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四州地域辽阔、富庶,拥有近一千五百万人口,且是中原文化兴盛之地。
袁绍本就是天下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再得青兖二州,将是如虎添翼。
而其吞并青兖之后,下一个目标,一定是司隶!一定是刘芒!
……
刘芒当然不愿看到袁绍吞并青兖,独霸四州。
立刻召集刘伯温、王猛、杜如晦,以及在弘农任职的狄仁杰,商讨对策。
刘芒的想法很明确,必须设法阻止袁绍!
可是,刘芒没有想到,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刘伯温等人,全部反对!
刘伯温等幕僚反对的出发点,各不相同。但有一个观点,众幕僚高度一致:阻止袁绍,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
洛阳军主力,全被牵制在雍凉战场。与西凉军的决战,即将开启。目前局面,洛阳军两面用兵,没有可能!
王猛认为,目前形势下,雍凉之战,重于一切。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全力解决杨广和西凉军集团。占领富饶的关中平原,拓展发展空间,加大南北、东西两个方向的战略纵深,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刘伯温的观点,与王猛略有不同。
刘伯温是老滑头,他的战略出发点,更简单、更实际。
他认为,帮助曹操对抗袁绍,从战略角度讲,没错。但从现实利益出发,却大有问题。
刘曹联手,确有击败袁绍的可能。
但是,以目前各方的实力,绝没有彻底击垮袁绍集团的可能。
也就是说,即便打败袁绍,也不能从中谋得足够的利益。
袁绍兵强马壮,且经营冀州多年。
“虽获胜,亦不足占其地。虽占其地,无有当地世族支持,亦难立足。”老滑头边说,边大摇其头。“如此买卖,甚不划算……”
众人反对,刘芒心里不甚痛快。但是,越来越成熟的刘芒,脸上没有丝毫表露。
“克明说说看。”
杜如晦递上两封信。“刚刚接到的信函,请主公过目。”(未完待续。)
第0980章 头绪纷杂难抉择()
杜如晦呈交的,刚刚收到的两封信函,分别是驻守颍川的王守仁、驻守南阳的高熲的奏报。
王守仁和高熲,都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大才。
他们的奏报,不仅汇报了豫州、南阳方面的情况,还分析了当前形势,并提出了各自的战略建议。
王守仁和高熲奏报的共同之处是,两人都认为,在目前形势下,不宜展开太多头绪,而应当抓住重中之重,调整战略布局,逐渐转移战略重心。
两人不约而同指出,下一步的战略重心,应该逐渐向南转移。
他们的理由是,关中平原虽然富庶,长安虽然曾是帝国的首都,但是,时事异也。
两人还做了详细分析: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岐山是周王朝肇基之地;关中平原,是秦王朝时期的天府之国。但随着大汉帝国的建立,华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已经逐渐由西向东转移。
光武中兴后,大汉帝国的中心,更是有逐渐南移的趋势。
豫州、扬州、荆州、徐州等地,水路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正逐渐取代冀州、雍州等地,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更为活跃繁荣之地。
……
两人奏报的不同之处在于,战略重心转移的具体方向。
王守仁认为,豫州是重中之重。
他的理由是,豫州北拱京师,南控吴楚;东连兖徐,西接荆襄。连通黄河、淮河、长江三条江河。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夺取豫州汝南,接下来便可进兵扬州的庐江郡或九江郡,将势力延伸到长江沿线。
除了战略方面的考虑,王守仁还列举了几条进攻汝南的有利因素:
其一,刘备进攻九江,牵制了袁术伪汉军队主力,汝南方面相对空虚。
其二,袁术为了快速敛财,采纳贾似道的建议,在治下推行粮盐布匹专营。专营制度,虽是可行之法,却因准备不足,操之过急,且严重损害世家利益,而招致治下望族门阀的不满。许多曾经支持袁术伪汉朝廷的世家望族,怨声载道,甚至已经变心。
其三,袁术拥立伪汉朝廷,是大汉叛逆,天下公敌。进攻汝南,不仅可以获得地盘人口,更有利于提升主公刘芒的人望。
……
高熲则认为,当前的最佳选择,是全面收复南阳郡。
攻取颍川、南阳后,为了避免交恶荆州,避免刘表和袁术走近,高熲建议,放任刘表抢占南阳南部的蔡阳、襄乡、章陵、随县等地。
高熲认为,从战略方面看,收复南阳南部的重要性,的确不如其它战略方向,如雍凉、豫州、冀州等。
但是,收复南阳南部,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是实施其它战略无法比拟的。
刘表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重东南,轻北方。
虽占据南阳南部,却无继续北进之意。
而鄱阳湖一战,荆州惨败,刘表无暇两面兼顾。
以前,担心刘表倾向于袁术,刘芒要拉拢刘表,主动放弃南阳南部诸地。而今,刘表忙于对抗孙策,绝不敢再与刘芒为敌,反过来,要主动向刘芒示好。
此正收复南阳南部的最佳时机。
不需太多兵力,且不会交恶刘表,何乐而不为?
……
本次会议,本是探讨对冀州用兵的可能性,却生出众多头绪。
刘芒倍感头疼……
李卫轻轻走了进来。
随邓艾翻越秦岭,建立奇功,李卫成熟了许多。但刘芒还是让他回到自己身边,进一步历练。
虽然没有获得擢升,但李卫已不仅仅是小小跟班,而成为刘芒贴身亲随,参与更多重要甚至机密事务。
李卫走到刘芒近前,小声道:“卫铄姑娘来了,求见主公。”
刘芒皱皱眉头。正在开重要会议,没准什么时间结束,实在没时间见她。
李卫知道刘芒的意思,又道:“小的说了,但卫姑娘说,她不介意等,只求主公忙完公务,见上一面。”
刘芒点点头。“这样吧。你和德祖(杨修字德祖)陪她去小书房坐坐,等会议结束,我去见她。”
卫铄是钟繇的学生,杨修和钟繇关系甚好,和卫铄也很熟悉。
李卫进来,打断了会议。
李卫走了,屋里气氛更显沉闷。刘伯温等人,谁都不说话。
刘芒对杜如晦道:“克明有何意见?”
“属下惭愧……如何定夺,难……”
杜如晦与房玄龄合称“房谋杜断”,杜如晦最善从众多头绪中,选择上佳的决策建议。
而今天商讨之事,连他都摇头说难……
……
刘芒要帮助曹操,进攻袁绍的提议,未能得到众幕僚支持。
众幕僚认可援曹抗袁的战略,但认为时机不合适。
冀州太过强大,同时与冀州和西凉军两个强敌开战,没有把握。
而王守仁和高熲的建议,也未获得刘伯温等人的支持。
再战袁术,从战略角度看,也没有错。
但是,开战的准备,值得商榷。
部署在颍川,直面袁术的,是王忠嗣和岳飞两部。为了支援刘备,同时为了雍凉战役,从王忠嗣和岳飞两部,抽调了部分主力,和全部战马。
兵力不足,没有骑兵穿插迂回,进兵汝南,颇有风险。
至于高熲的建议,众幕僚部分认可,但并不支持。
原因很简单。
南阳主力,全部抽调给常遇春部。
血战上雒,常遇春部损失极大,需要好好休整。且武关、商县一带,仍需驻防。常遇春部,暂时不能南调。
从其它地方调兵去南阳,路途太远。
没有足够的兵力,现在与刘表争夺南阳南部,不适合。
……
每个战略目标,都有可取之处,但都不完美。
反复讨论,会议持续到晚上,仍无结果。
无奈,只得散会。
刘芒静坐片刻,调整了情绪,和上官婉儿去见卫铄。
……
卫铄是从雁门赶来弘农的。
在边塞待了一年,卫铄瘦了,黑了。驰骋辽阔草原、攀登巍峨群山,让卫铄变得爽朗了。
见了刘芒和上官婉儿,行礼问好后,卫铄很兴奋地道:“有样好东西,要让太尉过目!”
说着,打开随身包裹,拿出几卷字。
卫铄展开其中一幅,呈给刘芒和婉儿。
“这是什么?”(未完待续。)
第0981章 杨修爱耍小聪明()
“拓片?”
卫铄展示的,确是摩崖拓片。
拓片上,是汉字无疑,但是,刘芒和婉儿几乎一个都不认识。
“此乃小女子在恒山所拓!”卫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哦……”刘芒想起来了。“与嵩山拓片甚是相似……”
“太尉好眼力!”卫铄拍手赞道。
刘芒惭愧地摆摆手。“卫姑娘谬赞,某只是看看热闹,实不相瞒,这些文字,某一个不识。”
“哈哈哈……”在边塞采风,卫铄性格开朗了许多。笑的样子和声音,都变得更加率直了。“太尉无需惭愧。这些字,小女子亦不识得,便是老师,也无法辨识。”
刘芒玩笑道:“哈哈哈,元常老师也不识得,刘某就放心了。”
“哈哈哈,小女子要将此拓片送与老师。以老师的才学,参详嵩山、恒山拓片,当可窥得端倪。”
卫铄小心地收起视若珍宝的拓片。
钟繇、卫铄喜爱书法文字,视这些稀奇古怪文字的拓片为珍宝。刘芒只能看看热闹,并不感兴趣。
刘芒道:“某才疏学浅,与这些拓片无缘。和这些拓片相比,某更喜欢看老师和卫姑娘的书法。”
卫铄笑道:“小女子带来几幅拙作,请太尉指点。这不算送礼吧?”
“哈哈哈,不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