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刘备自起兵以来,九江之战,最是舒心!
幕僚谋划有方,武将奋勇争先。扩张地盘,收获人口。而最让刘备开心的是,这一仗,几乎没有消耗!
刘芒提供了军马,袁术则无偿提供了军粮!
九江郡富庶,原地征集粮草,几乎就能满足所需。
袁术的贡献,不止是粮草,还有民心!
为了防备刘芒、刘备,袁术大肆聚敛钱粮,一年之内,数次提高赋税,贫苦百姓苦不堪言。听从贾似道的建议,实施粮盐布匹专卖,又引得世家大族怨声载道。
袁术横征暴敛,聚敛了钱财,却把民心拱手送给刘备!
刘备占领阴陵等地后,本想免除沉重的赋税,以安民心。王导却建议,无需免除,减半即可。
赋税减半,既能让民众感受到刘备的宽仁,又能征集军需,还可为今后降低赋税,留下足够的空间。
刘备听从王导的建议,轻轻松松下一道赋税减半的命令,便赢得万民欢呼,自己也赚得钵满盆满!
刘备头一次享受到战争的乐趣!
做梦时,都忍不住笑呢!
……
在刘备和王氏兄弟的发展规划中,九江,是未来发展的根基之地
因此,刘备夺取了阴陵、全椒、阜陵等地,并未急于扩大战线,而是夺取一地,安抚一地,确保占领之地的安定、平稳。
徐州军势如破竹,王敦建议,一鼓作气,直捣寿春,彻底消灭袁术!
刘备却有自己的想法。
天下的形势,太乱。
周边的诸侯,没有一个是善茬。
不显山不露水,闷声不响发大财,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得意忘形,太过张扬,早晚成为众矢之的。
攻势太猛,若逼得袁术狗急跳墙,也是麻烦。
况且,战争必须与外交相互配合。盲目扩张,遗祸无穷。
不过,并非王敦一人主张乘胜追击。接连的胜利,鼓舞人心,军中将领,大多有此想法。
刘备待人处事,十分谨慎。
“宽厚长者”之名,不是随便评的。
刘备虽是当家作主之人,但从不强加自己的想法给他人,包括自己的属下。
意见无法统一时,刘备总会主动与属下分别沟通,消除隔阂。
这次,仍是采取分别谈话的办法,和主要幕僚、将领沟通。
首先找来关羽张飞两个兄弟,命人烤了肥羊。兄弟三人,围坐一起,同吃一只羊,边吃边聊。
关张二人唯刘备马首是瞻。虽然求战心切,但听了大哥刘备的解释,关张便一起表态:听大哥的!
没有外人,三兄弟难得轻松说说话。正聊着,徐庶来了,说冀州荀谌已到徐州,求见刘备。
“荀友若此来为何?”
“欲说服主公上表,奏请陛下亲政。”
“咝……”刘备沉吟片刻,命徐庶先赶回徐州,好好款待荀谌。见与不见荀谌,刘备要慎重考虑。
徐庶走了,刘备沉默了,屋里的气氛,变得凝重了。
张飞不解,道:“不就是小皇帝亲政吗,有啥大不了的?”
关羽看问题比张飞深入些。“三弟,陛下亲政,并非小事。袁本初针对的,是刘绛天。”
张飞翻翻大眼,挠挠脑袋:“这俺可不懂了,反正,俺只听大哥的!”
刘备为难啊。
袁绍和刘芒之间,需要权衡。刘芒和小皇帝刘协之间,也需要权衡。
见不见荀谌,见了说什么,都要谨慎考虑。
“云长,你如何看?”
关羽道:“刘绛天与我们徐州有盟约,答应袁本初,便出卖刘绛天,有失于义。”
刘备叹曰:“二弟凡事以义为先,真大丈夫也!”赞了关羽,刘备话锋一转:“然,陛下亲政,既是忠于君,也是忠于更大之义。”
关羽的政治见解,当然比不得刘备。“那……我也听大哥的。”
刘备点点,嘱咐关张不得声张,让二人退下。命人安排正规的酒席,请王敦王导过来商议。
……
王敦的意见,简单直接:天子亲政,上合天意,下合民望,必须支持!
更重要的是,天子亲政,可以激化小皇帝与刘芒、刘芒与袁绍之间的矛盾!
虽然,刘芒与袁绍,目前都不是徐州的敌人,但是,他们早晚会是徐州强劲的对手。
刘芒和袁绍,本就矛盾重重。如果能借机激化矛盾,使二虎相争,好处无穷!
两强相争,必然要拉拢争取各方势力,徐州正可借机渔利。
最理想的情况,刘芒和袁绍两败俱伤,刘备不仅能提升在诸侯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甚至取而代之,都有可能!
王敦的分析,令刘备怦然心动。
但刘备不会外露内心,淡然地征询王导的意见。
王导的想法,和王敦相近。
但是,王导觉得,这件事,既是捞好处的机会,也蕴藏着不小的风险。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刘芒,后果严重。
王导认为,支持天子亲政,是掌握大义之举。但上表明奏,必然引起刘芒不满。
“茂弘(王导字)有何良策?”
“暗中联络天子近臣,委婉表达即可。”
刘备点点头,脸上又显为难。“刘绛天与吾有盟约在先,此举,有失于义啊……”
王导道:“忠君乃忠义,盟约乃小义。取忠义而舍小义,大义也!”
刘备终于下了决心,但脸上还是一付很愧疚的样子:刘绛天啊,非是刘备对你不起,大义所然尔!
刘备以征伐叛逆袁术大捷为名,备上几份厚礼,送去洛阳。
有给小皇帝的礼物,也有给刘芒的礼物。刘备还命人,准备了几份贵重但不张扬的礼物,悄悄送给小皇帝近臣董承、种辑等人。(未完待续。)
第1009章 最闹心的是袁术()
刘备舒心,他的对手袁术,必然闹心。
为了对付刘备,袁术狂征赋税,大搞粮盐布匹专卖,筹措了巨额粮饷。
世家、贫民怨声四起。
为了打赢仗,为了保住地盘,袁术顾不了这些了。
下发的钱粮,早已数不清楚。然而,各部讨饷要粮的文书,依然雪片般飞来!
袁术明知道各部必然虚报空饷,但是,为了安稳带兵大将的心,袁术只能忍气照批。
钱粮花了不计其数,仗却越打越惨!
损兵折将,连丢地盘。原本还对伪汉朝廷抱有一丝幻想的当地门阀世家,已经绝望,开始找寻退路。
袁术怎能不闹心?
他想不明白缘由,只能把气撒在那些出主意的人身上。
粮盐专卖,得罪了世家大族。袁术有气撒不出,只能冷落出主意的贾似道。
……
伪汉朝廷之腐朽,已深入骨髓,无可救药。
伪汉朝廷的覆灭,已进入倒计时。
腐败,可以导致一个政权的覆灭。而即将覆灭的政权,又是腐败滋生的温床。
袁术花了不计其数的钱粮,却难求一胜,其根源就在于此。
但凡有点头脑之人,都已看得清清楚楚。
军中高级将领,消息渠道广,更清楚这一点。
除了死忠之徒,其余高级将领,明知道伪汉朝廷不是大汉正统,却追随袁术,行叛逆之事,所求无非是升官发财,过上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
而今,寿春朝廷覆灭在即,这些高级将领心里想的,不是如何操训军队、部署防御,而是一门心思想,如何趁最后的机会,多捞钱财,瞅准时机,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
豫州汝南郡北部。
召陵、定颍是北防洛阳军的前沿。
袁术手下大将李罕之、朱友谦分驻两地。
朱友谦,字德光。
本在弘农郡当兵,违反了军律,怕被追责,逃了出来。纠集一干亡命之徒,在颍川一带,打劫行人客商。
其时,袁术势头正盛,四处招募军队,朱友谦便率部投奔。朱友谦有心计,花了大把的钱,打通诸多关节,竟做到镇守一方的大将。
只是,时运不济。
朱友谦刚花了大钱,把官弄到手,袁术和寿春伪汉朝廷,便开始一路崩溃。
朱友谦怨啊!
巨额钱财,不能白花,必须尽快想办法捞回来!
虚报消耗,简单吃空饷,捞钱太慢!
必须创新!
朱友谦勾结地方的伪汉官员,以加强防御为名,大肆扩编征兵。
短短时间,其部下的在册兵卒,竟接近十万人!
而真正在军中服役者,却只有不到两万!
袁术也曾听闻,派人前来查问。
结果是,朱友谦真的有这么多队伍!
朱友谦的办法,很高明。
他让部下兵卒,去找贫民百姓。只要到他的队伍里报名登记,便算服役,然后,就可以回家继续种地。
伪汉朝廷有规定,服役者,可以减免税赋。报个名,登个记,就能减少税赋,贫苦的百姓,当然愿意。
这样,朱友谦便有了十万大军!
寿春派员前来查问,朱友谦便通知那些挂名的百姓,赶来充数。
老的老、小的小,瞎子都能看出破绽。
但不要紧,花钱买通查问官员就是。
应付寿春的查问,还不算完。朱友谦捞钱的计划,还有续集!
他派人通知那些挂名的百姓:挂个名,就能免税,朱将军帮了你们天大的忙,你们得回报!把你们该交给朝廷的税,都交到军营去!
不交?
杀!
罪名现成的,通敌!
朱友谦从寿春拿了空饷,从百姓手里拿了赋税。
运作买官的钱,连本带利回来了!还翻了好几番!
……
镇守汝南北部的另一员大将是李罕之。
李罕之,出身贼寇。生性残暴,外号唤作“李摩云”。
投身袁术后,因作战勇猛,获得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