这两人,也是特殊人才中,脾气秉性比较好的。宋应星嘴碎话多,但和郭守敬一样,情商算正常。绝不像张万钟那样,眼里除了鸽子,没有别的。
郭守敬,是前年底,公开选拔招募的人才,而且是那一次的状元!
他有才能,能办事。刘芒才会全权委托他,负责组织司隶及并州水利整修,以应对明年可能的旱情。
可偏偏就在整修水利这事上,出了问题,还跑来找刘芒解决。
刘芒真的没空,而且,他也不懂水利。刘芒真想说,连你郭守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找我有啥用?
忙完手头事,刘芒匆匆赶过去,远远就听见郭守敬正在和人争吵,且吵得不可开交。
仔细听,好像有三个人在争吵,除了郭守敬,另一个是贾思勰,还有一个声音,听不出来是谁。
嗡……
还没进屋,铜镜先有了反应。
刘芒本就不想听他们吵,干脆先找个僻静处,看看系统信息。
恭喜获得人才一名!
类型:特殊
姓名:郦道元,字善长
原属时代:南北朝
特点:严猛、地理
代入身份:河东郡临汾县曹掾
人才简介:郦道元,南北朝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仕途坎坷,未尽其才,历任御史中尉,冀州长史,东荆州刺史。关右大使等职。执法严峻,后被叛军所杀。
郦道元勤奋好学,极其反对《山海经》、《禹贡》等“虚构地理学”,主张野外实地考察。立志为《水经》一书作注。遍走江湖山川,终于写出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水经注》。
上次召唤的特殊人才,是郦道元!
哈!
三个科学家争吵,也许常见。
但三个原本属于不同时代的科学家,还是著名科学家吵架。就罕见了吧!
刘芒又好笑,又好气。郭守敬是元代人,贾思勰和郦道元都是南北朝人,这架吵得,也是没谁了!
行了,赶紧进去劝架吧。
刘芒一进屋,郭守敬和贾思勰就围了过来,拽着刘芒,各说各话。
如果有比女人吵架更闹的,就是科学家之间吵架。
科学家吵架。和文人吵架不同。
文人吵架,满口“子曰”“书云”,还有各种拐弯抹角,不带脏字的骂人。
科学家吵架,文明得多,但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各种数据,各种论据。
郭守敬和贾思勰各说各的理,刘芒听得头大,因为他几乎一句都没听懂。
看来。劝科学家的架,至少也得是科学家啊!
另一个人,就是郦道元,他只是县衙小吏。进官府晚,地位也低,不认识刘芒。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吵架的兴致和嗓门。
听郭、贾二人争论不休,抢着向刘芒说自己的道理,郦道元忍不住了。冲过来,拽住刘芒。使劲地说着自己的理论。
这郦道元,虽然地位比郭守敬贾思勰都低,但其嗓门比两人的和还大。
说了几句,就脖子发粗脸发红,一付要动手的架势!
“好了,几位。”刘芒算是怕了,“先听我说一句。”
郭守敬和贾思勰都算受过刘芒之恩,很给刘芒面子。听刘芒这么说,立刻收声。
终于没人抢着说了,郦道元可以痛快地喊了,拽着刘芒,哇啦哇啦个不停。
“善长,这是毋极侯,司隶校尉,不得无礼!”郭守敬出声提醒,好像他方才很有礼似的。
“啊……呃……呃……”郦道元呃呃了几声,丝毫没有见到朝廷高官的惊恐,只有对牛弹琴般的失望。
他知道,自己方才说的话,白说了。刘芒虽然官大,但是一看形象,就不是做学术的人,自己说的理论,他不可能听懂!
“你就是郦道元?”
“呃,下官正是。”
“你们为何争执不休啊?”
“因为他说得不对!”三个人几乎异口同声。贾思勰指着郭守敬,郭守敬指着郦道元,郦道元则同时指着贾思勰和郭守敬。
随后,又是一轮争执……
刘芒耐着性子听他们吵,偶尔,能稍微消停一会,但很快,又是新一轮争吵……
终于,在不停的争吵中,刘芒听懂了他们争吵的关键。
在刘芒的支持下,贾思勰在汾水河岸,稷山一带,搞了大片实验农田。
听说郭守敬组织整修水利,贾思勰跑去找郭守敬,让他为自己的实验农田,引一条灌溉沟渠。
原本的整修计划里,不包括这片区域。
但贾思勰的试验田有刘芒的支持,郭守敬也清楚,实验农田是关系粮食产量的大事,便修改了原来的方案,为试验田规划了一条简单的沟渠。
郦道元本是临汾县衙的曹掾小吏,被郭守敬抽调过来,协助整修水利沟渠。
偶然的机会,郦道元看到郭守敬修改的沟渠方案,立刻就火了,嚷着要告郭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