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飞喜爱其勇猛多谋,提拔为小校。
正值刘芒传令各部,选拔熟悉水战的将士。
俞大猷生在海边,熟悉水性,擅长水战,岳飞才向主公刘芒推荐。
擅长水战,又是统武双能的民族英雄,刘芒开心至极。
唯一让刘芒头疼的,是俞大猷的说话。
会稽偏僻,和中原交通甚是不便,当地方言,中原人根本无法听懂。
刘芒甚至觉得,听俞大猷说话,比听郎世宁说外语还费劲!
好在俞大猷在中原有段时间了,会说些方言味的中原官话。否则,还真没法和他交流!
立刻擢升俞大猷为水军校尉,专司刚刚组建的水军操训。
……
视察岳飞的军营,刘芒十分满意。
只是,转了快一天了,也没见到岳飞的义子,小将岳云的影子。
询问得知,岳云并不随军操练,每日都是单独练力气。
“走,去看看他。”
岳飞引路,来到军营附近一个小山坳。
这里荒凉,僻静,满地石头,少有草木。
远远地,刘芒就看到,山坳里,不停飞起石块,还有阵阵锤击巨响。
刘芒迈步就要往里走,却被岳飞一把拉住。“主公不可,危险!”
“哦?”
岳飞歉意笑笑,道:“这孩子练功,有自己一套方法。抛起巨石,再以双锤击之。贸然进去,易为碎石误伤。属下不敢让他在军营中练功,唯恐伤及军士。”
“哈哈……”
“好在这孩子勤奋,无须督促。属下才准许他单独操练。”
岳飞解释完,冲山坳里大喊几声。
山坳里,石头不再飞了。一会儿,岳云满头大汗,一身石屑泥污,拎着两柄金锤,跑了出来。
“云儿,快来见过主公。”
岳云赶紧放下金锤,恭恭敬敬地向刘芒叉手行礼,甚有教养。
只是,这孩子嘴巴张了张,两个脸蛋憋得通红,却没说出问候的话。
岳飞感觉解释道:“这孩子不善言语,主公勿怪。”
刘芒笑道:“不喜言语,性格使然,怎么怪他。”
岳云向刘芒行过礼,又规规矩矩向岳飞行礼,也是只行礼,不说话。只是,向岳飞行礼,岳云没有拘谨和局促不安。
这岳云,外形和萌娃裴元庆十分相像,个子不高,十分结实。脸蛋圆圆,眼睛大大,甚至萌态都一模一样。
唯一的不同是,裴元庆爱说,是个张嘴萌娃。岳云沉默,是个闭嘴萌娃。
岳飞无奈地道:“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我这当爹的,一年到头,也听不到他说十个字。”
刘芒鼓励一番,岳云只是红着脸点头,甚至连“嗯”一声都没有。至多是咧咧嘴,笑一笑。
和主公刘芒在一起,岳云不自在,刘芒让他继续去练功,岳云开心地咧咧嘴,跑了。
“这孩子从小就不爱说话?”
“也不是。”岳飞有些尴尬,也很无奈。“云儿小时候,爱说爱笑,但他乡音极重,总遭人耻笑,才变成这样。”
两人正说着话,高宠赶来急报:房玄龄回到洛阳,着急要见主公刘芒。
房玄龄,奉命在督察并州。而刘芒还分派给他一项重要任务,暗中了解张居正推进的税赋改革情况。
如此着急求见,难道是税赋改革出了问题?!
税赋改革,是刘芒支持的重要改革。关乎国计民生,成败不仅影响财政收入,还可能影响治下并州、司隶等地的稳定。
绝对不能出问题!
刘芒立刻赶回洛阳,召见房玄龄。
果然,张居正在并州推行的改革,遇到麻烦!
而问题出现在并州世家!
清丈田地,改革税赋,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拥有大量田地的世家大族。
而产生矛盾的,就是在清丈及为田地定级分类上。
田地定级,影响缴税比例。
世家大户,当然希望自家田地,定级低一些。
田地定级方案,是张居正反复研究,并呈送刘芒批准的。
而世家也有自己的理由。
他们认为,自家很多田地,以前是荒地。垦荒后,连年耕种,才成为高产熟地。
世家要求,这部分田地,应该按荒地定级,并执行相应缴税标准。
张居正自然不肯,双方僵持,互不妥协。
世家自恃实力雄厚,为并州和刘芒做的贡献大,并不把张居正放在眼里。
世家的代表,是榆次温氏。
房玄龄督察并州,了解了情况,也曾努力协调。但世家一方,仍不肯让步。
房玄龄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温氏家主邀请来洛阳。
世家代表来洛阳,世家给张居正的压力相对减轻。但改革也暂时停滞了。
改革,是刘芒亲自推进的。
张居正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出格之处。也许,稍微有些强硬,但目前形势下,刘芒也必须大力支持。
刘芒担心出问题。
但是,出了问题,积极解决就是。(未完待续。)
第0733章 大局为重简化矛盾()
改革是大事,必须推进。
与袁术开战在即,治下必须安稳。
相比与袁术之战、相比改革大计,其它问题,都是次要矛盾。
只要能保证改革顺利推进,保证治下安定,必须简化矛盾。
世家的要求,有一定道理。
但是,绝对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否则,先例一开,会掣肘张居正,影响改革大计,也会影响到以后的财政收入。
世家影响大,适当的安抚,利益交换,解决矛盾,才是上上之策。
刘芒拥有政治权利。以政治利益,换取经济利益,换取治下安定和顺利改革,是划算的。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也支持这种做法。
刘芒让婉儿找出并州世家的资料,尤其是榆次温氏的资料。仔细研究后,有了计较。
让袭人安排一顿丰盛的家宴,宴请温氏家主。
……
温氏家主温恕,曾在刘虞手下,任幽州涿郡太守。后因病辞官,回家经营田园。
刘芒入主太原,去昭余泽视察途中,温恕曾主动向刘芒示好。成为继祁县乔氏之后,第二个与刘芒合作的并州世家望族。
婉儿参加了那次夜宴,和温恕认识。
今天家宴,刘芒特地吩咐婉儿出席。
两年多不见,温恕显得老迈了许多。
婉儿最会说话,一见面,便以晚辈身份,“温公长温公短”地叫着。
刘芒现在位极人臣,却让家眷出面作陪,给足了温恕面子。
“婉儿听说温公贵体欠安,已经派人去找东壁先生。回头,让东壁先生给温公把把脉,开几服药调理调理,温公定能福寿绵长。”
温恕得厚待,受关切,心里舒坦,脸色渐渐开朗。
宾主落座,酒席开始,酬谢有序。
三巡过罢,温恕准备开口谈正事。
刘芒却抢先开口,问道:“温公家人可好?”
“好着,好着。”
“太原温氏,英才辈出。吾有意特例察举温氏子弟,出仕为官,不知温公恳为国为公割爱?”
温恕一听,激动得手都哆嗦了。
刘芒主政并州后,改革了人才选拔制度。改原有察举孝廉,为察举、考核并行。
如此,举孝廉难度加大。子一辈中,出仕为官的机会少了,成为温恕一块心病。
刘芒竟主动提出,要特例察举温氏子弟为官,温恕哪能不激动。
“太尉厚待,老朽感恩不尽。犬子恢,二十有七,小有才学,或堪一用。”
“曼基公子啊,不错不错……”
婉儿那里,有各种资料,刘芒早已了解温氏底细。
温恕所说的,是其子温恢温曼基,的确是个人才。
刘芒唤来杜如晦,询问何地有官员缺额。
杜如晦早得刘芒授意,道:“西河、上郡诸地,缺额最多。”
温恕一听,心凉半截。
人才任用,说道极多。
比如同样察举孝廉者,即可入郡县衙门为曹掾,也可直接充任县令实职。
曹掾是从属,县令是一地之长,身份高低,不言自明。
而且,即便是同样的职务,不同地区,差别也是天上地下。京城洛阳所在的河南尹的县令,就不是偏远小县县令可比。
而杜如晦所说的西河、上郡等地,一个郡才不过二三万人,说是兔子不拉屎之地,都不为过。
难不成,刘芒要把自己的儿子温恢派去那种地方?
刘芒皱皱眉,沉吟片刻,道:“温氏乃太原名门,其子弟才学,毋庸置疑。掌管偏远之地,太过屈才矣……”
温恕听着,心里稍感安慰。
害怕儿子被派到荒僻之地,温恕连客套的谦虚都不敢了。
刘芒对杜如晦道:“克明再看看,是否有合适县令缺额。”
“属下这就去查。”
杜如晦走了,温恕却坐不住了。
温恕曾做过官,又经营着偌大家族,深通官场之道。
刘芒一定早有安排,才会主动提出,重用温氏子弟。
而按官场上的惯例,像温氏这样的望族子弟,即便不被派往最富庶的大县,起码也不会太差。
司隶、并州,正值用人之际,根本用不着仔细查找适合的缺额。
温恕清楚,刘芒故意卖下关子,是等着自己表态。
温恕权衡再三,还是决定,以子嗣前途为重。
轻咳两声,开口道:“太尉高瞻远瞩,清丈田地,推行赋税新政。老朽佩服之至,吾温氏亦必鼎立支持,绝不敢以一己私利,而误国之大事矣。”
“哎呀温公……”刘芒惊叹一身,长身行礼,“温公高节,晚辈楷模矣!温氏深明大义,刘芒代我大汉皇帝陛下,谢过温公!”
杜如晦也适时折返。“太尉,属下已查清,河东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