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恢复。
他们在为德国军队生产炮弹,在为德国军队生产汽车,在为德国军队生产更多更多的军用物资。
而法国,比英国还要受益更早。甚至在英国舰队攻击法国舰队的时候,法国高层就欠下了元首一份人情。
然后,法国政府开始借助来自利比亚的石油红利恢复生产,加上德国的军事订单还有民用订单,法国发现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一次,为了震慑土耳其,确保地中海航线的绝对安全,打通黑海交通线,德国邀请法国舰队一同参与。
在纠结了几天之后,贝当还有达尔朗等人都认为,在这个时候加入轴心国的战车,或许是一个好选择。
驱动他们的不是别的什么原因,而是他们看到在苏德战场地图上,德国的战线距离高加索真的是越来越近了。
如果德国在苏联取胜(在贝当还有达尔朗看来,这已经是十有八九的事情了),那么高加索巴库油田,就会成为下一个被瓜分的蛋糕。
意大利已经表示出了对这份蛋糕的兴趣,法国自然也希望可以分一杯羹——到时候无论是巴库油田,还是利比亚油田,可都要走地中海这条咽喉要道。
法国想要拿到这份蛋糕,也就只能在轴心国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个时候再不出力,想要出力的时候可就没什么油水可捞了。
欧洲人也知道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之间的区别,虽然他们不会这么文雅的总结出来,可是他们确实理解这层关系。
所以法国决定在黑海战役拉开序幕的时候加入轴心国的军事行动,算是墙头草的一种表态。
达尔朗和贝当两个人笃定,即便是为了给英国还有没投降的苏联做个样子,德国也会千金买马骨,允许法国在黑海利益上分一杯羹!
果然,在法国表示出了诚意之后,德国的元首就慷慨的分给了法国十分之一的巴库油田红利——这份大礼让贝当简直成了法国的民族英雄。
谁见过,战败之后还没有两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标准不说,还扩张了海外利益的好事?
所以,在德国的最后一艘战列舰开过土耳其海峡之后,法国的战列舰舰队跟着出现在了土耳其高层官员的视野之中。
这一次法国海军确实没有偷懒,在德国海军进入地中海之后,就加入到了队列之中。
黎塞留号战列舰作为旗舰,由让巴尔海军总司令亲自指挥,率领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一同出动,共计三艘战列舰。
17艘战列舰!整整17艘战列舰,加上6艘航空母舰,17艘巡洋舰,50多艘驱逐舰!在土耳其守备部队惊恐的目光中,通过了土耳其海峡。
“这……这个消息,要不要通告,通告苏联和美国那边?”吞了一口唾沫,海峡守备部队的土耳其军官,问身边的政客道。
“你觉得,我们现在通告这种消息,还有用吗?”政客盯着远处浩浩荡荡通过海峡的轴心国舰队,语气中满是惧意的回答道。
“我觉得,就算我们说了,可能对方也不会相信吧……”那名土耳其军官挤出了一个尴尬的微笑来,想要缓解一下压抑的气氛,却发现气氛变得更加压抑了。
1115来者不善()
“还是通告美国和苏联方面吧……我们尽义务,能不能减小自己的损失,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政客脸上仿佛挂着冰霜,如此开口吩咐道。
不到一个小时之后,朱可夫就拿到了一份来自土耳其的电报文件,上面的内容,实在让他哭笑不得。
土耳其来电声称有一支庞大的轴心国海军通过了土耳其海峡,战列舰超过10艘,随行的战舰数量“不计其数”。
就这么一个模糊的通告,也让朱可夫觉得无能为力——苏联就只有一艘老旧的一战时代战列舰停留在塞瓦斯托波尔,哪有什么抵抗的能力?
如果算上要塞火炮的话,还是可以打一打的。但前提是,德军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难道就只是为了攻击塞瓦斯托波尔来的?
另外,德军就不怕苏联的航空兵袭扰他们的舰队?就不怕要塞火炮?
想不通的朱可夫把电文递给了瓦图京,后者也觉得,发生的事情有些太过诡异,简直就有些不可思议。
实际上,他们没猜透的,是轴心国这样大张旗鼓的目的。但事实上轴心国的目的就是表面上看的那些肤浅的目的而已。
浪费规模庞大的海军,对于德国来说无疑是不明智的选择。在美国完全无力威胁大西洋的前提下,动用海军进入地中海协同作战是很容易就可以执行的计划。
另外,拉法国下水,在政治上的意义也要远比在军事上的巨大。只要法国动心了一次,那就可以动心第二次,在海上派出了舰队,就有可能在陆地上派出军队!
同时,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德国海军缺乏指挥大舰队作战的能力。包括吕特晏斯在内的所有轴心国海军将领,最多也就指挥过几艘战舰组成的“游击舰队”罢了。
为了解决指挥调动能力不足的问题,趁着敌人无暇分身,锻炼部队的远洋调动能力,以及舰队的联合指挥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利用装备优势,让吕特晏斯这类德国海军将领执行打了就跑的袭击任务没有问题,可如果让德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摆明了车马与美国舰队厮杀,就完全是异想天开了。
德国海军没有那样的作战经验,也没有那样的调度能力——所以,这一次基本上就是吕特晏斯的远洋拉练,是带着训练性质的一次行动。
再有一点,就是德国海军其实是有自己更短的短板的!比起大规模舰队联合指挥来,德国海军反潜作战能力同样让人头痛。
因为原本德国海军的作战任务就是破交战,他们是破坏者,所以根本没有学习防御技能的习惯。
德国原本建造的驱逐舰,都是对海对空强横,反潜作战技术水平差,武器性能更是上不得台面。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海军在战胜了英国之后,加强了海军反潜训练,聘请了大量的英国反潜驱逐舰指挥官作为自己的教官,强化了海军驱护舰队的反潜能力。
同时,许多德国潜艇部队的指挥官,也被晋升为反潜驱逐舰的舰长,目的就是让他们逆推潜艇的作战思维,更主动的完成反潜作战。
可训练总归是训练,必须要有实战检测,才能知道这种训练究竟有没有效果。
于是,找个软柿子捏一下,测试自己的反潜作战能力,就成了德国海军短期内的一个小目标!
比起强大而且实战经验丰富的美国潜艇部队来,黑海内的苏联舰队,潜艇数量不多,技术也很落后,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做陪练的好目标。
另外,越来越充沛的重油供应量,也坚定了德国海军高层前往黑海进行实战训练检验的决心。
这支舰队最后的目的,也是最直观的目的,就是攻击塞瓦斯托波尔还有刻赤半岛上的苏联要塞群!
说实话,运送古斯塔夫巨炮的工作实在是太艰辛了,这东西好用是真好用,可一路铺设铁轨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让D集团军头大。
更郁闷的是,那东西可是消耗品,打40发左右的炮弹,炮管就废了,只能更换新的。
可李乐根本就没有给这东西准备新的炮管——他穿越过来之后,虽然没有来得及暂停古斯塔夫巨炮的生产组装工作,却暂停了后续的一切相关生产。
所以,李乐打算用航空兵,还有舰队来解决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个棘手的问题。
为了压倒要塞内的火炮,轴心国舰队一共集结了17艘主力舰,拥有380/381毫米口径火炮72门,356毫米口径火炮10门,以及若干门330毫米与320毫米口径火炮。
这个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压倒了苏军的岸防炮部队——塞瓦斯托波尔只有岸防炮100多门,其中能算成战斗力的,也就只有8门305毫米口径火炮,以及18门280毫米口径火炮。
对比口径就能轻易的得出结论,轴心国的舰队火力,大概是苏军火力的十倍!
如果不计算空中战斗力的话,轴心国的舰队只要在苏军岸防炮的射程之外开火,一点点摧毁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为了掩护这支舰队,德国空军抽调了一半以上的D集团军下辖战斗机和轰炸机部队,准备掩护进入黑海作战的轴心国舰队。
加上随行的6艘航空母舰,以及航母上携带的超过200架各种型号的战机,真的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要知道,苏联在塞瓦斯托波尔,或者说在刻赤半岛上部署的空军飞机,也就只有500架不到罢了。
原来还有600多架,可随着战争的进行,这里已经被抽调走了几乎所有的老练飞行员,战斗机也被抽调走了100多架。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依靠剩下的作战飞机,和剩下的那些菜鸟飞行员打败德国海军的舰载机部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算计到了这里,元首批准大西洋舰队进入黑海作战,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朱可夫却实在是想不明白,德军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兴师动众的,让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杀到黑海上来……
1116等待天亮()
吕特晏斯站在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船舷上,感受着黑海的海风,从自己的脸上划过。
头顶的星斗依旧闪耀,他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来: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他心中却真的非常的平静,和他脸上表现出来的样子一样平静。
这一次,他是带着元首的祝福来的,所以眼前的这一切,在他看来都只是例行公事般的工作罢了。
在元首的支持下,他打赢了最不可能打赢的一场海战。是他亲手把大德意志的海军,带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的。
所以他已经无所畏惧了,因为在他的眼中,