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撞上就撞上吧,他之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了,谁知道他精心准备的第2坦克师这支主力部队,竟然还真就打不过……
那可是上百辆的T…4坦克,和KV…1组成的主力啊!之前一直不敢发力,无非就是因为忌惮德国的空中优势罢了。
结果现在,德国人因为天气原因丧失了空中优势的情况下,竟然依旧可以顶住苏联的反击,这叫他这个指挥官还怎么指挥?
“叫第2师立刻重新组织反击!一个小时之内!我要他们突破敌人防线的消息。”罗科索夫斯基郁闷了一下之后,就振作起来大声的命令道。
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不振作,毕竟如果连他这个指挥官都泄气了,那低下的士兵们就更加泄气了。
“让第近卫坦克师的部队向南移动5公里!在那里突破一下试一试吧!”最后,他在振作的同时,也想出了一个应付眼前局面的办法。
让他的预备队提前投入战斗,然后换一个对方突破德军的防线。无论哪个部队成功了,没有突破的部队就作为预备队跟上扩大战果。
虽然这个办法有些无奈,等于说是对德国的装甲部队认怂退让了。可形势比人强,罗科索夫斯基是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的。
如果在云层变薄之前,他都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战果,那德国空军的飞机一旦飞起来,他的部队就要遭受十倍的损失了。
到时候大规模的集结都做不到,就更别说顶住德国装甲部队的反击了!
虽然罗科索夫斯基反击很冒险,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调查过自己对面的德国部队。
G集群拥有很多坦克,这一点是罗科索夫斯基知道的,一旦让G集群缓过来,从其他方向上抽调出更多的坦克,那苏军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五个小时!在五个小时之内,如果我们不能扩大战果,那就要撤退了……”罗科索夫斯基对自己的参谋长说道:“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我知道!莫斯科方向上还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呢……如果我们失败了,那赫鲁晓夫同志那边,就彻底被动了。”参谋长脸色难看的说道。
……
第二更奉上!
828远东的增援()
“我从未如此期盼过降雨,其实我不喜欢下雨天,可是现在我改变了我自己的喜好。”赫鲁晓夫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雨水打在自己面前的玻璃上,对自己的秘书说道。
下雨天对于苏联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天气,不仅仅是野战部队可以利用这个天气进行反扑,他的部队也可以趁机夺回部分丢失的街区。
莫斯科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它的市区被河水分割开来,并且复杂到让人头痛。
德军在天气晴好的时候,都不太愿意过快的进攻,更别提现在这种鬼天气了。
反正这个时候大多数的德国士兵都会躲到帐篷或者是建筑物里面,苏军的反击也更容易一些。
虽然损失依旧巨大,可他们至少夺回了一些街区。夺回了这些街区之后,德军的炮击也变得稀少起来。
原本,靠近前线布置的火炮就不多,苏军的反击缴获了几门德军的150老式重炮,这些火炮就是用来炮击莫斯科市中心的。
还有几门火炮被德国工兵撤退的时候炸毁了,所以这一次苏军的反击可谓是收获颇丰。
能够缴获德国武器装备的战斗并不多,所以这一次赫鲁晓夫好好褒奖了一下反击的部队。
他把这些部队清一色的都提升为近卫军,然后以反击获胜为内容,向车里雅宾斯克还有路上的斯大林,都发了贺电。
“我们正在用新兵补充新的4个近卫步兵军,这4个军损失不小,需要休整。”赫鲁晓夫的秘书没有说话,站在一旁的科涅夫却破了一盆冷水下来。
反击让他的部队损失了1万人,大部分士兵都是坚定的爱国者,很大一部分都是老兵。
这些损失在短时间内是补充不上来的,损失了就是损失了。科涅夫本来不赞成反击,可罗科索夫斯基已经在南线展开了反击,如果他不配合,那就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所以他迫不得已的也进行了一场反击,结果就是如此的损失惨重——不仅仅是德军不善于雨天作战,苏联红军也不擅长……
双方在雨水里争夺阵地,损失都很巨大。不过科涅夫也捞到了一个很好的政绩,他真的夺回了两个街区,德军的炮击不再影响市中心了。
这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让德军不停的炮击克里姆林宫和红场附近,造成的恶劣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好了,德军被击退了大约一公里左右,红场附近不会被普通的中型榴弹炮突袭了,德军损失的大炮,至少应该老实几天。
“兵员不是都下发了么?我这几天分配了3万人!”赫鲁晓夫听到了科涅夫的抱怨,看过来质疑道。
科涅夫苦笑了一下,开口回答赫鲁晓夫道:“前线的损失,这几天可要超过5万人……而且损失的部队里面有太多的老兵,新兵的训练完全跟不上……”
那些刚刚从后方抽调出来的部队,很多都是没有开过枪的新兵,他们的训练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根本无法掌握作战的基本技能。
“斯大林同志从远东地区抽调来的10万精锐,马上就要抵达了!到那个时候,你的预备队就会多起来的!”赫鲁晓夫手里有支援,颇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
从远东地区调集部队增援莫斯科不是什么机密,即便德国人都有这方面的推测和预案,苏联会这么做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不过抽调出10万部队来,苏军也确实超过了德军的预计。李乐这个假元首预计苏联第一批抽调的部队,最多能有5万人。
谁知道斯大林真的不顾一切,破釜沉舟的抽调出了10万部队,来针对德国进攻莫斯科做战略部署。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10万从远东地区抽调来的部队,而且是朱可夫曾经率领并且击败过日军的部队,科涅夫才会义无反顾的展开了这一次的反击。
“第二批调过来的部队,有消息了么?”俗话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科涅夫希望可以在斯大林还有赫鲁晓夫可以影响远东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抽调出部队到莫斯科。
这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只要莫斯科周边的部队足够多,斯大林的影响力就可以延续。
而只要斯大林的影响力可以继续下去,那么就可以继续从全国各地抽调兵力,到莫斯科来作战。
“第二批的部队数量明显少了,依旧只有10万人!而且地方上反映了他们的客观情况,说是有三分之一是新兵。”提到这个事情,赫鲁晓夫就觉得自己气不打一处来。
第一批次抽调部队的时候,斯大林还坐镇莫斯科。那个时候远东没有丝毫的理由,直接就抽调了10万精锐,驰援莫斯科。
结果第二次,斯大林正准备离开莫斯科,所以抽调的部队也跟着注了水,掺了三分之一的新兵进来。
最让赫鲁晓夫感觉到自己没面子的是,第三批抽调部队支援莫斯科的命令,是斯大林在路上的时候下的。
远东推三阻四,一共就抽调了5万部队上了火车,有多少新兵人家连强调都懒得强调了……
甚至有消息说,这里面还有一些来自外蒙的部队,战斗力差到什么程度,那就可想而知了。
也正因为如此,赫鲁晓夫至今为止,迟迟不愿意再提出让远东出兵莫斯科的事情。
他是真的害怕,害怕远东的那群混蛋们直接拒绝,撕了他那张本来就不怎么管用的面子。
“这就不太好办了。”科涅夫还不知道第三批部队的事情,这个时候听到了第二批部队掺杂了新兵的事情,脸色还没有太难看。
这位莫斯科城防司令,微微思考了一下之后,开口说道:“在天晴之前,我争取把德国人再打回到郊区附近……”
还没等赫鲁晓夫高兴起来,他就又说起了丧气话来:“可是这些夺回来的街区,天晴之后,我准备有计划的每天放弃十分之一!”
……
第三更奉上,另外两更可能有点儿晚,大家可以明天早上再看!
829海陆联合()
为什么苏联敢从远东抽调出兵力来,增援莫斯科方向的战斗呢?这就要说说另外一个许久没有出场过的国家了。
这个国家就是日本!大日本帝国在诺门坎之战吃了一点儿小亏之后,南下的决策盖过了北上的意见,也算是间接的孕育了珍珠港偷袭。
此时此刻的日本,虽然旗开得胜,可也遇到了一个短时间内,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
受到海军运输能力的制约,日本在中途岛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准备依托这里作为基地,图谋美国的夏威夷群岛。
只要夺下了夏威夷群岛,那美国就只能南撤到澳大利亚,或者东撤到自己的西海岸去,把太平洋拱手让给日本海军。
无论日后美国海军如何强大,无法突破夏威夷群岛还有卑斯麦群岛等群岛组成的防线,就只能和日本握手言和。
有了这个剧本,日本囤积物资到中途岛去,与美国部队决一死战,就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了。
中途岛是一个不大的小岛,这里有美国的机场,只不过早就被日本给炸成了废墟。
现在,这里的一切都很简单,因为日本的运输能力,还有重建一个地区的能力,实在是弱小到让人哭笑不得。
并不是谁都可以当基建狂魔的,哪怕是在日本最强盛的一百年时间里,日本的建设能力,也达不到真正的高度。
或许大家曾经很仰望,日本的化工企业可以搞出几十万吨级别的大乙烯工程,可有技术,和建造速度,完全是两个概念。
美国占领一个岛屿之后,哪怕这个岛屿已经被打成了筛子,也可以在几天之内就恢复使用。
可日本做不到,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