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距离上次召唤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是,因为战争,因为期间发生了太多事,感觉竟似过去了好久……
……
召唤人才成功!
类型:智力
姓名:未知
原属时代:五代
特点:明敏、悲剧
带入身份:雁门军中小校
召唤星级:四星
附带人数:三人
召唤的人才是谁,无从猜测……
……
嗡……
人才激活提醒!
李克用,沙陀族,唐朝末年将领,五代十国后唐奠基人。别号飞虎子、独眼龙、李鸦儿。
勇猛,性急。先后镇压庞勋起义、黄巢起义,战功赫赫,受封晋王。
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李克用沿用唐朝年号,与之争雄,不久病故。
其子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尊李克用为后唐太祖。
李克用麾下,猛将如云。以十三名养子义子最为勇猛,号称“十三太保”。
代入身份:并州北部异族头领
十三太保!
刘芒的历史知识浅薄,而五代十国的历史又十分混乱,刘芒所知少得可怜。
但是,“十三太保”的名号,刘芒听过。
而其中最为赫赫有名的,当属第十三位太保,堪称唐末五代第一猛将的李存孝!
李存孝之勇,貌似刘芒麾下一众猛将,尚无有与之匹敌之人……
嗡……
人才激活提醒!
符存审,字德祥,赐姓李。唐末五代时期前晋、后唐名将。
原是李罕之部将,后被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统领李克用的义儿军。屡败后梁军,驱逐契丹,大小百余战,未尝败绩。
官至检校太师、中书令、幽州节度使,镇守幽州。
病逝后,追赠尚书令,追封秦王。
代入身份:豫州李罕之部将
嗡……
人才激活提醒!
葛从周,字通美。唐末五代将领,后梁开国功臣。
有智慧,善谋略,早年投身黄巢军。黄巢兵败后,葛从周投靠后梁太祖朱温。
追随朱温征战,累立战功。救朱温性命,获重用。善智谋,数次击败李克用的队伍,攻城掠地。
官至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右卫上将军、潞州节度使、加授检校太师、兼侍中,封爵陈留郡王。寿终正寝,追赠太尉。
代入身份:豫州梁国校尉
……
符存审、葛从周,甚至是李克用,刘芒都不熟。
唯一熟悉的李存孝,不知道会不会被额外附带出来……
嗡……
额外人才激活提醒!
不会真的激活了李存孝吧?!
史敬思,沙陀族,唐末五代名将。李克用十三太保中,排名第十一。
骁勇善战,号称白袍史敬思。
从李克用入关,平定黄巢之乱,后镇守太原,封为裨将。
李克用遭朱温围攻,史敬思为保李克用,力战而死。
代入身份:李克用部将。
嗡……
额外人才激活提醒!
详情未知。
……
十三太保中,十一太保史敬思已激活。
另一个,会不会是其余十二太保中的一个呢?
会不会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呢?
依目前情况,李存孝出现,极有可能仍投在李克用麾下,归属自己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经历过太多大风浪,见识过太多能人异士,李存孝出现与否、是否归附自己,刘芒并不在意,也不会因所谓“时代第一猛将”,而感到紧张。
五围提升后,召唤星级明显提升,额外附带的人才,也明显增加。
不知道,这一次额外附带的未知牛人是谁……
……
王屋山上,又添一座新坟。
勇三郎王伯当的骨灰,安葬在时迁、李秀成、洪宣娇之墓附近。
入冬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似是专为俊朗潇洒的勇三郎所下。
王屋山顶,洁白肃穆。
……
刚下王屋山,便接到苏定方的信报。
苏定方,征集斛律光的护南匈奴校尉部及雁门杨延昭部,总计马步兵六千余,东出雁门郡,进攻幽州代郡。
代郡,是袁绍治地。
袁绍取代韩馥,待公孙瓒击溃刘虞后,坐收渔利,一举囊括幽冀两州大部分地区。
其现在的治地,包括冀州全境,和幽州除辽东以外的广阳、涿郡、渔阳、上谷、右北平和代郡诸地。
冀州和幽州南部的涿郡、广阳,都是富庶之地。
远在商周时期,冀州就是华夏大地的核心地域。
人口密集,世家兴旺。农耕发达、灌溉设施完善。
因此,袁绍的地盘虽然不是最大,控制的人口不是最多,但经济和军事实力,始终冠于天下诸侯。
袁绍控制的地区,东有大海,南有黄河,西有太行,北有燕山。
天然的屏障,雄厚的财力,以及强大的军队保障,近几年来,中原战乱不断,但冀州所受影响很小。
代郡,地处幽冀西北部。是袁绍治下,唯一处于太行山西侧之地。
太行阻隔,代郡与幽冀腹地交通十分不便。
当初,刘伯温为刘芒谋划发展战略,将代郡作为进取并州的前哨,正是因为代郡独特的地理位置。
太行山,阻断了东面暖湿气流。因此,代郡和幽冀其它地区相比,气候干冷,土地贫瘠。
代郡北临塞外,常受异族袭扰,代郡人口稀少,经济萧条。
因此,袁绍虽然控制了代郡,但并不重视代郡。只在代县、马城两地,安排了两三千驻防军。
苏定方大军突进,代郡守军焉能匹敌。略作抵抗,便弃城而逃。
苏定方部,没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代郡。
苏定方命所部在代县、马城稍作休整,准备分兵两路,袭扰幽冀。
一路出广宁(今张家口),袭扰幽州上谷郡。一路准备穿越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陉,袭扰冀州中山国。
苏定方执行的是既定战略战术,袭扰袁绍治地后方,使其无法专心对青兖用兵。
袁绍如何应对呢?(未完待续。)
第1002章 袁绍的应对之策()
袁绍起五路大军,进攻青兖。
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袁绍严令各部,不得轻敌冒进,稳扎稳打,协同配合,务求必胜。
冀州三军用命,东路袁谭部攻克青州平原郡西平昌,并很快控制平原郡东部乐陵、厌次等地。
夺取西平昌,冀州兵锋立刻指向平原城。
左路袁谭部,中路左翼颜良部,以及袁绍的中军主力,三路大军,齐向平原集结。
平原城,是曹操在黄河北岸重镇。
平原不能丢!
曹操接连派部增援,但是冀州军兵势强大,部署有方,兖州援军根本无力突破冀州军严密的防线。
无奈,曹操只能放弃平原城,撤回南岸,集中兵力,固守高唐。
西平昌、平原失手,曹操在兖州北部、黄河北岸的据点,也全部失手。
至此,兖州军已完全丧失了对黄河北岸的控制。
连战连捷,袁绍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倍加谨慎。
传令各路,巩固战果,待准备充分后,分路齐进,南渡黄河!
……
在袁绍眼中,曹操和兖州军,不足为虑,刘芒和强大的洛阳军,才是袁绍的担心所在。
袁绍下定决心,对青兖用兵,皆因其预判到,刘芒和洛阳军主力,将被牵制在雍凉战场,难以分身东顾。
袁绍派出大批暗探,密切留意洛阳军动向。
苏定方突袭代郡,袁绍并不十分担心。
代郡,本就是战略放弃区域。
只要洛阳军不从司隶一带发动进攻,就不会对冀州构成真正的威胁。
可是,西凉军的表现,让袁绍大失所望。
十万西凉大军,溃于一役,已令袁绍无法理解。而西凉军竟然决口渭水,气得袁绍险些爆出粗口!
表面上,袁绍痛斥西凉军阀,置数万百姓生死于不顾。而真正令袁绍气愤的是,西凉军虽败,但尚有十几二十万强兵。不行此伤天害理之计,凭借长安、郿坞城高墙厚,亦可与洛阳军一战!
而西凉军,竟选择决口渭水!
西进受阻,刘芒和洛阳军,势必会将注意力,转移到青兖!袁绍恼火,正缘于此!
袁绍,犹豫了……
“报!河之上游,濮阳方向,发现数艘洛阳水军战船!”
刘芒果然要介入青兖战事!
袁绍,更加犹豫了……
袁绍难以抉择,唯一的办法,是召集各路大军主将、监军,商议对策。
除留守邺城的袁尚、逢纪外,两个儿子袁谭、袁熙,大将颜良、文丑,幕僚审配、沮授等,悉数参加。
与会众将,意见完全一致: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士气正旺,自然要乘势南下!
众幕僚,也多附议。
审配认为,洛阳军虽然大破西凉军,但西凉军威胁仍在,刘芒无法从雍凉战场彻底脱身。
雍凉之战,洛阳军伤亡也很大,需要长时间休整。
寒冬已至,刘芒即便想参与青兖之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至于出现的那几艘洛阳战船,却不必担心。
曹操接连丢城失地,必然会向刘芒求援。或请求刘芒出兵支援,或请求粮草援助。
刘芒若有心参战,绝不会仅派几艘战船。
区区数艘战船,运送兵卒,不过几百;运送粮草,至多千石。不足为虑。
此正说明,刘芒无心或无力支援曹操。派出几艘小船,无非是表表姿态,做做样子而已。
袁绍的心,动了……
不过,一个人,引起了袁绍的注意!
沮授沮公与,始终没发表任何意见。
袁绍没有立刻表态,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公与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