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卷终】
第十卷随即开启……(未完待续。)
第1024章 新年伊始议亲政()
来人是燕青!
燕青一脸紧张。“少主,宫里有情况!”
燕青做事极稳妥,他表现得如此紧张,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小乙,别急,坐下慢慢说。”
“陛下有动作!”
刘芒脸色平静如斯,伸手指指对面的位置。“坐下说。”
“陛下授意董承、种辑等人,联络朝臣,欲在明日朝会上,奏请陛下亲政!”
事情很严重!
但是,刘芒没流露出任何慌乱和不安。
在刘芒坐镇弘农,指挥雍凉之战时,便听到过类似传闻。
只是,刘芒没想到,小皇帝竟然如此迫不及待。
小皇帝到底有什么把握,竟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刘芒预计,定和某些诸侯的唆使支持有关!
果然,燕青证实了刘芒的判断。
“少主,几位诸侯特使,都呈送了秘密奏章!”
刘芒得到消息,袁绍已经命其在朝廷的亲信,准备奏请小皇帝亲政。只是,刘芒没料到,袁绍竟联络了其他诸侯。“小乙可知详情?”
燕青面露愧疚。“小奴无能……”
“小乙别这么说,你做得已经很好了!”
燕青是刘芒的心腹,小皇帝自然清楚。
当年,小皇帝点名向刘芒讨要燕青,做自己的贴身侍卫统领。
那时,小皇帝刘协年纪尚小,没有太多心机。只觉得燕青形象好、性格好、功夫俊。燕青做近卫,既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又能和他学功夫。
等到刘协逐渐长大,他才感觉,有燕青在身边,有诸多不便。但是,碍于刘芒的面子和权势,刘协不敢轻易撤换燕青,只能有意疏远,不让燕青接触到自己的机密事务。
燕青能了解到这么多情况,已属难得。
“关啸他们几个,怎么样?”
“少主放心,关啸等人绝对忠诚于少主,已按伯温先生吩咐行事……”
刘伯温吩咐的,自然是阴谋诡计等见不得光的事情。燕青最不擅长的,就是耍心眼。一提起这事,就好像是他自己在搞阴谋一般,脸都羞愧地红了。
当年安邑比武,武松、胡大海和各部选拔出来的关啸、雷茂、任参、胡千等人,成为最终的优胜者。
武松、胡大海各有任用,而关啸、雷茂等,被小皇帝选为贴身近卫统领,归属燕青手下。
关啸、雷茂等人被小皇帝任命为内廷侍卫,对刘芒而言,是好事。既能保护小皇帝刘协的安全,又能充当自己的耳目。
刘伯温油滑。
关啸、雷茂等人,都是选自军中各部,当然是刘芒的属下。
刘伯温料定,随着小皇帝年龄长大,想法多了,不仅会倍加提防燕青,还会提防关啸、雷茂等侍卫。
刘伯温献计,让关啸、雷茂、任参、胡千等人,故意互相疏远,甚至明争暗斗,分帮成派。
如此,小皇帝刘协,就会对部分侍卫,心生拉拢之意。
刘伯温是老滑头,莫说刘协年仅十六,便是他长到六十,也逃不出刘伯温设下的圈套。
果然,关啸等人分帮结伙,小皇帝便拉拢“疏远”刘芒的关啸、胡千等人,而不再重用忠于刘芒的雷茂、任参等侍卫。
有这些耳目安插在内廷,刘协大部分的举动,都逃不过刘芒的眼睛。
“少主,今日,董承带了一个人去见陛下。”
“何人?”
“魏徵,好像是从河北来的。”
刘协要重用魏徵?
刘芒突然想笑。
刘协做了几年皇帝,前几年在长安,听惯了董卓及其党羽呵斥;这几年回到洛阳,刘协更多听到的,是身边近臣的阿谀奉承之词。
这小皇帝要培植亲信,可真是谓饥不择食啊!
把堪称史上第一诤臣的魏徵弄到身边,行不行啊!
燕青汇报完情况,刘芒正准备派人去请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却来了。
到洛阳后,长孙无忌一直在朝中任职,现任卫将军,和少府卿李鸿章,同位列九卿。
长孙无忌深夜赶来,也是为小皇帝亲政一事。
和刘芒分析的一样,长孙无忌认为,小皇帝此时动了亲政念头,必是袁绍集团在背后唆使。
袁绍这一招,很厉害!
小皇帝刘协已经十六了,亲理朝政,从情理上,说得过去。
也就是说,袁绍这一招,于理上占了先机。
长孙无忌分析,小皇帝身边,不乏出谋划策的近臣。他们不会不知道,提议小皇帝亲政,等同于直接向刘芒叫板。
讲实力,不论军力还是在朝廷的影响力,刘芒均不在袁绍之下。而且,朝廷在刘芒的地盘之内。光有袁绍的支持,刘协未必敢动亲政的念头。因此,刘协一定还得到其它方面的支持。
刘备、孙策等人,也许不会直接表态,但他们一定明里暗里,向刘协做出了承诺。
此事,袁绍先抓住理。
与其针锋相对,坚决不同意小皇帝亲政,失之于理,也会失去人心。
况且,小皇帝亲政一事本身,并不可怕。
刘协年纪尚小,即便亲政,也不可能总揽朝权,乾纲独断。
只要刘芒控制住军权和财权,其它权利,交还一些给小皇帝,却也无妨。
军队,是刘芒一手建立的。
军中将领,几乎都是刘芒一手提拔的。
军权,别人想夺也夺不走。
财权,是刘芒控制朝廷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洛阳朝廷,吃喝用度,全靠刘芒治地提供。当初,刘芒提议李鸿章担任少府卿,朝中无人有异议,就因为不是刘芒的亲信主管钱财,朝廷就无物可用,无钱可花!
财权,别人也夺不走。
刘芒和长孙无忌,并不担心朝会商议亲政一事。
他们担心的是,小皇帝刘协及其身边近臣,以及袁绍等诸侯,还有其它阴谋。
只是,刘芒无从得知对手的潜藏的想法,也无法提前筹划应对之策。
刘芒和长孙无忌商议无果,只能等朝会时,随机应变,见招拆招了。
临别时,长孙无忌劝道:“如果有人在朝会上节外生枝,属下请主公切莫雷霆震怒。”
刘芒点头道:“我懂。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我们的策略是,能拖就拖,决不当堂做出决定。待朝会后,详细分析后,再做主张。”
……
天亮了。
建安三年的第一天,暨公元198年1月26日。
朝廷众臣,全部换上新衣,上朝拜贺天子。
但每个人都清楚,片刻之后,那些喜气洋洋的笑脸,就可能布满冰霜。那些客套谦恭的吉祥话儿,也会变成争锋相对的唇枪舌剑!
刘芒刚刚走进章华门,李鸿章趋步赶了上来,低声道:“主公,今日朝会,他们似乎还有其它动议。”
刘芒不动声色地微微点点头,稳稳地迈上台阶,步入洛阳南宫崇德殿……(未完待续。)
第1025章 朝堂气氛憋死人()
崇德殿内,大汉朝臣,拜贺天子。
小皇帝刘协回拜,众臣落座。
刘协左右,是大汉三公:太尉刘芒刘绛天、司空钟繇钟元常、司徒赵温赵和之。
三公之下,是太常卿杨彪为首的九卿。
卫将军长孙无忌、少府卿李鸿章,位列其中。
九卿之下,是尚书台和御史台众官员。
尚书台和御史台,本是真正的权力核心机构。
为了避免其它利益集团觊觎二台职位,设立二台时,刘芒有意压低二台官员俸禄,且暂不设置二台主官尚书令和御史大夫。
二台副职,尚书台左右仆射房玄龄、张居正,御史中丞寇准,居位而坐。
太常少卿敬翔等各府主要从官,以及小皇帝的几个亲信近臣——董承、种辑、吴子兰、王服、吴硕等,也各居其位。(王服,亦作王子服)
朝臣中,最德高望重的司空钟繇,率先奏报。
钟繇的开场白,很有司空的专业味道。
简单说,和天气预报差不多。
无非是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新的一年,风会调,雨会顺,不会发生大的天地灾祸,大汉王朝,一定会政通人和,大汉中兴之日可待云云。
钟繇开了场,朝会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众臣纷纷向天子奉上吉祥的祝福之词。
刘芒微眯双眼,端坐着。
刘芒的眼睛细长,微微眯起时,仿似微笑,很符合当堂的气氛。
这样微眯着双眼,能在旁人不察间,仔细观察朝堂上的每个人。而他的余光,始终留意着小皇帝的一举一动。
无聊无用的套话,终于说完。
刘芒发现,小皇帝刘协的屁股,不安分地左右来回轻轻蹭着。
小皇帝已经急不可耐了!
要步入正题了!
果然,刘芒发现,董承向昭信将军吴子兰望了一眼。
吴子兰这个昭信将军,空有其名,手下没有一兵一卒。
也正因如此,他才最愿意充当急先锋,从手握兵权的刘芒的手中夺权!
吴子兰是个粗人,说话不绕弯子。长身而起,郎朗道:“建安三年,既是万象更新之年,那么,朝廷之气象,也该更新了!臣奏请陛下亲政,带领百官万民,中兴大汉!”
吴子兰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刻鸦雀无声。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刘芒!
只是,有人是用眼角偷偷瞄着刘芒,而有的人,则是肆无忌惮,颇具挑战意味,紧盯刘芒!
刘芒,根本无视众人的目光。
他也在观察几个人的反应:钟繇、赵温、杨彪,还有小皇帝刘协。
……
钟繇,就坐在刘芒身边。
微侧着头,把探询的目光,投向刘芒。
钟繇的表情,略显尴尬和紧张。
刘芒知道,钟繇很希望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