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
“有点儿像玻璃……这里怎么会有玻璃?”一边开口,这些德国党卫军的士兵已经把身后的毛瑟98k步枪摘了下来,握在了手中。
“散开!弯下腰!”这个为首的车长,是参加过法国战役的老兵,原来他是隶属于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普通士兵,现在调任到了这里,并且晋升成了车长。
有战斗经验的他,立刻开口提醒了自己的手下,他自己也弯下腰来,抽出了腰间的手枪。
“发动机别熄火!你们几个在车上,用机枪掩护我们!”车长回头对装甲车上的士兵们命令道。
而随着这一声命令,sdkz251装甲车上的士兵,已经在机枪防盾后面,拉动了枪栓,发出了哗啦一声脆响。
机枪子弹已经被顶上了枪膛,而两个党卫军的士兵已经开始绕路,向可疑的地方迂回了过去。
即便只有几个士兵,战术执行让,因为有打过仗的车长老兵坐镇,这个小队还是有模有样的执行起了战术安排。
很快,这个小队就靠近了发光的物体,然后两个步兵已经冲了上去他们已经确认周围没有什么可疑的敌人,所以行动也变得迅速了许多。
“长官!你得过来看看这个!我想我们有麻烦了!”冲在最前面的人,在半路上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头也不回的对着自己的长官大声的喊道。
车长听到这声叫喊,加快了前进的速度,不过他很快看到发光的物体旁边,实际上是有别的东西存在的。
因为颜色相近的原因,远距离的时候他还以为这些只是沙子堆叠出来的起伏棱角,可是距离近了之后,他就看出来这些都是人工制造的东西……
“我的上帝!”他也在这些东西的不远处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因为他看到了大半截都被埋在沙子里的野战帐篷。
有些帐篷已经只剩下一个尖顶了,而有的已经倒塌下去被黄沙掩埋。这里就是一个巨大的坟场,帐篷里面裹着尸体,外面倒着被黄沙掩盖了大半的尸体。
反光的东西,就是一个已经脱水了的尸体的手臂上,缠着的手表上的玻璃。
这些尸体穿着科考队的服装,有些尸体脖子上还挂着望远镜,大部分尸体都有武器,显然这不是一个科考队的装备。
“天啊!他们是迷路了……才死在这里的。所有人的水壶都空了,他们是被困在这里死去的。”一个德国士兵走过来,对一言不发的车长汇报道。
在他的身后,几个士兵已经把被掩埋的帐篷拖出了沙堆,从里面翻出了尸体还有其他的东西。
有军用地图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型设备,还有小型的发电机,以及无线电设备。
“见鬼!我觉得他们应该不是英国人!”车长检查了两具尸体之后,意识到了事情已经非常严重了。
这些人的设备和武器,甚至是穿衣服的款式习惯,都不是英国人。设备上都是英文这一点无须怀疑,但是他们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英国人!
“立刻向油田方面示警!不管是什么人,他们在找我们的油田,这是没有错的事情!”车长看着脚下那些已经脱去了五成水分的干尸,恶心的干呕了一下,开口喊道。
“叫更多的人过来!把这些都运回去!无线电呢?用无线电联络油田警备指挥部!快!”他一边回头,一边开口吩咐道。
跑着回到装甲上,抓起无线电上的话筒,车长对已经联系上的基地方面开口说道:“我找到了一些非比寻常的东西!一些已经死掉的干尸,还有一些通信器材……”
“什么?你说清楚一些!”无线电的那边,值班的军官显然觉得自己听到了一些可怕的消息。
“我在油田附近找到了一些尸体,不管这些尸体是哪来的,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们是来找油田位置的!”车长郁闷的开口,对自己的上司说道。
“汇报你的位置!不要离开!我会安排人去接应你们!”间隔了大约两秒钟,值班的军官就开口快速的说道。
值班军官放下了听筒之后,就转身打通了到基地指挥官值班室的电话,很快休息的士兵都跑出了营房,开始在操场上列队待命。
“有车的1连紧急集合!全体上车带上武器和淡水,向东南方向前进!”一个已经知道了情况的德**官站在操场上,大声的命令道。
十分钟之内,五辆sdkz251装甲车前后掩护着10辆卡车,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开出了油田附近的德国驻军基地。
……
“将军阁下,这是利比亚油田方面送来的最新情报……事情非常紧急。”前线上,刚刚走出隆美尔指挥部没多久的阿尔弗雷德中将又快步返了回来。
他把一张电报塞给了隆美尔,隆美尔打开电报来看了一眼,就瞪大了眼睛,捏紧了电报纸:“向上汇报!立刻!我们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将这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马上汇报到最高统帅部去!快!”
隆美尔焦急的站起身来,走到阿尔弗雷德中将面前:“事关重大,你亲自回油田去,组织那里的防御!不能出一点儿乱子!明白了吗?”
“明白了!我这就去机场!我坐飞机回去,请您放心吧!将军阁下!”阿尔弗雷德中将点了点头,转身就往外走。
几分钟之后,一封电报就飞越了地中海,飞越了意大利,一直飞到了远方的德国首都柏林。
一名最高统帅部的无线电收发员在用最高级的电报密码翻译出了电文内容,然后就吓得捧起了点文字,冲出了自己的办公室。
没过多久,鲍曼就带着电文敲响了元首希特勒的办公室大门:“元首!紧急电文!”
李乐从一大堆文件中抬起了自己的脑袋,开口吩咐道:“进来吧,鲍曼……又有什么急事?”
“在利比亚油田附近出现了没有身份的尸体,有人在打利比亚油田的主意!”鲍曼一进门就开口汇报道,连胜利元首的口号,都忘了喊——
推荐一本新书《第三帝国》,作者是军事类大神华东之雄,写过《巴比伦帝国》的那位,大家可以去围观一下,故事很精彩!
275图灵的死活()
李乐也被这个消息给吓了一跳,他的一切筹码都已经压在了利比亚油田身上,所以如果说这个帝国现在有唯一一个不能出问题的环节,那就是利比亚的这个油田和地中海补给线了。
在李乐控制中东和巴库等石油地区之前,德国和意大利就只能依靠罗马尼亚和利比亚两个油田,来延续自己国家的工业生产。
当然了,在目前看来,主要还是维持第三帝国的工业生产至于说意大利的工业……大家不要笑嘛。
一个在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还在使用铆钉固定结构来生产坦克的国家,说它的工业水平如何如何惊天地泣鬼神,未免有些过于搞笑了。
倒不是说铆钉结构就真的那么垃圾,早期的坦克为什么大量使用铆钉结构,一个是因为焊接技术本身存在问题,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必要。
不像二战后期的坦克那样动辄100毫米厚度的装甲钢板,早期的坦克都是十几毫米最多三十几毫米的装甲厚度,这样的装甲防御力是非常有限的。
装甲本身就不厚,所以也就不存在钢板没有被击穿,而铆钉被震断裂的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铆钉结构实际上并不是坦克防御的短板。
而随着坦克装甲的厚度不断增加,铆钉结构也就成了弱点,比焊接和铸造等工艺的劣势,就有些过于巨大了。
所以二战后期世界上主流的坦克生产国都开始使用焊接和铸造工艺,只有意大利和日本,在坦克上依旧使用着铆钉结构。
听到了鲍曼的汇报,李乐立刻开口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油田有没有遭到袭击?损失情况有没有汇报?”
“我的元首!”这一次鲍曼倒是没有忘记称呼,开口汇报道:“报告里说油田方面没有任何损失,敌人没有破坏的行动。”
“发现的及时?所以敌人还没有展开行动,就被歼灭了?”李乐盯着鲍曼,又开口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鲍曼也不知道具体的事情,只能回答说道:“我的元首,还没有详细的消息送来,所以我们也不太清楚这方面的事情。”
“是英国人在侦查么?还是美国人?”李乐看到鲍曼不知道这些细节,又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同样的,鲍曼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再一次回答道:“我的元首,还没有详细的消息送来,所以我们也不太清楚这方面的事情。”
李乐愣了一秒钟,然后就挥手对鲍曼说道:“那就快去查!去问!我需要最新的消息!直接给我送来,不要耽搁!确保油田万无一失,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明白了吗?”
“遵命!我的元首!”鲍曼赶紧立正,抬起了胳膊对李乐承诺道。然后他转身走出了李乐的办公室,赶紧去布置有关的工作。
看着鲍曼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李乐揉了揉鼻梁,感觉到自己真实太累了。他努力的完成自己穿越前的梦想,却没有想到这个梦想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是这么的沉重和让人难以直视。
针对犹太人的屠杀,已经开始而且根本不会结束,仇恨已经种下,要到何时何地才能够结束呢?
而想要结束针对犹太人的暴行,仅仅依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还是不够的。他也想用比较温和的办法去处置犹太人问题,可目前的条件根本就不允许。
关于对待犹太人的态度问题,是整个欧洲在二战之前就已经开始不断升华的结果,并不是德国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倾向。
实际上,俄国在反犹太人的问题上,和德国人走的几乎一样远。早在斯大林之前,甚至是列宁之前,沙皇俄国就对犹太人不太友好。
同样的,英国、法国,甚至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犹太人问题上,都是恶意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