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的人早已哭成一片。那些兀自强撑着的,多数也已红了眼眶。
众人还在伤心难过,架在舞台两侧幕柱上的横杆缓缓滚动起来。不一会儿,一块黑幕就挡住了整个舞台,也宣告今天的表演到此结束。
观众们都愣住了。
“怎么,这就结束了?故事不是才演到一半么!”
“就是,我还想知道薛小雪到底怎么样了呢,没想到不清不楚的就完了,实在让人气闷。”
“到底在搞什么,实在气死我了。”
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谁都没个头绪。就在激愤的众人想“讨个说法”的时候,潘飞宇笑着走出来道:“诸位稍安勿躁,请听我一言。”
人群马上安静下来。
潘飞宇道:“大家觉得这出《珍珠泪》如何,可还看得么?”
马上有人应道:“好是好,可是太短了。”
一片附和声中,潘飞宇又道:“我也知道各位没看够,可我等都是镜报的人,这主业还是不能荒废的,总不能不出报纸了吧?再说,为了将精彩的话剧奉献给大家,我们也需要好好排练,你们明日再来吧……”
渐行渐远的萧靖苦笑了一声。
他当然想把话剧拆成五、六天演来慢慢培养观众群体,可距离夏晗雪过门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权衡下,他也只能分两天演完,这的确是极限了。
两个月太短,只争朝夕!
第三百一十四章 盲报()
身后的喧闹渐渐远去。反正也结束了,萧靖提前些走倒没什么,有什么事还有潘飞宇支应呢。
萧靖不知道的是,刚才还扮出笑脸的邵宁在散场后龇牙咧嘴地望向了朝他扔鸡蛋的观众的背影,脸上闪过了怒意。
挣扎了好久,他才克制住了跑到台下去找人算账的冲动。默默地叹了口气后,他缓步走向后台,边走边重复着一句不知何时从萧靖那里听来的话:“萧靖,兄弟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继舞蹈表演后再一次受到万众瞩目、几乎让台下所有观众都落下同情之泪的何宛儿也在舞台上驻足了许久。直到萧靖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视野中,她才咬着唇离开了。
她真的很想知道,刚才的自己到底像不像雪儿姐姐?
萧靖要去的所在距离演出的地点并不远。走了约莫一顿饭的时间,他来到了一座十分不起眼的作坊前。轻轻扣了扣门,马上就有一个憨厚的中年男子打开院门又咧嘴露出一口黄牙道:“东家!”
萧靖“嗯”了一声。见他进了院子,里面正在忙活的工匠全都站了起来,而他只是道:“你们先忙,不必管我,我就是来看看。”
于是,众人又开始忙活了。满院子都是雕刻和打磨木头的“嚓嚓”和“嗒嗒”声,木屑也到处都是,弄得人想找地方下脚都很难。
被唤作“东家”的萧靖却浑不在意。他不断在四处游走,一旦看到哪个工匠雕出来的东西不符合要求,他就会亲自过去交涉一番,绝没有例外。
“东家何必这般急切。”管事的中年男子赔笑道:“镇里熟手的匠人都在此处了,可东家说的东西我等以前也没见过,偶尔有个失手也是难免的……”
话还没说完,萧靖便打断了他:“于师傅,我知道突然给你找了这么个工作有点强人所难,可我也是不得已。这样吧,只要这些人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做好我要的东西,那么事成之后我便再追加两成的赏钱。如何?”
面露难色的于师傅沉吟许久,终于点了点头。
日升月沉,时间很快便来到了第三天。
今天是镜报发售的日子。早已习惯了从各处代购点购买报纸的人们惊讶地发现:报社的卖报人竟然又一次上街了!
不仅如此,作为重要零售渠道的报童也增加了不少。不过,他们并不像以往那样只顾着卖报,而是见到熟人就上前套近乎,又神秘兮兮地宣传着一个叫做“盲报”的东西。
那是什么玩意啊?
许多老读者马上就生出了好奇心。不过,那一点点好奇很快就被打消了:当看到报社雇佣的人赶着牲口拉来了一车车有各种凸点的木板时,他们都上前围观了一番,之后便失去了对盲报的兴趣。
能读懂报纸的人都是识字的,怎肯多费力气在一块木板上摸来摸去?再说,盲报虽然是新鲜玩意,可那重量和体积实在让人望而生畏,普通百姓拉回家里都要考虑如何存放的问题,它作为媒介的价值兴许还没有作为柴火的价值高。既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
况且,卖报的人说一份盲报卖五百文。绝大多数有意尝鲜的人都被这价格吓到了:镜报才几文钱,谁会多花那么多去看文章都差不多的盲报啊?
所以,除了几个实在钱多得没处花的公子哥和个别藏家掏了钱,剩下的人都选择了敬而远之。
销路打不开,镜报的人却不急不恼。在城里制造了话题后,一行人又不辞辛劳地赶着车跑到城外转了一圈,才按照一份神秘的名单开始了真正的行程。
宋国公府外。
“这群人可真是不怕给老子找麻烦。”一脸不耐烦的门房怒道:“居然丢下东西就走了,当这国公府是什么地方?”
刚才,有个卖报纸的人留下一句话便笑着告辞了。门房出来一看,果然在他说的那个角落里停着一辆板车。
那人说了,如果国公府上的人愿意收下这份礼物,就直接将它拉走;如果不想要,只需丢在那里即可,傍晚时自然会有人回收车子。
门房不情不愿地走过去看了看。常年迎来送往的他也也是个识字的机灵人,才拿起油布下的信读了两句,他便眼珠一转、喜上眉梢,急匆匆地跑进府里喊人去了。
工部王侍郎府上也是一样。
他早就是镜报的铁粉了。办完公务回家后,他听说有人送来了礼物,便举步跟着下人来到了一处隐秘的所在。拿起车上的东西端详良久,他不禁喟然叹道:“这份礼品虽不值多少钱,却是厚重得很呐!”
不光富贵之家,京城的一些贫苦人家也收到了同样的礼物,只不过他们算是借阅,毕竟家里地方小、难以堆放如此之多的杂物,有人回收倒免去了后顾之忧。
坐镇浦化镇的萧靖听着各路人马的回报,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
盲报的推广十分顺利。绝大多数目标都收下了报社送去的木板,即便是一些不喜欢镜报的老顽固也没有拒绝。
这要归功于萧靖的安排。
在这个缺乏相关科学知识的年代,各种残障一般都会被联系到诸如因果报应之类的因素上。所以,家里有盲人对于那些高门大户来说是件很私密且羞于启齿的事,想让人接受盲报又谈何容易?
有鉴于此,萧靖让送报的人在城外将盲报换到了寻常的板车上。上面盖着布,谁也看不出来里面是什么东西;连负责运送的人也换了一茬,再加上车子又停在不起眼的地方,谁都不会把盲报和这些人家联系到一起。
所谓盲报,实际上就是萧靖将后世的盲文和拼音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了加工,继而引进到了大瑞朝。这年头没有像样的材料和工艺,他也只能用最费时费力却唯一可行的方法:用木板一点点雕出来!
大费周章地赶工了半个月,才搞出了这三十份。算上随盲报附赠的拼音说明,报社这次可是结结实实地砸了一笔钱。
想夺走雪儿的人,来分个胜负吧!
第三百一十五章 快了()
话剧《明珠泪》就这样在瑞都周边演了一个多月。
如果说一开始还只是镜报的读者来捧个场、凑个热闹,那么之后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城里的票友几乎倾巢而出,京城附近大大小小的乡镇更是万人空巷。到后来,总有相熟的班主跑来报社,问萧靖这话剧到底啥时候才能结束。
每次演出,台下都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即便在远处基本上什么都看不清、听不清,也有一大群人在十丈开外的地方看戏,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能看到啥。
为了演出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萧靖甚至自掏腰包扩建了几处舞台。功夫不负有心人,话剧《明珠泪》的影响力一时无两,街头巷尾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有人在议论这出剧目,也有无数人为剧中人物而扼腕叹息。
忠显伯府。
“伯爷,那姓萧的也欺人太甚了。”一个年轻的随员愤愤不平地道:“他编的那什么狗屁话剧,分明就是冲着您来的。只要您说句话,小人这就去打杀了他,说什么也不能让他在咱徐家的头上动土。”
正在摆弄玉器的徐继仁冷冷地睇了他一眼,道:“打杀他?现在去要了他的命,不是告诉全天下,人是我忠显伯杀的么?”
那人还欲再说,徐继仁又道:“再说,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的,你要怎么杀他?别的不提,那看戏的人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你淹死,你去了又有什么用?”
出主意的人马上就萎了。徐继仁又自顾自地玩了一会儿,才道:“姓萧的留着还有用。他是生是死无关紧要,难道他的话剧演上一年,我还能掉块肉不成?他爱怎的就怎的,反正老爷我声名狼藉,也不怕再让人说上两句。倒是姓萧的自己……”
他起身悠然自得地踱了几步,脸上的表情很是轻松:“他越跳,越说明他无计可施。一个做报纸的,纵然有些本事,又能玩出什么花儿来?这两个月来,你可看到报纸上登出半点对徐家不利的消息?
别看他上蹿下跳的闹得欢,那都是老子懒得理他。呵,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我和雪儿妹妹的好日子了,到时他还有什么办法?要么厚着脸皮到我府上来摇尾乞怜、求我原谅,要么就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女人成为别人的妻子,和别人洞房花烛……呵,无论怎么看,这生意都稳赚不赔呢。既然如此,我又有什么可操心的?”
那随员闻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